找到相关内容419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

    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  林崇安(2004)  提要  《瑜伽师地论》中第35-50卷的〈菩萨地〉是印度本土有关菩萨道的集大成的要典,其内容谈空不多,注重实践细节则多!本文指出,想走菩萨道就要先具有菩萨的种性,培养广大的心胸,眼光放远而实践则要拉回当下。菩萨道的前阶段可以说是为了培养慈悲心(菩萨菩提,悲所建立),整个力气皆以前五度为主,此所以〈菩萨地〉只略提般若也。如果尚未具足菩萨种性,就奢谈...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247819.html
  • 禅修鸟瞰

    禅修鸟瞰   古晋佛教居士林弥陀院 2004/09/05  ◎郑振煌 主讲 / 陈智美 整理   修行不是一日的事情,也不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是直到我们究竟成佛之事。一切事物皆不生不灭,凡夫却以狭隘心认为有所谓的生、住、异、灭,但终究是无生、住、异、灭的。   今天的一日修,蔡林长指示以禅修为主,以一日禅修是不够的,至少要有七天、十天、两个星期,如此才能尝到禅修的味道。我们为何要禅修?《杂阿含经...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3650232.html
  • 《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

    今后吐鲁番地区的佛典研究也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本文译自森安孝夫编《中央アジア出土文物论丛》,京都:朋友书店,2004年,第71-84页。内容略有节略。作者百济康义(1945~2004),日本...

    百济康义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950264.html
  •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4)03-0116-07   圆融,乃“中国化”佛学———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诸宗思想的重要内容。霍韬晦先生认为:绝对与圆融,乃中国佛学的特质,“...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551264.html
  • 从“天台教观”论“代众生忏悔”之思想与实践

    读本》。台南:综合出版。   释大睿(2000)。《天台忏法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   释慧岳(1995)。《天台教学史》。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   2.日文  吕淑玲(2004)。〈...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先生《道安评传》(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对此问题就有涉及,见该书第35-39页。方先生也提到了慧皎的《高僧传》“隐含着以佛教的标准对释门的种种不良作风进行整肃的意思”(第36页)。不过他把讨论的...にみられる禅観実修の动向〉,《曹洞宗研究员研究纪要》卷三十四(2004),第17-76 页。  [123]比如《高僧传》〈习禅〉的论中,慧皎就特别借用《老子》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说法来支持禅修的...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观呼吸

    地移动,超越现代主义的认同作用和自我哲学理论。  [13] J. Derrida(1930-2004)是当代思想大师。德希达深受德国哲学家海德格以及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的影响。二十世纪,解构主义在德希达对...

    释道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6.html
  • 朱熹佛教常识论———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

    关键词:朱熹;佛教常识;认知;困限   中图分类号:B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79(2004)02 0025 07   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且因长期...

    李承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252180.html
  • 佛教的心性论及其特色

      佛学论文选集   佛教的心性论及其特色   林崇安(2004)   摘要   本文主要引据阿含经和相关的论典,来建立佛教的心性论。文中指出,成为「具种性者」是心识净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指出「不黑不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是佛教超越善恶的重点所在,这也是佛教心性论的一大特色。文中标出三种不与「缘起」冲突的佛性说,此中兼顾二谛的义理,并以缘起的动态过程来完成心性的净化,重视心性净化的实践面,...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553016.html
  • 《华严经·入法界品》思想内涵与现代诠释

    出版社,1997年)。  杨维中着,《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注译》,(台北:三民书局,2004)。  褚柏思着,《善财求道记》,(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1年)。  刘贵杰着,《华严宗入门》,(台北:东...

    戴兰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65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