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4 │ ├────────┼────┼──────┼────┼───────┤ │2005 │368.35 │191.74 │81.46 │...74 │55.62 │ ├──┼────┼─────┼────┼────┼─────┼────┤ │2002│168.06 │25000 │9.51 │10.30 │67.22...
朱贻强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0162989.html
-
996年香港天主教手册》统计,截止到1995年8月31日,香港共有天主教徒238,869人,其中香港区82,565人,占教徒总数的34.78%;九龙区101.481人,占教徒总数的42.74%;新界区...著名、影响最大、服务最广泛的慈善机构。基督教新教提供的社会服务更多,办有各类神学院和圣经学院15间,宗教出版机构16个及56个基督教书店,大专院校2所,中、英文中学100多所,小学186所,幼稚园74所...
赵红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1963025.html
-
(民74) :大辞典 (共三册) 。台北:三民。 慈 怡主编 (民77) :佛光大辞典(共三册)。高雄:佛光。 台湾中华书局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熊钝生主编 (民69) :辞海 (最新增订本,上中下...定 (民68) :教观之概释。摘自张曼涛主编:天台学概论。台北:大乘文化。 曾昭旭 (民74) :修养论。摘自王邦雄等着:孟子义理疏解。台北:鹅湖。 黄慧真译 (民78) :发展心理学。台北:桂冠...
陈雪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263680.html
-
法师所言,正是以二乘声闻、缘觉行者志求解脱自我身心的系缚,而大乘菩萨行者则“但为众生”求修佛道的观点。〔73〕而就“三十七道品”〔74〕论说大、小乘行者于修法及证得方面的差异,实际上只是“小、大之辨...140中。 〔74〕“三十七道品”,是指三十七种修入涅盘的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助道法。内容包括:坽四念处、夌四正勤、奅四如意足、妵五根、妹五力、姏七觉分,与姎八正道。请参见...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163822.html
-
同行,发愿受持。P61 2.2共相副+动+宾 (1)共修般若惠,当来佛菩提。p106 (2)法教流东土,共传无住。p114 (3)众生若有大疑……同见佛世。p74 共相副词语法功能具体类型...复数的定中短语主语 (1)前头人相应。p101 (2)众生若有大疑……同见佛世。p74 2.3指向并列短语主语 韶州刺史韦琚及诸官僚30余人,儒士30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p1 2...
陈宝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1063969.html
-
74页。 [25]《续藏史鉴》,第74页。 [26] 萨囊彻辰著,道润梯步译校:《新译校注蒙古源流》卷8,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44页。 [27] Giusseppe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1266792.html
-
左,雕刻面宽151,凿本尊及浮丘大圣证明像。 本尊像:全跏坐,高202,左手执耳,右手持戒刀(长74)作欲割左耳状。 浮丘大圣:赤足立本尊右上部,高137。著盔护耳,裸上身饰披帛,右手下垂,左手持...凿柳本尊立像,高74。头冠平顶方巾,眇右眼,无左耳,缺左臂,著交领宽袖服,腰系两根圆形多股丝带,右手举持念珠。头上岩石剥残不见像,头左右文殊、普贤坐莲台,漶甚。本尊上身左右各立一男像,双手拱揖,均漶甚。...
陈明光 胡良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168918.html
-
菩萨放光,普照曼荼罗内外八供、四摄、萨埵、二十大天等,显现围绕。”(《阿娑缚抄》卷74《普延延命本》)行者在普供养后唱赞: 唵,缚日罗□细(坚固,永勤),摩诃燥契耶(大安乐者),缚日罗喻势摩诃喻日丽...密十分强调普贤延命法的功能。《阿娑缚抄》卷74云:“若有人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于日日中读诵斯咒,能令众生寿命增长,亦令其人灾横怖畏并得消除,无诸恶相及众疾苦。”又引《念诵法》云:“过去所有恶业因缘,短命...
朱封鳌 等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469608.html
-
视听暨今。(注74) 这种「恢之以格义,迂之以配说」就是众人习称第五世纪 前中国佛教为「格义佛教」的特色。 这种经注和汉代的训诂章句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可取道安 早年所作的《人本欲生经注》为例。道... ─────────────────────────── 注73 康僧会,,《出》,卷六,《正》,LV ,页43 中-下。 注74 《出》,卷五,《正》,LV,页41中。 注75 道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0370840.html
-
849。 20. 见马令,《南唐书》,卷7,页74,景逷传。景逷不信佛的这种特殊态度或与其母种氏失宠于烈祖并被强令出家为尼有关。关于种氏为尼事,见马令,《南唐传》,卷6,页27;陆游,《南唐书》,...又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页74转引,与原文之字句小有出入。 53. 小长老传见马令,《南唐书》卷22,页101;陆游,《南唐书》,列传卷15,页82。传言小长老南来 ( 969 ),暂投法眼禅师座下。...
陈葆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047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