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順的如來藏思想之研究

    遍滿義  第二、真如無差別(不差別真如)─真如無差別義  第三、畢竟定佛性─佛種性義[23]  這裡的《佛性論》(《寶性論》) 所論的如來藏的三義若對比於《楞伽經》 (蘇通解)[24],那麼,該將之...samadhi) 的修持。三摩地的意義是『等持』,是一切定的通稱。『修心』就是『修定』,也是唯心所造,唯識思想的白源」。  [23] 印順,《如來藏之研究》,頁171。  [24] 關於《寶性論》與《...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巴利学的现况与未来任务

    Dictionary),23 大约一半的《巴利三藏词语索引》(Pali-Tipitakam Concordance),24 还有多本其它工具书,包括一本《巴利语入门》(Introduction to Pali),25 ...

    蔡奇林 翻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1.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如涅槃。”(大正 20,24a )的思想。(注 150 )  十二、中观宗“出世间性”的看法及“方法论”的立场  此小节可分成两点来介绍:(1)中观宗“出世间智性”的看法  :(2)中观宗“方法论...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观音菩萨住于南海补怛洛迦山,度化众生的事情[24]。由此推测,观音的信仰可能也来自南方,而后与阿弥陀佛的信仰相结合。这‘大唐西域记’的著者玄奘,也作同样的说法──支持南方说[25]。‘大智度论’的著者...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西印三人,南印三人,龟兹四人,于阗三人,罽宾三人,西藏二人,月氏、敦煌、高昌、康居、扶南、都货逻各一人。详见藤田博士上书二二五─二二八0页。   [23] 大正一○、三三一下─三三二上。   [24] ...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文章解释说:“具斯八义,故名特胜”[24]。  上述这几段文字特别值得注意,不仅因为它对这一词语的解释非常具体,更由于“大乘义章”的作者—净影大师慧远(五二三~五九二)和稠禅师有直接的交谊。“续高僧...[24] 同上。   [25] “续高僧传”卷八,页四九一下。   [26] 同上,卷十六,页五五三下。   [27] 同上。   [28] 同上,页五五四中。   [29] 同上。   [30]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世俗谛;二为第一义谛。”[22]二谛作为方法看,早于奥义书中即已有了。   p. 167  [23]但那只是对“天梵”说明之方法罢了。单独提出来来说明缘起法,则是从佛陀开始的。[24]龙树菩萨更... [22] 中论,观四谛品。   [23] 奥义书亦有类似之二谛法如`Svetaa`svatara Upani.sad V .I,谓梵有明与无明二谛,二者是相依存的。   [24] 大般涅槃经十三,...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1)

    观修法均以悟尽圆觉为本。   10. 劝事离相明师,佛原本是精勤修行的成就,业惑也是缘生幻化本无需断,对境无心常在禅;无轨可则,无迹可依,必须触境离相,亲近悟道明师指点,如法奉行[24]。  p. 242 ...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1.html
  •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学派是一个辩证的(prāsangika),亦即自由自在的批判家(Vaita??ika)。”[24]由於穆谛的论点与“四句”无关,而且又涉及【中论】里的另一个重要的...   [23] 同前书,页八七,行九—一二。   [24] 引见穆谛【佛教的中心哲学】(The Central Philosophy of Buddhism),页一四五,行八&...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知道生实已否定三世佛身之生灭去来,然亦可谓其肯定三世不可得之观点[24] 。道生复云:   “人佛者五阴合成耳,若有便应色即是佛,若色不即是佛,便应色外有佛也。色外有佛又有三种:佛在色中、色在佛中、...,亦实,报身,应身, 外应与大机相应,亦权,权,化身,权而非实   [2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22]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23] 大正藏卷三八,页四一O上。   [24...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