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9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楞严经》解脱道之研究

    、 供养方法 107  三、 坛内修法程序 109  第四节 持咒 111  一、 持咒之益 112  二、 佛教咒语之目的 116  第五章 《楞严经》解脱道的究竟法门 121  第一节 修行根门之...

    李英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755106.html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民间佛教信仰

    15、25窟;西千佛洞18窟。补绘前代开窟而未完工的有26、32、33、44、47、49、91、115、116、117、126、129、166、176、179、180、185、188、199、202、...

    党燕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0855130.html
  • 清乾隆时期江南士大夫的佛教信仰

    二十年间,江南一带士大夫的世界里,经常出现了有关他的话题【注一七】。为何会如此呢?我们先来 页116 看看他的生涯。 他在十六岁成为县学生,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一岁被选为优贡生,三十年三十四...

    黄依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2155143.html
  • “场所”为中心的“宗教活动空间”——变迁中的中国“宗教制度”

    研究社,1997),页241—244;参童燕齐《公民社会与中国政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页445。  [12] 陆学艺主编《社会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96),页116-117。 ...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5455475.html
  • 当代台湾佛教的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102  第六章 当代台湾藏传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105  第一节 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 105  第二节 藏传佛教佛陀观的思想内涵 107  第三节 藏传佛教佛陀观在台湾的宗教实践 116  ...

    廖淑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955647.html
  •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2)

    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115]  b、昏沉(Styana),昏沉是昏懵沉醉,迷惑不明,障碍轻安和智能。《成唯识论》卷六称:  云何昏沉?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116]  ...113]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21《大正藏》卷29,109b。  [114] 《成唯识论》卷6,《大正藏》卷31·34c。  [115] 《成唯识论》卷6,《大正藏》卷31·34a。  [116]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155698.html
  • 《阿含经》之禅定──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

    伺 109  (四)离生喜乐 111  1、喜 113  (1)身诸毛孔舒张怡悦 114  (2)全身清凉、热恼止息 114  2、乐 115  (五)初禅语行止息 116  二、第二禅 117  (...

    罗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155728.html
  • 十四世纪高丽僧人惠勤行迹考

    29 页207下。   30 《牧隐稿》卷文14《指空浮屠铭》,页116上、下:“迦叶百八传提纳薄陀尊者,禅贤号指空。泰定间,见天子于难水之上,论佛法称旨,命有司岁给衣粮。师曰:吾不为是也。去而东游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5555882.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2)

    汾阳善昭的影响。由此可知,李彭与宗杲的禅悦之乐,不光为佳山水,而且为颂古之类的“文字禅”。  宗杲与惠洪。政和五年(1115),宗杲集湛堂文准平日说法语要,谒见惠洪,惠洪为题其后[116]。湛堂平日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256019.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7)

    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116]惠洪以苏轼为戒禅师的后身,当然有妄诞之处,但苏轼诗文的理通,从佛教般若中来...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78年。  [115]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二,见《汪氏遗书》,清光绪十二年王氏长沙刻本。  [116]《石门文字禅》卷二七《跋东坡池录》。  [117]如陈善《扪虱新话》下集卷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0156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