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1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以戒为师”的经典依据

     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持。   佛般泥洹经(大正1,172b21-23)   吾泥曰后,无得以佛去故言无所复怙,当怙经戒。   般泥洹经(大正1,188a23-26)   汝诸弟子...

    真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2953660.html
  • 佛教疾病观

    绝症病人起死回生的。即使此气可灭癌,可你治一个小时后,另外23小时都有毒汁洒向患处,你能24小时不间断地发气吗?这23比1的结果是怎样的,不是明摆着的吗?外道气功师不懂因果,想作善事是好,可因果之报岂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4554112.html
  •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

    了慧能"反智识主义"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另作一定发展:"全身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根强调从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去政悟自己本来是佛,佛就是自然自在的自身全体,任运为任身心自运。(23)。在与市民性...  (23)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298页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年  (24)李贽《藏书》卷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3954503.html
  • 佛画种类漫谈

    。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姚文翰、丁观鹏皆有西藏罗汉画传说。姚文翰画释迦牟尼佛、四大天王及十八罗汉像23帧,这23幅是一组连作。细观之,连作汉藏风貌兼具,因姚文翰是汉人画家,自然传承汉画系统的特色,诸如行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3355149.html
  • 《大乘密严经》批注(1)

    于外道邪见之迳。犹如老象溺在淤泥。为三摩地泥所沉没。味定境界亦复如是。退转一切诸佛法门。不得入于究竟之慧。是故菩萨舍而不证。近住而已。以(23)究竟慧入佛法身。觉悟(24)如来广大威德。当成正觉转妙法轮...名。(23)答所觉义。(24)始觉悟。(25)终受用。(26)光量证地一。(27)广大威德,仍与无功用相应。(28)通刹二。(29)现刹三。(30)持用四。(31)广化五。(32)归真六。 ...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055204.html
  • 戒律在云南佛教中的实施

    团结有力,如明僧照敏能“精严於律藏,以故领众咸服其德”[23],佛教就会兴盛。且戒律严明就能作为社会道德表率而赢得好名声,所谓“有戒行,人重之”[24],对僧人、对佛教永远都是如此。如明季来自北直隶僧...云南通志》卷十三“姚安军民府妙光寺”条和“雄楚府平南寺”条。   [22] 王士性《广志绎》卷五“云南”条,载《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88页。  [23] 高奣映编修《...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4256216.html
  • 唐宋变革中的道德至上倾向

    标准为其价值取向,从而为所谓三教合一奠定了思想基础[22]。如佛教宣称“诸佛本怀”是“表扬孝道因缘,为仁子报亲之大本”[23]。宋僧契嵩极力鼓吹“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至哉大矣,孝之为道...版第294页。  [22] 参见严耀中《论“三教”到“三教合一”》,载《历史教学》2002年第十一期。  [23]《楚山绍琦禅师语录》卷二“法语”,石经寺2005年印本。  [24] 《镡津文集》卷三...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4056436.html
  • 永宁寺

    之。初掘基至黄泉下(23),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24),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25)。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26)。复有铁鏁四道(27),引刹向浮图四...。   (21)举:总。   (22)金刹:佛塔顶上涂金的装饰物。(23)基:地基。黄泉下:指地下。   (24)法:指佛法。征:指吉祥的征兆。(25)斛(hú胡):量词。十斗为一斛。   (2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4257507.html
  • 台湾的比丘尼僧团及其不同的生命经验:一个社会学的个案研究

    ﹕法界。  1997 〈结戒原委与制戒原理〉﹐法光学坛﹐第1期﹐页11-23。  1998 〈“以戒为师”之意旨〉﹐法光学坛﹐第2期﹐页14-37。  1999 《律学今诠》﹐台北﹕法界。  释慧严 ...生活》﹐台北﹕东初。  1991 《戒律学纲要》﹐台北﹕东初。  1993 《律制生活》﹐台北﹕东初。  1997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中华佛学学报﹐第10期﹐页1-23。  严 锋 译  ...

    李雪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3058392.html
  • 藏传佛教伏藏初探

    经典而叹曰:“如像往昔西藏佛教之盛,在印度也是少见的,如这类梵本,或许是由莲花生大师从非人圣地取得而来的”。[23]这说明伏藏中保存下来的梵、藏文佛经为数不少。后弘期以来,大量佛教梵、藏文经典被发掘...1984年版,第27页。  [21][意]图齐:《西藏宗教之旅》,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22][23]廓诺·迅鲁伯:《青史》,郭和卿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

    贾学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505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