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声闻地》中“唯”之用例考察

    , 428a28ff.;SBh 199, 9ff.; Tp 93b7ff.)  在〈声闻地〉中, 所谓「相似」( pratirupa, gzugs  brnan)的概念与「影像」(...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670853.html
  • 近代黄教传入蒙古之因由初探

    母亲近亲,阿兴即有「舅父」之意。见珠荣嘎译,  《阿勒坦汗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128条,注  释?,页79。  注24.《阿勒坦汗传》,157条,页93-4。  注25.《蒙古源流笺证》...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570875.html
  • 试论中国文化对佛教孝道观的融摄

    《中国佛教与传  统文化》书中看法,页93-295。  注32:同注30,,《大正藏》页660。  页163  圣人之善以孝为端,为善而不先其端,无善也。  这话已有「百善孝为先」的意义了,又说:  ...

    王志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4370925.html
  • 铃木大拙年谱与着作目录

    印度。   1961年(昭和36) 91岁 将亲鸾的《教行信证》英译完毕(草稿)。   1963年(昭和38) 93岁 《东洋的看法》出版。   1964年(昭和39) 94岁 4月,获得印度亚细亚...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171086.html
  • 明末《物不迁论》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

    的(注 16 )。如此一来〈物不迁论  〉的问题核心,只剩「性空」与「性住」,何者是「不迁」的正解了  。  页93  三、镇澄对「性空」与「不迁」的考察  镇澄所引的经论,在他看来,有下列典籍和文句...93)。  但是这样的比拟,仍须就「法住」或「常住」的问题,提出进一  步的说明。否则无以区别其与「性住」的不同之处。  按镇澄的归纳,佛教的变迁理论,不外三种:一、诸法无常义。  二、常住不迁义。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4.html
  •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智顗四师。这今师相承四师里的慧文、慧思与智顗,又称中国天台宗的最初三袓。  页93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艺术学(1987.03)   勒信仰了。《续高僧传》提到,慧思曾梦弥勒、弥陀说法开悟,故...,前有一晚辈跪拜,显然在描绘「若年衰老,自然行诣山林树下,安乐淡泊,念佛取尽。」[92]而龙华三会后,弥勒「入城乞食,无量净居天众恭敬从佛入翅头末城。」[93]此铺变相的画中,虽仅画一立佛与二菩萨站在...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971116.html
  •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

    变迁下的群众心理,反映台湾地区当代社会文化的特性及其对新兴宗教发展上的影响。以上两人的观察与解说的模式虽然  93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  宗教哲学季刊第一卷第四期(1995.10)  不同,...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071182.html
  • 吴越诸王(893-978)与佛教

    来世之心愿:[93]   仍于宝地,对树法幢,雕琢琅玗,磨砻圭璧。  勒随求之梵语,刊佛顶之密文,直指丹霄,双分八面。  伏愿兴隆霸祚,延远洪源,受灵贶于祖先,助福禧于悠久。  军民辑睦,疆土肃宁。...《赤城志》,卷30所记,钱弘俶亦出资茸修道教之栖霞宫和崇道观,但此数目与其所兴建之佛教寺院之数目实不可相比。   [93] 见《全唐文》,卷130,页584和《吴越史事编年》,页352。   [94]...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671217.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再三彰显其道毒,以之为世道陵夷、人心陷溺之远因。宋儒本拟藉辟佛卫儒,却未料因此自伤根本,而日趋衰微![注93]  伍、印光法师专弘净宗之因与弘化特色  一、专弘竟宗之因  印师一生事弘净土,其与净土... [87] 同注64,页2。  [88] 同前注,页1。  [89] 同注78,页1348。  [90] 同前注。  [91] 同注64,页2。  [92] 同前注。  [93] 同注78,页1349...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271357.html
  • 吴智和:明代僧家、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1)

    ,落花常足道人薪。碑头字识开山偈,垆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注93)有因僧家谈山  之胜,相邀寻访,未能一往为憾,如彭孙贻有首短歌云﹕「  昔泛白苹洲,未到云深处。...

    吴智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47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