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武帝虽览佛法但亦好黄老,对道教留有一席之位。 太武帝即位时, 少年有为, 魏书释老志称其「锐志武功,每以平定祸乱为先,虽归宗 佛法,敬重沙门,而未存览经教,深求缘报之意」(注13), 则其宗...434-435;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 12, >,《大正藏》册 4,页 432-436;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 含经》卷 13,, 说本经,《大正藏》册 1, 页 508-511。 注 5...
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373401.html
-
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3、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刘逢军
|养生|防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0235073469.html
-
负盛名的要算是《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此书的缘起,法师在其序文中说: 披寻四分律,并览此土诸师之作,以戒相繁杂,记诵非易,思撮其要,列表志之,辄以私意,编录数章,颇喜其明晰,便于初学。[13] ...。 [11] 弘一法师:《圈点行事钞记跋》,见《南山三大部科文》附录,台湾西莲净苑印。 [12]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太姥山平兴寺基金会印。 [13] 弘一法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李向平在对上海佛教的研究中,注意到了“人间佛教”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在上海佛教界所起的现实作用。[13] 1995年,净慧法师撰《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14],邓子美撰《实践人间佛教内核,转换佛学...1990年印行。 [12] 参见黄夏年:《圆瑛佛学思想讨论会综述》,《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1期。 [13] 见李向平:《顺应时代的佛教文化》,《上海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14] 净慧...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着相、事相计着相。大慧!事计着相者,谓计着内外法;相计着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着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13]其中的“妄计自性”亦即“遍计所执自性”,事相计...31/138。 [13] 《大乘入楞伽经》卷二,大正藏16/597-598。 [14] 《摄大乘论本》卷二,大正藏31/138。 [15] 大正藏31/399。 [16] 《辩中边论》,大正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好华,每存瑩饰,文句减其繁长。安公赵郎之所深疾,穷校考定,務存典骨。既方俗不同,许其五失胡本,出此之外,毫不可差。”13看来,道安、赵政对经文的翻译,要求甚高。原由佛图罗刹翻译,因其汉文...,第382页
12、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73——374页
13、《出三藏记集》卷十,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74——375页
14、...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收敛。窥基将真如之理列入胜义世俗谛,显然软化了真如离言之立场。 窥基认为,胜义谛有境界、道理两种意义。四重胜义谛,“第四胜义,多分依于道理名义,废诠谈旨,非境界故。前三胜义,境界名义。”[13]窥基...》卷二《二谛义》,《大正藏》第45卷,第288页上。以下三处引文同。 [12] 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二谛义》,《大正藏》第45卷,第288页中。 [13] 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073524.html
-
诞生及其在佛教中的发展》[12]与《佛教心理学》[13]之著书,Kalupahana之《佛教心理学之原则》[14],Silva《佛教心理学导论》[15],及Hamilton《同一与经验》、《早期佛教》...13:“何等为六分别六入处经,谓于眼入处不如实知见者,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于眼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而且在很多派别看来,这种外在事物还是虚幻的东西[13]。两种结果在印度思想史中都存在:史波达学说和后来的弥曼差学派持前一种观点;而胜论学派和佛教的因明家们则持后一种观点。在前一种观点又分两种情况:...Surendranath Dasgupta:A Histroy of Indian Philophy Vol.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7.,397n. [13...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13] 由知性而来的知识就是自然科学知识。 (三)理性: 是专指人心中具有的一种要求把握绝对的、无条件的知识,...1581—1582页。 [1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冒从虎等编:《欧洲哲学通史》下册,第147页。 [12] 冒从虎等编:《欧洲哲学通史》下册,第138页。 [13] 冒从虎等编:《...
德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97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