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96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1985—1998年日本的藏族史研究

    乙坂智子:《一个反映了格鲁派与明朝关系的寺院——弘化寺的研究》,《东洋文库研究部纪要》卷52,第69—101页,1994年。   30、乙坂智子:《元代“内附”序论——关于元朝对外政策研究》,《史究》,...

    张亚莎/编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4770032.html
  • 民族脊梁的千古传奇

    讲《因明》和《声明》。玄奘的谦虚好学、博闻强记得到老法师的很高评价。玄奘在克什米尔住学近两年,又带着从人继续东行。此时是公元629年,玄奘已经30岁了。   他们经过好几个王国,一天,当他们走进一片...

    薛克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2070068.html
  • “西游”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

    形象建构滥觞于《山海经》,中间经过《大唐西域记》和《异域志》等,到《西游记》完成集大成的贡献。共塑造出妖魔鬼怪30余种,且大都分布在西游路线方向上。   元代周致中《异域志》里的几个怪异化例子,表明给...

    叶舒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25370145.html
  •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它们完善地加以回答的那些问题,是怎样从普遍的人类理性的本性里生出来?”[30]这种信念,其实就是哲学家们理解的所谓“所与”(the given)。经验主义者贝克莱的原初所与(primordial ...  [3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绪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第42页,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2版。  [31]参见拙文《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0670211.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既得,三智即证。三智既证,三德即成。三德成即佛成。   第30篇   读经时,想著能获大功德,能感通人天鬼神,欢喜欣慕,却从来不解经义,不识经为何等事物。这就是愚痴病。  读经时,想著要以知解来提高...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恶人命长更苦  你想怎么活?要活在哪里?  就应自去用“心”  努力创造   第30篇   放下不是抛弃世间的一切,是心灵世界的自在解脱。  放下是─  不追求悟境  不自以为精进修行  不坚持...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
  • 明朝宗教政策合论

    1472年)七月,因修隆善寺成,升工匠30人为文思院副使。 成化十四年(1478年),因修建大圆通等寺动用大批官军劳役,英国公张懋奏请停止,宪宗不肯。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礼部尚书周洪谟等因...

    赵轶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4070242.html
  • 隋唐长安佛教义林与义学风尚

    法华》三百余遍,讲《大品》、《智论》、《华严》、《维摩》等各数十遍。[1]卷11《吉藏传》释灵润在长安兴善寺、弘福寺和化感寺先后讲《涅槃》70余遍,《摄大乘论》30余遍,并各撰义疏13卷,玄章3卷,自余...

    介永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63070346.html
  • 中国古代生物循环变化思想初探

    化过程中,一元共129600年,是12会,一会是30运,一运是12世,一世是30年,所以历史是 以一元为一个周期的,治乱兴衰,吉凶福祸,都要重演一遍,它虽是一个不可证伪的命题, 但说明中国古代存在着...

    朱清海 李思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1170391.html
  • 菩提心影:法教篇(一)

    、“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P30)乃至六凡、四圣;有漏、无漏;有为法等,应是实有。曰:不然。亦不离四缘!故《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77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