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

    在《中阿含》三五经中,也只看到有阿修罗王及夜叉将诣佛所(注77)。西晋译出之《佛般洹经》中听佛说法的只有千二百五十比丘(注78)。在《杂阿含》----六经中仅见到帝释天向世尊求教(注79)。甚至在《长...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1855785.html
  • 唐代佛教寺院与经济问题

    ,又是一般庶民的拥护权益的目的。假借对于寺院僧尼布施之美名,其实78页是保护自己的财产,也是财富的增加的一个手段。四、由买得的寺领:本来唐代的土地制度,口分田、永业田的买卖除特别场合以外是所严禁(注...

    道端良秀著; 李孝本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2455900.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1)

    指出:“玄学、义学,一也。世有达者,义学皆玄;如其不达,玄学皆义。”[77]陈师道也认为:“南北不异,禅律相资。曲士拘文,起差别于耳目;至人达观,示平等于冤亲。”[78]最妙的是宋人对《楞伽经》的认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7]《苏轼文集》卷六六《跋荆溪外集》。  [78]《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七《请兴化禅师疏》。  [79]《苏轼文集》卷六六《书楞伽经后》。  [80]《梁谿集》卷一三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056018.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2)

    妙总师参寥,大觉老之嗣,眉山公之客,而少游氏(秦观)之友也。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76]  中际可遵,云门六世,报本有兰法嗣。苏轼过庐山,见其诗而和之[77],后遂有书信往还[78]。...遵作。遵已退居圆通。亦作一绝》。  [78]《苏轼文集》卷六一《与遵老三首》。  [79]同上卷六二。  [80]同上卷二二。  [81]同上。  [82]同上卷六一。  [83]参见孙昌武《苏轼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256019.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3)

    宗门语”成为教外别传正法眼藏的主要途径。因而,禅宗的要义精髓虽外于经教的文字言句,但可以蕴藏于特殊的宗门语句之中。临济义玄禅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78]“三玄”、“三要”即相当于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456020.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4)

    [76]同上卷二八《跋法帖》。  [77]同上《题绛本法帖》。  [78]《古尊宿语录》卷四《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宗门十规论·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第四》。  [80]《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九...精神境界。何谓“不俗”?黄庭坚指出:“视其平居无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77]范温引申说:“孔子德至矣,然无可无不可,其行事往往俯同乎众人,则圣有馀之韵也。”[78]可见这种精神境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656021.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5)

    ,如苏轼诗:“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蘋。”[77]以鱼鳞比楼阁,再由鱼鳞生出清风白蘋的想象。黄庭坚诗中此类比喻尤其多,如“王侯鬚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78]、“渴雨芭蕉心不展,未春杨柳眼先...钱钟书《谈艺录》第22页,中华书局,1984年。  [76][11]同上。  [77][12]《苏轼诗集》卷一九《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其一。  [78][13]《山谷诗集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756022.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6)

    黄檗长老疾云:‘五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病根何处容他住?日夜还将药石攻。’不知黄檗如何答?东坡代老僧云:‘有病宜须药石攻,寒时火烛热时风。病根既是无容处,药石还同四大空。’”[78]这虽是游戏之...漳州保福本权禅师》,《大正藏》第五十一卷。  [77]见张伯伟《禅与诗学》第87、246页。  [78]《苏轼文集》卷二○。  [79]《山谷诗集注》卷一七。  [80]《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一。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956023.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7)

    提倡“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76],黄庭坚论诗推崇“不烦绳削而自合”[77],朱熹论诗主张“真味发溢”,自然流露[78],寒山诗的朴质真率因此而颇受宋人青睐。刘克庄有段话可作为代表:...]见《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九《与王观复书》等。  [78]朱熹《清邃阁论诗》,见《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考亭书院本。  [79]《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勿失集序》。  [80]《后村诗话·续集》卷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0156024.html
  • 菩萨装施降魔印佛造像的流变——兼谈密教大日如来尊像的演变

    与正壁佛大同,右手残,左手掌托物置膝上。杨氏造像记曰:“阿弥陀佛。”[13][图版78]  第263号窟正壁设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佛像造型、装束、手印等与第32号正壁龛佛大同(图版16)。当地学者认为...

    陈明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215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