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解惑
起信论解惑
唐大圆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35册
大乘出版社出版
1978年11月初版
页133-150
--------------------------------------------------------------------------------
.
133页
南京支那内学院王恩洋居上,寄赠所著起信论料简,
阅之欢喜赞叹,谓能弘扬法相,足以纳今世科学哲学
入觉路,功德非小。然微嫌好辩,易蹈矛盾,因进忠
告,而宣之海潮音,不欲与之兴诤也。已而舍弟大定
阅料简毕,告余曰:往读起信,叹为妙绝。今观王君
料简,似于起信不无怀疑,予因喟然曰:此所谓一翳
在目,空华乱堕者。若不为汝分疏,汝将因而失措,
后人亦必有由之大惑不解者。然吾修无诤三昧,不愿
与人争唇舌久矣!玆略摭数义,稍为论断,诚非得已
,故仍名之解惑云尔。
将作解惑,说有三分:初略叙纲要分,次广释疑难分,
三别择义旨分。
134页
一、略叙纲要分
欲息诤论,应识诤之起原。诸佛说法,为对时机,故有
大小偏圆。欲诱掖奖励其信仰,故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
后人因之说乘有三乘、五乘,说教有四教、五教等,在佛固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
佛说一味,闻者识上,所变不同,故有诸乘。佛为方便
,说不定法,闻者随自乐,欲各执一定,以相阐扬后世,因
而成宗与派。是故宗不可执,派尤靡定也。
始创宗者,如龙树、提婆宗般若等以说空,无著、世亲
宗深密等以说有,本不相破。及至清辩,为欲确立空宗,增
进信徒,则不得不极显毕竟空义以破有,护法亦为欲确立有
宗,增重信徒,则不得不极彰如幻有义以破空。然心经说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则凡显空即彰妙有,彰有即显真空,名
虽相破,而实以相成。是故达空有相成义者,则以其所破者
但申自宗,虽诤亦如未诤,不达空有相成义者,则各据自宗
之言教以相攻难,互不相下,而诤论由是滋蔓。
然既各据自宗以相诤,虽或广陈因明,三支立破,若细
推其宗,因之原理终属互不相许,或自他一不极成。 (如第
四年海潮音月刊载因唯识抉择谈诤清辩真性有为空颂,致牵
涉善严、豫卢、聂耦庚各居士,往复函
135页
辩,各不肯许,是其明证。) 欲求定论,无有了期。在昔佛
世,罗汉起诤,佛亦但说都非我意,亦皆不违法而已。若知
我申己宗,本非破他,他申彼宗,亦非破我。如是,知己知
彼,融会贯通,则虽欲求诤,亦无安足处所。
又应知小乘分部,如异部宗轮论说,初由龙象边鄙多闻
大德等四众,共争大天五事不同,分为大众上座两部。从大
众部流出一说,说出世、鸡胤、多闻、说假、制多山、西山
住、北山住等,合本为九部。从上座部流出说一切有、雪山
、犊子、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山、化地、法藏、饮光、
经量等,合本为十一部。此大众上座共二十部,虽由教义差
异而分,然观宗论述记所言本末宗同异义,不惟在小乘中彼
此互有同异,互有取舍,亦有大乘取资小乘,而小乘义摄大
乘者,如说阿赖耶识,在深密经虽曰:“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而实则佛于大众部阿岌摩经,密意说此
名根本识。上座部分别论者,说此名有分识,化地部说名穷
生死蕴,说一切部增一经中,说名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
阿赖耶、喜阿赖耶等。是故诸所说法,不可以其出自小乘,
概斥为非,亦不可说小乘中无大乘义。此契经之说四依,若
知依法不依人,则不宜概鄙小乘。若知依义不依语,则虽小
乘有可取义,若知依智不依识,则不可以分别妄心,拘碍圣
智。至于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则世人每偏重大乘,为了漫
弃小乘,为不了执名忘实,遂为颠倒之本,亦即诤论之原,
寄言明哲,应深思察。
136页
起信论法藏疏,判为如来藏缘起宗,然如来藏即真如自
体相 (起信诠真如自体相末云:名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是亦可说起信以真如为宗。真如在三性属圆成实,而圆成
实含二义:一为就遮遍计所执而显真如义,则为三论等空宗
真如;一为就表依他如幻而显真如义,则为唯识等有宗真如
。惟起信之真如义有遮有表,就圆成遣,遍计而彰,依他,
故其谈真如则有体有用,而谈如来藏亦有空不空等。
二、广释疑难分
成唯识论说一切种相,其立种子者,为欲破外道一因多
因无因生等种种妄计。无因生则违缘生法,拨无因果,一因
生则计梵天上帝等生,多因生则计微尘世性等生,成种种不
平等因,其过无边,故不得不立种子。若不为防此等妄计,
则不立无咎。起信论依一心解释心真如心生灭二门,以真如
门从体摄用,说空不空,以生灭门就用显体,说觉不觉及染
净熏习等,体用昭著,因果历然,故可不立种子。
至唯识虽立种子,彼亦不过于第八本识体上表示其用,
第八现行果上标举其因,并非认为一种实物,如世谷麦等有
形种子。故本论亦云: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
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
尔故。述记解云:本识是体,种子是用,种子是因
137页
,所生是果,此之二法,理应如是,不一不异。既云不一,
则说种子藏在本识,如谷麦种播在田间,与田体异待缘发生
可也。既云不异,则说第八识体为一切法种,略不言种,意
许种子亦无不可。王君为欲攻起信论不立种子其说种子义,
乃曰:藏识但摄藏诸法种子,不亲作诸法种子。试读本论有
云: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然则亦可云:
藏识但摄藏自己相分,不亲作自己相分乎?
然法相宗旨,为欲建立因果不乱,故说有漏无漏种子,
无始法尔而有,若惟本有种子而无始起,则诸转识不能与阿
赖耶识互为因缘,若惟始起种子而无本有,则见道等有为无
漏,既无因缘,应不得生,故曰有漏不应为无漏种,勿无漏
种生有漏者。此为破彼执无本有种者,因引经相涉,遂带说
有漏无漏不为因缘,不得相生,致斥分别论者心性本净等语
。实则护法此论亦有偏激,所以者何?护法初虽斥分别论者
心性本净客尘烦恼所染污等。继复自引契经云:彼契经说心
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或说心体
非烦恼故,名性本净,非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名本净。若既
许心体非烦恼名性本净者,则分别论云:离烦恼时转成无漏
,何不许心体离烦恼时转成无漏乎?述记解分别论即大众、
一说、说出世、鸡胤四部,间多含大乘义,如前已显。欧阳
唯识抉择谈熏习义,虽引分别论与起信论两两相比,令极相
似,实无碍于起信。而王君料简,复本师说,推波就澜,谓
真如无明,不互相熏。皆为愚于护法说之咎。然若欲真知起
信熏习义
138页
者,则应详唯识言熏习与起信互异。唯识所言是种子熏习,
亦名因熏习,故其说能熏所熏,各各四义多根据种子六义建
立。以此若云有漏生无漏,则是异性因生异性果,违种子性
决定义。又即一因能生一切果,违种子引自果义等。惟起信
论不立种子,则所言熏习,多是现行,亦增上缘,故曰:熏
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
香气,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
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
用。此云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等,知非有漏种子熏生无漏,
但以有漏现行违反无漏净法,斯名因无明熏而有染相也,亦
非无漏种子熏生有漏,但以无漏现行违反有漏染法,斯名因
真如熏而有净用也。欧阳先生以唯识熏习义而格起信,故呵
起信说熏习,义亦不成。王君恩洋认起信熏习为唯识熏习,
故曰:染净相反,真如无明,绝不相熏。
成唯识论说增上缘云: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余法或
顺或违。述记云:能于余法者,简其自体,显不同前所缘缘
故。或顺或违,显与违顺能为缘,与后生异法为缘,非前灭
法真如与无明相望互为余法,漏无漏别,亦非自体。而真如
之熏无明与无明之熏真如,亦是与后生异法,能为违缘,最
显而易知者。今王君之说增上缘,乃曰:诸法增上缘,必为
同类同性随顺增益者,始能招感引发诸余法果。唯识言余法
异法,此则言必为同类同性,唯识言或顺或违,此则但言随
顺增益。料简他义尚多可原,惟此说则违唯识背自宗,一错
到底,毫无可讳。又曰:以故恶业能感三
139页
恶道果,无由感人天善果,无漏业唯引出世果,无由增长世
间果。以是义故,无明不能熏长正智,正智不能熏长无明,
以性极违反,相障相治,不相增长故。否则,邪见恶业应可
招圣道,福德智慧应反堕三途,便成邪因论云云。此则但明
增上之顺缘则然,能增上之违缘则恰与此相反,以善业而熏
恶业,则恶业变善业,可招圣道,以恶业而熏福德智慧,则
福德智慧变邪见恶业,亦可堕三途。否则,若如汝言性极违
反,不成增上者,则三世诸佛何以度生一切异生?何能断惑
?如是说者非落断边,即堕常边,是真邪因论矣。
诸经论说真如有表有遮,如成唯识论卷十,说十种真如
:其一遍行真如,四无摄受真如,五类无别真如,六无染净
真如,七法无别真如,八不增减真如,皆是遮义,至其二最
胜真如,三胜流真如,九智自在真如,十业自在真如等,皆
是表义。况即遮以明表,则无表非遮,即表以明遮,则无遮
非表,空有双遣,中道不住,故能离四句,绝百非。若但执
遮以难表,或执表以难遮,则各住一边,永不相通。起信论
之言真如,是以表作遮,故云真心,云本觉,云如来藏,云
法身等,皆指如如不动之本体。本体真实不虚,又有作用,
故可云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
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觉性
不怀。又可说觉义即心体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
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又可说不觉义即不如实,知真如
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觉性等。如是
一切体无不如实,一切用无不如
140页
幻,皆是真如遮表差别之义。而君之诠真如,但云吾师恒言
,真如者非表词,乃遮词所遮者何?曰遮彼二我之假,显此
无我之真,遮彼有执之妄,显此无执之如,如是而已。又曰
:空宗以遮作表,相宗即用显体,今起信言觉不觉空不空等
义,正符相宗即用显体。第唯识抉择谈云:本宗即用显体,
以正智表真如净用,但视真如之义为遮者,不知相宗立正智
,代真如表义,则真如犹可仅有遮义,起信不立正智,则真
如不可不不有遮表二义。而王君因欲成立真如非实有义,遂
避去本宗即用显体之言,反取他宗以遮作表者,坚执其遮而
弃其表,毋乃不可乎!
王君惟仅知真如遮义,故云起信言真如,与佛法之异有
三:一者佛法所云真如,无实体而是诸法空性,此则谓真如
即体,而是诸法本质。二者佛法真如都无有用,性非能生,
不生万法,但以有万法故,而真如之理即存,而此则谓真如
能生,生起万法,以有真如故而万法起。三者佛法云真如,
非以有一常住之实体故,诸法随之而生灭,但以诸法生灭无
常故,而显此无常之常性,此则以有一真如常住之实体故,
诸法随之而生灭。不知此所云佛法,但是真如遮义,一边一
佛法。若知真如有表义者,则可云真如是诸法空性,亦可云
有实体,可云真如都无有用,性非能生,亦可云非不有用,
能生万法,可云真如非有常住之实体,亦可云有实体,诸法
随之生灭。惟王君欲求起信之疵,而吹毛靡从,费尽河辩,
终觉起信与般若瑜伽等义无别,因竭平生气力而立此三异,
犹若异无可异,乃就语句缴绕,或解易一二字,以求得当。
如此解本体字为本质,于真如体
141页
加有一常往等字,即欲因而陷起信同外道,执真如为常一为
实质等,其措词之削,用心之刻,颇似律师,然而遁词知其
所穷矣。
王君驳起信,喜将原文节缩,稍变其义,或潜改一二字
以资攻难。若不检寻原文,罔弗受其欺惑者。如述起信空不
空义曰:空者,以真如为一切诸法大总相法门体,而不可名
言诠表计度想像故。不空者,以此真如具有相用诸功德,能
生一切诸法故。又云:如是空言,表示真如至高无上,绝对
无待义。不空言表有体有用,有无量无边功德义。此于空言
作至高无上字,于不空言著相用诸功德句,皆支离含糊,令
人莫测所指。何不即读其原文,而此义豁然以解。原文云:
所言空者,从本以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
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心而有妄
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此即真如以遮作表义
。既与一切染法不相应,离一切差别之相,岂汝所云表示至
高无上绝对无待之义乎?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
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故,惟证相应故。此诠真如以表作遮义,既净
法满足,常恒不变,讵云具有相用乎?既无可取,离念唯证
,讵云非生万法乎?
又料简自注,说起信离念离证真如为非,遂引百法念属
别境心所,性通三性,五善根中,念
142页
及定慧,各居其一,七觉支中,念通止观等。然王君既知念
通三性,则应思别境心所之念及五善根七觉支中之念,果善
念乎?恶念乎?抑不善不恶之无记念乎?若知别境心所是无
记念,五善根七觉支是善念,则应知此论所言一切诸法,唯
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等必是恶念
。若更疑此说妄,或是无记者,则又有处云:凡夫觉知前念
起恶能止后念,令其不起等,非最显了之恶念乎?惟善念不
可断,故有五善根七觉支之念及佛果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若恶念亦不可断,则汝宗三祇修行,将不断我法等执烦恼所
知等障乎?然起信亦有不断念之处,如云:虽念无有能念可
念,此许不断之善念。又云: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
应,觉心初起。亦汝所云:至于佛果念仍相续之旨,若漫无
简择而横云念不可断,亦适彰其肤而已。
王君为争真如不相熏,故必建立种子,为欲种子成立,
则说体用,为欲成立真如之体不生,故说真如非实有物,为
欲成立真如非实有物,乃至不许真如自体之有相用,故曰法
身无相无为,即如如理,报应根本后得,乃如如智。今云俱
是真如用,又云法身即是本觉,智如混乱,体用杂糅,既不
知真如,亦谬解法身云云。夫不许真如自体之有相用,但就
遮边权说犹可,如固执其无相用,则对体方言用。真如既无
其用,亦应无体,体用俱无,则真如等于龟毛兔角,将一切
契经所谈真如皆成戏论矣。若尚许真如有体,则必许有用,
若许真如有体用者,则起信说法身是本觉。又说心体杂念名
为法身,是明言法身即真如本体,不可以其说在生灭门中,
便误认为用至报应
143页
二身。既知为根本后得之如如智,则根本智固可不言用,后
得智岂亦拨为无用乎?如后得无用,即同断灭非后得智。若
云有用,又是报身应身。汝何说报应非真如用?然此言如如
乃相应,如如亦不可执为不动之如如。吾固知王君因起信说
真如,不说正智,即疑其以如乱智,复因以如乱智之疑,即
疑其以体杂用,此皆执一边以相难,理非极成,已显如前,
后当复开,如理应思。
又料简斥起信述三细六粗,依无明次第生起,有共因不
平等因失,此实不然。缘起经云:发业无明,具十一殊胜事
。则知无明虽是心所,实非通常心所劣王之比 (料简云:无
明为心所,八识为心王,心王从所生。王劣所胜,应名唯心
所云云,思此应可释疑) 。今起信以依不觉心动,说有无明
,由此次第分布三细六粗,正合佛说十二缘生之正义。若云
此是共因不平因,则诸大小乘经所说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
死等,皆共因不平等因矣。
然王君攻起信三细六粗说,实取于其师欧阳氏而泥执者
。盖唯识抉择谈云:深密平说八识,三细六粗,次第而起,
几似一类意识。由是推究史实,谓马鸣此时方由小入大,未
免立义疏漏。夫马鸣由小入大,诚如抉择所谈,但吾意马鸣
惟初回小向大,遂发心作起信论,实欲起二乘正信大乘,恐
彼不解大乘深义,或取分别论之相近者言之。又于真如之门
不言正智,生灭之门不说种子,亦恐小乘但信意识为染污本
,不能骤示以七八识,乃就一意说五种名,隐摄八识 (料简
斥起信说一意五名云:如是但立一末那已足,何为复建立赖
耶及第六意识等?如此粗鄙,乃惑一世云云) 。此其大慈大
悲,随顺
144页
众生之权巧方便,实非后世不顾众生根机一意高谈者所能梦
见。欧阳氏既误会于前,王君又附益于后,良可浩叹!若但
因其言有详略,辄呵为粗鄙,则佛说四阿含等多不了义,皆
可呵为粗鄙矣。若云唯识辨一切种相,辄责起信不谈种子,
楞伽立五法,辄诋起信缺诠正智,深密平说八识,辄难起信
竖说三细六粗,则三藏教典详略互见,无一不可肆其攻击矣
。
三、别择义旨分
问起信之诤,何所从起?请示其要。曰:此由欧阳居土
抉择唯识,见护法说法尔无漏种子,谈及有漏不应为无漏种
,勿无漏种生有漏故。因疑起信真如无明相熏之误。然欲说
真如不受熏,势必建立种子,欲谈种子,必说体用,欲说体
用、必谈正智、缘生等,由是疑起信不谈正智,则体用混淆
,不立种子,则缘生不成,因果杂乱等。复由谈缘生之关系
,致破清辩真性有为空一颂,因彼取资楞严,更疑楞严为伪
。又以唯识论谈漏无漏种,曾引分别论,遂引起信同分别论
二事 (抉择谈卷一抉择五法谈正智中,引起信论分别论各二
条相比。) 因分别论乃合小乘大众、一说、说出世、鸡胤四
部而名,遂推原小乘二十部。夷考马鸣初在中印度,盛唱异
说,又适当分别论流行之地,后为胁尊者弟子,北去迦湿弥
罗,从五百尊者之后,笔受毗婆沙论,备闻一时有部诸师异
论,不能惬怀,以至别宏大乘,其取反对一切有部之思想如
分别论,又属应有之事。然分别论之义,颇觉粗
145页
浅支离,马鸣为相似之谈,其失遂同。凡此皆欧阳氏对于起
信最初怀疑发难之第一期也。其次则梁任公素以历史自任,
闻欧阳氏说马鸣由小入大等因缘,遂大喜过望,以为此可利
用申我之历史,因广搜日本望月信亨等说,及中国古籍,作
起信考证,谓起信摩诃衍论皆伪作,马鸣或无其人,虽有之
亦非作起信论者。王君恩洋慧解能文,见其师曾驳起信体用
熏习等义,以为此可居奇,遂恢扩其说,更作起信料简,以
己所立者谓之正法,以起信所说者皆为似教,一一而破除之
。然欧阳因谈起信而及马鸣历史,任公则专谈历史而不顾一
切,欧阳氏因抉择唯识而旁及起信,王君则专攻起信而不遗
余力。庄子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钜。可不慎欤!
问曰:王君作起信料简,虽多原本师说,然何以抉择谈
方破清辩掌珍论颂,谓其量有过,立义不成,据此谈空,便
铸大错?即用其因喻立相违量云:真性有为,非空非不空,
缘生故,如幻。而料简复云:掌珍论宗云:真性有为空,因
则云缘生故,喻复云如幻,缘生则显现生起而有,如幻则非
若空华全无。如是言空,但空自性,正符法相深密相有性无
之义,亦合诸法无我之理,岂非师徒乖舛乎?曰:欧阳因欲
极张相宗依他如幻非空非不空之义,则不得不破清辩宗俗有
真无。王君因欲遗遍计所执有实法实生,故亦为显示诸法缘
生无主宰,如梦显现,似有自性,实无等,复不得不乞灵于
掌珍一颂。此为欲各遂其所说,则师徒不妨分道扬镳。史记
项羽本纪曰:向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今若不察
其用意之所在,则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纵欲盲从,
146页
难免逐块。
问古德云:因明以破立为宗,言生智了为体,摧凡小之
异执,定佛法之纲宗,岂亦可以任意假窃,妄事破立乎?曰
:惟意有巧取,则如齐桓假仁义,王莽假周官,何施不可。
以是义故,料简等虽往往高张因明,广陈三支,不可即信其
为极成有法。极成能立自悟悟他等。所以者何?如善严君驳
抉择谈对掌珍颂立违量书,随有聂耦庚君答书抗之,复有预
庐之评,复有聂君难预庐之评,复有预庐答聂君之难,如是
往复,将来何有了期。苟不解三君意。但观三君所论,则读
者将亦终堕疑网。今观料简诠解清辩此量,就知其城外方伐
鼓宣战,而城内已早竖降旗,则向著善严、耦庚,预庐等皇
皇大作,俱为剩语,即诤论亦可从此永息。是故吾谓料简全
书起世人之诤论不少,独解此一颂,则其息诤之功德,亦不
可思议也。
问如前纲要说相宗应以依他如幻而显真如,何以王君谈
真如,反舍自宗,偏取空宗遣遍计之遮义?曰:彼为欲攻起
信真如缘起义,不得不取遣执之空宗。问:既舍自宗,虽攻
真如缘起何益?曰:为欲成立自宗之种子义,则虽舍己从人
有所不顾。问:若谈真如,则取依他表义,欲成立种子,复
取遣执遮义,岂不自语相违耶?曰:若但申自宗,则取表义
,立种子亦足,如唯识谈一切种相,仍取表义可证。惟欲攻
他宗,则不能不背自宗,以陷矛盾。如唯识斥分别论,即几
不能成立,斯又可证此法尔因果足惩好辩。然若知欲成立自
宗,有时必取资他宗,则自他本可相成,
147页
何必相攻?又应知成自必取资于他,则攻他何殊于攻自?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也。世法且然,何况佛法。
问云:何但解料简之惑,不及考证?曰:考证只就历史
说马鸣无其人,与起信伪作,不过经生考据气习,如往日张
五民等疑法华已亡说,稍解佛理者,一笑置之而已。至料简
依据唯识,破起信真如缘起根本诸义,若真如不缘起,则法
身如来藏等俱不成立,眼见众生长溺苦海,诸佛不能救度。
何以故?无漏不能熏有漏故。又众生佛性常住,不用断惑,
自然解脱。何以故?无明不能熏真如故,然虽如是,其过无
边,而披执因缘种子以责体用因果,不独初心受惑,往往精
研佛理者,明知其非,而不得开口。此吾目验之弊,不得不
起悲以施救。况料简出后,尚未见他人发言,考证前已有非
心之评。謋然瓦解,自可等诸自哙以下,是故于彼不致殷勤
。
问:王君锦心绣口,慧辩无碍,汝作解惑,徒肇争端,
彼安肯受乎?曰:佛法境行果三,既由文字研究教理,达深
境界,即当起行以趋于果,若已达境,而犹执著文字不舍,
如是数数研究,学富五车,胸罗万象,谓佛法之能事已毕。
再观古人著述,渐起轻视,继以攻斥,再进则佛说菩萨说亦
若无甚可取,因诋经教,如张五民等,乃至谤佛法僧,谓不
及世教,如李证刚、梁漱溟等。此皆由重解轻行而致。大圆
向嘉王君美材,因寓书劝其起行,王君答书,详陈素讲行持
,非有解无行者比。大圆固信王君品性德行,粹然儒者,但
若能再舍弃文字,放下一切,所谓百尺竿
148页
头,更求进步 (大圆常念佛坐禅,兼看经教,以为行持不苟
,有时竟独坐一关,决然舍弃一切,半月一月乃至三月,则
回首往日所行,何啻粪土!于是始信佛法有不可思议者。此
不慧亲历之境,不可不为好友一言。) 试为清净之行三月两
月,则必有不可说不可说之境,然后方以大圆为知言,即诤
论之息,亦不待劝请也。
问:居士作解惑,宁能兔文字之执?曰:文字上无丝毫
佛法,其不得不用文字者,即以治世人文字习气之病,因为
治病之药,则文字不得不重。此王君所以有料简,亦大圆所
以作解惑。但病既愈而药即无用,则文复不得不弃。王君作
料简,无病而呻。又处处摈起信为外道似教,词气之厉,似
非无文字之执者。若云菩萨应世,为护法计,迫不择言者,
曾亦思相宗大师,如玄奘、窥基等,岂皆凡夫,竟不能辨别
起信。又应自忖通教理远不奘基,而攻起信独远过之,真难
索解惜乎?王君今日方始应世,王君以前千余年来,起信流
行已广,贻害无穷,何不应世一救?岂真厚此而薄彼耶?此
虽由缺行之咎,亦足为执文字起我慢之征。大圆因有王君料
简,不平者多,又无他人解此郁结,不得已而一言,世虽欲
从文字中觅大圆,而大圆却了不在文字中。
问:王君料简,亦有理善安立,使人心悦诚服之论乎?
曰:其惟说真如三注意之三曰:吾人当知此真如。若当体以
立名者,实相真如,即一切法,若对执以显理者,实理真如
,离一切法。如是云云,既知真如有遮有表,则可不诤种子
,不诤正智,亦可不诤缘生体用,即亦无用陈述二谛,显缘
生,诠法性,种种破立而攻起信,虽料简亦可无有,即大圆
今日亦无容饶舌,此所谓一
149页
道清净也。然王君明知之而复作料简者,盖亦有密意焉。一
、以玉由琢磨而显,道由辩析而明,料简之作籍明起信。二
、以今世西学新潮邪说横行,禅侣颟顸,无力应敌,则起信
之料简非破起信,实以显起信,即大圆之解惑非攻料简,亦
实以扬料简也。
问:料简之所言,既已理善安立,则居士之解惑,不亦
多事乎?曰:料简旁搜经教,建立种种法义,诚多精采,惟
所用以攻起信,则不得不有时削足适屦,或故意迁就其间,
一字之褒贬,往往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如前所显,改本体
为本质,于真如体加常一字等,在明哲非不能辨,但若初心
乏差别智,苟不稍为分剖,宁保其不因而迷昧乎?以是义故
,则马鸣之起信不可无王君之料简,而王君之料简亦不可无
大圆之解惑。
问曰:居士于相宗素倾服欧阳先生,且常通函问道,王
君既赠以所著,复与笔札往来,感情方密,今作解惑,多就
欧阳师徒辩难,似不稍假借者,彼师徙见之,宁保终无芥蒂
耶?曰:欧阳师徒若非通达无我法者,则对大圆所言必动嗔
恚,且大圆亦不敢好尽言以招人过,欧阳师徒而果通达无我
法矣,则见大圆所言,将亦宛尔而笑曰:是真孺子可教也。
是亦以友辅仁也。子以凡夫待欧阳氏之师徒,故为过虑,吾
以菩萨待欧阳氏之师徒,故敢畅所欲言。遂说颂曰:
已依圣言真教理, 别择是处非处义。
此彼无可无不可, 同趋清净无上觉。
150页
以此功德同法界, 邪度正显众生度,
彼土莲池此龙华, 尽作菩萨大资粮。
佛历二千九百五十年即民国十二年孟秋月菩萨戒
唐大圆述于汉口佛教会宣教讲习所教务室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