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的源头且看智者如何逍遥天地间(三)
寻找生命的源头且看智者如何逍遥天地间(三)
果如
肆:禅宗所展现的生命风华
第一节 禅宗的根本思想
禅宗又名“佛心宗”、“达摩宗”、“无心宗”,指以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的大乘宗派。而禅宗立意宗旨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主要宗匕曰。
印度佛教传来中国,经过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到禅宗六祖慧能时代,也是中国佛教最盛时期,各宗派都已成立;自达摩到慧能,经过二百五十年的传播,禅宗作为一宗的体系也基本完成。初时,禅宗所依的禅法是以初祖菩提达摩所传的如来自性清净禅为主,其以《楞伽经》为其宗要,而后随著时代的流传,至六祖慧能方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正宗,此后禅宗开始与佛教般若慧观思想紧密相关。在时代的迁流下,禅宗撷取《楞伽经》、《法华经》、《涅槃经》、《净名经》诸大乘经典的精髓,融合老庄思想,形成简单明白教学理论,标出单刀直入明心见性的宗旨,如至中唐以后,禅法日盛,并以拳拳棒暍之机,将禅的意义扩大,认为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即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
简单来说,禅宗的根本思想有以下几个特色:l、贵自求不贵他求。2、贵行解不贵知解。3、贵超圣不贵住圣。禅宗没有义学繁杂的教相,没有律学细节的戒条,更没有密部那种众多的仪轨,思想极其自由,行动洒脱,不受佛教形式的拘束,而成一种独来独往的风格。佛教的基本理论在缘起,在实践上,以转凡成圣,证悟菩提涅槃为目标,而禅宗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肯定了人本来是佛,所谓即心即佛,人与佛之分是妄见,佛本现成无须用求。所谓“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是禅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是以百丈的“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黄檗更肯定“佛只是人、人只是佛”,而南泉的“平常心是道”更显出禅宗用语上的特点。
第二节 禅法施设之方便与契机
最早由达摩传到中国的禅,到了六祖慧能时,终于普逼盛行在广大的中国大地。在六祖之前禅宗以《楞伽经》所传的安心法门为根基,到了六祖时却改变为《金刚经》。六祖慧能在五祖弘忍门下修行时,曾与弘忍交换过佛性的问答,此一问答并非以所谓教学性或观念性的议论,而是身居野蛮之地的人是否能获救的切实现实的生命救济为正论。由抄这样的经验砌磋,使慧能的禅真正成为中国禅的本流,并且能受到南方地方人民的支持与接受。
中国禅宗是以地方农村的佛教为目标,那是因为中国禅宗实际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缘故,于是此一宗风便获得了它的大地性、日常性,并且密著于生活之上。而中国的农民便是过著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耕田种稻、掘井饮水的生活,是以慧能以后的禅法施设极与生活相关,这可从许多相关公案中发现此一思想脉络。
例如,禅僧青原行思认为法的体验,应该要明白并没有所谓的佛教、禅、悟等境,因为日常生活就是禅;而在另一方面,马祖禅师却想从著衣吃饭中寻出禅来。换句话说,马祖以为平常心是道,能对生活不加任何作为而任运无作的过日子,便是悟的境界。如此看来,上面二位禅僧中透露一个重要思想,亦即:禅的生活表现就是要“无为”、“自然”。这样的想法无非是依循中国传统思想里老庄思想的生活方式,将老庄的无为自然与佛教的般若智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所产生出来的就是中国禅。这是禅宗禅法方便施设的其中方法。
再者,虽然中国禅有如上的思想典型,但除此之外亦街有其他禅法的流出,这些原因主要除了中国广大土地下的社会生活型态不同而影响禅法的施设外,众生根性不同,接受的适应度不同乃至因祖师的人格、态度、教导方法不同也很有关系,是以自慧能门下所开出的禅法就有五家七宗之多,其中依照天目高峰对于诸家禅风的评语为:
临济宗:盛用禅机,实行棒暍,举扬“无事”的宗风,以“无心”为重。其学风被评之为痛快。
鸿仰宗:善自洞察时代的弊风,提勉学人切莫误道,当保握本来面目。此外,他喜用符号示人,以表其禅旨。其学风被评为谨严绵密。
曹洞宗:以为除了修证自性清净一心外,别无其他,并以易经正偏五位的道理解一心。他又依时代的思想而说禅要,所以排斥名利,激励学人。其学风被评为高古。
云门宗:以纵横无尽的杀活机用,出人意表地用露、暍等一字一语,以顿悟的禅风直断人心中的葛藤,故称为一字关。其禅风被评为细密。
法眼宗:此禅学极富义学色彩,其宣扬的包括禅净融和,及华严宗的法界圆融,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教理思想,是以学风被评为详明。
第=;即 禅僧忻展现的禅风和教学
禅宗自达摩到六祖慧能,完成了一宗的思想体系,至马祖以下,教学起了很大变革,其一是禅宗不立文字的风格与一般义学的教家有所距离,另一方面禅僧解脱放旷的生命型态和谨慎细行的持戒毗尼师势无法共住在同道场。因此禅宗的徒侣在经济生活及管理僧务上,必须建立一种独特的新制度以适应这个现实生活的要求。是以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而成立了禅僧侣的僧团生活。此一内容可详见《百丈清规》或《宋高僧传》的(百丈传)、《景德传灯录》的(古清规序)去了解禅僧的生活型态。
而在百丈立清规的严格要求下,则可看出他们生活在劳动中仍与禅结合的教学方式。马祖以下,在教学方法开始有重大的改变。他们突破了常规,开始用峻峭的、权变莫测的禅机,来勘验学人,或画圆相、竖拂子,或把鼻、吐舌、拍手、烧佛、擎拳、举指、棒暍等大胆教学,而其中所透露的一棒一暍间,都有明暗宾、主之辨,纵夺杀活之机,有时一拳是报恩,有时一踏是情深,这些都有其“大机大用”的涵意,而决不是无目的或胡作非为的乱来一套。
总之,禅宗的教学目的是在于把人从自卑怯弱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要求每个人都树立起与佛无别的独立自主人格,而它的方法是不离实际生活,运用生活教材,充分表现出活灵活现的精神 。此一部分,关于禅僧所展现的禅风和教学可参考参考《禅宗思想》或见吴恰著《中国哲学的生命和方法v中(禅宗公案问答的十个基本格式)一文亦可。 (待续)
摘自《十方》20卷4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