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毗昙宗>>正文内容

从筛法数论看心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昌迦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筛法数论看心经
  昌迦禅师著文
  心经全文有一个思想贯穿其中: 这就是“从性不从相”。性就是诸法中名叫“法义” 想点示的东西,它与诸法的“相”不同,它是诸法所共具的那个特质。举例:赤豆绿豆借代“诸法”,“豆类”是它们的“法义”又名“性”,而“赤”、“绿”即是“相”。
  为什么心经以“从性不从相”的思想做贯穿?因为佛陀向舍利子介绍观自在菩萨所持受的是佛教大乘法----------般若波罗蜜多法,这个大乘法以“见性”为特质,这个特质它又与诸法之相连结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心经通读最大难点正是在这种特殊关系的体会上。
  心经用逻辑工具对“般若波罗蜜多法”中涉及到的“特质”与“特殊关系”上,有一个分层的剖析,你们若看清这里面的分层逻辑,才能把握到般若波罗蜜多法。
  若从数论逻辑上看这个分层逻辑的形态,概念是可以用筛选法来描摹它,它们如同一漏斗,上大为“相”,下小为“性”。上部悉数的法之相,在漏斗的下部经过筛选孔时,只有见“性”于筛选孔才可以一一的过关,不可能“诸相”同时过筛选孔。这个“筛选孔”所设的约束,心经称之为“空”。
  佛陀讲授般若波罗蜜多法时,强调了“空”的授意。佛陀指出:“空”也是有“相”的,但它的相与其它诸法相又不同,心经说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种类似“筛孔”一样的约束式描绘,旨在强调了“空”的“相”。 “空相”它有对一切法相的“性”有进行筛选的永恒权力,所以“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关于上面这一段,数学界纯数论的研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用了“无理加权”来解释类似的“空相”,陈景润当年加权之理尚无寻到。反正,上个世纪的西式逻辑水平已可用“数学的”知道 “权” 的绝对化概念,可以对“诸法”去设定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永恒价值进行逻辑开端,不管是他们把这权的赋于视为了“神加”或“人加”。
  佛陀于二千五百年前已指出加权的理论源头来自“五蕴”,心经中用一个数学式“=”的“即是”来归纳,所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五蕴-----------
  色,被筛选进了“空”中;
  受,筛选进了“空”中;
  想,被筛选进了“空”中;
  行,筛选进了“空”中;
  识,筛选进了“空”中------------- 所以心经中称之为“五蕴皆空”,或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在这第一次描述的五蕴所被筛选入的都是“性”:色的性、受的性、想的性、行的性、识的性。
  五蕴是什么?是一切众生在世间赖以生存的五个基本生命行为范畴,即然是生命行为范畴的性质,就是“空”在诸法中的“性”。那么五蕴法以及一切诸法的变化“相”,是附在性意义上的“换季皮毛”。一切诸法只以其性而筛选入空成其佛道,但并非心经在做着“否定法相”。
  应注意到:心经中所论及的一系列“色受想行识”五蕴法、“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法、“无明…老死…尽”的十二因缘法、“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法,虽这些佛教理论的“相”上反复强调了其修持具有的大智慧和大功德,但从它们共性上看,又无不是生命行为范畴的众生性质!所以经中也说实践这些佛法皆是众生生命的本然,若你用“收获智慧”来形容它们的本然共性,辞句显然也不太合适,心经故而以“无智亦无得”来做出总结。
  心经引用了一种巧妙的文学方式,将一抑一扬的手段把“空”中“具一切法的共性又不露任何法相”的逻辑展示出来,故而用了一长串的“无…”在经文中。其实诸法相于“空中”被筛出的意义,是为了说明法性于众生价值上所显具的普被,在支持着行执般若波罗蜜多法的“空”。
  有人会说出心中疑惑:这一切逻辑性都是建立在用加“权”的哲学绝对化概念对“诸法”设定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永恒定义上。在没有方法对这种“无理加权”进行合理数论化证明解说之前,会不会它只是一种非真理的符号化游戏呢?
  我们首先当认定心经的至理价值之所在。对于过去二十一世纪以前,现代数学界的确无人对“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永恒定义用数论做出说服人的最终论证,但心经中早已把它的存在与“五蕴”之性做了逻辑联结点示。
  众生皆具的某种特性就可以用来证明“性”的客观存在,我在过去几年中借用“哥德巴赫猜想”数论研究,寻找到古典射影几何的方式以取代加权筛选法在最小数质数的证明,也发现了与“五蕴皆空”不谋而合的数论化理论依据。我们应相信:诸法之“相”于“空”中具有着“性”的广泛逻辑乃是客观的存在,它是普被的逻辑定理。古典射影几何取消了“无理加权”以眼识来证明“五蕴皆空”的过程,在此我先按下不表。
  (全文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