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劝发菩提心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威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劝发菩提心

  本期出版之日,又是民国二十三年的元旦了,当这个可爱的新年降临,使我们的一切,都得以除旧布新,转眼就可以达到春光骀荡柳暗花明的境界,我们自然应当为之欢欣鼓舞,互相祝贺。可是我在这个祝贺的当儿,却要向诸君提出一句古话,就是“一年之计在於春”,我们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候,自己的本身,却也要仔细的想想,我们今年这个履端於始的第一件事,应当做什么呢?应当怎样来定一个正当的计划呢?

  我想,在新年的象徵里面,春令是发生之时,东方是发心之位,因此我现在特为诸君贡献一个履端於始的正当计划,便是,劝发菩提心;

  我说出这句话,不免有许多人要不高兴的说道:“我们既然学佛,自然老早就发了心,还要待你来劝麽?”我便当先加声明一句,我这个劝,自然是劝那些未发心的人,不过也有些自信为已发心的人,对於这个菩提心的意义,并没有澈底的了解,或者他虽然发了心,还不能算是菩提心,也未可知。因此,我也要来加以一劝,况且从深一层说,那真实发了菩提心的境界,实在也是很高的,所以《大日经》里面说菩提心为因,却说:

  “越百六十心,生广大功德,其性常坚固,知彼菩提生,无量如虚空,不染污常住,诸法不能动,本来寂无相,无量智成就,正等觉显现,供养行修行,从是初发心。”

  “真言门修行菩萨行诸菩萨,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积集无量功德智慧,具修诸行,无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间之所归依,出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释提桓因等亲近敬礼。……如是初心,佛说成佛因故,於业烦恼解脱,而业烦恼具依,世间宗奉,常应供养。”

  诸君虽然已经发了菩提心,我却要想将这种超越二劫瑜祗行的真实初发心的境界,期望於诸君,愿诸君也乐许我这一劝罢。

  可是说到这个劝发菩提心,从上诸圣诸贤,实在已经说得不少,除却如来亲说的经典之外,那些专显“发菩提心”一义的著作,也就不能尽述,於今只就几种显而易见的说说。

  (1)龙猛菩萨造《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2)天亲菩萨造《发菩提心经论》

  (3)慧沼大师撰《劝发菩提心集》

  (4)法藏大师撰《华严发菩提心章》

  (5)潜真大师述《菩提心义》

  (6)省庵大师撰《劝发菩提心文》

  有了这种种著作,实在已经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那麽,我今天只将这几种书介绍於诸君,也就用之不尽了,本来我也不必更为饶舌呢。

  不过我在这里,还是要想说几句话。因为从上诸圣诸贤,虽然对於发菩提心一义,已经说得不少,可是这个菩提心,含义过多,而他们所说的,不是义理太深广,便是文字太艰晦,并且各宗各派,各有说法,名相参差,不易会通。我想诸君里面,读过这几种书的,自然很多,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於今若是突然的一问,“菩提心是什麽呢”?若不是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纵然看了这几种书,或者还不能立刻作一个简明的答覆。因此之故,我便想从简明的方面再说一说这个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呢?从字义上说,旧译菩提为道,那契於真道之心,便是菩提心,新译菩提为觉,那契於正觉之心,便是菩提心。

  但是,如何才算得契於真道契於正觉呢?这便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心要广大,必须普度一切众生,犹如己身,不复滞於褊小的我见。

  第二个条件——心要深妙,必须上求无上佛道,深悟法性,不复陷於卑劣的迷情。

  第三个条件——心要凝定,必须安住真如实相,长保圆明,不复驰於散乱的妄念。

  我们果然能使这个心,广大而不褊小,深妙而不卑劣,凝定而不散乱,具足这三个条件,便算得契於真道契於正觉,便算得是菩提心。

  说到这里,我却还要略引各宗各派的说法,将他们配合这三个条件,一面可以证明我的说法不是臆造,一面也可以汇集他们的说法加以会通。

  心要广大  心要深妙 心要凝定

  (三学) 戒学     慧学    定学

  (三德) 大悲     大智    大定

  (三观) 假观     空观    中观

  (三谛) 俗谛     真谛    中道谛

  (三心) 回向发愿心 深心    至诚心

  (三门) 表德门    遮情门   不二门

  (三空) 生空    法空    俱空

  (三部) 莲华部    金刚部    佛部

  此外,还有两段极重要的补充说明。

  一段是,从横的说,三个条件乃是一体,不过在一体上有三种行相。我们要知道这个心,愈广大便愈深妙愈凝定,愈凝定便也愈广大愈深妙,愈深妙便也愈凝定愈广大。这三个条件,实在是一体相连,同为消长。我们须得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不能在这三个中间有所去取,有许多人,不明这个一体的意义,因此往往对於菩提心不能了解,於今我们在这上面必须辨明。

  又一段是,从竖的说,三个条件也有三步,不过每一步也都有三个条件。我们要知道学佛的人,不离三学,而三学乃是依次渐进的,这三个条件虽然在同时具备上配着三学,但是也要在依次渐进上配着三学。所以在第一步的戒学里面,广大便是饶益有情戒,深妙便是摄律仪戒,凝定便是摄善法戒(《菩提心论》上说诸佛菩萨以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在第二步的定学里面,广大便是观音三摩地,深妙便是文殊三摩地,凝定便是普贤三摩地。在第三步的慧学里面,广大便是方便般若,深妙便是观照般若,凝定便是实相般若。有许多人,不明这个三步的意义,也因此往往对於菩提心不能了解,於今我们在这上面也必须辨明。

  已上所说,乃是单从那简明的方面说明这个菩提心,自然不免有些不详不尽之处。诸君若是要想研究详尽,便请从我所介绍的那几种书里面去探讨,恕我未曾多说。不过我所说的这一点点简明的概念,实在已经可以包括菩提心意义的全部,诸君看了,一定也要赞美这个菩提心的伟大,那麽,便请大家都真实的发着菩提心罢。

  最後,我还要告诉诸君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我们现在当从第一步的戒学做起,而第一步的三个条件,都具备在那四弘誓愿里头,我们只要发着四弘誓愿便得。第二句话是,智慧本高的人,也能合三步为一步,就是《大日经》说那发菩提心的境界那样的高,也本来是人人具足的,我们万不可以畏难。於今我敬谨的提出两句口号:

  “大家都发四弘誓愿。”

  “大家发心便成正觉。”

  (《威音》第55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