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与自然>> 地球母亲>>正文内容

“莫拉克”之殇(下)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1日
来源:中国天气网   作者:余晓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灾与人祸的合力

甲仙乡公所8月15日举办头七法会,罹难者家属回到面目全非的小林村跪拜(来源:新华网)

“八八水灾”过后第七天。按照台湾习俗,这天是小林村罹难村民的头七法会。小林村滩涂旁,幸存的小林村民、从外地赶赴家乡的亲朋好友,数百人跪在断裂的路面上,不断呼喊着亲人的魂灵。400多个牌位前,金纸的灰烬带着白烟轻轻飘散,却带不走小林村民的伤痛。小林村的幸存者及遇难者家属成立了自救委员会,要求台当局追究责任,给家属一个交代。

小林村罹难者亲属抱着家人遗像痛哭流涕(来源:新华网)

“除了哀伤之外,只剩下愤怒,对政府的不满。” 长期从事媒介研究的马正恺一连几天都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读报,监测舆论,“电视里几乎全都是在报灾情,报纸的政治版和社会版也都是这方面的报道,几乎占到报纸内容的三分之二。”

“年年都有台风,每一次台风都有警报的,可真等到发现出了问题的时候,才开始动起来,都已经晚了。”马正恺说,10日,灾情发生的第三天,民众开始觉得不对劲,很多亲人联系不上,“那个时间,大家都在质疑,为什么还没调军队。舆论就在拿汶川地震后,大陆能迅速展开救援做比较,说灾情都出现了,应该派军队了。可是派军队没那么快,即使派出水路装甲运兵车后,发现过不去,最后又退了回来。所以很多时候,事先没有对灾害进行正确评估,事后几乎做不了任何的动作。”

“与其说这次灭村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马正恺说,民间的责难更多指向了官方,在“莫拉克”袭台期间,除了事前台“行政院农委会”发布的泥石流警戒和“建议提早疏散”,其他部门并没事先要求撤离可能受灾的居民。“农委会水保局土石流防灾中心”主任陈振宇灾后回应媒体时所说的“撤不撤的决定权在地方首长”也证明了这一点。小林村在台风中被泥石流吞没,官方事前的不作为遭到了广泛的指责。台当局和官员受到的批评还远不止这些,接下来的救灾工作也招来一片骂声:反应迟钝、军队出动迟缓、救灾款划拨延迟……

“尽管有人骂,但是救灾仍是当时的第一要务。”马正恺说,在政府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时,像林奕君这样的义工、志愿者能够快速汇集,各界物资源源不断的涌入,体现了民众自发救灾行动之迅速,也闪耀出民众同舟共济的人性光辉。另外,当政府灾情网络中断时,媒体特别是电视台和网络主动承接了原本政府应当承担的收集灾情的工作,架起了一座沟通灾民与政府的桥梁。

“危机意识只能靠危机来凝聚,但是能凝聚多少?老实说得看我们愿意自我反省多少。”置身救灾一线的林奕君对灾害防救也有至深感悟,“台湾跟过去不一样,‘9·21’大地震之后,这块土地变得很脆弱,这次风灾让大家意识到, 其实天灾的伤害是有限的,但是加重的是人祸。这次政府的救灾体系是有问题的,毕竟如果连‘管道’都不通,这就该检讨。毕竟台湾未来一定会面临类似的灾害,如果没有一个整合机制,将会是一团乱麻。”

灾后,林奕君所在的国民党青年团提交了一份救灾报告,对这次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怎么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风灾?政府的施政作为有哪些值得检讨?对于类似的状况,动员机制有哪些可以改善的?“‘立法院’已经展开修法的工作,这已经开始跨出第一步;对于土地开发的限制,政府部门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行政命令,只需再法典化;体制上的检讨已经展开;但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机制,还在奋斗中。” 林奕君认为,在协同防灾救灾方面,两岸的互相交流是有必要的,而且议题不应该只限定在技术层面,更应该扩及到制度。

当林奕君和志愿者们结束救援,离开林边乡的时候,当地一位救灾指挥满身是泥地冲了出来,与志愿者们一一握手,他说自己很惭愧,身为林边乡人,没有让大家看到林边乡的美,希望下一次有机会让他好好的招待。重建中的林边乡很快将恢复它往日的活力,然而,昔日美丽的小林村已不可能重现,这个从地图上消失的村庄,至今仍未标定出新址。

记者手记

洪水肆虐,房屋倒塌,村庄被掩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巨浪泥石之中,无数人辛勤耕耘的家园在瞬间毁灭。“莫拉克”这个报道,注定是今年我所采写的气象新闻中话题最沉重、也最令人深思的一篇。

受访的两名台湾人,一个在台湾南部的高雄市,与高雄县小林村和屏东县林边乡均相距不远,另一个在风灾期间,从台北组织志愿者南下参与灾区救援。尽管“莫拉克”已过去几个月,但当时的场景如影像般定格在他们心中,久久挥之不去。而采访过程中看过的文字、照片、视频,与当事人接触所听到的话语,都给予从未经历过台风的我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深深嵌入了我的脑海。

中央气象台台风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认为,尽管没有直接观测数据支持,但是全球变暖对台风的强度有一定的增强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近几年,高影响度的台风事件呈逐渐增多趋势。今年列入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候选名单的“莫拉克”、“艾拉”、“艾达”、“凯萨娜”等台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台风强度并不是很强,但是由于降雨强度大,所造成的洪水泛滥、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影响却非常大。

在“莫拉克”这场看似猝不及防的大灾大难背后,实则是天灾与人祸的角力。它引发了台湾民众及台当局对救灾体系的深刻检讨。作为一名救援者,林奕君关心的是,以后对于类似的状况,动员机制与方法都有哪些可以改善。传媒界人士马正恺担心的则是,制度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距离,“之前一直是在纸上,没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这次会不会有变化呢?我觉得不会。估计前几次神经会绷得紧点,过个几年,没发现什么问题了,戒心又下降了。但愿这种悲剧不会重演。”

记得电影《超强台风》里一位气象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不是我们和台风的赌博,而是人类向大自然学习的一个过程。”我想,这应该是对“莫拉克”的一个最好的总结。

标签:环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