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无定义名词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3日
来源:明伦期刊第5期   作者:无名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题目:无定义名词                                                          无名氏
本文:
对於任何名词,很难给它下个绝对妥善的定义,因为一下了定义,就犯了主观,甚至立
场也发生了动摇而不自觉。
今试以旧几何学中关於「点」的定义为例子来讨论:「点」只有位置,没有「长,宽,
厚」。假如「线」,「面」,「体」以及「空间」为「点」之集合的话,那麽就有下列几点
疑问:
(1)没有长度的「点」,怎麽能够集合成为有长度的「线」?
(2)没有宽度的「点」,如何能够集合成为有宽度的「面」?
(3)没有厚度的「点」,又怎样能集合成为有厚度的「立体」?
(4)同理「空间」不应该有长,宽,高等三度了。
右列「线」,「面」,「体」以及「空间」的三度立场所以站不稳,其毛病就在於给「
点」下了定义。所以为了保持立场客观稳固,新数学就不给「点」,「线」,「面」,「体
」,「空间」等下定义,只把它列为无定义名词。
太空人阿姆斯壮自登月小艇踏上月土时,他当时对全球发出一句豪语说:「在他个人虽
仅是一小步,但却代表整个人类往前跨了一大步」。今天新数学自解脱了「点」,「线」,
「面」,「体」诸定义之镣铐,把它们列为无定义名词之後,科学家们应发出比阿姆斯壮更
大的豪语:「在学术本身虽仅是踏进一小步,但却开拓未来人类的思想领域往前千千万万个
大步,乃至无止境」。
要了解右述更大的豪语,请阅左列一小节故事,它是个很有意义的说明: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在房中无事闲坐着,身後站着一个侍者小沙弥(即小和尚)。那时
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问题,双方坚持不下。一会儿甲和尚气冲冲跑进房来,对老
和尚说:「师傅,我说这个道理是应该如此这般的,可是乙却说我说的不对。你看,是我说
的对,还是他说的对」?老和尚对甲说:「你说得对」!甲和尚很高兴地出去了。过了几分
钟,乙和尚气愤愤的跑进来,他质问老和尚说:「师傅!刚才甲和我辩论,他的见解根本错
误,我是根据佛经上说的,我的意思是如此这般,你说我的对呢还是他的对」。老和尚说:
「你说的对」!乙和尚也欢天喜地出去了。乙走後,站在老和尚身後的小沙弥,悄悄地在老
和尚耳边说:「师傅!要就是甲对,要就是乙对。甲如对,乙就不对;如乙对,应该甲就不
对。您怎麽可以向两人都说对呢」!老和尚掉过头来,对小沙弥望了望说:「你也对」!小
沙弥听了惘然摸头。
读者阅了以上故事,可能和小沙弥一样的惘然摸头。看来,老和尚对事理无是非之分。
其实不然,老和尚乃是站在超然的客观立场,他把甲丶乙两人所坚持的主见视若「无定义名
词」而已。为了皆大欢喜,所以说他们都对。
请看图(一),中间是个图案,代表甲,乙两和尚所争论的事件。甲站在下方看图案,
说是由六个正方体所组合而成的。乙站在上方看图案,说是由七个正立方体所组合而成的。
本图案很有趣,请读者把它倒转过来看,和乙用同样的角度去看图案,仔细的看一下,便会
发现该图案果真变成了七个正立方体,假如读者是老和尚,试问你将如何答覆甲,乙两人之
所见?
请再看图(二),⑾点好比甲,乙两和尚所争论的集点,甲,乙两座标好比甲乙两人所
站的不同立场。这样一来,甲当然说⑾点是在他的第一象角,乙也当然说⑾点是在他的第三
象角。甲,乙两所说的,只是各自建立坐标,好比各自给⑾点下了定义,因而犯了主观的毛
病,彼此各变成了井底的青蛙,以为自己所见到的就可以代表他人所见到的。固然甲,乙两
人所看到的都对,可是由於大家被自己的坐标所束缚,所看到的范围,那实在是小得太可怜
了。至於老和尚却打破个人坐标的束缚,他所看到的是广大无边的整体,换句话说,老和尚
主张「无定义」,不受甲乙两人的定义所约束。

── -───
-标坐乙
│ ·⑾点
── -───
-标坐甲 图(二)P27上
「无定义」相当於佛学中「不可说」三个字。因为真理只可证知,不可以言说,一经言
说便成对待,一对待就先有了「我」或「我的主观」。在佛学中对於犯了「我的主观」的,
称为「我执」,换句话说,对自我有了固执。有了我的固执,然後在所站的立场上去观察一
切事物。立场就是坐标,也就是看法,对立场坐标有了固执的,换言之,对「看法」有所固
执的,佛学称之为「法执」。所谓「法执」的「法」字,是指凡与「我」相对的一切事,理
,人,物等等的看法而言。对於和「我」相对的此「法」有了固执,当然就产生偏见,排斥
他「法」了。甲乙两人无谓之争就在於此。同样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无时无
刻不被一道无形的坐标(法执)所束缚,而使我们永远不自觉,并且老以为自己是百分之百
的对呢!这种「法执」(坐标)妨碍个人进步事小,妨碍全人类的科学进步却事大。所以科
学家推出「无定义名词」来挽救。
何以我们会被坐标(法执)所束缚,究其原因,乃是往往以自己不可靠的视觉为坐标,
以为自己亲眼所看到的是百分之百对。又往往以自己不可靠的听觉为坐标,以为自己所听到
的,也是百分之百对。严格说起来,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或是所听到的,不但靠不住,而且
视与听的能力范围非常小。老和尚对甲乙两人都以「对」字答覆算是客气了,相反的,也可
用不客气的答覆大家都「错」。分别举例证明我们的一般错觉如左:
视觉──人眼并不十分优越。鹰的眼睛比人看得远看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於光,远比
我们的眼睛敏感,所以猫头鹰能在黑暗里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为了说明人眼的限制,特
别介绍一张由现代科学家所绘制的叫做磁光谱的图表如图(三)。这张图上半部告诉我们,
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非常狭窄的一段,我们称它为「可见光带」(VISIBLE LIGHT)。人眼看
不见红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假
使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帮忙人眼,看同一个人体(例如汤姆先生)便会有五种不同的形象,如
图(三)的下半部。(此图系选自沈家桢博士所着的「五眼」一书,试问那五种不同的人像
究竟那一种是对的?可以说都对,也可以说都错。
人眼的笨拙已如上述,即使借用科学仪器的帮忙,还是不可靠,因据科学家说:「我们
是住在一个波动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波动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切,实际是由电子波动而
合成原子的波动,再合而成分子的波动。一连串永远不停的波动刹那刹那地在改变着,在前
後的时间,後一秒钟所看到的已不是前一秒所看的本来面目了。不但所看的一切在波动,而
且能看的人眼细胞也在不停地波动着。彼此都在波动,能看(指眼)与所看(指外物)便均
不可靠(指不清楚),由不可靠的看而产生的想法试问能靠得住吗?再由靠不住的想法当然
说不出绝对正确的话来。所以「可以说的」与「有定义的」多少都有偏差。为了保持客观,
最好如佛学「不可说」。实在非说不可,应视为科学的「无定义名词」用来暂时(也许一千
年以後的科学家不同意我们现在的说法)彼此交换意见,千万不可偏见固执(包括我执与法
执)。
听觉──肉耳对於声音的感觉是有限度的,普通人只能碰到每秒二十六次以上至二万次
以下的波动,超出本范围的波动,我们的肉耳就无力听见,而且各人肉耳的感觉力并不相同
。佛学「楞严经」有一段关於声的观念,说得最透彻,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听众特地辨明「
声」来耳边的错觉。声来耳边原是一般人的感想,就是我们学过物理的,也是这样想。但是
,若仔细去想一想,实在是有错误的,因为击钟的时候,钟因被击而震动,因此鼓动四周的
空气分子,相邻的分子一个个互相撞击,最後击动我们耳边的空气分子,再撞击到耳膜,传
到耳神经细胞,就起声的感觉。这种空气分子的波动,在达耳膜之前,只能说是空气波,而
不能叫做声波,这是第一个错误。(从这一点看,物理学家对於定名也不怎麽严格,应该采
用佛经中六离合释的定名法)。空气波动时,它的分子只在本位上震动,并没有一个分子从
钟边一直跑到耳边,因此不能说是「声来」,这是第二个错误。
因为物理学家的肉耳有听的错觉,所以说出「声波」及「声来」两句错话,佛学为了避
免说错话,以及挽救人类的思想走错路,所以强调「不可说」的最高意境。如果大家非说不
可,为了彼此交换意见方便计,应该把类似「声波」或「声来」等话,当做「无定义名词」
来说,千万不可坚持自己所说是对的,而犯了甲,乙两和尚有了「我执」与「法执」彼此争
得面红耳赤,那是多麽的可笑。
综上所述,佛学的「不可说」与科学的「无定义」,似乎是在否定自己之所听,所见与
所想。但是,否定并非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是象徵无止境之进步。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
今天,科学之所以一日千里全是得力於此。所以我们应该随时警惕,「可说」或「定义」是
妨碍我们智慧迅速发展的坐标,佛学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创「不可说」来打破这道坐标,今日
科学居然也创设「无定义名词」来打破这道无形的坐标(枷锁),解脱了我们思想上的一大
障碍,真是人类之一大进步。
补白:
信誉保证
洗衣店小老板要洗我的西服,并且以信誉保证绝不缩水,外面进来一位迷你小姐,老板
目不转睛的行注目礼。
小姐:「年青人,关心你的生意吧!」
老板:「我敢以本店的信誉保证,﹑的裙子不是我们洗的。」



                第5期 公元1971年7,8月发行 5,6期合刊 

标签:无定义|名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