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人生当前之所受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6日
来源:明伦期刊第5期   作者:王丽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题目:人生当前之所受                                                作者:王丽君
本文:
佛法多阐明宇宙人生的真理,佛家的人生观,人生的意义为何?人生的态度如何?而人
生的归宿又在那里呢?人生究竟是苦,还是乐呢?我们身心所受的忧苦是恒常的,而所感受
的快乐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人天生长得一副苦相,我们所以有乐,只是我们的苦暂时告停,
在苦中作乐而已。譬如盛暑逼人,大家来此闻法。口渴之时,更向往台中的木瓜牛乳汁,一
杯500 ⒀.⒀下肚真如荒漠甘泉,但是,若我要请客,请您一刻不停地喝五万 ⒀.⒀,就
算您有本事喝完五万 ⒀.⒀您会再来一杯吗?
人一生丶自「出生」到「死亡」,中间就是用痛苦来联系的,所谓生丶老丶病丶死,就
表明了人生的旅途是痛苦的。现在若将我们关在一间小屋子足不出户一天,试问我们之中那
一位受得了呢?而我们母胎中,暗无天日丶动弹不得,受十个月之苦,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
苦才来到世间,所以婴儿出世必定哇哇大哭,没有一个是哈哈大笑而来,好像预知来到世间
会与苦结了不解之缘。人不能完全凭着自己的喜丶怒丶哀丶乐行事:人生在世丶百岁光阴,
宛如南柯一梦,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不驻,岁
月催人,老态龙锺,道尽人生的老苦。而人自「生」到「老」所受痛苦,真是无法言尽,即
以「病苦」来讲,在座各位,那一个敢高声疾呼:「我从没有遭受『病苦』。」人生七十古
来稀,到了七十岁,人往往不再策划未来,而只是沈溺於回忆过往的日子,到头来仍免不了
在哭声中离去。我们凡夫俗子,在六道中轮回,头出头没,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死是什麽
滋味呢?佛经上说:「临命终时,地水火风,四大分离。地大分离时,体重如山,变为全身
硬化抽搐,水大分离,通身发汗;火大分离,则面发热;风大分离则断气分离。」除了肉体
上的生丶老丶病丶死外,我们的精神上亦不得安宁,更有那「爱别离」丶「怨憎会」丶「求
不得」的苦。我们正值盛年,也许体会不出那份味道来,而近日内我们就要随着讲座的结束
而不得不告别我们所敬爱的师长丶学长们,那久久盘旋於心中的依依不舍心情,这就是离别
之痛。除了我们所敬爱的人不能常常和我们在一起外,相反地,我们却常有「不是冤家不聚
头」的痛苦经验,「怨憎会」苦啊!我们再环顾周遭,芸芸众生,朝朝暮暮,汲汲营营,名
丶利丶权丶势是那麽有力的吸引着人,而人们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即使随时满足
亦是随时消失,新的欲望仍然驱使着人。贫贱生活固然难过,富贵生活也不见得幸福,所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外我们时时刻刻还有个「五阴炽盛」苦,一切有情的生命都是五
蕴和合而成,色蕴是属於物质方面;受丶想丶行丶识是属於精神方面,人的生命,在某一期
间内精神与物质因缘和合,这个偶然的结合体,俗人称之为「我」,但是,聪明的您,请告
诉我,「我」在那里啊?若从物质要素中求我,到底眼是「我」啊?还是耳是「我」啊?鼻
是「我」?舌是「我」?抑是身是「我」呢?如果说这些都是「我」,岂不是成了无数无量
的「我」吗?如果说分开不是「我」,合起来才是「我」,但分开既不可能是「我」,合起
来怎麽会是「我」呢?何况我们体内的物质新陈代谢,刻刻不同,到底今日的「我」是「我
」?还是明日的「我」,昨日的「我」才算是我呢?再从精神要素来找「我」,到底受是「
我」?想是「我」?行是「我」?识是「我」?分开是「我」?还是合起来才算是「我」呢
?这个答案仍然是个未知数,所以「我」是不存在的,「我」是没有本性的。而西方哲学家
笛卡尔却说:「我思故我在。」,人的心理活动刻刻变迁,「思想」这东西是变化多端的。
所以「我」是不存在的,「『我』思故『我』在」不成立,「『我』在故『我』思」亦不正
确。而可怜复可悲的人群,却以为自己的身躯就是我,所以说五阴炽盛是苦的根源。以上就
是所谓的苦苦。
人生的苦果,除了苦苦外,尚有坏苦,就是「万法无常」。人生有聚有散,有生必有死
,青春必将衰残,富贵必将幻灭,这一切的一切,如梦幻泡影,人生无常,古今同慨。人生
固然无常,而生理的无常,生命的无常,更是常见。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滚滚东流,一去不回头,这是自然的无常啊!而白云苍
狗,沧海桑田这是历史变迁的无常啊!整个宇宙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变,这都说明了无常
是不变的真理,以上就是所谓的坏苦。
苦苦丶坏苦以外佛家更说了行苦,行苦就是起心动念,刹那生灭,每一转念,就是一回
生死。总而言之,宇宙是成丶住丶坏丶空地在运行,人生是生丶老丶病丶死地在转变,而心
念则生丶住丶异丶灭地在迁变。
三界火宅,众苦煎迫。欲界要受苦苦丶坏苦丶行苦。色界受的是坏苦丶行苦,到了无色
界天仍免不了要受行苦。
天气这麽热,人家所感受的是苦,而我在此高谈阔论仍然是离不了苦,岂不是苦上加苦
吗?人天生就有「安身立命,向上超越」的精神,所以,苦的觉悟。便是佛陀人生观的起点

固然,人生的事实是无常丶无我,是四大苦空。我们是不是因此就消极丶厌世丶悲观地
束手待毙呢?不!决不!释迦牟尼佛悟出了人生的真理,要我们从苦观为出发点以解脱为最
後目的。要破除我执丶法执,在四大苦空的人生中,要勇猛精进丶不可懈怠。
勇猛精进就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所以佛在八大人觉经中的第四觉知说:「懈怠坠落
,常行精进。」,在第八觉知中说道:「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
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丶毕竟大乐。」
我们更进一步地谈谈人生的归宿问题,佛是位大医王,他指出了众生的八万四千毛病,
也开了八万四千法门,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法门无高下,只要我们能早日破
迷启悟丶离苦得乐就好。而在佛法行门中有一特别捷径,那就是末法时期最为方便的净土宗
,只要我们肯持名念佛,必能带业往生,当生成就。远离娑婆世界,而到达「无有众苦,但
受诸乐」的极乐世界。但是,别忘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仍在茫茫苦海中迷失了方向,迷失
了自己。因此,一旦我们证得佛果,必须倒驾慈航,五浊恶世誓先入,还度如是恒沙众。
请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第5期 公元1971年7,8月发行 5,6期合刊 

  明伦月刊信息网 

标签:人生|所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