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注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1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自民敬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十六章经文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
欲交错,心中浊与,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表注(於第二版左中方)


┌┌三界爱欲 ←
-- 尽见真谛
-└见 思 惑 ※
爱欲障道 ├┌偏真爱欲 ←
-- 尽见俗谛
-└尘 沙 惑 ※
-┌果报爱欲 ←
-- 尽见中谛
└└无 明 ※

讲义
此者为修道者说用功之法,初机难解,惟可浅讲。修道可出三界,免生死轮回,然须见
道,始可曰修。道者何?本性是也。众生寿尽形灭,而性常存,以有所障,不能发见,遂致
生死流转。修道即是去障见性,了脱生死。不解此理,惟知礼拜,无济生死大事,仅获福报
而已。
若求去障见性,当知障性之物为何。障者惑也。惑有粗细,粗为见思,细为尘沙无明。
惑何由起?皆起於爱欲。故去惑障,必自去爱欲始。
众生有所爱,心则趣之,而为所缚。爱畜趣畜,而缚於畜。爱人趣人,而缚於人。故六
道又称六趣。凡夫外道所爱者,皆三界六道中物,故其神识惟趣六道,不能出三界,不得见
真理。真理者,万法皆空也。今徵於科学,亦知万物聚於诸元,析之本空。苟欲明真空理者
,须修出世法,去三界爱欲,断尽见思惑,证阿罗汉,是为见真谛。
阿罗汉不爱三界,偏爱真空,性光微露,而无照物之明,故有尘沙惑。尘沙惑者,世事
多如尘沙,性未全彰,不能知见也。惟修菩萨道者,去偏真爱欲,断尽尘沙惑,方於世事悉
知悉见,是为见俗谛。
佛法居中不偏,偏则不为了义,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方为中道了义。菩萨不偏空
,但偏有,犹以佛果为爱欲,有是爱欲,则性垢未尽除,故有无明,不能证佛果。成佛无他
,圆明本性而已。有问禅宗六祖,如何是见性,答以不思善不思恶。是何谓耶?例如吾人之
目珠,本是明净,染以污尘,固不可也,染以金刚尘,亦不可也。本性亦然,不问美恶,纤
尘不许染色。必俟深位菩萨,并爱佛果之心,亦廓清之,始断尽无明,见中谛。显无量性光
,不生不灭,佛道斯哉。
凡外之人,皆以爱为世间倡,何以佛法必须去之,解是理己,已讲经文,自无疑问矣。
经文首二句,示以不见道之故,即是爱欲。何为其然?佛设澄水之喻明之。澄水即是净
水,古人自鉴,辄以铜盆盛水为之,然须俟其澄静,始照见其影,如以手搅之,则动而不能
照矣。以爱欲交错三句,是释其理。水因搅动,不见人影,众生之心,搅於爱欲,岂能见道
欤。(未完待续)


                    第13期 公元1972年9月20日发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