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修炼出智慧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冯俊霞 整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冯俊霞 整理

  作者一生致力"以文化弘 扬 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 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之余,笔耕不辍。《禅师的米粒》幽默的语言里含有人生的大智慧,静心聆听,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富翁与四位夫人

  从前,有一位富翁年纪老迈,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他心想:万贯的家财带不走,不如找个人来陪我,这样黄泉路上也有个伴。

  富翁有四个太太,最疼爱年轻貌美的四太太,他将她唤来:“平常我最爱你,送你最多珍珠、钻戒,现在我不久于人世,你就陪我一起走吧。”四太太一听,花容失色:“生前爱我,我很感谢你,但是你死了就死了,我们夫妻一场,只是一段姻缘,我可不想跟你一起走。”

  于是富翁找来三太太,平时待她也不薄,不曾离弃过她。但三太太听完富翁的请求,惊慌不已:“我还年轻,你死了,我可以改嫁,你就发发慈悲,找其他人吧!”富翁只得再找二太太。二太太说:“我没有办法陪你一起死,家里大小事都是我在打点,甚至你死了之后,我要替你张罗丧葬事宜。念在夫妻的情份上,我会亲自送你到坟场。”

  富翁被三个太太一一回绝,心里很伤心,不得已去找大老婆。但富翁自知平日对她也没有半句关心,也从来没有买什么礼物送她,我这么冷落她,她可能不会答应。富翁实在害怕一个人孤零零地走,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小声地问:“我不久于人世,你愿意陪我一起走吗?”不料大老婆即刻回答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死了我当然跟你一起走。”

  四个太太的故事,隐喻的是我们人的一生。最钟爱的四太太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无时无刻不关心它的健康,让它穿金戴玉,打扮光鲜,但是人死了,身体是不能跟我们一起走的;二太太,就是我们积累的财产,平时悉心保护它,害怕被别人占有,只可惜在我们面临死亡时,它也不会跟随我们;三太太,代表的是我们的亲戚朋友,偶尔往来,也给他们一些小惠,到了我们死的时候,他们也许来上个香,送我们一程,也就各自要忙着生计。而大老婆是什么?就是我们这颗心,平时最不关心它,但是直到生命的尽头,这颗心却与我们生死相随,只是我们陷入五欲贪爱中,随妄心恶念,四处飘摇流浪。

  人常在得到全世界财富时,仍找不到自己的真心,就像富翁活着时,糊里糊涂,死时,迷惑恐惧。色身、财富、妻妾一样也带不走,只有善业恶业始终跟随我们。

  恭喜失火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杰出的文学家,他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朋友王参元家里失火,柳宗元原本想写一封信慰问,但他以为“盈虚倚伏,来去之不可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而写了一封信恭喜他。

  王参元是唐宪宗时一个节度使的儿子,而且是个进士,多才多艺。然而他就像当时一些为人廉洁的士大夫,因顾忌别人说自己阿谀奉承,不愿表露自己的才能,以致不能显贵。为此,柳宗元在信中提到“今乃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如此王参元的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原来王参元住在老家不肯出仕,满腹经纶,不出来为社会服务,很可惜。柳宗元曾多次邀他出仕为官,都被婉拒。这次王参元家中惨遭祝融之灾,柳宗元认为这正是他出来为大家服务的好因缘,因而写下这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佛教说“诸行无常”,无常存在一种希望与生机。因为无常可以变换,坏的可以变好,不幸的命运得以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因为无常,万法无滞,就像活水永远都有源源不绝的生机。

  常常抱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观念与态度,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都不会耽着在好坏善恶、祸福喜忧中,能以平静、无染着的心,对待人生一切人事物,如《六祖坛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一心自在,任运逍遥,不以为信宗教便是看破世界了,只欢喜闭关修行。

  宰相办案

  张齐贤是宋真宗亲自选拔的进士,咸平年间担任宰相。他不仅有经世治国的胸襟,处事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曾有位外戚死了,遗嘱交代:“家产由两兄弟平分。”刚分完家产,两兄弟就争执不休,彼此认为对方占了便宜,闹得鸡飞狗跳。屡次借着入宫的机会,请求真宗评断,但对于真宗的调停,却又不服气,惹得真宗心烦气躁,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台府处理。

  张齐贤听说了,对真宗说:“这两兄弟连皇帝的调节都不听,恐怕台府也办不了。可否由我来审理?”真宗同意张齐贤的毛遂自荐。

  张齐贤将两兄弟找来,问:“你们两人告的状属不属实?”“属实!属实!”两兄弟一齐回答。张齐贤就让他们各自在告状上画押具结,然后作判决:“既然你们各自的说词都属实,那就满足你们各自的愿吧!哥哥说弟弟分多了,那就把弟弟的家产给哥哥;弟弟说哥哥分多了,那就把哥哥的给弟弟。”兄弟俩目瞪口呆,想不到张齐贤会作这样的判决,但又是依着自己的申诉断案,两人也无话可说。

  张齐贤派人督促他们即日互换房舍,财物全部不动,有关契约互相交换,以两兄弟的意思平息了他们的争议。对于不能得罪的外戚,张齐贤此招,可说十分高明。

  故事中外戚两兄弟这种“别人手里的那一块,永远比自己多”的心理,是许多人曾有的经验。分饼,别人盘子里的饼大;分田,兄弟拥有的田产多;分家,兄弟的房子风水好;嫁娶,兄弟的婚礼较风光……无一不计较。说穿了,只是“贪”字作祟。

  俗话说“贪字,贫字壳”。“贪”与“贫”不但字形相像,而且贪念强的人,不懂布施,不懂退让,一心想占便宜、想积聚,往往一念之差下,全盘皆输,落得一无所有,离“贫”也就不远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 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若能了解这层意思,相信就不难体会“知足常乐”的道理了。

  什么最苦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森林里,一群小动物,有兔子、 乌鸦、 小鹿、 斑鸠等等飞鸟走兽,彼此议论着什么最苦?

  兔子首先发言:“肚子饿最苦。”

  乌鸦说:没水喝最苦。”

  小鹿接着说:“天气热最苦。”

  斑鸠反驳道:“天气冷才叫苦呢。”

  最后大象站出来说:“你们所说的都不是最根本的苦,天下之苦,莫过于有身。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身体的缘故,才招致了一切苦的感受。”

  一切苦的来源,都是因为有这个身体,所有才有了生、老、病、死等生理上的痛苦,以及贪欲、嗔恨、嫉妒、别离、怨憎等心理上的痛苦。人的身体,实在是众苦所积聚而成,老子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既然有身体很苦,那么我们是否该讲身体舍弃,甚至自杀?倒也不必,必须懂得利用身体修行。例如:我不贪欲、不嗔恨、不嫉妒、没有求不得苦,进而培养喜舍心、慈悲心、服务心、奉献心。一念之间,苦乐就不一样;一念之间,就有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只要拿掉我们心里的贪欲、嗔恨、愚痴、邪见……转换为喜舍、慈悲、恭敬……当下就是天堂。

  一念之间,哭婆可以变笑婆;一念顿悟,当下便能由苦转乐,解脱自在。

  《禅师的米粒》

  星云大师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