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日月洲:佛国行-从尼伯尔到印度 第十一章 尾声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来源:   作者:日月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月洲:佛国行-从尼伯尔到印度 第十一章 尾声

  

       德里的遐思

  为了赶上飞机,从瓦伦纳西到德里我们一路颠簸,中途还要在僧伽施附近的乡间穿行,我们都很有些疲惫了。赶了不少夜路,到达德里已是后半夜,因为没有事先定好宾馆,临时找的也都是人满为患,这样折腾到快天亮才定下市中心一家宾馆,不幸的是这家宾馆也是正在装修,噪音不断。上午醒来时总是觉得懵懵懂懂的,从圣地到德里,仿佛来到了一个不真实的世界。

  漫步街头,昨天夜里看到的那些露宿街头的乞丐都已踪迹不见,都市里的人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繁忙喧闹的生活。对面的小吃店正在烙着面饼,香气扑鼻,店家烙好后随手向上一抛,房顶上的猴子接住后就悠闲的吃了起来,这是印度特别温馨的一面。

  我想找一家大的超市买点东西,可是在市中心转了半天,问了好多人也没找到,似乎这个城市并不需要超市。市中心的圆形广场四周满是轰鸣的“摩的”,红灯变绿灯时你争我夺,车流涌动,困在路边的我有些茫然无措。稀里糊涂的上了一辆摩的,司机却走错了路,我反复的解释他似乎并不理解,好在一位裹着头巾的锡克教大叔热心的帮忙指路,才回到了宾馆。

  用一天时间去了解一个城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也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是随便走走,似乎想从这茫然中醒来。走着走着,都市生活的气息让我渐渐明白,这茫然并非是缺乏睡眠的结果;而是圣地之行的结束,与国内熟悉的生活的开始,在中间的一个空挡里我有些失位而已。这一个月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三种时空里,一种是佛教的历史,一种是当今的中国,一种是印度的现在。按主客二分的说法,最后一个应该才是我们这么多天经历的“客观实在”,可是无疑,它却最遥远,最模糊;不过,散步德里,让我还是能找寻到蛛丝马迹,来把这一个月所经历的现在进行时中的印度场景串起来,和前两种时空构成一个三棱镜,来映射一些只在一种时空中所难以发现的东西。

  印度的现在无疑是和中国不同的,信仰宗教的人民确实具有一种温和淳厚的气息,即使在德里这样繁忙的都市你也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一种生活自身中流露的幸福感是很迷人的。同时,数千年宗教文化的积弊也使得这个国家整合与发展的过程颇为艰辛,有时整合必须要以效率为代价,这也是这个号称最大民主国家的人民所面临的难题。街头的老牛,屋顶的猴子,这一切似乎都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那些看来似乎于国计民生都有利的项目也很容易因为民族与宗教的问题而被搁置,如果不谈软件等尖端产业,仅从交通等基础设施来说,这个国家要落后中国二十年。

  现在有一定反思能力的学者,都不再习惯用现代化和发展的眼光来简单的评判一种文化现象,甚至也往往能从曾经被视为“落后”的那些生活模式中得到启发,来找寻现代化顽疾的良方,这方面印度无疑有丰厚的资源。但是,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里,在世界的一隅“穷并快乐着”也渐渐变成是一种奢望了,来自欧洲的资本主义游戏带有很大的强迫性,你不认真的陪它玩,它就要折磨和压榨你,直到把你逼到穷而无法快乐的境地。从这个角度看,和印度相比,五四传统影响下的中国似乎占据了一些先机,至少在这场游戏中不那么被动。

  资本主义的理性逐渐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它吞噬、消纳和扩张的速度。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国家都必须认真面对这一点。在这种场景下,那种古老文化所特有的自傲与狡诈让她们逐渐发展出一些成功的策略来应对这个产自欧洲的怪物,而不再像一两百年前那么被动了。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冲击之中,古老文化所特有的深厚与温暖的感觉也从未在她们身上消失,为这个世界的和谐无私的贡献着营养。这样看来,她们又何其相同!

  只是,从三棱镜这两面来看佛教,似乎都有一种陌生感了,这正是令我茫然之处。尽管这两个民族都不乏复兴佛教的努力,但是在这两个聪明的民族里,很难看到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里那种简单清净的信心,那种法教与生活水乳交融的结合。面对咄咄逼人的西学,中国的学者曾经试图以唯识学的精妙来重新树立学术自尊;面对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安倍德卡尔则试图以佛教的平等精神来推动政治改革。这些借助佛教资源的特定举动,我们勿须去评判对错,但是,明确的一点是,它们的缘起都和佛教的本怀颇为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

  但,其实,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啊,只要你静下心来,试图了解自己想法的来源,试图寻求内心的安稳与祥和,乃至试图寻找真正的自在与解脱,你就会和她不期而遇。如果从你疑惑彷徨的心灵里哪怕只是产生出一点点信心,我相信这个缘起都远比前面提到的那些大学者和政治家殊胜,因为依靠她,你的世界就不是学术争论与政治斗争,而是温暖的心灵和朗彻的智慧,更有最终的自在解脱。

  大乘佛法,无论中观还是唯识,所真正具有的解构能力还远远没有被认识,更谈不上运用了,而这对于现代化场景下日益凝固封锁的心灵来说,是多么宝贵啊。而在每日的生活里,佛教那些美妙的成就法却往往因为文化的隔膜与知见的禁锢而无法取用,这又是多么可惜。从出生到涅槃,我们朝礼了佛陀一生行化的足迹,切实的感受到了佛陀的伟大,感受到了佛法净化人心的力量,更加让我们明白:佛陀和佛法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而时刻闪光在我们每个起心动念的当下,就看你如何去认取和运用。而这一路虔诚的祈祷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

  愿一切众生和佛法结下最美妙的因缘!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