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5)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5)
宣说抉择实相之六法:实相无有迁变如虚空;
实相不动无灭如大海;实相无念满愿如宝珠;
实相以缘不同如冰片;实相明空无垢如明镜;
实相无偏周遍如芝麻。以此六相抉择极重要。
宣说抉择我们所证悟的究竟实相有六法:诸法究竟的实相本体无有迁变,其本性不动无灭、无念满愿、以缘不同、明空无垢、无偏周遍,此等分别喻如虚空、大海、宝珠、冰片、明镜、芝麻一般。以此六相来分别抉择是极其重要的。以上是总说,下面分别解说。
第一犹如虚空之六法:无有偏堕之故如虚空;
无有偏向之故如虚空;无有宽窄之故如虚空;
如有高低之故如虚空;无有形色之故如虚空;
出现诸轮涅故如虚空。
第一实相本体犹如虚空之六法:实相无有偏堕、偏向、宽窄、高低、形色、轮涅等差别所相,如同大虚空。
第二犹如大海之六法:实相广大无边如大海;
无实通彻深奥如大海;难以测度无量如大海;
二边不动清澈如大海;广界不灭自明如大海;
妄念波涛自解如大海。
第二实相本体犹如大海之六法:实相广大无边、无实通彻而深奥、无量而难以测度、以有无等二边不可动摇,清澈通透、广界不灭而自明、妄念之波涛能自然解开,此等诸性即如深广无垠的大海。
第三犹如宝珠之六法:无念满足所欲如宝珠;
满愿亦无偏堕如宝珠;实相自性清净如宝珠;
妙力中现庄严如宝珠;明清无有戏论如宝珠;
一切法界一体如宝珠。
第三实相本体犹如宝珠之六法:实相无念满足所欲、满愿而无有偏堕、自性清净、妙力中现庄严、明清无有戏论、法界一体如同摩尼宝珠。
第四犹如冰片之六法:未证显现轮回如冰片;
感受六道痛苦如冰片;证悟获得佛果如冰片;
成就寂乐三身如冰片;基中无有轮涅如冰片;
依缘显现异相如冰片。
第四实相本体犹如冰片之六法:未证实相显现轮回、感受六道痛苦、证悟实相而获得佛果、成就寂乐之三身、本基中无有轮涅、依种种缘起而有种种现相,此等如同冰片。
第五犹如明镜之六法:实相基中明故如明镜;
无有障蔽离垢如明镜;游舞不灭现故如明镜;
体相无二之故如明镜;无念明性住故如明镜;
自明本来清净如明镜。
第五实相本体犹如明镜之六法:实相之本基中明明朗朗、无障离垢、游舞不灭而显现、体相无二、无念明性本住、自明本来清净故如明镜一般。
第六犹如芝麻之六法:佛性遍布众生如芝麻;
显现生死因果如芝麻;心性现于外境如芝麻;
境念解脱心性如芝麻;若修则现法身如芝麻;
果位不复成因如芝麻。若知此理精通实相义。
第六实相本体犹如芝麻遍油性之六法:佛性周遍一切众生、显现生死因果、心性现于外境、境念解脱心性、修则显现法身、果位不复成因如同芝麻与油性的关系一样。若我们能了知此理,则可精通证悟实相的本义。
斩断二现耽著之六法:以梦比喻显现直指心,
犹如梦醒自然无显现,净除无明自心亦无有,
依此灭除外境之实执;以幻比喻境心证妙力,
了知显现皆空迷乱相;以影像喻直指心自性,
了知显现空性离二取;以烟雾喻直指心游舞,
依此证悟境现自消空;以彩虹喻直指心庄严,
如融空中解脱自现智;以水晶喻直指心自相,
心性自相解脱无二智。
我们应当了知能斩断耽著二取显现之六法:一是以梦喻之理将一切显现诸境直指为心的自现,犹如苏醒睡梦时,一切梦境自然消逝一般,同样,只要我们清除了无始以来的无明习气,自分别心之种种迷乱显现也就自然消失,了达此喻理后即能灭除对一切外境的实执心。二是以幻化喻境而证悟一切二取之法都是心之妙力妄现而假有的,如是了知一切显现都是迷乱之境,其本性皆为大空性。三是以影像的比喻来直指心的自性,了知一切显现都是远离二取等边执戏论的,本体皆为空性。四是以烟雾的比喻来直指的心性,了知一切显现都是自心幻化游舞之相,依此便能证悟一切境现自然会消融于空性本体中之自性。五是以彩虹的比喻直指心性本来庄严之自性,如彩虹自然融入虚空般,一切无明皆可自然解脱,且自现为法身智慧。六是以水晶的比喻直指心的自相,当知心的自相本来即是解脱的自性,无二智慧也如水晶自性般如是而存在。
六种直指所摄之六法:义阿赖耶无二离偏向;
彼中迷现轮回之自性;迷现迷执自心之幻变;
从中脱离无基修妙力;境心自灭解脱为智慧;
智慧自净本来执坚地。此六正法总纲极重要,
仅仅了知自然得成就。
宣说六种直指所摄之六法:真实义之阿赖耶(如来藏)没有能所二取之耽著,远离一切偏向方位;在尚未了认此义之际,彼阿赖耶迷现为轮回之自性;其正在迷现、迷执之时即是自己心的幻变显现,实际上所现根本无有一个实有的自相,皆如空中彩虹显而无有自性;欲从此迷现中获得解脱者,应了认心的本性,修持心的妙力;一切外境与心念自然寂灭而解脱为自然智慧,如经阳光的照射后,彩虹会自然消融于虚空中一样,众生在本基中无实而显现,正在迷现之时为众生,一旦认识其本性后,则一切虚妄境现皆会融入法界的本基中,证得普贤如来的果位;最后证达智慧本自清净之自性而持于本来之坚地。此六种直指之窍诀乃为正法之总纲,故对行者来说极为重要,仅仅了知此理也会自然获得成就。
究竟深义三身六直指:第一任运自成之直指:
水晶明镜以及太阳光,明性自性本性三种性,
法身自性清净之本性,犹如无垢水晶本洁净,
报身本体光明之自性,犹如清洁明镜中影像,
化身现相无内外本性,犹如日月照射至十方,
此等本来任运自成故,莫从他寻当知自本具。
这里将究竟深义之三身分别直指为六种修要窍诀。
第一即是任运自成的直指窍诀:以水晶、明镜、太阳光这三种比喻来显示明性的法身、自性报身、本性化身三种性。其中法身自性清净的本性,犹如内外透明、无垢的水晶一般本来洁净无暇;其报身本体光明的自性,则犹如清洁无垢的明镜中显现影像一般,清澈了然、显而无有自性;其化身在所化众生面前显现的无有内外之别的本性,则犹如日月普遍照射于十方世界一般,没有南北方隅之别。此三身无别的功德在每一众生的心相续中都是本来任运自成、自然本住的缘故,我们切莫向外寻觅三身的本体,应当了知每一众生自性本具三身功德,只是被忽然的无明障垢所遮蔽,暂时不能现前,一旦消除了无明障垢,此觉性本体则如日离云雾般赤裸地显现出来。
第二宝珠不灭之直指:自性清净为本体法身,
光明不灭为自性报身,智慧不灭为大悲化身,
自具彼性如力士宝珠。
第二即是以宝珠不灭的方式来直指本性:我们心的自性本来清净故为本来的法身(本体空性);其光明不灭则为自性报身(自性光明);其明空双运之智慧不灭则为大悲化身(大悲周遍)。如同大力士自然具足如意宝珠一般,每一众生自己本具彼三身本性。
第三太阳自现之直指:如同日轮通彻无分别,
觉性智慧无念为法身,如同不为云遮自明净,
五门顿然明清为报身,如同光线射向一切处,
显现六境不灭为化身,如同晨起日出自证中,
本具三身当知其本面。
第三以太阳光自现的比喻来直指本性:如同日轮的光芒通彻而无有任何分别一样,觉性智慧本来无念故为法身;如同日轮不为云雾遮蔽而显得自然明净一样,眼耳等五根门的境现本来都是自然明清的,此顿然所现之性乃为报身;如同日轮的光线没有彼此分别,且能普遍照射一切处所一样,色声香味六境显现而不灭,此乃为化身;如同旭日东升一般,当我们证悟了然明清、自现之心性本体时,会很明清地知道自心本具三身无别的本体,当如是了知其真实本面。
第四以日直指现法界:如空清净法性法身中,
如日自现光明之报身,自性无二觉空之化身,
自己具有当知其本面。
第四是以日轮的比喻来直指净现之法界:如同在万里无云的清净虚空中自然显现璀璨的日轮一样,清净法性之法身大虚空中自然会显现光明灿然的报身,日轮放射出自性无二的大光芒,即如自性觉空无二的化身。如是三身无别的本体每一众生本来具有,我们应当了知其为自心之本面。
第五喻义因三之直指:喻如虚空清净之法身,
乃为超离一切偏堕性,义即光明自净之报身,
乃为本来自成无为法,因即自光显现之化身,
乃为令生诚信自明灯。
第五即是以比喻、意义、因三种方式来直指本性:比喻即是如清净的大虚空一般,本净之法身乃超离一切偏堕之性;意义即是光明自净之报身乃本来自成之大无为法;因即是自性之光所显现的化身乃令众生生起诚信之自明灯。
第六法界觉性之直指:如空法界本净即法身,
如界本体光明即报身,如离方位觉空即化身,
自证性中本来已成故,莫于他寻寻亦无得时,
未知此理如炼石成金,天盲寻金日为云遮蔽,
无足登梯盲人去佛堂,犹如黑暗之中升明月,
虽似明亮然却具痴暗,是故慎重无误抉择后,
稳获心性之义极关键。
第六即是法界觉性直指之窍诀:法界本净、本体空性即是法身;自性光明不灭即报身;远离方位等分别执著、觉空无二显现即化身。此三身之本性在自证的本性中本来已成故,切莫于外在的他处寻觅,纵然向外去寻觅亦无有获得的时候。
尚未了知此等义理而于外寻找佛性者,如同欲将石头炼成黄金、天生为盲眼之人寻找黄金、浓云蔽日、无足者登梯、盲人去佛堂等一般是决定不能成办的事。此等犹如在黑暗中升起的明月,月虽似明亮然却暗淡无光。是故我们依教慎重无误地抉择此理以后,再通过修习稳获心性之本义是极为关要的。
入定出定不离六密意,当以六种比喻而了知:
第一空中微风比喻示:犹如虚空明净智慧中,
实修动念解脱自明性,体验通彻无执之觉受,
未知此理一缘之等持,如同风中残烛不堪缘。
无论入定还是出定均不离如来的密意(法界本体),此理当分别以六种比喻来了知。
第一是以空中微风的比喻来加以明示:若我们在犹如虚空般明净的智慧中精勤实修,则一切起心动念都会自然解脱于自明自知的本性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在入定出定中观看自心时,一切动念会自然消于法界,如微风融入虚空般,尔时自然会体验到通彻无执的一种殊胜觉受,而且无论出现什么违缘均无所畏惧。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而仅修一缘等持,则如风中残烛般纵有觉受也不能稳固地保持多久,并且很容易消失,或根本不能面对所遭遇的某种违缘而随外缘所转,丝毫不能堪忍。
第二清晨日出比喻示:实修离明蔽边之本性,
体验自净明清之智慧,未知此理如同患瘟疫,
昏沉掉举遮障实相义。
第二是以清晨日出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实修远离一切明与蔽之边的本性,结果就能体验到自净明净的智慧境界。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则如同罹患瘟疫的病人般必定会处于昏沉掉举的状态中,如是无疑会遮障一切实相本义。
第三无风油灯比喻示:实修毫不动摇境心义,
体验未经改造大等性,未知此理如同不孝子,
座间修习需时无用途。
第三是以无风扰动而盛燃油灯的比喻来加以明示:实修毫不动摇境心之本义,也就是说自己的心既不随内之分别念所转,也不随外境色法等所转,这样就能体验到未经改造的大平等性的智慧境界。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则如同不行孝养的孽子不听召唤一般在座间修习需要之时却显得无有用途。我们若能修持不随境心所转的本义,令心获得自在,达到一切住平等性的境界,善缘逆缘无不平等,心无分别执著,这样则如很守孝道的贤子一样,随叫随到,一呼百应。
第四虚空广界比喻示:实修普明无边平等性,
体验离希忧执之密意,未知此理精进堕险地,
如同断翅小鸟飞空中。
第四是以虚空广界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实修心性普明而无有边执戏论的大平等性,便能体验到本来即远离希忧诸执的真实密意。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而盲目地精进修炼,则有堕落险地的可能,如同被折断翅膀的小鸟飞在空中一般定有坠落之危险。
第五大海波浪比喻示:实修自融自现法界性,
体验生住灭与法性融,未知此理基中执二取,
无法脱离破立之对境。
第五是以大海波浪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通过实修自心的一切分别动念皆自然融入法界而自然显现的法界本性,便能体验到一切法之生住灭与法性融会一味的境界,因为法界本来就是一味一体的。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而于本基中执著能所二取,则无法脱离破立之对境。
第六小溪入海比喻示:实修识聚自融自心性,
体验多者一味一明点,未知此理无法灭妄念,
如同芥子洒落于地面。若知如是窍诀切要修,
则如大海深广瑜伽士,未知此理如小溪干涸,
见修行皆不能胜外缘。
第六是以小溪汇入大海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若将六识聚自然融会自心本性而实修,便能体验到多者本来一味、唯一明点的境界,一切都是法性游舞的显现,多现为一、一现为多等互不相碍。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则无法灭除分别妄念,如同芥子洒落到地面而难以捡净。
若我们能了知如是窍诀切要而修持,则各自的智慧境界将如大海般深广无垠,亦堪为大瑜伽士的称号;若我们尚未了知此等义理,则如小溪干涸般,自之见、修、行皆不能胜伏外缘,且修无所成、不得自在。
获得见解本地之六要:第一无有二取之见解,
获得自证无二之本地,六境空性远离所取边,
智慧自明远离能取边,无能所取远离二取边,
边解唯名远离非二边,证此理者于何皆无执。
我们应当了知获得见解本地之六要:第一若我们能树立无有能取所取诸边之见解,依此便能获得自证无二的本地。色声香味等六境本来为空性故远离所取之边;智慧本来自明故远离能取之边;无有能所二取故远离二取共识之边;一切边本自解脱故唯是名称而已,亦即远离了非二之边。凡是能证悟此理之行者,于何时何境皆无任何执著。
第二远离有无常断见,依之获得自地之窍诀,
是自然智慧故离无边,无分别念垢故离有边,
无境离名之故离二边,现而游舞故离非二边,
当知大全解脱本解脱。
第二是介绍远离有无、常断诸见之窍诀:我们依此见解修习而获得的自然本地之窍诀即是现前自然智慧,如是之故远离无的边;无有任何分别念垢染的缘故离有的边;无有境现、本离名称之故远离二俱边;现而游舞故远离非二俱之边。当知此为大全解脱本解脱。
第三获得远离生灭地,如空生其不成离生边,
游舞不灭之故离灭边,生时无生远离二者边,
能见不成远离非二边,当证自性清净一法界。
第三是介绍获得远离生灭诸相之本地:犹如虚空,生法之基本来不成立,故远离生的边;觉性的游舞不灭故远离灭的边;生时无生故远离二俱之边;能见本来不成立故远离非二俱之边。我们应当证悟自性本来清净的一真法界之实相。
第四获得远离现空地,自性光明之故离空边,
无有分别念故离现边,无有破立之故离二边,
无有所缘故离非二边,当知大平等性自解脱。
第四是介绍获得远离现空本地之窍诀:自性光明不灭故远离空之边;无有任何分别念,本体空性故远离显现之边;无有破立之相故远离二俱之边;无有任何所缘故远离非二俱边。当知此乃大平等性,而且是自然解脱的。
第五获得远离常断地:所现本体空性离常边,
空性显现种种离断边,现空无离无合离二边,
见者本面净离非二边,一切本来未生持本净。
第五是介绍获得远离常断之本地:诸法所显现的本体皆为空性故远离常有之边;空性中缘起和合而能显现种种故远离断灭之边;现空无别、本无离合故远离二俱之边;见者本面本来清净故远离非二俱之边。当知一切法的本体本来从未产生过而如实护持本净。
第六获得远离贤劣地,未堕高见清除贤胜执,
未堕劣见清除断恶心,未堕二见二执自地空,
未堕无二远离一切边,若未了知如是大见解,
不能自离出现歧途障,低劣见解不能增境界,
是故持地窍诀极重要。
第六是介绍获得远离贤劣边执之本地:未堕高见者能清除贤胜的执著;未堕劣见者能清净并断除恶心的执著;远离贤劣之见而未堕二见与二执者,其自地本空;未堕无贤劣之二边者远离一切边执戏论。若行者未了知如是殊胜的大见解,则不能自离贤劣之边执而必定出现修行的歧途之障,况且仅依低劣的见解也不能增上修证的境界,是故护持本地的修行要诀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妄念转为助缘之六法:心识道用自消如微风,
内心现出自然之智慧;动念道用自净如闪电,
显现一切动念自明智;忆念道用自清如浊水,
显现忆念自然佛意趣;诸分别念道用为法性,
内现无有取舍之密意;执著道用自尽无对境,
自现无基所见消失智;自相道用明净明界伴,
内现明然无迹之智慧。如是实修之诸瑜伽士,
即从分别念中显现智,如同干薪之中燃大火,
一切现为助伴极关键。
了知能将妄念转为修行助缘之六法:一是若我们能依教将心识转为道用而直观其本性,则一切分别念将如虚空中的微风一般自然消失,尔时内心自然现出自然之智慧,而且分别念消失与智慧生起是同时的。二是将一切起心动念转为道用,也就是说当我们直观动念之本性时,一切动念会如闪电刹那消失在虚空中一般自然清净。同样直观正在动念之心,则一切动念刹那皆消融于心性本体之中,所显现的一切动念无不成为自明自证的智慧。三是若将一切忆念转为道用,即直观忆念之本性,则如浑浊的水自然会澄清般自然清净。尔时一切忆念都会自然显现为佛陀的密意(认识心性本体,即是上师佛的智慧密意)。四是若将一切分别念转为道用——直观其性,则一切分别念都会自然消融于法性本体之中。尔时于内在即可现前无有任何取舍的真实密意。五是若将一切内外执著转为道用——直观其性,则能自然灭尽一切执著,并且再也没有任何可执著的对境存在。尔时自然显现无有所见之基的本性,如对山河大地等法虽有所见,但无执著,也就是处于一种有相无执的境界,如是自然现前消失执著的智慧。六是若能将内外诸法的自相转为道用,即直观其性,则诸法自然是明净无垢的,故能成为光明法界的助伴,因此内在也自然现前明然无迹的智慧。能如是实修的诸瑜伽士,即能从一切分别念中显现智慧,如同在干薪之中盛燃大火一般,修行人应将一切内外显现转为道用——直观其性,使之成为修行的得力助伴是极其关键的。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要:调整风脉明点各自要,
身即依照禅定之六法:解脱庸俗平凡迷现要,
了知器情乃为佛坛城;自然生起大乐境界要,
即闭下风而修宝瓶气;安住无念法性境界要,
舌尖上卷勿触二上腭;自明智慧清净虚空要,
双目直视一卡虚空处;本来智慧任运自成要,
心性无改放松明清住。具此法者安住法性中,
故具缘者应当精进修。
了知安住法性境界之六要诀:一是我们在修习圆满次第时,当依教调整体内风脉明点各自要点,身要即是依照禅定的六法(结跏趺坐、身体端直、眼睛垂视鼻尖、头部微俯、舌抵上腭、两手等印)。二是在修习生起次第时,我们应修习解脱庸俗平凡、迷现的要诀,依教了知一切器情世间乃为诸佛之清净坛城,当如实观修。三是我们要想自然生起大乐智慧的境界,所依要诀即是持闭下风而于内观修宝瓶气。四应了知安住无念法性境界的要诀,即是将舌尖往上卷,但勿抵触上腭,当如是修炼。五应了知自明智慧清净于虚空之要诀,即是双目直接注视自前距离一卡远的虚空。六应了知本来智慧任运自成的要诀,即是于心性无改、自然放松中明清而安住。具足此等法要者皆能安住于法性的本体之中,是故,具善缘的行者皆应精进实修此要窍诀。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法:当以六种窍诀而了知,
依靠三时无别之窍诀,断除二执分别心念边,
不忆过去不妄想未来,现在无执之中坦然住;
依靠燕子入窝之窍诀,断除希忧分别心念边,
现在之心无生亦无灭,不散等性之中放松住;
依靠士夫舍事之窍诀,断除执著依处分别边,
心性实相无改平等中,远离所缘平等一味住;
依靠大鹏翱翔之窍诀,断除怀疑二执分别边,
断心识边自然本性中,广大平等一味而安住;
依晨日出清净之窍诀,断除种种境现分别边,
不摄根门不破动念中,六聚悠然放松而安住;
依靠相执自净之窍诀,断除种种妄念分别边,
于所显现诸境无取舍,无改本性之中如理住。
如是住者无二性中住,定现边解脱之广意趣。
了知安住法性境界不离之六法:此六法当以六种窍诀来分别了知。一是依靠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无别这一窍诀来断除二执分别心念之边,即不忆念过去、不妄想未来、不执著现在,当于如是无执著的境界中坦然安住。二是依靠燕子入窝般的窍诀来断除希忧分别心念之边。燕子在入窝前,首先善加观察,待遣除一切险疑后才安然入窝,同理,我们通过闻思来观察而断除其违品后,才可无忧地安住修习。我们现在的心即是远离一切分别念、无生无灭的本性,故当在毫不散乱的大平等性中自然放松地安住。三是依靠大士夫舍事之窍诀来断除一切执著所依处之分别边,亦即我们应当在心性实相无改大平等性中,远离一切能缘所缘而平等一味地安住。四是依靠大鹏翱翔的窍诀来断除一切怀疑二执之分别边,亦即我们应当在断除一切心识边执之自然本性中以广大平等一味的方式而安住。五是依靠清晨日出一般清净的窍诀来断除种种境现之分别边,亦即不收摄根门,也不破除动念,我们应在此不破立之明清中,以六识聚悠然放松的方式而安住。六是依靠相执自净之窍诀来断除种种妄念之分别边,亦即于所显现的诸境中无有任何取舍的执著,并在无改之本性中如理安住。如是安住者即等同于在无二本性中安住,也就决定能现前边解脱之广大意趣。
宣说修行共过之六法:明清不分无念茫茫然;
特意修明偏堕智慧方;散射内收片面执著心;
未证内明迷迷茫茫状;未彻断定跟随怀疑转;
三门改造迷乱成妄念。如是六过所生诸障碍,
求真义者当断而修持。
宣说修行中显密共许之六种过患:一应了知若明清不分地处于无念茫茫然的状态,则是修行的一种过患。二应了知特意注重修持明念诸觉受而偏堕于智慧方面,不行持大悲心、菩提心等方便法,也是修行中的一种过患。三应了知当自心稍有向外面散射之时,便立即以强力内收,这种片面的执著心也是修行的过患。四应了知若修行人未能生起内证功德,只是处于迷迷茫茫的状态之中,则也是修行中的一大过患。五应了知若行者未能彻底断定法性本义,也就是对正法没有生起真实定解,仅仅跟随分别怀疑而转,则也是修行中的一大过患。六应了知若不能认识迷乱的本性而将身口意三门加以改造,则一切无不成为分别妄念的境界,这也是修行中的一大错处。对于如是六种过患所产生的诸般障碍,欲求真实义者应当力行断除,如是而修持很重要。
宣说修道歧途之六法:四无色界作意之修行;
执持世俗无因果断见;执持二取不变大常见;
境现视为怨敌或荆棘;一切归心自证自明修;
分别识聚视尊离真义。万勿堕入此等六歧途,
亦勿超离法界平等性。
宣说修道中易入歧途之六法:一应了知在禅修之中,若行者不远离四无色界的作意而修持,则即步入了修行中的歧途。二应了知执持世俗中无有因果的断见也是一大歧途。三应了知若执著能所二取诸法为永恒不变、常有自在之法,那么执持这种大常见即是修行的一大歧途。四应了知若将一切境现视为怨敌或荆棘树般远离,则也是修行中的一种歧途。五应了知若将一切诸法归属为心,而除了自明自智的心性本性以外,一切均无,如是执心识为实有而修持即是修行中的一大歧途。六应了知若将分别识聚视为实有的圣尊,并且离开了本体空性的真义而修持也是修行中的一大歧途。明了上述之理,作为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要误入此六种歧途,也不要超离法界大平等之性而修持。
出现六过纠正之六法:犹如云消空中纠正法,
所现一切种种心幻变;自性悉皆净于法性空,
犹如贼至空室纠正法,分别妄念本体无自性,
生起之时未生无识别,仅仅放松则无所断法;
犹如冬林着火纠正法,观察所生境念之本面,
从而现为法性之助伴;犹如毒为咒摄纠正法,
无生境界之中灭妄念;犹如民见国王纠正法,
五毒生时认识自放松,从而彻见法性义本面,
犹如船上乌鸦纠正法,所生掉举除开法性外,
别无去处境界中安住。以此六要所生诸忆念,
自性自净自清解重要。
我们应当了知在修行中容易出现的六种过患,当过患出现之时即应依六法加以纠正:一是犹如云消散虚空中一般的纠正之法,即所显现的一切种种法皆为心之幻变,故可将其分别心的自性悉皆清净于法性的虚空之中,当如是以此纠正自己修行的过患。二是犹如盗贼进入空屋而无有忧惧一般的纠正之法,即应了知一切分别妄念的本体无有自性,当我们生起分别妄念之时,其心念本体就是本来未生而无有识别的,若仅仅坦然放松而修持,则无有任何所断法。三是犹如冬季林木着火一般的纠正之法,即我们在观察所生分别念的本面时,会发现一切心念无不现为法性之助伴。有如林木枝叶无不成为着火之因,同样,分别心亦无不成为证悟法性之因。四是犹如毒物被咒语摄持后即可成为妙药一般的纠正之法,即若以无生的境界来摄持一切诸法,则自然能寂灭一切分别妄念,并能使之悉皆显现智慧的本性。五是犹如臣民面见国王而威力自竭般的纠正之法,在我们生起五毒烦恼之时,当下即应认识其本性而自然放松,这样就能现前法身智慧,以致彻底现见法性义之本面。六是犹如船上乌鸦不敢远翔一般的纠正之法,即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航行的船上有一只乌鸦,它只能在船上往来盘旋而不敢独自远去,同样,我们所生起的一切掉举等分别心,除法性以外也别无归处,唯于法性的境界中安住。以此六种要诀所生之诸般忆念,当知其自性是自然清净、自然解脱的,了知此理是极为重要的。
真实证悟确信之六相:震慑一切功过无怯懦;
自心法身住于肉身中;不贪轮回利他无厌倦;
通达唯一明点无歧障;诸魔法性无有违缘惧;
苦乐皆空希忧取舍无。通达此理众人悟实相。
当我们对诸法自性生起真实的证悟时,可通过六种确信之相来了知:一是当真正的证悟智慧现前之时,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一切功德与过患皆不产生大的执著之心,已获自在之故能震慑一切功过,对自己接下来必走的修行道路也不会有怯懦之心。二是自心光明之法身本住于自之肉身中,密宗称之为童子瓶佛身,对此观点我们依佛陀第三转****所宣说之教义或《宝性论》的教义即能遣除一切怀疑而真实无误地了达。三是当我们真实证悟法性之时,对轮回不会再产生贪执之心,能励力实行弘法利生之事业而无厌倦,钱财在眼前便如粪土一般,名誉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四是当我们通达觉空无二的法性真实义之时,则所现诸法皆是唯一的法界明点之性,修行过程中的违缘、歧途等障皆能转为道用。五是一切外在之魔缘皆为法性之游舞,证悟此义之行者皆不为任何魔缘所害,纵然天魔、死魔等一并现前亦不会产生丝毫畏惧之心。六是真实证悟法性时,世间的一切痛苦与快乐都成为一味大平等的空性,无执故无希求、忧虑与取舍。对于上述之理,若人人都能通达则众人皆可依之证悟诸法实相。
真实获得稳固之六量:现有诸法幻化自现故,
恒时出现无自性道相;烦恼本体本来清净故,
五毒自灭显现自明智;功过本来现为大智故,
显现取舍二念自清性;证悟精华之义无他现,
是故妄念现于法性中;心性宝珠自己获得故,
远离死迁恐怖无畏惧;现见自心法性正觉义,
是故脱离精进希忧缚。如是瑜伽之士即正觉。
我们尚应了知生起真实证悟并获得稳固之六种正量:一是所证已经获得稳固的修行人,在他们面前现有的一切诸法皆是幻化之游舞自现,无有毫许堪忍之自性,并且恒时能出现无有自性的一切地道之功德与证相。二究竟来说,任何一种烦恼其自性本体都是本来清净的,如是之故,在贪嗔痴等五毒自然生起而又自然寂灭的过程中即能显现自明自证之智慧。三就诸法本性而言,一切功德与过患本来就显现为大平等的智慧故,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取与舍这两种观念也自然清净于大法界的本性中。四是修证已获稳固的行者,其所证悟的精华之义即密宗最究竟的深义,此外再也无有其他清净与不清净的显现,是故妄念皆消融与无生无灭的法界本性中。五是自证获得稳固者,自己已认识心性本体,稳获此证悟之摩尼宝珠之故,远离死亡、迁移、恐怖而无任何畏惧。六是自证获稳固者现见自心之真实本性、法性正觉之义,是故已脱离修法精进与否以及希求解脱而忧虑堕入轮回之束缚幻网。具足如是六种稳固正量之瑜伽士即为正等觉。
已得密意境界六确信:证悟诸法离边中观道;
证悟现空双运大光明;证悟一切等性之大乐;
证悟无二唯一之明点;证悟任运自成离方义;
证悟本净本性究竟义。彼等无有欲证之意念,
于证悟时无有自诩心,故为幻化离喻瑜伽士。
我们应当了知已得大圆满密意境界之六种确信:一是证悟诸法远离一切边执戏论,并恒时能安住于离边之中观道中。二是证悟了现空或智悲双运之大光明,完全了悟了心性自现不灭之本性。三是证悟现有之轮涅诸法皆是大平等的本性,一切功过、贤劣、多少、好坏等都达成一致,平等无别,能安住如是等性之大乐境界。四是证悟一切现有之法皆是无二无别,全都是唯一之法界明点自性。五是证悟觉性任运自成、远离一切方隅之义。六是证悟诸法本性最究竟的实相义自然本净、无作无改。
已了知得密意境界的六种确信,在实修之时,我们对彼等应无有欲证悟之分别意念;于证悟之时亦不会洋洋得意地在人前自诩。自明自证的境界只有证悟者最明白,那是离一切言思而无法用比喻明示的,即如哑人尝到糖的甘美滋味一般,欢喜在心里而无以表达。如是证悟之行者故可称为幻化离喻之瑜伽士。
如是证悟解脱六方式:正当显现一切外境时,
现即解脱如冰化为水;明知内在觉性诸法后,
知即解脱如水融入水;中间动念二意散射时,
散即解脱如空中闪电;一切假立名声传出时,
名即解脱如同空谷声;所持宗派承认之正时,
彼即解脱如虹消空中;所修之果成就即解脱,
犹如如意宝珠满需欲,自性自解对治自清净,
无名离境密意任运成。如是上根即生得解脱。
如是证悟法界本性而获得解脱有六种方式:一应了知山河大地、有情众生等一切外境正在显现时,显现的当下即是解脱,有如冰融化为水,冰与水二者之本性乃一味无别,此外在冰上怎么也寻找不到一个异于水的自性。二是我们明然了知内在种种觉性诸法之后,在了知觉性本面的当下即现前解脱,这好比将一盆水倒入水池中,水相互交融后再也找不出一盆水单独的自性,水与水本体无二无别。三应了知中间刹那生起的动念,抑或修行不能专一行持而显三心二意,这样的念头正在散射时,其散射的当下即现前解脱,好比空中的闪电,电光划过夜空闪现的同时便顿然消失。四应了知世间一切名声皆是假立而无实有自性,当一切名声或其他响声传出之时,在名声显出的当下即是解脱。别人对我们作的赞叹,即如空谷的回声一般虚幻无实,赞叹之声刹那即失,皆为迷乱之显现,去寻找时如何亦不得其实有自体故当下现前解脱。五应了知我们所持执的宗派观点之自性,正在承认自宗与他宗的观点之时即现前解脱,好比空中显现的彩虹于刹那间消失于虚空,此时如何亦寻找不到先前所见彩虹之实相。六应了知我们通过修持所证道果之自性,在成就的当下即现前解脱,犹如如意宝珠一般能满一切众生的需求与欲愿。上述六种证悟方式极为殊胜,依自性自解脱与自性自清净的对治,远离一切名言、境现的执著,并且分别念的密意境界又是任运自然而成的。我们依上师的殊胜教言已明知诸法自性,以及自己的迷乱,故于迷乱的当下认识自心之本性极为重要。如是上根利智之人闻此窍诀并依之实修即生就能获得解脱。
当知中根法性中阴时,获得解脱二种之六法,
第一舍弃肉身之六法:内外一切聚于自心时,
即是远离所取之外境;心性集于智慧之中时,
即是远离能取之心性,觉性智为习气包藏时,
地风融入水大身无力,出现粪便之时当超度;
水风融入火大身肢颤,面容积尘口水鼻涕滴;
火风融入风大口鼻干,丧失体温口鼻无光泽,
此时温度若集于脚掌,则堕地狱密处转饿鬼,
脐间旁生心间投生人,喉间非天集眼生天界,
热散顶上则得无上果;一切风风融入神识时,
外气急促不能向内吸,神识不清眼自光灯失,
外气中断神识入光明,内气中断身心相分离,
彼身留世智慧现法界。此等即是初现隐没式。
此外,我们尚应了知中根行者依窍诀在法性中阴时获得解脱的二种六法(共十二法)。
第一即是舍弃肉身之六法:一应了知当自身内外、上下一切明点聚合于自心之时即是远离所取之外境的时候。二应了知最后心性集于智慧之中时即是远离能取之心性、觉性智慧之力被无始之习气包藏而顿现黑暗之时。三应了知当地风融入水大之时身体便显得四肢无力,当体内大小便失禁而出现粪便之时即应及时超度。四应了知当水风融入火大之时,身体四肢便会战栗不止,面容也会积满秽浊之尘埃,同时流出口水与鼻涕。五应了知当火风融入风大之时,自己的口与鼻都会显得异常干燥,并且丧失身体恒有的温度,口鼻皆失去往日拥有的亮丽光泽。此时应注意温度流失的方位,若发现体温由上往下降,最后集于脚掌部位,则说明彼人将会堕入地狱;若体温最后集于密处,则说明彼人将转生为饿鬼;若体温最后集于脐间则彼人将转生为旁生;若体温最后集于心间,则彼人将转生为人;若体温最后集于喉间,则彼人将转生为非天;若体温最后集于眼部,则彼人将转生至天界;若体温最后集于头顶而散去,则说明彼人获得了无上解脱之果。如依破瓦而往生者皆属获无上果之人。六应了知当一切风风融入自之神识之时,外气便显得异常急促而不能向内吸气,神识也变得迷乱不清,眼睛自有的光灯完全丧失。当外气完全中断之时,其神识便会进入光明的境界,当内气完全中断之时,身体与心识便相互分离开来,彼之虚假肉身留存于世间,自性智慧则现入法界之中。这即是最初所显现的隐没方式。
第二六法根基解脱理:宣说六种根基之第一,
上等根基之中利根者,不现中阴心身分离时,
自明显现法性大胜观,住于远离戏边境界中。
此说第二种六法——不同根基者获得解脱之理:
首先宣说六种根基中的第一种,即上等根基之中利根者,他们于命终时不显现中阴境界,当其身心分离之时,自然能显现自明大法性的大胜观,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边执的境界中而获得解脱。
第二上根之中钝根者,于三刹那之中得解脱,
身心分离第一刹那中,显现自明无念大法身,
第二刹那显现报身光,第三刹那解脱光明后,
安住如空等性法身中。
第二种为上等根基之中钝根者,他们将于三刹那中获得解脱。在身心分离的第一刹那中,彼之境现中自然显现自明、无念之大法身的本性;在第二刹那中将显现报身之光明;第三刹那解脱于光明之后便安住在如是大空、平等的法身境界中。
第三中根之中利根者,一或三禅定日处昏厥,
彼者醒后显现智慧光,身之自光语言之自声,
意光线相显现五日时,知身语意本面而解脱。
第三种为中等根基之中利根者,他们在临终的一个禅定日或三个禅定日中会处于昏厥的状态。待彼等醒觉之后就自然会显现智慧之光明,当彼身体自有之光芒、语言、自然之声音以及意识的光线诸相显现至五日之时,便能通彻了知身语意之本面而获得解脱。
第四中根之中钝根者,三或五禅定日处昏厥,
彼醒显现五智之光明,不生惧怕无畏自现解。
第四种为中等根基之中钝根者,他们在临终前的三个禅定日或五个禅定日中会处于昏厥状态。待彼等醒觉之时就会显现五种智慧之光明,尔时,不生任何惧怕之心,无畏而自然现前解脱。
第五下根之中利根者,三禅定日之中处昏厥,
彼醒显现五智之光明,经过五日智慧显现没,
光中现境声中出光线,光线之中显现妄念时,
灭尽昔日外境财人念,同时应当忆念昔正法,
觉醒对治自明无执著,智慧自现中阴现解脱,
法界之中现前菩提果。
第五种为下等根基之中利根者,他们在临终前的三个禅定日中会处于昏厥的状态。待彼等醒觉之时,亦会显现五智之光明,这样的智慧光明显现须经历五天的时间,慧光隐没的同时,光中出现种种境界,声中又出现种种光线。当光线之中显现妄念之时,自会灭尽昔日对外境美色、财物以及人的贪念与执著,此时应当忆念往昔闻思之正法,觉醒时若能依佛法窍诀来对治则自明而无有执著,以至于智慧自现之中阴境界中现前解脱,究竟于大法界之中现前菩提果。
第六下根之中钝根者,一禅定日神识昏厥中,
清醒现智一日而隐没,彼者认为以前身存在,
诸根具足无碍游各处,身心分离寻找境住处,
随业力入不同之胎门,获得具有七德人身后,
值遇深法彼生得解脱,若是罪业极其深重者,
不现中阴身心分离时,自现迷惑显现地狱处,
造罪中等中阴住片刻,尔后感受其他二恶趣,
善恶平等中阴时较长,七七四十九日中停留,
尔后随其业力而投生,即是法性中阴隐没时,
二种钝根转世中阴现,是故今当断恶修善法,
获得心性本地极重要,此乃有利教言当铭记。
第六种为下等根基之中钝根者,彼等在临终的一个禅定日中,其神识处于昏厥状态,清醒之时现前智慧,历经一日而隐没。此时彼者会认为自己以前的身体至今尚存,并且眼耳鼻舌诸根也圆满具足,故能无障碍地云游于世间一切处所。当身心分离之时便开始寻找适合安住的处所,随业力的牵转而进入不同的胎门转生。若人生前修积善法并获得过灌顶,则可有选择性地投生,如是获得具有七种功德(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物富足、智慧广大)的人身后必定能值遇甚深正法,并于彼一生中得到解脱。若亡者是罪业极其深重之人,则其不显现中阴境现,也不经历身心分离之时,自现皆为迷惑而直接堕入地狱。造罪中等之人将在中阴境界中小住片刻,尔后,便去感受其他二恶趣的果报。所造善与所作恶业平等之人在中阴境界中呆的时间较长一些,一般会停留七七四十九日,尔后随其各自的业力而投生。这些即是法性中阴境界的隐没时,二种钝根转世中阴的情况,了知此等恶怖之境现,我们应提高警惕,从今日起立即断除一切恶业而勤修一切善法,尽快令自己获得心性之本地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对自己最为有利之教言,故当铭记于心。
上述不同根基者获解脱的情况,要想更详细地了知,可参阅《上师心滴》。
宣说现前究竟果位时,所现真实菩提之六法:
离诸二取迷乱习气后,迷现迷执入于法界中,
如同晴天日轮清净时,第一具二清净法身者,
法界中现法性光明智,离戏光明广大周遍性,
任运自成本净中解脱。
宣说我们通过修行而最终现前法报化三身果位之时,所现前的真实菩提果之种种功德,在此归摄为六法。现前菩提果位时,我们已彻底远离了能取所取的迷乱习气,凡夫地及有学道时所具的烦恼障与所知障以及二障习气已得清净。尔后,一切迷乱的境现以及迷乱的执著皆尽消融于大法界的本性中,即如秋高气爽晴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乌云更是不见踪迹,日轮则显得分外明清、净洁,现前“万里无云万里空,万里无云万里光”的境界。对此证悟的境界,也许有人会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众生于本基之时乃清净无染之性,后来却为无明障垢蒙蔽真性而起诸迷乱境现流转轮回,此时虽依殊胜窍诀通过精进实修、净障而回归自性之本地,这样得果以后我们是否还会继续迷乱呢?答案是肯定的,现证究竟菩提后绝不会再迷乱!因为众生的无明烦恼诸障经过大空性的对治力而断完后决定不会再复生,对此毋庸置疑,在《经庄严论》以及《大幻化网》中对此有详尽的解说。
首先宣说第一种功德:我们现前菩提果时将于内明法界宫中圆满法身的功德。尔时,具足二种清净,即自性本来清净和暂时的客尘垢障清净,并于法界中自然现前法性之光明智慧,那是离一切戏论、自具光明本性、广大周遍的,此性非为因缘所造作而是任运自成,且与一切诸法之本性无二无别,我们必定会在这种本净一味无别的大法界中获得究竟的解脱。
第二清净圆满受用身,彼中于诸十地菩萨前,
显现犹如彩虹五部佛,圆满妙相随好极耀眼。
第二种功德是受用报身那清净而圆满的功德。报身的形象如彩虹一般显而无有自性,因其为自现所显,故只有在十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才能显现,并且显现为五部佛(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卢遮那佛)的形象,具足圆满的三十二相好以及八十随好,光彩夺目,极为耀眼。
第三犹如月影之化身,现于一切所化水器中,
事业受生殊胜化身等,随顺不同根基而示现,
乃至六道各趣存在间,利众事业不可思议也,
依此三身所具六智慧:法界性智法性无迁变,
大圆镜智自明普现基,平等性智一味无分辨,
妙观察智如所尽所见,成所作智事业不可思,
任运成智无为法性者,离喻如来一切智慧主,
如摩尼宝无念成诸事。
现证菩提所获之第三种功德是犹如月影一般之化身功德。从究竟真实义来说,法、报、化三身实为一体,无有分别,然于各趣众生前因所化清净不清净的缘故而示现三身。此化身显现即如月亮映照在百千万数不同的水器中成形一般,如是化身亦应众生千差万别的根器而示现种种。所谓佛陀之事业化身也即技艺应身,乃为佛陀为教化众生而示现种种能工巧匠的化身。如为教化乐神乾达婆,佛自化为乐师,演奏乾达婆琴。无论以何种形象出现,都是为了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示现。受生化身也即应身,为如来示现种种受生的化身以教化有情,如示现生为帝释天、斑鹿、飞禽、水、桥、树木等等变化之身,此等显现皆为利益众生不可思议之幻化。殊胜化身如释迦牟尼佛于千百万娑婆世界示现能仁而度化有情。如是等等不可思议之化身无量无边,皆随顺众生不同的根基而示现,而且从无间断,乃至轮回未空之际,六道各趣存在期间,其化身利益众生的事业永远是不可思议的。
依此法报化三身亦自然圆具六种殊胜智慧。一般来说,法身之智慧主要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报身智慧为法界性智等五种智慧,化身智慧为无二等性之智慧。然于本论中作者归摄为六种:第一种为法性无有迁变之法界性智;第二种为如明镜一般一切自明而普遍显现之基——大圆镜智;第三种为一味一体、无有分辨之平等性智;第四种为妙观察智,即观待胜义之如所有智以及观待世俗之尽所有智;第五种为成所作智,即能显现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其事业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第六种为佛陀法身智慧——无为法性之任运自成智。此六种智慧远离一切比喻、言说,也是如来一切智慧中最为主要的,就像摩尼宝珠一般虽然无有欲利益众生等念头却自然能利益众生成办诸事。
第四众前生起大悲理,发心发愿积累二资粮,
任运自成智慧力所生;第五如何生起大悲理,
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逢遇外境生起大悲心,
受他劝请祈祷生悲心。
现证菩提果所获得之第四种功德即在众生前能生起无伪之大悲心。如是之理即行者于学道修道时,发起了殊胜的菩提心,并发愿利乐一切有情,同时也精勤地积累了圆满的福慧二种资粮,最终此功德便由任运自成之智慧力而产生。
第五种即了知如何生起大悲心的道理,有的于自相续中自然而然地生起大悲心,有的逢遇外境,见到可怜而堪悲悯的众生故生起大悲心,有的受他人劝请或祈祷佛菩萨而生起了大悲心。
第六以悲利众之方式,乃为有依无依本体三,
定具此等断除偏袒者,法身无阻无依行利众,
以发心愿之力净障碍,于众生前现色身饶益;
报身智慧大悲自现故,有依利益净除十地障;
本性利益事业法界身,息灭有无增损之性中,
于诸所化众前随意现,种种化身行持诸事业。
依宗派见有依利众生,即于究竟圆满之佛地,
成就身智而行利众事;无依如彼成就无毁灭,
然如仙人所造之灵塔,依靠愿力如是而显现,
本性亦行自他之二利,如同彼二有无增损解,
无二无别本性身之中,如理相应安住而利众。
此等三者实则一体故,应当精通如前所说理,
依此摆脱有无边执网,如是获得无上菩提果,
纵是具有信心凡夫人,亦依共同不共殊胜道,
精勤依次向上可证得,任运自成如意之功德,
故勤修解脱道极重要。
第六法宣讲现证菩提果者以悲心利益众生的方式,分有依、无依、本体三种决定断除偏袒的方式。一者为法身无有阻碍,无有能依所依地施行利众事业,以最初坚定的誓愿之力已清净一切障碍,故于清净的众生前显现报身,于不清净的众生前显现化身,如是显现色身而对众生作饶益;二者报身的智慧、大悲皆自然现前故,有依利益众生、并净除十地菩萨诸般障碍;三者本性利益众生的事业遍一切处,此法界身在息灭了有、无、增、损之法性中,于一切所化众生前能随意显现种种化身来行持弘法利生的诸般事业。
依照宗派的观点,也分为有依、无依、本体三种。有依利益众生的方式,是在现证究竟圆满佛果时,以成就身智而利益众生。无依是以如有依般成就身智,但不具备能生灭的智慧,然而亦如仙人所造之灵塔(寂天菩萨《入行论》中所载:古印度有位仙人建造了一座可对治龙病的灵塔,此后依灵塔便遣除了许多众生患龙病的痛苦),仙人逝去已久,但因彼之发愿力,灵塔仍能为众生作利益——胜伏龙病。同样的道理,现证菩提者虽无毫许执著,但也因他们先前的发愿力而能显现种种形象度化众生。本体的方式亦行持自他二利事业,如同有依、无依一般,解脱于一切有无、增损之边,住于无二无别的本性身之中,如理相应众生根基,以安住的方式而利益众生。此等三者实际无有分别,乃一味一体之自性故,我们应当精通如前所说之理,依此殊胜教理即能摆脱有无诸边之执著网。如是欲获得无上之菩提果者,纵然是凡夫,只要具有信心,亦可依共同及不共同之殊胜解脱道,精勤不懈依次第向上修持而证得任运自在如意之功德,是故对于我们每一位修行人来说勤修解脱道极为重要。
思维当今恶世增厌离,人寿无常浑噩而空耗,
学问无穷学亦无尽头,是故日夜当修密宗法。
今生琐事死亦无完时,此起彼伏如同水波纹,
死时是否有用当慎思,今起当修解脱之菩提。
将成如何谁亦不可定,怎有安乐无畏之把握?
是故现今自由自在时,应该前赴永乐解脱处。
以下是尊者对我等有缘弟众的劝诫。我们应思维于当今五浊兴盛之恶世,造诸恶业者众而奉行十善者寡,这样思维即能增上自己对现世之厌离心。观察思维一下人寿的无常,哪有闲功夫游戏世间,然而世间众人却在浑浑噩噩中空耗自己珍宝般的人生,那是多么的可惜啊!再者,世间诸般学问即如晴朗夜空中的群星一样无穷无尽,不管你怎样学习都难以抵达学海之尽头,是故我们从今起就应日日夜夜不间断地勤修对自己切身具实利的无上密宗之法。
再看看我们今生所从事的诸般琐事,即便到自己此生命终之时亦不会有完结的时候,一件事情做完,马上又会新出另一件,乃至更多的事,思此虑彼,仿佛每件事都很重要,如是此起彼伏就如水中的波纹一般连绵不断。然而我们兢兢业业所做的一切琐事到自己临终时是否会发挥作用,对此应当反复慎重地思维,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就应实修能令自己得到解脱的菩提大道。
现世诸事以及自己今后的去处将会变成如何光景,对此谁亦不能肯定,那么我们虚丧光阴又怎么会有获得安乐而无任何畏惧的把握?是故,趁自己现今自由自在之时,就应该前赴永远具足安乐的解脱处。
死时抛弃今生之身体,以及受用亲友等一切,
谁亦无用独自而前往,此时于谁皈依当慎思。
如今此情此景不久住,天翻地覆死主降临时,
尔时自己何为指望谁?是故现今即当修妙法。
是否智者有无修行等,死时方晓当尽力行善,
修持精华心性本来义,善趣喜乐任运自成也。
在死亡之时,我们必定会抛弃自己今生贪执的身体、财食等诸受用,以及难舍难分、深深眷恋的亲朋好友。此等一切对自己独自前往中阴界谁都显得无有用处,此时,我们应当皈依谁?应该向谁祈求救护?这些自己都要仔细慎重地思维。
如今的此情此景——暇满人身、美好生活、闻思佛法等皆不会长久地留住在我们的身边,天翻地覆之时死主骤然降临,尔时,自己应该怎么办?又应该指望谁来帮助自己脱离困境?所以从今天,从现在,我们即应勤修解脱妙法。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就应看他是否有修行的功德与证相等,但这些对于个人来说只有等到死亡降临时自己才会知晓,是故我们应当励力行持一切善法,尤其应修持甚深精华之心性本来义,如是善趣诸般喜乐皆能任运自在地成就。
解脱妙地珍宝宫殿中,如来前方相迎且享受,
自证殊胜智慧圆菩提,无边恒久无变大乐义。
无有正法乞人我劝言,此乃有利心语记心间。
如是法理功德宝藏论,每一六法亦成精华义,
著此如意宝珠教言藏,为利诸修解脱之信士。
每一位修行人在圆满断证功德,而赴往解脱妙地珍宝汇聚之如意宫殿之时,诸佛如来也会前来迎接。届时,我们即可共同享受自证之殊胜智慧、圆满的菩提果,以及无边、恒久、无变之大乐精华义。
在此,尊者很谦逊地说自己没有什么修行和功德,是无有正法的乞丐,尽管如此,我(此处之我以及下文中之我皆指无垢光尊者)也要以这些劝言勉励诸位密乘行者,因为此等都是有利自身修行之心语,故当牢记于各自心间。
本论可谓法理论、功德论,抑或宝藏论,每一种六法都可成为甚深精华之义。作者著此如意宝珠般之殊胜教言藏,其目的即是为了利益修持解脱道之广大信士。
以此善根愿我与众生,无余趋至如来藏本地,
成为圆满断证之功德,任运自成二利之法王。
愿我亦于今起生生世,不厌三有利益诸有情,
于诸圣者前闻正法藏,如是修持令诸佛欢喜,
纵得菩提亦不舍众生,虽住轮回亦不染过患,
引见闻忆触者趋菩提,以此愿令佛佛子欢喜。
为诸具缘者宣甚深法,令诸无缘者播法种子,
勤勉修持实修达究竟,以此愿令怙主师欢喜。
窍诀宝藏论——具多闻如来经典财富、以闻思修智慧修炼深广义之胜乘瑜伽士龙钦绕降撰著圆满。
尊者以撰著此论的善根而作殊胜的发愿:愿我与一切有缘无缘的众生皆能因此善根而无余趋至如来藏之本地,愿大家都能圆满一切断证功德,任运自在地成为能做自他二利事业之大法王,亦愿我从今起于生生世世中不厌离三有而恒时于六道中利益一切有情,并能经常在圣者面前听闻正法宝藏,因为只有这样如理修持才会令诸佛生起欢喜心。纵然我已得到无上菩提的果位也决不舍弃众生,届时虽然常住轮回利益众生却不会染着三有之诸般过患。愿能接引见过我、听过我音声、忆念过我、接触过我的人普皆趋向菩提大乐洲。以此善根还愿诸佛及佛子都生起欢喜心。
此为具缘众生宣说之甚深窍诀法,对于无缘的众生,也能令他们播下胜法的种子。我真诚地劝勉一切行者,希望他们能精勤修持,最终趋达究竟之坚地。以此善根也愿我的怙主上师们生欢喜心。
全论释竟愿增吉祥!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