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比丘尼传 3 宋 广陵僧果尼
白话文:比丘尼传 3 宋 广陵僧果尼
广陵僧果尼
译文
僧果,俗姓赵,名法佑,汲郡修武(今河南汲县西南)人。她因宿世广植善根,故闻佛法颇能信解,信念坚贞不移,心境莹洁自然。早在襁褓之年,就行有准的,循守戒规,超过午时就停止进食,严守斋法。父母对她称赞不迭,惊异不已。到了成年,她虽然心诚意到,但因缘分阻隔,志向一直难以实现。直到二十七岁时,方获出家,顺遂其愿,师事广陵慧聪尼。
出家之后,她戒行坚定明确,禅观洁净无染,每当参禅入定时,总是泯然不知朝暮,精神遁入澄寂,形体宛如枯木。当时浅识之人,对此存有疑心,并因此诟病于她。
元嘉六年(公元四二九年),外国船主竺难提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载着比丘尼来到宋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居住在景福寺中。来后不久,竺难提向僧果问道:「中土以前曾有外国比丘尼来过吗?」
僧果答道:「没有。」
竺难提又问:「那么这里比丘尼受戒,又从哪里得到比丘、比丘尼二僧为戒师呢?」
僧果说:「没有比丘尼戒师,只得从大僧处受戒。佛教受戒的本来意旨,只是在人们心中树起戒范,使其以庄重严肃之心相待,而不在于具体的形式,这也是为求方便、易于施教的缘故。这就如同比丘尼之祖大爱道听佛之意行八敬斋,而五百比丘尼以大爱道为和尚,这是一种较高的标准。她们既有此变通,我们这里自然也可有此变通。」
僧果话虽这样说,心里却颇生疑虑。于是便去问当时京都著名律师三藏法师僧伽跋摩求教。三藏同意她的看法。
僧果又问道:「你看是否有必要重受具足戒呢?」
僧伽跋摩回答说:「从佛门戒定慧三学来看,都要求从心灵的微妙处做起,若能重受大戒,使心空增明,当然更佳。」
到了元嘉十年(公元四三年),外国船主应求那跋摩之请,又从师子国载来铁萨罗等十一个比丘尼,其中八位先到之比丘尼,已通晓宋地语言。此番来后,人们请戒师僧伽跋摩在南林寺立戒坛,为比丘尼重受具足戒,先后受戒者达三百多人,僧果便是其中的一个。
元嘉十八年(公元四四一年),僧果已三十四岁。一次,她兀然独坐,悄然入定,持续几天,还未出定。寺院维那有意去触动她,她依然是纹丝不动。维那以为她已经圆寂,便吃惊地去禀白寺主。寺主们赶来一看,发现她已通体冰凉,肌肉僵硬,只有些许气息微微呼出。人们刚想把她抬走,她却出入意料地睁开了眼睛,很快又谈笑自如,不异往常,于是在场的人无不惊骇折服。以后,僧果竟不知所终。
原典
僧果,本姓赵,名法佑,汲郡修武人也。宿植①信解②,纯笃自然③。在孔哺④时,不过中食,父母嘉异。及其成人,心虽专到,缘碍参差。年二十七,方擭出家,师事广陵慧聪尼。
果戒行坚明,禅观清白。每天入定,辄移昏晓,绵神⑤净境,形若枯木。浅识之徒,或生疑反。
元嘉六年,有外国舶主难提⑥,从师子国载比丘尼来至宋都,住景福寺。后少时,问果曰:「此国先来,已曾有外国尼未?」
答曰:「未有。」
又问:「先诸尼受戒,那得二僧⑦?」
答:「但从大僧受得本事⑧者,乃是发起戒人心,令生殷重,是方便⑨耳。故如大爱道八敬得戒⑩,五百释⑾以爱道为和上,此其高例。」
果虽答然,而如心有疑。具谘三藏⑿,三藏同其解也。
又谘曰:「得重受不?」
答曰:「戒定慧⒀品,从微之着⒁,更受益佳⒂。」
到十年,舶主难提,复将师子国铁萨罗等十一尼至。先达诸尼,已通宋语。请僧伽跋摩于南林寺⒃坛界,次第重受三百余人。⒄
十八年,年三十四矣。时宴坐⒅经日,维那故触,谓言⒆已死,惊告寺官。寺官共视,见果身冷肉强,唯气息微传。始欲舁徙。便自开眼,谈笑寻常,于是遇者骇伏,不知所终。
注释
①宿植:宿世所植之善根。
②信解:对佛法由初信到通解。又,钝根为信,利根为解。
③自然:不事造作,纯存天真。
④乳哺:哺育婴儿。这里指幼儿时。
⑤绵神:即念念相续,逶迤不断。
⑥难提:竺难提,外国船主。据《高僧传》和《比丘尼传》载,他元嘉六年(公元四二九年)曾从师子国载八位比丘尼至宋都。后于元嘉八年载印度高僧求那跋摩至京。求那跋摩以为西国尼年腊未登,又十人不满,只好令先至之尼学宋语,另请竺难提从师子国载尼至京,竺难提于是于元嘉十年载铁萨罗等十一尼至京。
⑦二僧:指比丘、比丘尼。依佛家戒律规定,比丘尼受大戒应从二僧受戒,故难提有此问。
⑧本事:〈慧果尼传〉载慧果云:「此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高例。」 (大正五十.页九三七中)
⑨方便:佛教术语,梵文Upaya的意译。其意有数端:方者方法,便者便用,即适应于一切众生之机的方法;方者方正之理,便者巧妙言辞,以巧妙言辞和方正之理去应契种种之机;方为众之方域,便为教化,以佛法去教化来生之方便。这里所用乃第三义。
⑩八敬得戒:即八敬戒,佛令大爱道所守之戒法。具体为:㈠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亲迎礼拜;㈡比丘尼不得骂比丘;㈢不得举比丘之过失;㈣学法女受大戒应从来僧求受;㈤比丘尼犯僧残应于半月中在比丘、比丘尼中行摩那埵;㈥比丘尼于半月内于僧中求教授之人;㈦在比丘处不可夏安居;㈧夏讫,则当诣僧中求忏悔的人。
⑾五百释女:以大爱道为中心,五百释女奉爱道为和尚。传五百释女不忍见佛之涅槃,便先佛涅槃,佛命阿难厚葬之。
⑿三藏:原指精通经、律、论三藏之法师,此指僧伽跋摩。《高僧传》卷三:本传谓其进京,时人称为三藏法师。(大正五十.页三四五上)
⒀戒定慧:佛教之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六根涉缘,心不随名;慧者,心境空明澄澈以去惑证理。三学均从心上着意。
⒁从微之着:即在微妙处用心。
⒂更受益佳:《高僧传》卷三〈求那跋摩传〉载慧果、净音诸尼欲重受具戒,求那跋摩云:「善哉!苟欲增明,甚助随喜。」(大正五十.页三四一中)
⒃南林寺:许嵩《建康实录》云,在建康。「元嘉四年司马梁造,在中兴里,陈亡废。」
⒄关于此次南林寺受戒事,《高僧传》卷三云:「时景福寺慧果、净音等共请跋摩云:『去六年,有师子国八尼至京,云宋地先未经有尼,那得二众受戒,恐戒品不全。」跋摩云:『戒法本在大僧众发,设不本事,无妨得戒,如爱道之缘。』诸尼又恐年月不满,苦欲更受。跋摩称云:『善哉!苟欲增明,甚助随喜。但西国尼年腊未登,又十人不满,且分学宋语,别因西域居士,更请外国尼来,足满十数。』」(大正五十.页三四一上)
⒅宴坐:入定。
⒆谓言:认为。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