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译:小诵经注 七、墙外经注
玛欣德尊者译:小诵经注 七、墙外经注
《墙外经注》 他们站着在墙外,及马路的交接处,他们站在门柱旁,来到了自己的家。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副食与主食,由于有情的业缘,无人能记得他们。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饮料食物皆清净,殊胜适时与适宜。「愿这施与亲戚们,愿诸亲戚得快乐!」来此聚集诸亡亲,他们来集在此处,丰富食物并饮料,他们恭敬的随喜:「我们获得之原因,愿我们亲戚长寿!已对我们做供养,施者并非无果报。」那里既没有农耕,那里也没有牧牛,同样的没有贸易,也没有黄金买卖。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犹如高处的雨水,向着低处而运流;如是由此的布施,得以资益诸饿鬼!犹如充满的流水,得以遍满于大海;如是由此的布施,愿能资益诸饿鬼!「他曾施我为我做,是我的亲友同伴。」忆及先前他所做,应为饿鬼行布施。不要哭泣勿忧愁,不要任何的悲泣!处在如此的亲戚,对那饿鬼无利益。做了这样的布施,施与僧团善住立,对于长夜有利益,立刻即能得资益。已经示此亲戚法,供养饿鬼实广大,布施比库威力强,你们福德实非小。)(排在这里的目的)
接着顺次来到解释「站在墙外」等《墙外经》的涵义。在说了此(经)排在这里的目的后,我们将解释该义。此中,虽然此《墙外(经)》(排在这里)并不是依照世尊所开示(经典)的顺序,当知为了显示「在显示了先前在那里由于放逸于奉行各种善业而投生在比地狱及畜生更殊胜的饿鬼之处时,即使投生在那里,也不应放逸于所应做的(诸善法)。」或者为了显示「为了平息韦沙离(Vesl?-广严城;毗舍离)灾难的诸鬼神灾难而开示的《宝经》,而也有些类似的情况」而开示(此经),这是此(经)排在这里的目的。
(随喜论)
接着〔因此〕(pg. 169)解释其义:
「由谁、何处、何时、为什么说《墙外(经)》?
在做解释时,由于一切依照顺序而成善造,
因此,我将以那方式而做(解释)。」
「由谁、何处、何时、为什么说此(经)?」可说为:由世尊所说的;在王舍城(开示的);【202】在(来到王舍城)的第二天(开示的);为了(给)马嘎塔王〔摩揭陀王(Ra∟a Mgadha)〕随喜(而说的)。为了解说此义,在此我们应当详细的讲述(以下的故事):
在九十二劫之前,有一座称为咖西(Ksi)的城市,那里的国王名叫胜军(Jayasena-佳呀些那),他的王后名叫西莉玛(Sirim),她怀了名叫噗沙(Phussa-弗沙)的菩蕯,在出生后顺次地(出家乃至)自觉悟了正自觉。胜军王生起了我执(认为):「我的儿子出家后成了佛,佛只是我的,法是我的,僧是我的。」一切时只由自己护持,而不给其他人(供养的)机会。世尊的三个同父异母弟弟想(说):「诸佛出世是为了利益一切世间的,并不是只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我们的父亲不给其他人机会,我们如何才能供养〔护持〕世尊呢?」他们想(说):「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吧!」他们想到了:假如能使边境叛乱那就有可能了。当国王听到了:「边境已经叛乱了。」就派三个儿子去平息边境(的叛乱)。他们平息后就回来了。国王很满意,就给他们愿望(说):「你们所想要的,就可以拿取。」他们说:「我们想要护持世尊。」(国王)说:「除了这个以外,你们拿取其它的吧!」他们说:「我们不需要其它的。」「那么你们作了限定才拿取吧!」他们请求七年,国王不给;如此五、四、三、二、一(年)、七个月、五、四(个月),直到请求三个月,国王才给与(说):「(好的,)你们拿取吧!」他们获得了愿望后,非常的欢喜〔满意〕,就前往世尊处,礼敬后,说:「尊者,我们想要护持世尊三个月,尊者,愿世尊(pg. 170)同意我们这三个月雨安居(的供养)!」世尊以默然来同意。
接着,他们派人送信给他们自己【203】地方的负责人(说):「这三个月我们要供养〔护持〕世尊,你(负责准备)建造寺院等一切护持世尊的所需吧!」在一切完成后,(负责人)他回报(王子)他们。(王子)他们穿着了黄色的衣服,与两千五百位服侍的男子一同引导世尊(以及僧团)来到(自己的)地方,提供寺院,并恭敬地护持。他们有一位长者之子──已婚〔有妻〕的财务官,有信心、净信。他恭敬地布施佛陀为首的僧团所施之物,那位地方的负责男子接受了之后,与共有一万一千位当地的男子恭敬地安排着布施。在那些地方的(人士)当中,有些人的(信)心退减了,他们对该布施作了障碍,(他们)自己吃了所施法(deyyadhamma-即供养僧团的食物),并且放火烧了斋堂。在自恣(雨安居结束的仪式)之后,王子们向世尊行了大礼敬,并把世尊归还他们的父亲。世尊在回到那里后,即般了涅槃。
国王、诸王子、那位地方的负责人、那位财务官以及他们的随从〔众〕次第的去世而投生在天界;而那些信心退减的人则投生在地狱。如此他们两众(一众)从天界(投生)到天界,(一众)从地狱投生到地狱经过了九十二劫。
当在这贤劫咖沙巴(Kassapa-迦叶)佛之时,那些信心退减的人投生为饿鬼。人们指定为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饿鬼作布施(说):「愿这(布施的福德回向给)我们的亲戚们(ida amhka ∟t?na hotu)!」而他们获得了成就(而解脱了饿鬼道)。那时,这些饿鬼见了这件事之后,就前往咖沙巴世尊处,问(说):「尊者,我们是否也能够获得如此的成就呢?」世尊(回答)说:「现在你们无法【204】获得,但在未来将会有一位名为苟答马的佛陀(出世),在那位世尊之时,将有一位名叫宾比萨拉〔频毘娑罗〕的国王,他是你们九十二劫前的亲戚,他将指定为你们对佛陀做布施,那时你们将能够获得(成就)。」据说,在说如此之时,那些饿鬼犹如(世尊)在说:「明天你们将能够获得(成就)」一般。
当时,在经过了一尊佛之间,我们的世尊出现在世间。那三位王子与他们的两千五百位男子〔随众〕(pg. 171)从天界死没,投生在马嘎塔〔摩竭陀〕国的婆罗门家庭,顺次的从仙出家者出了家,成为象头山〔伽耶山〕的三位结发外道;而那位地方的负责男子,即成为宾比萨拉王〔频毘娑罗王〕;那位财务官居士,成为维沙卡(Viska)大长者〔大银行家〕;他的妻子成为长者〔银行家〕的女儿,名叫法施(Dhammadinn);如此其余的一切众人〔随从〕,则投生成为国王的随从。在我们的世尊出现世间后,经过了七个七日,(接着,)次第的来到巴拉纳西(Br角as?波罗奈),首先为五比库转了法轮,乃至调伏了有两千五百位随从的三位结发外道,接着来到王舍城。就在当天,使前往(世尊)那里的宾比萨拉王〔频毘娑罗王〕和十一万〔那由他〕的马嘎塔〔摩竭陀国〕之诸婆罗门及居士〔婆罗门的居士〕住立于(体证)索答般那果〔预流果〕。当时,国王邀请明天(将供养)食物,(世尊)同意了之后,沙咖天帝〔帝释天王〕在前行(说):
「与先前〔古〕的诸结发者在一起,
以调御而已经调伏,以解脱而已经解脱,
犹如黄金环的金色,世尊进入王舍城。」
在唱颂如此赞偈时,(世尊)进了王舍城,(世尊和僧团)在王宫接受了大供养。那些饿鬼由于期待:「【205】现在国王将指定为我们布施了!现在将指定(为我们布施了)!」而围绕站在那里。然而国王在做了布施之后,只是思考世尊的住处(说):「世尊能够住在哪里呢?」而没有指定为谁做布施。诸饿鬼由于断了希望,夜间在王宫发出了极为恐怖的叫声。国王害怕、恐惧、惊吓,在夜过天晓,(国王)对世尊说:「我听到了如此的声音。尊者,我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吗?」世尊(回答)说:「大王,不用害怕,没有什么恶事将会发生的。事实上,那是你过去〔古〕亲戚的饿鬼所发出的(声音),他们在一尊佛之间期待而思考着:『(国王)将指定为我们对佛陀做布施了』(pg. 172),而昨天你并没有做指定,由于断了希望,所以他们才发出如此恐怖(的叫声)。」(国王)他说:「尊者,假如现在布施,他们能够获得吗?」(世尊回答说:)「是的,大王。」(国王说:)「尊者,那么请世尊今天接受(供养)吧,我将指定为他们做布施!」(当时)世尊同意了。
国王回去王宫准备大供养后,派人通知世尊已到适时。世尊和比库僧一起到了王宫,坐在敷设好的座位上。那些饿鬼也(想着):「今天我们(将)能获得(成就)」,来到后站在墙外等等。世尊使他们(那些饿鬼)的一切让国王显现(的看得见)。当国王在布施供养水(dakkhi?odaka-所施水──即用来饮用、洗钵及洗手的水)时指定:「愿这(回向给)我的那些亲戚!」就在那剎那,那些饿鬼就生在被莲花所覆盖的莲池中。他们在那里洗浴及饮(水)后,止息了苦恼、疲劳与口渴,而成了金黄色。当国王指定(为他们)布施粥、副食与主食后,就在那剎那,他们生起了天界的粥、副食与主食;当他们食用那些(食物)后,诸根〔五官〕就具足〔满足〕了。当时,当指定(为他们)布施衣服、住处后,【206】他们就生出了天界的衣服、天界的车乘和天界的宫殿、敷具、卧具等种种庄严。凡他们所成就的,世尊决意(让国王)一切都能显现(的看得见)。国王当时非常的欢喜。当世尊已食满足后,为了给马嘎塔王随喜,而开示了这些《站在墙外》(等)的偈颂。到此已经简略及详细的解说了:「由谁、何处、何时、为什么说《墙外(经)》?解释了那一切」的这本母了。
(解释第一偈)
他们站着在墙外,及马路的交接处,
他们站在门柱旁,来到了自己的家。)
现在依次我们将解释这「墙外」(等)的涵义。即是:
在第一偈中:「墙外(tiroku??a)」-是指墙的另一面而说的。
「站着(ti??hanti)」-即排除了坐着等,这是维持站立之词。犹如在说前往城墙的另一面和山的另一面时,而说成「他到城墙外、山外无障碍」一般;这里也是同样的,当站在墙的另一面时,说成了:「站在(pg. 173)墙外」。
「及马路的交接处(sandhisi?gh角akesu ca-以及在马路的交接处)」:这里四叉路口称为「交接(sandhi)」,而且即使房屋的交接处、墙壁的交接处和光线的交接处〔窗口〕也(称为交接);三叉路口称为「交叉路口(si?gh角aka)」。与前面的(交接)结合诵在一起,而说成「及马路的交接处」。
「他们站在门柱旁(dvrabhsu ti??hanti)」-即靠(近)城门(或)房门的柱子站着。
「来到了自己的家(gantvna saka ghara)」-此中,「自己的家」是指过去亲戚的家,(或者)自己过去曾经是主人而且住过的家;由于他们对这两者是以自己的家想而来的,所以说:「来到了自己的家」。
(解释第二偈)
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副食与主食,
由于有情的业缘,无人能记得他们。)
如此世尊在显现使国王看见许多饿鬼,他们即使过去未曾住过,但以自己家想而来到以前亲戚的家──宾比萨拉的(王)宫,站在墙外、马路的交接处、门柱旁。(他们投生为饿鬼而)受到(如此的痛苦,)是由于嫉妬和悭悋的结果。有些(饿鬼)留着【207】长而蓬乱的须发,暗黑的脸,关结松弛、悬垂,而且肢体〔手脚〕枯瘦、粗恶、污黑,犹如各处被林火所烧过的棕榈树一般。有些(饿鬼)被飢渴所逼,(犹如被钻火木所刺破,)其胃起伏,从口喷出火焰,遍烧着身体。有些(饿鬼)咽喉之管小如针孔,腹部如山形〔相〕,即使获得饮食,想吃也无法吞咽;而且被飢渴所逼迫,但无法享用其他(饮食)之味。有些(饿鬼)互相舔其他有情破了的水疱、脓疱口所流出的血、脓与关节滑液等,在尝之时,如获甘露。(他们的)身体(看起来是)极为难看、丑陋与恐怖的。(所以世尊)说了:「他们站着在墙外,及马路的交接处,他们站在门柱旁,来到了自己的家。之后,接着〔再〕在显示他们所造之业的可怕时说了:「(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等)的第二首偈颂。
此中,「丰盛(pahute)」-为不少、很多;即「如其所需」而说的。「拔(ba)」音也可以拼成「帕(pa)」音,犹如在「有很多〔富有〕(pahu),但不扶养(父母)」等。有些人把(pahute)诵成「pah?te」和「pahuta」,但这是比较松弛的诵法。(pg. 174)
食物和饮料为「食物、饮料(annapnamhi)」;副食和主食为「副食与主食(khajjabhojje)」,以此显示吃的、喝的、嚼的(及)尝的四种食物。
「准备(upa??hite)」-为接近站着,即给与、准备、混合而说的。
「无人能记得他们〔那些〕有情(na tesa koci sarati sattna )」-即母亲、父亲或儿子,没有人记得那些投生在饿鬼界的有情。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业缘(kammapaccay)」(的缘故)-即(他们)自己所造的是分为不布施、阻碍〔遮止;防碍〕布施等吝啬的【208】业缘,由于该业,使得诸亲戚无法记得他们。
(解释第三偈)
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
饮料食物皆清净,殊胜适时与适宜。)
如此世尊在显示即使有不少的食物、饮料等现前,那些饿鬼还是游行着,希望(他们)亲戚:「或许(我们的亲戚)会用某物品指定为我们(做)布施」,然而他们所造的是极为痛苦果报的业缘,所以没有任何亲戚能够记得(指定为他们做布施)时说了:「准备丰盛的食物、饮料、副食与主食,由于有情的业缘,无人能记得他们后,接着〔再〕在赞叹国王指定为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做布施时说了:「如此布施为诸亲」(等)的第三首偈颂。
此中,「如此(eva)」-乃譬喻之词。这有两种结合方式:「即使由于那些有情的业缘无法记得(他们),但由于悲愍而如此为诸亲戚布施」,或「犹如(人们)以清净、殊胜、适时与适宜的饮食为诸亲戚(做)布施;同样的〔如此〕,大王,(你的)布施也是出于悲愍的。」
「布施(dadanti)」-即布施、指定、施与。
「诸亲(∟t?na)」-即母亲与父亲所结合的(亲戚)。
「他们(ye-凡是)」-即凡儿子、女儿或兄弟们。
「有(honti)」-即存有。
「悲愍(anukampak)」-即想要利益、寻求益利。
「清净(suci)」-即离垢、好看、悦意、如法、依法获得。
「殊胜(pa??ta)」-即最上的、最胜的。
「适时(klena)」-即在亲戚的饿鬼们来站在墙外等之时。
「适宜(kappiya)」-即适当、适合、适于诸圣者所使用的。
「饮料食物(pnabhojana)」-即饮料和食物;在此是以饮料和食物为首的一切所施法〔布施的物品〕为意趣。
(解释第四前半偈)
「愿这(施与)亲戚们,愿诸亲戚得快乐!」)
如此(pg. 175)世尊在赞叹马嘎塔王〔摩竭陀国王〕以悲愍为饿鬼的亲戚们布施饮食时说了:「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饮料食物皆清净,殊胜适时与适宜后,接着〔再〕在显示为他们做布施的方法时说了:「愿这(施与)亲戚们」(等)的第四前半偈。
而这(半首偈颂)应当与第三前半偈相结合:「他们由于有悲愍,如此布施为诸亲【209】:『愿这(施与)亲戚们,愿诸亲戚得快乐!』」由此「『愿这(施与)亲戚们!』来如此布施」,而非其他方式。在此是以方法之义的「如此(eva)」之字来显示施与的方法〔行相〕。
此中,「这(ida)」-即显示所施之法〔所布施的物品〕。
「vo(未译出)」-只是不变词〔质词〕而已,就如在:「阿奴卢塔(Anuruddha阿那律),你们是否(kacci pana vo)和合、欢喜……」和「凡诸(yehi vo)圣者」如此等,而不是(用在)所有格(「你们﹙vo﹚」的涵义)。
「愿亲戚们(∟t?na hotu)」-即愿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们。
「愿诸亲戚得快乐(sukhit hontu ∟tayo)」-即愿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们享受此快乐!
(解释第四后半偈及第五前半偈)
来此聚集诸亡亲,他们来集在此处,
丰富食物并饮料,他们恭敬的随喜:)
如此世尊(在显示)应布施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们之方法时说了:「愿这(施与)亲戚们,愿诸亲戚得快乐」后,接着〔再〕由于在说「愿这(施与)亲戚们」时,并没有由他人所做的业(给与)他人结果,只是由指定(布施)该物品成为亲戚们而有善业的助缘,因此就在(布施)该物品的剎那即产生善业的结果。(世尊)在显示该(义)时说:「他们来此处」(等)的第四后半偈和「丰富食物并饮料」(等)的第五前半偈。
其义(pg. 176)如下:在做该布施时,那些诸亡亲(∟tipet-亲戚的饿鬼)从各处来而聚集(samgantv)在此处(tattha-这里),即是集合或在一起而说的。一同地来(这里)为「来集(samgat)」,即为了「这些亲戚将指定为我们(的利益)而做布施」的目的而一同前来而说的。
「丰富食物并饮料(pah?te annapnamhi)」-即自己在以丰富的食物和饮料做指定时。
「他们恭敬的随喜(sakkacca anumodare)」-即在相信业果、不舍恭敬、心无散乱后,以:「愿这布施使我们(得以)利益与快乐!」而欢喜、随喜,生起喜与喜悦。(解释第五后半偈及第六前半偈)
「我们获得之原因,愿我们亲戚长寿!
已对我们做供养,施者并非无果报。」)
如此世尊在显示犹如投生在诸饿鬼界者就在那剎那即产生善业的果报时说了:「来此聚集诸亡亲,他们来集在此处,丰富食物并饮料,他们恭敬的随喜后,接着〔再〕由依于诸亲戚而领受所生的善业之果,在显示感激那些亲戚们的方式〔行相〕时说了:「愿(我们亲戚)长寿(cira j?vantu)」(等)的第五后半偈和「已对我们做供养(amhkaca kat p?j)」(等)的第六前半偈。
其义如下:「愿长寿(cira j?vantu愿活得久)」-即愿长的寿命。
「我们亲戚(no ∟t?)」-即我们的亲戚们。
「原因(yesa hetu-那些原因)」-即凡依靠的那些原因。
「获得(lbhamase)」-是指(我们)得到;即(他们)自己在说(感激之词)而指出的该剎那即获得成就。(饿鬼)能成功地在布施的剎那产生结果有三种要素:饿鬼们自己随喜、施主们指定(为他们做布施)和应施者〔受施者〕(即是以佛为首的僧团)的成就。在此施主们为殊胜的原因,因此说:「我们获得之原因」。
「已对我们做供养(amhkaca kat p?j)」-即以「愿这(施与)亲戚们」如此指定此布施及为我们做供养。
「施者并非无果报(dyak ca anipphal)」-即凡在相续做了施舍所成的业,只会如此给与诸布施者该果报,不会没有果报的。
在此(可能有人会问)说(pg. 177):「只有投生在饿鬼界的亲戚们可以获得或是其他(众生)也能获得呢?」世尊已经回答了生闻婆罗门所问的这个(问题)了,在此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世尊与生闻婆罗门)所说的为:(生闻婆罗门问说:)「苟答马尊者,我们诸婆罗门做布施,并相信所布施的(说):『愿这布施能资益(我们)血亲的先亡!愿这布施(我们)血亲的先亡能得受用!』苟答马尊者,这布施是否能资益有血亲的先亡呢?有血亲的先亡是否能受用这布施呢?」
(世尊回答说:)「婆罗门,(只有)在(适当)处是可以资益的,而不是在不(适当)处(?hne kho, brhma?a, upakappati, no a??hne)。」
(生闻婆罗门问说:)「苟答马尊者,哪些是(可资益)处,哪些是无法(资益)处呢?」
(世尊回答说:)「婆罗门,在此有人,杀生、……略……、邪见,【211】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地狱。他依诸地狱有情的食物在那里生存,他(依该食物)在那里住立。婆罗门,该布施无法资益处在那里的(有情)。
再者,婆罗门,在此有人,杀生、……略……、邪见,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畜生。牠(依)诸畜生有情的食物在那里生存,牠(依该食物)在那里住立。婆罗门,该布施无法资益处在那里的(有情)。
再者,婆罗门,在此有人,离杀生、……略……、正见,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人类的朋党……略……投生诸天朋党。他(依)诸天的食物在那里生存,他(依该食物)在那里住立。婆罗门,该布施无法资益处在那里的(有情)。
再者,婆罗门,在此有人,杀生、……、邪见,他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到饿鬼界。他(依)诸饿鬼界有情的食物(pg. 178)在那里生存,他(依该食物)在那里住立,或者当有他在此世的朋友、友人、血亲施与时,他即依此在那里生存,他(依)此在那里住立。婆罗门,这是可能的,该布施可以资益处在那里的(有情)。」
(生闻婆罗门问说:)「苟答马尊者,假如血亲的先亡并没有投生在那里,谁受用该布施呢?」
(世尊回答说:)「婆罗门,其他投生在那里的血亲先亡受用该布施。」
(生闻婆罗门问说:)「苟答马尊者,假如血亲的先亡并没有投生在那里,也没有其他血亲的先亡投生在那里,谁受用该布施呢?」
(世尊回答说:)「婆罗门,这是不可能〔无处〕,这是不会发生的〔无余〕,在这长时〔在这么长久的生死轮廻里〕没有先亡的血亲(投生)在那里。而且,婆罗门,施者并非没有果报的。」【212】
(解释第六后半偈及第七偈)
那里既没有农耕,那里也没有牧牛,
同样的没有贸易,也没有黄金买卖。
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
如此世尊在显示马嘎塔王其投生于饿鬼界的过去亲戚们依于(国王)而成就的感谢说:「大王,你的这些亲戚们由于你的布施而成就,(他们)欢喜的如此赞叹」而说了:「我们所得之原因,愿我们亲戚长寿!已对我们做供养,施者并非无果报」后,接着〔再〕在显示那些投生在饿鬼界者除了从此界〔人间〕所布施的来赡养外,没有其它农耕、牧牛等获得成就的原因时说了:「那里既没有农耕」(等)的第六后半偈和「同样的没有贸易」(等)的第七首偈颂。
以下是该义的解释:大王,在饿鬼界那里,没有使那些饿鬼能够依靠获得成就的农耕。
「那里也没有牧牛」-不仅没有农耕,在饿鬼界那里也没有使他们能够依靠获得成就的牧牛。
「同样的没有贸易(va?ijj tdis? natthi)」-同样地,也没有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就原因的贸易。
「也没有黄金买卖(hira∟ena kaykaya)」-同样地,在那里也没有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就原因的黄金买卖。
「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即只是由这里的亲戚、朋友或同伴的布施而使他们的自体存活。
「饿鬼(petā诸饿鬼)」-即投生在饿鬼界的诸有情。
「亡故(klagat)」-自己已到死亡之时;或者诵成:「 klakat」,即死亡、去世的涵义。
「在那(tahi)」-即在那饿鬼界。
(解释第八及第九偈)
犹如高处的雨水,向着低处而运流;
如是由此的布施,得以资益诸饿鬼!
犹如充满的流水,得以遍满于大海;
如是由此的布施,愿能资益诸饿鬼!)
如此(世尊)说了:「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后,现在以譬喻来阐明该义,而说了:「(犹如)高处的雨水」(等)的这两首偈颂。
其涵义为:犹如(yath)乌云下雨在高处、陆地、小丘之土地部分的(雨)水向着低处运流,即流、到、达土地部分的山谷、低漥处;同样地〔如是〕(evameva),【213】由此(ito)所做的布施,得以资益(upakappati)、生起、显现〔助益〕诸饿鬼(petna)。饿鬼界就如水所流的低漥处;布施的资益就如所流的水,如说:「婆罗门,这是可能的,该布施可以资益处在那里的(有情)。」并且犹如(yath)溪谷、小溪、溪流、枝流、小水池、大湖泊所会合的流水(vrivah)充满(p?r)了大河后遍满(parip?renti)了大海(sgara);同样地〔如是〕(eva),由此(ito)所做的布施(dinna),以前面所说的方式得以资益诸饿鬼。
(解释第十偈)
「他曾施我为我做,是我的亲友同伴。」
忆及先前他所做,应为饿鬼行布施。)
如此世尊以譬喻来阐明:「由此布施而赡养,亡故在那的饿鬼」的此义后,接着〔再〕由于那些饿鬼期望有所获得(而想):「我们由此将获得某物」而来到亲戚的家,然而他们并无法乞求:「请给我们这个!」因此在显示唤起良家之子(pg. 180)应当为他们做布施的回忆之事时说了:「他曾施我(adsi me)」(等)的这首偈颂。
其涵义为:(他)曾经给我此钱财或稻谷(为「他曾施我﹙adsi me﹚」);以及(他)曾经亲自致力为我做此事(为「为我做﹙aksi me﹚」)。母亲与父亲所结合的(亲戚)为「(我的)亲戚(∟ti)」;亲爱而可以作避难处者为「朋友(mitt me-我的朋友)」;如此和我一起在尘土中嬉戏者为「同伴(sakh me-我的同伴)」。
如此在回忆起一切应为诸饿鬼行布施(petna dakkhi?a dajj)而当做布施。其他人把(「petna dakkhi?a dajj」)诵成「petna dakkhi? dajj」。其涵义为:应当施与为「应布施(dajj)」。是指什么呢?即由于忆起「他曾施我」等方式来回忆起过去为我做的而为饿鬼们(做)布施而说的。当知主格(的anussara)乃是具格〔作格〕的(anussarat)的范围(结果)。
(解释第十一偈)
不要哭泣勿忧愁,不要任何的悲泣!
处在如此的亲戚,对那饿鬼无利益。)
如此世尊在显示为诸饿鬼从事布施原由的回忆之事(例子)时说了:「『他曾施我为我做,是我的亲友同伴。』忆及先前他所做,应为饿鬼行布施后,接着〔再〕在显示为去世的亲戚而处于哭泣、忧愁等,不但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利益;他们的哭泣、忧愁等,只会自我痛苦,而无法为诸饿鬼产生任何利益时说了:「不要哭泣(na hi ru??a v)」(等)的这首偈颂。
此中,「哭泣(ru??a)」-是指哭、哭泣、落泪;以此显示身体的苦迫。
「忧愁(soko)」-是指忧愁、悲愁;以此显示心的苦迫。
「悲泣(paridevan)」-是指由于被亲戚的不幸所触击而哀嚎:「我的独子,(你)在哪里啊!」「亲爱的啊!」「可爱的啊!」如此等方式来赞叹其德;以此显示语词的苦迫。
(解释第十二偈)
做了这样的布施,施与僧团善住立,
对于长夜有利益,立刻即能得资益。)
如此(pg. 181)世尊显示了哭泣、忧愁以及其他的悲泣,这一切对饿鬼们是没有利益,只是自我痛苦而已;哭泣等对处在如此的亲戚(eva ti??hanti ∟tayo)是没有利益的情况后,接着〔再〕在显示马嘎塔王所做布施的有利的情况时说了:「(做了)这样的布施(ayaca kho dakkhi?)」(等)的这首偈颂。
其涵义为:大王,今天你指定为自己的亲戚做了这个布施,由于僧团是无上的福田,因此由僧团而善住立,对那些饿鬼能资助长久〔长夜〕的利益;即(获得)成就、有结果而说的。
(此中的)「资益(upakappati)」是指即刻的资益──只在剎那即资益而不是久〔延迟〕的;犹如剎那的辩才而说为:「如来的辩是即刻的」。同样地,这里是以该剎那即资益,而说成即刻的资益。或者(「资益(upakappati)」是指所处之处的资益,)即(如)在:「婆罗门,这是可能的,该布施能资益处在那里(的众生)」所说的,能资益处在分为飢渴饿鬼(khuppipsika)、食他吐出物饿鬼(vantsa)、他施活命饿鬼(paradatt?paj?vi)和烧渴饿鬼(nijjhmata?hika)那里(的饿鬼)而说的。犹如在给与一个大钱(kahpa?a)时,在世间说成【215】:「(他)给一大钱。」而对于此义的解说,「资益」是指显现、生起而说的。
(解释第十三偈)
已经示此亲戚法,供养饿鬼实广大,
布施比库威力强,你们福德实非小。)
如此世尊在显示国王由做了布施的有利情况时说了:「做了这样的布施,施与僧团善住立,对于长夜有利益,立刻即能得资益后,接着〔再〕,由于已经指出做此布施为诸亲戚对亲戚们应做的义务、工作之亲戚法;或者其所做的也可以教〔指示〕很多人(说):「你们诸亲戚也应当如此圆满对亲戚们应做的义务、工作之亲戚法,而不要无益的哭泣等,那是自我的痛苦而已。」而且为诸饿鬼所做的供养(其结果)是广大的,能使饿鬼们证得天界的成就;并且以食物、饮料等对以佛为首的僧团做供养,使令满足,由诸比库的悲愍等德的眷属之力,及所生施舍之思,其福德是(pg. 182)不小的;因此,世尊在以如实诸德来赞叹国王时,以:「已经示此亲戚法」(等)的这首偈颂来做为开示的终结。或者,以「已经示此亲戚法」此偈句,世尊由说法来教导国王;即显示亲戚法为这里的教导。
「供养饿鬼实广大」-即以此(赞叹)来劝导(指定为先亡做布施)。
「广大(u?r)」-为赞叹(之词);即鼓励在此一再地作供养。
「布施比库力量强」-以此来鼓励(他);即在此以「(供养比库僧团等)如此种类布施的力量」来激励其能力以增长在此布施的力量。
「你们福德实非小」-以此来使(他)欢喜;当知称赞其所追求的福德是(令人)喜悦的,在此以如实之德来赞叹【216】使生欢喜。
在开示结束时,由于对所解说的投生饿鬼界之过患(产生)悚惧心而如理精勤,有八万四千生物(证得)法现观。在第二天,世尊也再为诸天、人开示此《墙外(经)》;如此直到第七天,也同样的(有八万四千生物证得)法现观。《阐明胜义》-(诸)小的注释《墙外经》的解释已结束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