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帕奥禅师:如实知见 十四、如何辨识名法 前言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帕奥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帕奥禅师:如实知见 十四、如何辨识名法  前言

  在上次的讲座中,我解释如何修行四界分别观,以及如何分析称为色聚的色法微粒。在这次讲座里,我要就如何辨识名法(nama-kammatthana名业处)作一些说明。在观禅(vipassana毗婆舍那)的修行中,名业处是接续在色业处之后的阶段。

  首先要简略地解释《阿毗达摩Abhidhamma》的基本理论。若要了解名业处,必须先知道这些理论。

  在《阿毗达摩》中,名(名法;精神)包含能认知对象的「心」与伴随着心生起的「心所」。心所有五十二种,例如:触(phassa)、受(vedana)、想(sabba)、思(cetana)、一境性(ekaggata)、命根(jivitindriya)、作意(manasikara)等。

  心总共有八十九种,可以根据它们是善、不善或无记而分类;也可以根据它们存在的界而分类:欲界(kamavacara)、色界(rupavacara)、无色界(arupavacara)或出世间(lokuttara)。另一种简单的分类是把诸心分为两种:一、心路过程心(cittavithi-citta);二、离心路过程心(vithimutta-citta),即发生于结生、有分及死亡时候的心。

  心路过程有六种: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及意门心路过程,分别取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为对象。前五种心路过程合称为五门心路过程(pabcadvara-vithi);第六种称为意门心路过程(manodvara-vithi)。每一种心路过程包含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心,这些心依照心的定法(cittaniyama)而以适当的次第生起。若要辨识名法,你必须依循此定法的次第去照见它们。

  辨识名法之前,你必须先培育定力,无论下手处是安般念、其它止禅法门或四界分别观。如果是纯观行者,还必须先辨识色法(rupa-kammatthana色业处),然后才能辨识名法(nama-kammatthana名业处)。

  名法的辨识包括四部份,即:

  一、辨识内在某一门心路过程(vithi)的各种心。

  二、辨识该心路过程中每一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三、逐一地辨识六门心路过程中的所有名法。

  四、整体地辨识外在的名法。

  如何辨识禅那心路过程

  如果你已能用安般念或其它法门达到禅那,那么,辨识名法最佳的起点是辨识与禅那相应的心和心所。

  这么做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在培育禅那时,你已经观察五禅支,因此对于辨识与禅那相应的心所方面已经有一些经验。第二个理由是,禅那速行心(jhana-javana-citta)连续生起许多次,因此非常显著而且容易辨识。对照之下,这与欲界心路过程(kamavacara-vithi)差别悬殊。在平常的欲界心路过程中,速行心(javana)只生起七次。

  因此,你可以先进入安般念初禅,出定之后,应同时辨识有分心(即意门)与安般似相。当安般似相在有分心中出现时,你可以根据禅支的个别特相来辨识五禅支。五禅支是:

  一、寻(vitakka):将心投入似相;

  二、伺(vicara):使心维持在似相;

  三、喜(piti):喜欢似相;

  四、乐(sukha):体验似相而引生的乐受或快乐;

  五、一境性(ekaggata):对似相的一心专注。

  继续修行,直到你能在每一个初禅速行心(javana-citta)的心识剎那中同时辨识所有五个禅支。然后,你应辨识其它名法,从识(vibbana)、触(phassa)或受(vedana)其中最显著的一种开始辨识。成功之后,才渐渐增加所辨识的名法,一次加上一种。于是,刚开始时你能在每一个初禅速行心中见到一种名法,接着两种、三种……直到你能见到所有三十四种名法。

  然后,你应辨识在意门心路过程(manodvara-vithi)里其它每一种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初禅的意门心路过程由一连串不同功能的六种心组成。第一种是意门转向心(manodvaravajjana),在这个心识剎那里有十二个名法(此心及与它相应的十一个心所)。其余五种心各有三十四个名法,即一个心与三十三个心所。它们是:遍作心(parikamma)、近行心(upacara)、随顺心(anuloma)、种姓心(gotrabhu)及一连串的禅那速行心(jhana-javana-citta)。

  要辨识这些,你必须先进入初禅,如:安般念初禅。从禅那出定之后,你应同时辨识有分心与安般似相。当该似相在有分心中出现时,你可以观察到刚才生起的禅那意门心路过程。观察在初禅心路过程中每一种不同的心的十二个或三十四个名法。

  然后,你应辨识所有名法的共同特相,即:倾向并黏着对象。然后辨识它们整体为名法(nama)。

  你应以同样的方法辨识与分析安般念第二禅、第三禅与第四禅的名法,以及你曾以其它法门达到的任何禅那,例如:不净观,白遍,慈心观。

  然而,如果你只以四界分别观培育定力而达到近行定,那么你无法辨识禅那的名法,只能辨识该近行定的名法。首先你应再度修行四界分别观,达到近行定,此时你的身体呈现为闪耀发光的透明体。在近行定当中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以恢复活力与清新的心转向修行观禅,辨识近行定的名法。

  辨识你之前已修过的所有止禅的心路过程之后,接着你应辨识欲界意门心路过程(kamavacara-manodvara-vithi)中的名法。

  如何辨识欲界心路过程

  如理作意与不如理作意

  欲界心路过程可以是善或不善的,这决定于其「作意」是如理作意(yoniso-manasikara)或不如理作意(ayoniso-manasikara)。这两种作意是决定欲界心是善或不善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你取一个对象,并且如实地认知它为色(rupa)、名(nama)、因或果、无常(anicca)、苦(dukkha)、无我(anatta)或不净(asubha),则你的作意是如理作意,你的速行心是善的。

  如果你以概念(世俗观念)的角度来看一个对象,如:人、男人、女人、众生、金、银、或认为它是恒常、快乐、自我,则你的作意是不如理作意,你的速行心是不善的。

  然而,例外的情况是,与概念相应的速行心也可以是善的,例如:修行慈心观时或实行布施时。当你亲自辨识那些心路过程时,你将见到其中的差异。

  如何辨识意门心路过程

  你应从辨识意门心路过程开始,因为在它里面心的种类比较少。

  若要辨识欲界的善意门心路过程(kamavacara-kusala-manodvara-vithi)的名法,首先你必须辨识有分心(亦即意门),然后再看眼净色(cakkhu-pasada),以眼净色为对象。当眼净色出现在意门之时,意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

  欲界的善意门心路过程由一连串不同的三种心组成。先是有十二个名法的意门转向心(manodvaravajjana);然后是七个各有三十四、三十三或三十二个名法的速行心(javana-citta);最后是两个各有三十四、三十三、三十二、十二或十一个名法的彼所缘心(tadarammana-citta记录心)。

  以辨识禅那意门心路过程的方法,从识、受或触开始辨识欲界善意门心路过程里每一心识剎那中的名法,一次加上一种。即先见到一种名法,接着两种、三种,直到你能见到每一种心识剎那中所有不同的名法。

  以同样的方法,逐一地用你在修行色业处(rupa-kamatthana)时观察的十八种真实色与十种虚假色(非真实色)为对象,继续辨识意门心路过程。

  如何辨识五门心路过程

  辨识意门心路过程之后,你应从眼门心路过程开始继续辨识五门心路过程。

  要辨识眼门心路过程里每一心识剎那中的名法,你应先辨识眼净色(即眼门),接着看意门,然后同时辨识这两门。接着,注意离眼净色稍远处一群色聚的颜色。当此颜色同时显现于眼门与意门时,你将能辨识到缘取那个颜色为对象的眼门心路过程及接着生起、缘取同样那个颜色的意门心路过程。

  眼门心路过程由一连串七种心组成:

  一、 有十一个名法的五门转向心(pabca-  dvaravajjana)。

  二、 有八个名法的眼识(cakkhuvibbana)。

  三、 有十一个名法的领受心(sampaticchana)。

  四、 有十一或十二个名法的推度心(santirana)。

  五、 有十二个名法的确定心(votthapana)。

  六、 各有三十四、三十三或三十二个名法的七个速  行心(javana-citta)。

  七、 各有三十四、三十三、三十二、十二或十一个  名法的两个彼所缘心(tadarammana-citta)。

  在此过程之后,会有一连串的有分心生起。然后生起意门心路过程的三种心,即:一个意门转向心、七个速行心及两个彼所缘心。

  辨识这两系列的心之后,你应辨识它们每一个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像上述那样,从识、触或受开始,逐一地增加所辨识的名法,直到能辨识眼门与意门心路过程里每一个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接着你应辨识耳、鼻、舌与身这四门的心路过程。

  至此,你已经能辨识与善心相应的名法。现在,你需要辨识与不善心相应的名法。要做到这点,只需采取与辨识善心时相同的对象,但是改用不如理作意来看待它们。

  在此没有时间详细解说这些,但是我希望在此举过的例子足以使大家对名业处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至此,你已完成辨识名业处的首三个部份,即:

  一、辨识内在某一门心路过程(vithi)的各种心。

  二、辨识该心路过程中每一心识剎那中的所有名法。

  三、逐一地辨识六门心路过程中的所有名法。

  如何辨识外在的名法

  名业处的第四个部份是辨识外在的名法。首先辨识内在的四界,然后辨识外在你所穿着衣服中的四界。你将见到衣服碎成色聚,而且你能辨识每一粒色聚里的八种色法。它们是「时节生食素八法聚」,是由外在色聚中的火界所产生。

  应当交替地辨识内外的色法三或四次。然后,以禅定之光继续观察外在稍远处的色法,如:你所坐的地板。在那里,你也将能辨识到其色聚里的八种色法。交替地辨识内外的色法三或四次。逐渐扩大辨识的范围,观察你所住的建筑物、建筑物周围的区域,包括树木等,直到你能辨识外在所有无生命的色法。有时,你会发现在它们之中也有净色(透明的色法)。这是因为有昆虫或动物居住在树木、建筑物之中,而你见到的其实是这些众生的净色。

  然后,你应继续辨识外在有生命的色法,即构成其它众生的身体之色法。你只辨识他们的色法,并且了解:那不是男人、女人、人或众生,只是色法而已。同时辨识外在所有的色法,接着辨识内外一切不同种类色法。

  若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观察内在与外在眼睛中的六种基本色聚,辨识它们的五十四种色法。依照同样的步骤,分析内在与外在其余五处的色法,以及其它所有种类的色法。

  现在彻底完成了辨识色法,你应继续辨识内在与外在的名法。再度辨识内在的名法,先从意门心路过程开始,然后眼门心路过程等。辨识它们当中所有的名法,无论是善或不善。

  然后同样地辨识外在的名法。辨识一个众生的眼净色与有分心。当一群色聚的颜色出现在这两门当中时,辨识眼门与意门心路过程。如此内在与外在交替,一再重复,修行多次。对于其余的五门也以同样的方法修行。

  若你能达到禅那,则你也能辨识外在的禅那意门心路过程。若你没有禅那的经验,则无法那样做。

  如此,你应逐渐地扩大辨识的范围,直到你能见到遍及无边宇宙的色法。你也应如此辨识名法,直到你能见到遍及无边宇宙的名法。最后,你应同时辨识遍及无边宇宙的名法与色法。

  然后,你以智慧来确定所有的名法与色法:遍及整个宇宙,不见有众生、男人或女人,唯独只有名与色。

  名业处的讲解到此完成。

  禅修到此阶段,你已经培育定力,辨识内外所有的二十八种色法及你所能辨识的所有名法。

  在下次的讲座中,我将解释如何修行观禅的下一个阶段:辨识缘起(paticcasamuppada)。

  这七种心所称为遍一切心心所(sabbacitta-sadharana):它们与一切心相应。所有的心都必须依靠它们的协助以认知对象。

  一、触phassa-使感官、对象与心三者接触在一起,从而引发认知对象的心路过程。如果没有触,则无法产生认知的作用。

  二、受vedana-感受对象、体验对象、享受对象的品质。

  三、想sabba-记录对象的颜色、形状、名称等,乃是记忆的功能。

  四、思cetana-要达成目标的意志作用。它能执行自己的功能(达成目标),并且调整相应心所的功能,统合起来完成向对象作用的任务,因此它是造成业的最重要因素。

  五、一境性ekaggata-使心与心所专注于对象,不令分散。

  六、命根jivitindriya-有两种命根:名命根(维持相应名法的生命)与色命根(jivita-rupa维持色法的生命。上一章已谈过。)这里指名命根,它是一种心所。虽然思能决定其它心所的作用,但仍需靠命根灌注生命力给思和其它心所。

  七、作意manasikara-负责将心转向对象,使对象出现于心中。

  (Ess Abh p.67-70, Com M AbhⅡ.2 p.78-81)

  在禅修者所进入的一次禅那之中,有数不尽的禅那速行心生灭,每一个禅那速行心的心识剎那中都有三十四种名法。

  遍作心parikamma-禅那的预备心。

  近行心upacara-接近禅那的心。

  随顺心anuloma-形成遍作心与禅那之间的随顺或连接。乃是协                    调低等心(欲界心)与高等心(禅那心)之间的桥梁。

  种姓心gotrabhu-切断欲界心的相续,形成禅那心的相续。      以上这四种心也称为近行定速行心。(Ess Abh p.161)

  彼所缘心tadarammana-citta-记录心;在速行心之后生起,缘取(彼)速行心所缘取的对象(所缘),继续享受对象的余味。此心灭后心路过程即结束,有分再度生起。(Ess Abh p.118)

  十八种真实色-地、水、火、风(四大种色)、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五净色)、颜色、声、香、味(四境色)、女根色、男根色(性根色)、心色、命根、食素。

  十种虚假色-虚空界、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性、色相续性、色老性、色无常性。

  (摄阿毗达摩义论‧第六品)

  五门转向心-打断有分,并将心识之流转向色尘等对象。在此的表达法是以心的名称来作为该心识剎那的名称。「有十一个名法的五门转向心」是指:在五门转向心的心识剎那里有十一个名法,即五门转向心与十个心所。并非指心中能含有其它名法。

  眼识-观看对象,形成视觉印象,并将此印象传递给下一个心。

  领受心-接受对象及视觉印象,传给下一个心。

  推度心-审查对象及视觉印象。

  确定心-决定对象是好或坏。

  速行心-享受对象的品质(好或坏)。

  彼所缘心-记录心;继续享受对象的余味。此心发生之后眼根与色尘分离,眼门心路过程结束,有分心再度生起。(Com M Abh Ⅲ.8 p.123-124)

  这里的意门心路过程跟随在前五门心路过程之后生起,取前五门所取的对象。这点与前面谈过独立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稍

返回目录

----------------------------------------------------------------------------------------------------------------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