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帕奥禅师:如实知见 十八、如何培育观智以透视涅盘 前言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帕奥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帕奥禅师:如实知见 十八、如何培育观智以透视涅盘  前言

  在上次的讲座里,我简要地解释如何依据第五法与第一法来辨识缘起。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讨论如何继续修行观禅,直到证悟涅盘。

  要证悟涅盘,禅修者必须逐步地培育十六种观智(bana)。

  第一种观智是名色分别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在前面如何辨识名法与色法的讲座中,我已经解说了这种观智。

  第二种观智是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bana),在上次的讲座中,我解说如何辨识过去、现在、未来的名色法,以及如何辨识缘起,即是解说这种观智。

  培育前面这两种观智之后,你必须依照每一种法个别的特征、作用、现状与近因,再度辨识所有名法、所有色法与缘起法的每一支,借着如此辨识而完成对它们的修行。这些无法以简短的方式来解释,所以,如果你想知道这些细节,最好的方法是:在实际修行的时候学习它们。

  现在,我要简要地解说其余的观智。

  思惟智

  第三种观智是思惟智(sammasana-bana),即以分组的方式觉照行法的智能。要培育这种观智,需要将行法分组──分成两组:名与色;或五组:五蕴;或十二组:十二处及十二缘起支;或十八组:十八界。然后需要觉照每一组的无常、苦、无我三相。

  例如,佛陀在《无我相经Anattalakkhana Sutta》中教导以正思惟来辨识五蕴:辨识一切色、受、想、行、识为「不是我」(anicca无常)、「不是我的」(dukkha苦)、「不是我自己」(anatta无我)。佛陀解释所谓的「一切」乃是包括:「过去、现在与未来;内与外;粗与细;劣与胜;远与近」。

  首先你再次将定力提升到第四禅。如果你是纯观行者,只修行四界分别观达到近行定,那么你应提升定力,直到定力之光强盛明亮。然后从辨识六门中每一门的究竟色法开始。

  将色法归类为一组,观察它的生起与消灭,接着知见它为无常。你必须一再重复、交替地照见内外色法的无常相。辨识外在的色法时,你必须由近而远,将觉照的范围逐渐扩大,直到遍及无边的宇宙。

  接着依照相同的方法,观察众生因为色法的生灭而必须不断承受的痛苦,然后知见它为苦。

  最后观察色法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体,然后知见它为无我。

  你必须以同样的方法照见名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辨识六门的所有名法:这包括存在每一门心路过程(vithi)里每一心识剎那中的心与心所,以及发生于心路过程之间的有分心。你必须一再重复、交替地照见内外名法的三相。

  观察六门的名色法之后,现在你必须先照见今世这一期生命中的色法及名法的三相,从最初的结生心到最后的死亡心。在此,同样地,你必须逐一地照见三相,不断重复修行。

  照见今世的名色法之后,你必须也照见你曾经辨识的过去世及未来世。你必须逐一地照见过去世、现在世与未来世当中内在与外在所有名色法的三相,不断重复修行。

  如此修行时,你将快速地培育起更高的观智,阶阶相续,直到证悟阿罗汉果。不然的话,你可以借着几种练习来提升你的观智。

  四十种思惟法(Cattarisakara-anupassana)

  第一种练习是知见过去、现在、未来的内外名色法无常、苦、无我的四十种思惟法。它们的巴利文名称都以「to」作为字尾,所以称它们为四十个「to」。

  无常组有十种思惟法:

  1.  无常                                  aniccato

  2.  毁                                   palokato

  3.  动                        calato

  4.  坏                               pabhavguto

  5.  不恒                            addhuvato

  6.  变易法                              viparinamadhammato

  7.  不实                                  asarakato

  8.  无有                                  vibhavato

  9.  死法                                  maranadhammato

  10. 有为                                  savkhatato

  苦组有二十五种思惟法:

  1.  苦                                      dukkhato

  2.  病                                      rogato

  3.  恶                                      aghato

  4.  疮                                      gandato

  5.  箭                                      sallato

  6.  疾                                      abadhato

  7.  祸                                      upaddavato

  8.  怖畏                                  bhayato

  9.  难                                     itito

  10. 灾                                      upasaggato

  11. 非保护所                          atanato

  12. 非避难所                          alenato

  13. 非归依处                          asaranato

  14. 杀戮者                              vadhakato

  15. 恶之根                              aghamulato

  16. 患                                      adinavato

  17. 有漏                                  sasavato

  18. 魔饵                                  maramisato

  19. 生法                                  jatidhammato

  20. 老法                                  jaradhammato

  21. 病法                                  byadhidhammato

  22. 愁法                                  sokadhammato

  23. 悲法                                  paridevadhammato

  24. 恼法                                  upayasadhammato

  25. 杂染法                              samkilesikadhammato

  无我组有五种思惟法:

  1.  无我                                  anattato

  2.  空                                      subbato

  3.  敌                                      parato

  4.  无                                      rittato

  5.  虚                                      tucchato

  运用这四十种思惟法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内外名色法时,有些人的观智提升到证悟阿罗汉果。

  不然的话,你应该以「色七法」与「名七法」来照见名色法的三相。

  色七法(Rupa-Sattaka)

  色七法是:

  一、照见这一期生命中,从投生到死亡之间的内外色法的三相。

  二、照见这一期生命中不同时期的内外色法的三相。你应将这一期生命当作一百年,接着将它分成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三十三年。然后借着观察每一时期的色法一生起即坏灭,而不会去到下个时期,如此来照见每一个时期的色法之三相。

  接着,将这一期生命逐渐地分成更短的时期,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来照见。于是,你把这一百年的生命分成:十年为一期,总共十期;五年为一期,总共二十期;四年为一期,总共二十五期;三年为一期,总共三十三期;两年为一期,总共五十期;一年为一期,总共一百期;四个月为一期,总共三百期;两个月为一期,总共六百期;半个月为一期,总共两千四百期;一天分成两个时期;一天分成六个时期。在每一个情况里,观察每一时期的色法就在那一时期里消灭,不会去到下一个时期,因此是无常、苦、无我。

  再进一步缩短每一时期的时间至身体每一个动作的期间,即:每一次向前走、向后退、向前看、向旁看、弯曲手足或伸直手足的时期。然后,将每一步分成六个时期:举起脚跟、提起脚尖、脚向前移、脚向下落、脚接触地、脚压于地。并且照见这一百年当中每一个时期的色法之三相。

  三、照见这一百年生命中每天饥饿时与饱食时的食生色法之三相。

  四、照见这一百年生命中每天热时与冷时的时节生色法之三相。

  五、在眼、耳、鼻、舌、身与意六门中生起的业生色法之三相。观察每一门里的色法一生起即坏灭,而不会去到其它门。以此方法来照见色法的三相。

  六、照见这一百年生命中每天快乐时与悲伤时的色法之三相。

  七、照见非有情(无生命)的色法之三相。那即是没有六根任何一者的色法,如:铁、铜、不锈钢、金、银、珍珠、宝玉、螺贝、大理石、珊瑚、泥土、岩石、水泥、与植物。这类色法只存在外界。

  上述即是色七法。

  名七法(Arupa-Sattaka非色七法)

  在修行名七法时,你应照见修行色七法的观禅心的三相。这是指:在每一法里,你照见的对象是观禅心。你以随后生起的观禅心来照见它。名七法是:

  一、整体地照见色七法中所有色法的三相,然后照见缘取色七法为对象的观禅心之三相。这是指你以观禅心照见色七法中所有色法为无常之后,接着也应照见该观禅心本身为无常、苦、无我。

  对于照见色七法中所有色法为苦及无我的观禅心,也应以随后生起的观禅心照见它们的三相。

  二、照见色七法每一法里的色法之三相,然后照见缘取每一组色法为对象的观禅心之三相。这是指你以观禅心照见色七法其中一法的色法为无常之后,接着也应照见该观禅心本身为无常、苦、无我。对于照见色七法每一法里的色法为苦及无我的观禅心,也应以随后生起的观禅心照见它们的三相。

  三、再次照见色七法每一法里的色法之三相,然后连续四次以随后生起的观禅心照见之前生起的观禅心之三相。这是指当你以观禅心照见色七法中任何一法的色法为无常、苦、无我时,立刻照见那观禅心本身为无常、苦、无我。接着,以第三个观禅心照见第二个观禅心;以第四个观禅心照见第三个观禅心;以第五个观禅心照见第四个观禅心为无常、苦、无我。

  四、这与第三法相似;差别在于:继续修行直到以第十一个观禅心照见第十个观禅心为无常、苦、无我。

  五、特别针对去除邪见地照见名法的三相。照见缘取色七法的观禅心,同时增强无我的思惟,以便去除邪见──尤其是我见。

  六、特别针对去除骄慢地照见名法的三相。照见缘取色七法的观禅心,同时增强无常的思惟,以便去除骄慢。

  七、特别针对断除贪爱地照见名法的三相。照见缘取色七法的观禅心,同时增强苦的思惟,以便断除贪爱。

  借着修行色七法与名七法,你将透彻地照见名色。

  我已解说如何以分组的方法培育透视行法的观智;现在我要解说如何培育透视行法生灭的观智。

  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Bana)

  生灭随观智由两种观智构成:透视行法的因缘生灭(paccayato-udayabbaya)之观智,以及透视行法的剎那生灭(khanato-udayabbaya)之观智。行法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内在与外在的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及十二缘起支。

  照见因缘生灭应以之前我已经解释过的缘起第五法及第一法来修行。例如照见无明等过去世的五因如何造成今世五蕴生起;照见于未来世证悟阿罗汉道时,无明等的息灭,以及最后般涅盘时五蕴的息灭。

  照见剎那生灭是你必须照见每一心识剎那中五蕴的生灭。这包括结生心(patisandhi-citta)、有分心(bhavavga)、死亡心(cuti-citta)生起与息灭时的五蕴。(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心称为离心路过程心vithi-mutta-citta);也包括六门心路过程(vithi)里,每一心识剎那中的五蕴。

  培育此观智的方法有两种:简略法及详尽法。

  简略法

  若要修行简略法,你应逐一地只照见下列诸法剎那生灭的本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与十二因缘。你应知见它们的剎那生灭,并照见它们的三相。

  详尽法

  详尽法分为三个阶段来修行。首先,你只照见诸行法的因缘生及剎那生,然后只照见它们的因缘灭及剎那灭,最后再照见它们的因缘生灭及剎那生灭两者。

  生起的观法(Samudayadhammanupassi随观集法)

  开始修行详尽法时,你应一再地只照见行法的因缘生起,以及它们剎那生起。

  以色法为例,依照前面讲述过的缘起第五法来辨识色法的因缘生。再次看向过去直到你前世临死的那一刻,照见引起今世业生色法的过去五因。逐一地照见无明、爱、取、行及业每一因的生起导致业生色生起。

  然后,你应只照见业生色法的剎那生起。

  然后你必须逐一地照见心生、时节生与食生色法的因缘生及剎那生。你照见心造成心生色法生起;时节造成时节生色法生起;食素造成食生色法生起。

  在每一项里,你也都照见其色法的剎那生。

  然后,你必须以相同的方法照见名法的因缘生与剎那生。然而,要列举细节必须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将省略它们,而在每一个例子里只解说色法的细节。

  息灭的观法(Vayadhammanupassi随观灭法)

  照见名色法的因缘生与剎那生之后,接着应一再地只照见它们的因缘灭及剎那灭。

  在照见色法时,依据缘起第五法来观色法的因缘灭:看向未来,直到你证悟阿罗汉果的那一世。当你证悟阿罗汉道果(arahattamagga and arahattaphala)时,所有的烦恼都息灭了。而在那一世结束之时,所有的行法都息灭了。这是直接照见你的般涅盘,从那时起不再有新的名法或色法生起。逐一地照见无明、爱、取、行及业每一因的息灭导致业生色息灭。

  如此照见业生色法的因缘灭之后,你应只照见该色法的剎那息灭。

  然后你必须逐一地照见心生、时节生与食生色法的剎那灭及因缘灭。你照见心的息灭造成心生色法的息灭;时节的息灭造成时节生色法的息灭;食素的息灭造成食生色法的息灭。在每一项里,你也都照见其色法的剎那灭。

  然后你必须照见名法的因缘灭与剎那灭。

  生起与息灭的观法(Samudayavayadhammanupassi

  随观集灭法)

  照见名色法的因缘灭与剎那灭之后,接着你应一再地照见它们的生与灭两者。这需要同时照见它们的因缘生与因缘灭,然后照见它们的剎那生与剎那灭。每一次都以三个步骤照见:一、因生起导致果生起;二、因息灭导致果息灭;三、因果两者剎那生灭的无常本质。

  以色法为例,你应逐一地照见无明、爱、取、行及业每一因的生起导致业生色生起,然后照见每一因息灭导致业生色息灭,最后再照见因果两者剎那生灭的无常本质。

  同样地,你应逐一地照见心、时节及食物这三因各别导致心生、时节生及食生色法生起,然后照见因息灭导致果息灭,最后再照见因果两者剎那生灭的无常本质。

  这就是照见色法的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的方法。

  之后,你必须照见名法的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

  因此,以我刚才概括解说的方法,你应照见五蕴的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以及照见它们的无常、苦、无我三相。你应如此照见过去、现在、未来的内在五蕴及外在五蕴。

  如此照见五蕴之后,你必须用缘起第一法来培育此观智。在此,当你辨识行法的因缘生时,只须以顺行的次第,照见十二因缘的每一支:

  「无明造成行,行造成识,识造成名色,名色造成六处,六处造成触,触造成受,受造成爱,爱造成取,取造成业有,业有造成生,生造成老、死、愁、悲、苦、忧、恼。」(《中部》)

  要辨识在阿罗汉以及最后般涅盘时行法的因缘灭,你应以顺行的次第,照见十二因缘的每一支:

  「无明灭尽无余所以行灭,行灭所以识灭,识灭所以名色灭,名色灭所以六处灭,六处灭所以触灭,触灭所以受灭,受灭所以爱灭,爱灭所以取灭,取灭所以业有灭,业有灭所以生灭,生灭所以老、死、愁、悲、苦、忧、恼灭。」(《中部》)

  像前面那样,你先辨识行法的因缘生与因缘灭及剎那生与剎那灭,然后结合这两种方法。例如:辨识无明时,你照见:无明造成行;无明灭尽无余所以行灭。无明是无常的;行是无常的。

  其它的缘起支也以同样的方法来辨识。你必须如此辨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内在与外在十二缘起支。

  这是对生灭随观智的修法非常简要的概论。

  十种观的染(Dasa-Upakkilesa十种随烦恼)

  就在这个阶段,当你运用这些方法时,你的观智会愈来愈强,于是观禅的十种污染可能会发生。

  这十种污染是:光明(obhasa)、智(bana)、喜(piti)、轻安(passaddhi)、乐(sukha)、胜解(adhimokkha)、策励(paggaha)、现起(upatthana)、舍(upekkha)、欲(nikanti)。这十种之中,只有光明与欲这两种本身不是善心所,其余八种都是善心所,它们本身不是污染。然而,如果禅修者执着它们,它们将变成不善心的对象。当你经验到这十种污染当中的任何一种时,你必须照见它们是无常、苦、无我,以便自己能克服可能因这些境界而生起的贪着与欲望,而能继续向前进步。

  坏灭随观智(Bhavga-Bana)

  培育生灭随观智之后,你对行法的觉观已经坚定而且纯净,接着你必须培育坏灭随观智。要培育此智,你应不再注意行法的生起,而只注意行法的剎那坏灭:你既不见行法的生时,也不见行法的住时,不见个别行法的相,也不见行法的因缘;由于观智的力量,你只见到行法坏灭。

  你应照见行法的消失与坏灭为无常,然后照见行法不断地消失与坏灭的可怕为苦,最后照见行法没有恒常不变的实质为无我。

  当你以色法为对象并照见它的坏灭时,你知道它是无常的。这种照见对象无常相的智能称为观智。

  不单只应该照见名色法的三相,你也应照见观智本身的消失与坏灭为无常、苦、无我。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世重复地修行,交替地照见内在与外在的名法、色法、因法、果法及观智为无常、苦、无我。

  其余的观智

  继续如此照见诸法的坏灭时,你那强而有力的观智将会提升,而经历其余的观智,即:怖畏现起智(bhaya-bana)、过患随观智(adinava-bana)、厌离随观智(nibbida-bana)、欲解脱智(mubcitukamyata-bana)、审察随观智(patisavkha-bana)与行舍智(savkharupekkha-bana)。由于你已彻底培育最初的五种观智,所以后来这些观智会很快开展出来。还有一些关于这些观智的指导,但是我没有足够时间解说。

  紧接在这些观智之后,你继续照见每一种行法的坏灭,内心存着从它们当中解脱的愿望。结果你将发现所有的行法止息了,你的心直接透视,而且完全地觉知无为涅盘。

  那时你获得四圣谛的真实智慧,并且亲身证悟涅盘。由于这样的证悟,你得以去除邪见,而且心变得清净。若继续如此修行,你将能证悟阿罗汉果及般涅盘。

  关于观禅的修行方法,还有许多细节,但是我将它们省略,以便使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地简要。学习此法门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禅修的课程。那么,你就能有系统地、一步步学习上去。

  要阐明任何一种究竟法的本质,必须透过四个方面来定义它:(一)、lakkhana相;特相;特征:事物或现象的显著性质。(二)、rasa味;作用:它所执行的明确任务或功能。(三)、paccupatthana现起;现状:它出现时的状态。(四)、padatthana足处;近因:它赖以生起的直接原因。(Com M AbhⅠ.3 p.29)

  编者注:在此的观禅心是指辨识色法或名法为无常、苦、无我的心路过程(vithi)。

  离心路过程心vithi-mutta-citta-不参与心路过程的心;发生于心路过程之外的心。(Com M Abh Ⅲ.8 p.122)

  随烦恼upakkilesa-污染、不净。(Ess Abh p.412)

 

返回目录

----------------------------------------------------------------------------------------------------------------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