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没有怨恨的人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没有怨恨的人
在佛陀所住的祇园附近,有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舍利弗尊者高贵的品格,他们说: 我们高贵的尊者具有如此坚忍的功夫,即使人们骂他、打他,他也没有丝毫的忿恨。
一位有邪见的婆罗门问道: 你们所说从不愤怒的人是谁﹖
当他们告诉他:「就是我们的舍利弗尊者」时,他反驳说: 那一定是没有人曾经激怒他罢了!
他们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婆罗门!
婆罗门说: 既然这样,我就来让他生气。
他们回答说: 你行,你就去激怒他
那婆罗门说: 看我的吧!我知道该怎么对付他。
舍利弗尊者进城托钵,那个婆罗门就从后面接近他,在他背上狠狠打了一下。舍利弗尊者说: 怎么回事﹖
甚至没有回头看一下,继续走他的路。
忏悔的火焰焚烧了这婆罗门的全身,他拜倒在尊者的脚前乞求宽恕,尊者温和地问他: 为什么呢?
懊悔的婆罗门回答: 为了要试验你的忍耐力,所以我打了你。
舍利弗说: 那好!我原谅你。
婆罗门说: 可敬的法师!如果您愿意原谅我,从今以后请您只在我家中用餐。
说完这些话,婆罗门就将尊者的钵接过来,而尊者也乐意交给他,他就带尊者回家并供养食物。
然而那些看到这暴力事件的人们群情激愤,他们带着木棍和石块拥到婆罗门家前,打算要杀他。当舍利弗尊者和持着钵的婆罗门出现时,他们喊叫着: 敬爱的法师!叫这婆罗门过来!
尊者问: 诸位居士!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答说: 这个人打你,我们要给这家伙应得的惩罚!
舍利弗说: 但你们是什么意思﹖究竟他打的是你们还是我﹖
他们回答说: 是您,敬爱的法师。
舍利弗回答: 如果他打的是我,我已经原谅他了,你们回去吧!
就这样他遣散了人群,也准许那婆罗门回家,然后伟大的尊者平静地走回僧院去。
这件事记载于《法句经》的注释中,佛陀便是在这情况下说了《法句经》的第三八九和三九○偈。在这些偈颂里,记载着佛陀认为成为婆罗门的定义,也就是正直的行为更胜于血统或阶级。别让人殴打婆罗门,
也别让婆罗门反击,
殴打婆罗门的人多么可耻!
反击的婆罗门更加可耻!
限制心远离可爱的婆罗门,
他的收获实在不小,
想伤害人的念头消失得有多快,
痛苦的消退就有多快。
──《法句经》第389,390颂[38]
◎奉沙弥为师舍利弗尊者的谦虚和他的忍耐力一样伟大,他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指正,而且不仅是认错,甚至满怀感激。在《天子相应.须尸摩经》的注释中(DevaputtaSamyutta,SusImaSutta)说到一个故事:有一次,由于一时疏忽,尊者底袍的一角掉了下来,一个七岁的沙弥看见了就指给他看,舍利弗尊者立刻站到旁边将袈裟整理成如法的样子,然后双手合掌站在沙弥面前说:「老师,现在正确了!」(27)
关于这件事,在《弥兰陀王所问经》中也有说到,而这些偈颂被认为是舍利弗尊者所撰:七岁的小孩,今日才出家,
若他愿教我,我低头接受,
只要看见他,热切尊敬他,
一次又一次,敬奉为老师。[39]
◎佛陀的责难
有一次,佛陀温和地责备了舍利弗,因为他没有完全传达佛陀的教诲。一位名叫「陀然阇尼」(Dhananjani)的婆罗门躺在病床上,在他临终前,舍利弗尊者来探视他。尊者思考着婆罗门都是一心一意在梵天界(即与梵天合一),于是教导此垂危的婆罗门,透过梵天住(Brahma-vihara)[40]来达到梵天界,据说后来这位婆罗门真的转生于梵天。
当舍利弗尊者回来时,世尊问他: 舍利弗!为什么当你还可以做得更多时,却教陀然阇尼婆罗门忆念较劣等的梵天界,然后从座起身而离开他了呢﹖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 因为我想:「这些婆罗门都是一心在梵天界」,难道我不应该指引陀然阇尼婆罗门与梵天合一吗﹖
佛陀说: 舍利弗!陀然阇尼婆罗门已经命终了,而他也已经生在梵天界了。
这个故事在《中部》第九十七的《陀然经》中(DhananjaniSutta)[41]可以找到,它有趣的地方是在于说明对一个可以完全止息轮回的人,投生于劣等的梵天界是不恰当的。佛陀有时也会单单指出通往梵天之路,例如《三明经》(TevijjaSutta)所提到的;但这次很可能世尊看出陀然阇尼适合接受更高的佛法,而舍利弗尊者缺少他心通的能力(lokiya-abhinna),所以无法辨识出这个事实。结果是陀然阇尼必须在梵天界住上无以计数的时间,而且必须再转世为人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舍利弗尊者另一次受到温和地责备,是当他问佛陀为何过去某些佛的圣教(Sasana)不能留传长久时。佛陀回答说:这是因为那些等正觉者不太宣讲佛法,没有为弟子制定学处,也没有诵出波罗提木叉(Patimokkha)。舍利弗说:现在就是世尊制定学处和诵出波罗提木叉的时候了,这样佛法的慧命才能长存。佛陀说: 舍利弗!随它去吧!如来知道如此做的适当时机,除非僧团出现腐败的现象,否则世尊不会为弟子们制定学处,或是诵出波罗提木叉(28)。
弟子对圣教是否能长久住世的关心,是舍利弗的特性,同时也是佛陀的特性,只是佛陀不希望制定学处,除非是到了绝对必要的时候。佛陀接着解释说:当时僧团中最浅学的成员已是一位预流者(或许舍利弗尊者并不知道这个事实),所以还不需要为比丘的生活建立规范。
《车头聚落经》(CatumaSutta)(29)记载尊者被世尊训诫的另一事件。本经的注释告诉我们,一大群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尊者新收的僧众,跟随两位尊者首次去顶礼佛陀。到达之后,他们分到了住处,就开始与车头聚落的住众聊天,佛陀听到了吵杂声,就召集常住众询问怎么回事,他们说是新到的比丘所引起的骚动。经文并没有说这些来访的比丘是否在场,不过他们应该是在的,因为佛陀告诉他们: 出去!比丘们!你们走吧!你们不该和我在一起。
这些新出家的比丘们就离开了,但有些人为他们说情,使他们获准回来。
那时,佛陀问舍利弗尊者说: 舍利弗!当我打发这群比丘走时,你怎么想﹖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 我想:「世尊不想挂心此事,而且想要安住在当下快乐的境界中,所以我们也不要挂心此事,而且要安住在当下快乐的境界中[42]。」
佛陀说: 好了!舍利弗!千万不要再有这样的想法!
然后佛陀转向摩诃目犍连,问他同样的问题。摩诃目犍连回答: 当世尊遣退那些比丘时,我想到:「世尊不想挂心此事,而且想安住在当下快乐的境界中,那么我和舍利弗尊者应该照顾比丘僧团。」说得好!目犍连!说得好!
世尊说: 要不是我,就是舍利弗或目犍连应该照顾比丘僧团。
这经文的叙述,缺少些可以使这故事的全部意涵更容易了解的细节,因而难以完全明白它全部的含意,但由于被遣退的比丘们是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的弟子,舍利弗尊者很可能是要表示对他们的不悦,并以他的冷漠来指出他们行为失当之处。
◎毁谤与诬陷
有一次,当佛陀住在祇园时,舍利弗尊者变成诬陷的受害者。这件事发生于雨季结束后,尊者向佛陀告假,带着他随行的比丘众外出游方,许多比丘也向舍利弗告假,在请他们离开时,舍利弗会叫那些他认识人的姓名。其中有一位比丘,尊者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一股强烈的欲望在他心中升起,他认为大弟子在离开时,应该要叫他的名字。
然而,在一大群比丘中,舍利弗尊者并未给他这个殊荣,这个比丘觉得受到屈辱,他想到:「他没有像招呼别的比丘一样招呼我」,因而起了怨恨舍利弗尊者的念头。就在此时,恰好尊者的袈裟边缘碰到他,这更增加他的委曲感,他到佛陀面前抱怨说: 世尊!那舍利弗尊者一定私下想:「我是大弟子。」他打了我一记,还差点毁了我的耳朵,而且打了我之后,连道个歉也没有就出去游方了。
佛陀叫舍利弗到他面前,就在此时,摩诃目犍连和阿难尊者知道这诬陷的事将要被揭发,就召集了所有僧众,他们俩喊道: 比丘们!来啊!当舍利弗尊者见到世尊时将作狮子吼(30)!
然后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当世尊询问尊者时,他没有否认这项指控,而是说: 啊!世尊!一个人如果不能坚固地就身观身而住时,这样的人可能会伤到同修的比丘,而且不道歉就离去。
接着舍利弗尊者作狮子吼,他将自己的无瞋比作是能忍持一切无论是净或不净事物的大地;他平静的心,就有如去角的水牛、卑微的旃陀罗(Candala)青年;又如水、如火、如风;亦如罪恶的去除;他将自己色身所感受到的苦恼,比作是蛇和尸体的苦恼,而维持色身就如维持赘肉一般。他用九种譬喻来说明自己的德行,而大地因他真实的言语而震动了九次,所有的会众都因他发言的庄严力量而感动。
当尊者宣说他的德行时,不当地诋毁他的比丘受到良心的谴责,立即跪在世尊跟前,承认他的毁谤并认错。于是佛陀说: 舍利弗!原谅这愚痴的人,以免他的头裂成七块。
舍利弗回答: 尊贵的佛陀!我完全原谅这位可敬的比丘。
而且,他双掌合十地说: 假如我有冒犯之处,也希望这位可敬的比丘能原谅我。
他们就这样和解了,其它的比丘们充满了敬佩地说: 兄弟们!看尊者多么卓越的善行!他对这说谎、中伤他的比丘既不生气,也不怨恨,反而谦卑地向他屈膝,尊敬地伸出双手,并请求他的原谅。
佛陀说: 诸比丘!要舍利弗或像他这样的人心怀瞋恨是不可能的,舍利弗的心就像大地;就像门柱般安稳;就像一池静水。无瞋似大地,安稳如门柱,心似清净池,如是德高人,不再受轮回。(31)
另一件发生在早期僧团的类似事件,就没有这么圆满的结局了,因为毁谤者拒绝认错。他是一位叫拘迦利迦(Kokalika)的比丘,他面见佛陀并造谣中伤二位大弟子说: 世尊!舍利弗和目犍连有不良的意图,他们被邪恶的野心所支配了。
世尊答道: 不要这么说,拘迦利迦!不要这么说!对舍利弗和目犍连要有友善和信任的想法,他们有良善的行为,而且值得亲近!
但这误入歧途的拘迦利迦并没有把佛陀的话听进去,他坚持他的诬告,不久后他整个身体长满了脓疮,不停地溃烂直到死于此症。
这个故事广为人知,并记载于「经藏」中,如《梵天相应》第十(BrahmaSamyutta)[43]、《经集‧大品》第十(Mahavagga,No.10)[44]、《增支部》(V.170)和《陀伽利耶青年本生经》(TakkariyaJataka,No.481)[45]。比较以上的两个事件,显示出忏悔的重要性。无论是舍利弗或摩诃目犍连尊者,对于拘迦利迦的敌意都没有丝毫的恶念,就算他向他们两位道歉,对这两大弟子的态度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犯错的比丘本身却有帮助,可以使得他避免受到恶业所招来的恶果。以邪恶对付清白的人将受到邪恶的反击,所以拘迦利迦因他自己的行为,而被自己判决、惩罚。
【注】
(27)这和在《长老偈》的注释中,所提到与舍利弗有关的偈颂略有不同。
(28)见巴利律「波罗夷」前言的章节(见《汉译南传》vol.1,p.9-12)。
(29)《中部》,67经(Majjh.No.67),《汉译南传》vol.10,p.227。
(30)「狮子吼」(sIha-nada)是一种语气强而有力,且带有信心的说话方式。
(31)《法句经》v.95(见《汉译南传》vol.26,p.22)。
【译注】
[38]见《汉译南传》vol.26,p.53。
[39]见《汉译南传》vol.64,p.239。
[40]即四梵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41]《陀然经》,见《汉译南传》vol.11,p.198。
[42]即「现法乐住」,为安住于现前的法乐之意,得四增上心法者(四禅那)有现法乐住。《大毗婆沙论》卷26列举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三菩提乐等四种现法乐住;又此现法乐住唯限于色界四静虑,不通于近分及无色界。见《佛光大辞典》p.4726下。
[43]见《汉译南传》vol.13,p.251。
[44]见《汉译南传》vol.27,p.183。
[45]见《汉译南传》vol.37,p.118。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