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尊者的亲人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   作者:向智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尊者的亲人

 

  ◎舍利弗的手足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舍利弗尊者是生于王舍城附近的优婆提舍村(Upatissa),或是那罗卡村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父亲名叫瓦干达(Vaganta),母亲名为舍利(Sari)。他有三个兄弟——纯陀(Cunda)、优波先那(Upasena)和离婆多(Revata),还有三个姊妹叫遮罗(Cala)、优波遮罗(Upacala)和尸须波遮罗(Sisupacala),他们六位全都出家,也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纯陀即使在成为比丘之后,仍然以「纯陀沙弥」之名为人所知晓,这是为了便于区分他与摩诃纯陀长老(MahaCunda)的缘故。舍利弗入灭时,纯陀是他的侍者,而向佛陀报告舍利弗入灭的事,并将舍利弗的遗骨带给佛陀的也是他。这故事记载于《纯陀经》(CundaSutta),本书后面的章节会说明此经的大要。

  优波先那是以「瓦干达弗」(Vagantaputta)之名为人所知,即瓦干达的儿子,如同「舍利弗」即是「舍利的儿子」一般。佛陀说他是普端严者(samantappasadika)[35]中的翘楚。《六处相应》第七品、第七经(SaLayatanaSamyutta,Vagga7,Sutta7)则记载他被蛇咬死。

  离婆多是舍利弗最小的弟弟,他们的母亲企图阻止他出家,当他还年幼时就要他娶妻。但在结婚那天,他看到未婚妻一百二十高龄的祖母,被她各种老迈的模样吓到,当下对世俗生活感到厌离,想了个办法从婚礼的游行队伍中逃了出来,他逃到一间佛寺并在那儿出家。此后数年,他前往寻找当时住在坚木林中(khadira-vana)的佛陀,在那儿度过雨季并证得阿罗汉果,此后他就以「坚木林的离婆多」(RevataKhadiravaniya)而著称,佛陀赞叹他是最杰出的「林中住」者。

  遮罗、优波遮罗和尸须波遮罗三姊妹,希望追随他们兄弟的典范,在成婚以后都出家为尼。她们婚后各生有一个儿子,都以母亲遮罗或遮利(CalaorCali)为名。这三个儿子后来也都出家,被「坚木林的离婆多」收为沙弥。舍利弗尊者在探望他最小弟弟的病时,曾遇见了这三人,舍利弗对他们良好的行为赞叹有加,这记载于《长老偈》第四十二颂的注释中。

  据说遮罗、优波遮罗和尸须波遮罗出家为尼时,魔王(Mara)曾以侮辱和诱惑的难题考问她们,而她们都回以绝佳的答案。这些都记载于《长老尼偈》和《比丘尼相应》(BhikkhuniSamyutta)[36]两部经中。

  ◎奉外道的母亲

  相对于此,舍利弗的母亲却是一位冥顽不化的婆罗门,而且对佛陀的教法及佛教徒没有好感。在《法句经》第四○○颂的注释中提到:有一次舍利弗尊者与一大群随行的比丘来到那罗卡村,沿路托钵到他母亲的房子前,他母亲给他一个座位并送上食物,但当她这么做时,却咒骂着说: 你这吃别人剩菜剩饭的家伙,当你要不到吃剩的酸稀饭时,你就挨家挨户地去舔陌生人饭勺背后的残渣!你就是为了这个而放弃了八亿的财富去当比丘!你毁了我!现在继续吃你的吧!

  同样地,当她送食物给僧众时,她说: 是呀!你们就是把我儿子变成你们侍者的那些人!现在吃吧!

  她就这样持续地辱骂他们,但舍利弗尊者一句话也没有说,他拿起食物,吃完就默默地回到僧院。佛陀从当时也在场的罗目侯罗尊者那儿得知此事,只要听过这件事的比丘都十分惊叹于尊者坚忍的功夫,佛陀在集会时,说了以下的诗句来赞美他: 没有愤怒的他,忠实地尽自己的义务,

  持守戒律的他,无有贪欲,

  调服了自己的他,顶戴着最后的色身,

  他就是我所说的婆罗门(brahmin)。[37]

  一直要到舍利弗入灭时,他才能够改变母亲的信仰,这个故事我们会在后面提到。而这里所叙述的事情,引领我们思考这位伟大尊者令人喜爱的特质:他谦逊、有耐心,并且宽容大量。

  【译注】

  [35]《增支部》中提及成就八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其八法为:有信;有戒;多闻;说法;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随乐欲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得而无艰难,得而无梗涩;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在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见《汉译南传》vol.23,pp.228-232。

  [36]《比丘尼相应》,见《汉译南传》vol.13,p.224。

  [37]见《汉译南传》vol.26,p.54。

返回目录

--------------------------------------------------------------------------------------------------------------

更多向智尊者佛学资料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