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三章 彼岸 《纯陀经》的记载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   作者:向智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 第三章 彼岸 《纯陀经》的记载

 

  【《纯陀经》的记载】

  佛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利弗尊者在摩揭陀国的那罗卡村里,他病得很重,纯陀沙弥(6)是他的侍者。

  后来舍利弗尊者就因此病而入灭了。纯陀沙弥带着舍利弗尊者的衣钵到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去找阿难尊者。他礼拜尊者后,坐在一旁,然后向阿难说: 尊者!舍利弗尊者已经入灭,这是他的衣和钵。

  阿难说︰ 纯陀!关于这件事,我们应该去见佛陀。纯陀好友!我们去见佛陀吧!见到他之后,再把这件事禀告世尊。

  纯陀沙弥回答: 好的,尊者。

  他俩就去见佛陀。到了那儿,向佛陀礼敬后,他们坐在一旁,然后阿难尊者就向佛陀报告: 世尊!纯陀沙弥告诉我:「舍利弗尊者已经入灭,这是他的衣和钵。」世尊!那时我的身体就如同蔓草般的虚弱,当我听到舍利弗尊者入灭了时,我四周的事物变得模糊,对我来说不再清楚了。

  佛陀说: 怎么会这样呢?阿难!当舍利弗入灭时,他带走你一部分的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吗?

  阿难尊者说: 世尊!不是这样的,舍利弗入灭时并没带走我任何的戒、定、慧、解脱或任何解脱知见。但是,世尊!舍利弗尊者曾是我的善知识、良师及指导者,他鼓励、启发并使学生喜悦,他孜孜不倦地说法,是同辈比丘们的协助者,而且我们记得他对佛法的解释是多么生动活泼、有趣又实用。

  佛陀说: 我以前不是教过你吗?阿难!这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我们必须承受与最亲密、亲爱的人离别与分散之苦,凡是生、住、和合而成的事物,就会受到消散之苦,怎么可以说它不应该分离呢?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阿难!这就像是从强壮且坚硬的树干中长出的大枝,也有折断的时候,所以舍利弗现在也从伟大而健壮的比丘僧团中入灭了。

  事实上,阿难!凡是生、住、和合而成的事物,就会有消散的时候,怎能说它不应该分离呢?这确实是不可能的。

  因此,阿难!要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皈依处,不要向外寻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皈依,不要寻求其它的皈依处。

  注释中有这样的叙述:佛陀伸出手,接过舍利弗的骨灰包,将它放在手掌,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啊!这是前不久请求入灭的比丘,其色泽如贝的遗骨。就是这位比丘!他经历一不可计数的阿僧祇劫与百千万劫而圆满了波罗蜜;就是这位比丘,他帮我推转我曾初转的*轮;就是这位比丘,他得到仅次于我的地位;就是这位比丘,在整个大千世界中,除了我以外,没有人可以在智慧上与之匹敌;就是这位比丘,具有伟大的、广大、清明、敏锐以及通达的智慧;就是这位比丘,他少欲知足,喜欢独处,不爱成群结党,充满活力,是同辈比丘们的善知识,而且谴责恶行;就是这位比丘,他舍家出家,拋弃了因五百世中的福德而得到的财富;就是这位比丘,他在我的律法中,坚忍有如大地;就是这位比丘,有如去角的公牛般不伤害他人;就是这位比丘,具有谦虚的心,如旃陀罗(Candala)的男孩。

  看哪!诸比丘!这就是具有伟大的智慧,具有广大、清明、敏捷、敏锐及通达智慧者的遗骨;是少欲知足,喜欢独处,不爱成群结党,充满活力者的遗骨。看哪!这就是同辈比丘们的善知识,并谴责恶行者的遗骨!

  接着佛陀说了以下的偈颂来赞扬他的大弟子: 对这位五百世中,

  舍家出家,拋弃心中欲乐,

  解脱情欲,而守护六根者,

  现在向入灭的舍利弗致敬!

  对这位具有如大地般坚强的耐力者,

  他已完全调伏了自己的心,

  他慈悲、亲切又安详,

  且安稳如大地,

  现在向入灭的舍利弗致敬!

  他,有如谦卑的贱民,

  进入城镇,手中持钵,

  挨家挨户慢慢地走着,

  这就是舍利弗,

  现在向入灭的舍利弗致敬!

  不论住在城中或丛林里,他从不伤人,

  就像去角的公牛般,

  这就是舍利弗,

  是能主宰自己的人,

  现在向入灭的舍利弗致敬!

  当世尊这样地赞扬舍利弗的德行后,他要求为舍利弗的遗骨建塔。之后,世尊告诉阿难尊者想去王舍城,阿难就通知比丘们,佛陀与一大群的比丘起程前往王舍城。在佛陀到达时,摩诃目犍连尊者也已入灭,世尊以同样地方式接受了他的遗骨,而且为他们二人建造宝塔。

  然后佛陀就离开王舍城,一站站地向恒河走去,而到达了支罗(Ukkacela)。在那儿,他走到恒河岸边,与众弟子席地而坐,然后宣说《支罗经》(UkkacelaSutta)(7),内容主要是说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入灭的事。

  【注】

  (6)「纯陀沙弥」,注释说:纯陀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弟,在他未受比丘戒前,比丘们习惯叫他「纯陀沙弥」,甚至在他是位长老时,大家还是这样称呼他。见本书第五十三页。

  (7)《支罗经》出自《念处相应》第14经(SatipatthAnaSamyutta,No.14.《汉译南传》vol.17,p.349;原书误作No.24)。

返回目录

--------------------------------------------------------------------------------------------------------------

更多向智尊者佛学资料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