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帕奥禅师:智慧之光 第八章: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0日
来源:   作者:帕奥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帕奥禅师:智慧之光 第八章: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Sabba§ bhikkhave anabhijàna§ aparijàna§ aviràjaya§ appajaha§ abhabbo dukkhakkhayàya ... (P) ... Sabba¤ca kho bhikkhave abhijàna§ parijàna§ viràjaya§ pajaha§ bhabbo dukkhakkhayàya.'(Saëàyatana Sa§yutta, Sabbavagga, Aparijànana Sutta)──「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通解、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灭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通解、离欲、舍弃者,则善能灭苦。」(六处相应‧一切品‧不通解经)[1]。

  本经的注释更进一步地解释其内容是指「三遍知」:Iti imasmi§ sutte tissopi pari¤¤à kathità honti. `Abhijànan'ti hi vacanena ¤àtapari¤¤à kathità, `parijànan'ti vacanena, tãraõapari¤¤à, `viràjaya§ pajahan'ti dvãhi pahànapari¤¤àti.──「此经中所讲的是三遍知。『知解』一词是指『所知遍知』(¤àta pari¤¤à),『通解』一词是指『审察遍知』(tãraõa pari¤¤à,亦作度遍知),『离欲』与『舍弃』二者则指『断遍知』(pahàna pari¤¤à)。」

  因此,唯有以三遍知透彻地了解一切属于五取蕴的名色法之后,我们才能够断除对名色法的爱而灭苦。再者,《大疏钞》(Mahàñãkà)中提到:Taïhi anàvasesato pari¤¤eyya§ eka§sati viràjitabba§.──「必须先透彻与毫无遗漏地辨识这作为观禅目标的五取蕴。」然后,它指示禅修者观照一切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以断除对名色的爱着。

  根据这些经论的指示:

  (一)禅修者必须先各别地辨识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各别地辨识一切色法的智慧名为「色分别智」(råpa pariccheda ¤àõa);各别地辨识一切名法的智慧名为「名分别智」(nàma pariccheda ¤àõa);辨识名法与色法为两种个别组合的智能名为「名色分别智」(nàmaråpa pariccheda ¤àõa)。

  此三智亦各称为「色摄受智」(råpa pariggaha ¤àõa)、「非色摄受智」(aråpa pariggaha ¤àõa)和「名色摄受智」(nàmaråpa pariggaha ¤àõa)。在此阶段了解到「无人、无有情及无我的存在,只有色法与名法而已」的智慧名为「名色差别智」(nàmaråpa vavaññhàna ¤àõa)。

  在辨识一切名色法时,若禅修者还未证得禅那,可省略与禅那有关的名色法。若已证得禅那,他即应观照它们。

  (二)他必须正确地、如实地知见名色法的因,这智慧是「缘摄受智」(paccaya pariggaha ¤àõa)。

  由于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能够清楚、明显及正确地知见作为观禅目标的诸行法,此二智亦名为「所知遍知」(¤àta pari¤¤à)。

  (三)在观禅的阶段,即从「思惟智」(sammasana ¤àõa)开始,他必须彻见一切色法、名法及它们的因之无常、苦与无我三相。

  于诸观智当中,「思惟智」和「生灭随观智」的作用是审察与辨识一切名色法及它们的诸因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此二智亦称为「审察遍知」(tãraõa pari¤¤à)。

  从「坏灭随观智」(bhaïga ¤àõa)开始的观智只看到一切名色法及它们的因的坏灭,以及这些行法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由于应断的烦恼于此暂时受到观智断除,所以它们亦名为「断遍知」(pahàna pari¤¤à)。

  四个圣道智彻底根除蒙蔽心的无明(avijjà)或痴(moha)。证悟圣道者了知一切名色是苦谛,名色的因是集谛,以及苦谛与集谛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由于圣道能圆满遍知、审察诸行法为无常、苦、无我的作用,所以称为「所知遍知」和「审察遍知」;因为能彻底根除烦恼,故称为「断遍知」。

  二十八种色法

  由于必须培育三遍知,彻底地明了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因此禅修者应知道、学习和记住一切色法与名法。以下是对二十八种究竟色法的说明:

  一至四、大种(mahà bhåta),即:四界(四大)

  1‧地界(pathavã dhàtu):

  重地(garupathavã):硬、粗、重

  轻地(lahupathavã):软、滑、轻

  2‧水界(àpo dhàtu):流动、黏结

  3‧火界(tejo dhàtu):热、冷

  4‧风界(vàyo dhàtu):支持、推动

  五至九、净色(pasàda råpa):

  1‧眼净色(cakkhu pasàda)

  2‧耳净色(sota pasàda)

  3‧鼻净色(ghàna pasàda)

  4‧舌净色(jivhà pasàda)

  5‧身净色(kàya pasàda)

  十至十三、境色(gocara råpa):

  1‧颜色(vaõõa)

  2‧声(sadda)

  3‧香(gandha)

  4‧味(rasa)

  5‧触(phoññhabba)(地、火、风)

  地、火、风三界组成触境,若把它们列成三境,计有七境色。计算二十八种色法时不包括触,因为触境色的地、火、风三界早已各别被列入四界内。

  十四、十五、性根色(bhàva råpa)有两种:

  1‧女根色(itthã bhàva råpa)

  2‧男根色(purisa bhàva råpa)

  每个人只有其中一种性根色,女性只有女根色,男性则只有男根色。性根色遍布于全身。

  十六、心色(hadaya råpa)

  心色是意界和意识界所依靠的色法,所以称为心所依处。它是在散置于心脏内的血的心色十法聚里。

  十七、命根色(jãvita råpa, jãvitindriya)

  此色法遍布于全身,它维持业生色(kammaja råpa)的生命。

  十八、食色(àhàra råpa)

  段食(kabaëinkàra àhàra)是食物里的食素(ojà)。一切色聚里都有食素色(ojà råpa),即使业生、心生及时节生的色聚都有。那些食素各别被称为业生食素(kammaja ojà)、心生食素(cittaja ojà)及时节生食素(utuja ojà)。为了避免禅修者混淆,于此说明:只有食物被消化后,其「食素」产生的食素八法聚里的食素才是食生食素(àhàraja ojà)。也即是说,在胃里还未被消化的食物的食素还只是时节生食素(utuja ojà)。

  以上十八种色法亦名为:

  一、   「自性色」(sabhàva råpa),因为它们每个都拥有自性相,即硬、粗等。

  二、   「有相色」(salakkhaõa råpa),因为它们都拥有一切名色法的共相:由于生灭而「无常」,由于受到生灭的压迫而「苦」,以及由于没有永恒不变的实质或我而「无我」。

  三、   「完成色」(nipphanna råpa),因为它们以业,或心,或时节,或食为因而生起。

  四、   「色色」(råpa råpa,真实色),因为它们的强度不断地变化,从热至冷,从硬至软等等。

  五、   「思惟色」(sammasana råpa),因为适于作为观禅的目标,可以观照它们为无常、苦与无我。

  随后将列出的剩余十种色法(十九至廿八)与上述十八种色法相反,它们是:一、无自性色(asabhàva råpa);二、无相色(alakkhaõa råpa);三、非完成色(anipphanna råpa);四、非色色或非真实色(aråpa råpa);五、非思惟色(asammasana råpa)。

  十九、限制色(pariccheda råpa),即:空界(àkàsa dhàtu)

  每一个色法皆不与其它色法混为一体,而有各自的界限。此界限及在色聚之间的空间名为限制色。

  廿、廿一、表色(vi¤¤atti råpa)有两种:

  1‧身表(kàyavi¤¤atti),即作为沟通的身体动作。

  2‧语表(vacã vi¤¤atti),即说话的动作。

  能使他人懂得我们的念头的动作名为表色。身表是以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念头,如向人招手。语表则是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念头,如呼唤人时说:「请来这里」。由于身表和语表是由心所造,因此它们不能存在于无生命物(如录音带)之中,而只存在于有情的语音和身体动作里。

  廿二至廿四、变化色(vikara råpa)有五种:

  1‧色轻快性(lahutà):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真实色                     的轻快性。

  2‧ 色柔软性(mudutà):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真实色                  的柔软性。

  3‧色适业性(kamma¤¤atà):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真          实色的适业性。

  色轻快性、色柔软性和色适业性三色,再加上之前的身表和语表两色,总共有五种变化色。

  廿五至廿八、相色(lakkhaõa råpa)有四种:

  1‧色积集(upacaya):这是从投胎至眼、耳等诸根完成的时期里,真实色的生起(upàdà,生时)。它导致诸根成长、完成,及令适当的色法达到足够的程度与继续成长。

  2‧色相续(santati):从诸根完成后至死亡的时期里,真实色的生起(生时)名为「色相续」。在诸根完成后,它确保真实色在一生中相续不断。

  3‧色老性(jaratà):真实色的成熟或老化,即真实色的住时(ñhita)。

  4‧色无常性(aniccatà):真实色的坏灭,即坏灭时(bhaïga)。

  十八个真实色加上十个非真实色,一共有二十八色。当中的地、水、火与风名为界(dhàtu),或大界(mahà dhàtu),或种色(bhåta råpa)。其它二十四色名为所造色(upàdà råpa),因为它们是依靠四大界而生的。

  色法的本质

  这二十八色不能够单独存在,而只能以色聚的组合形态出现,即是最小的色法组合,又名为「密集」(ghana)。在同一粒色聚里的诸色:同时生起(ekuppàda)、同时灭(ekanirodha)、依靠同一处(ekanissaya)。

  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互相依靠,而所造色(upàdà råpa)则依靠在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而存在。四大和所造色都不依靠另一粒色聚里的四大。

  为了能如实知见究竟色、四大如何互相依靠、及所造色如何依靠四大,首先就必须能够看到色聚。当禅修者能够看到色聚后,他也就能够看到每种色聚里的究竟色法有八个,或九个,或十个,或更多。过后,他亦须以智辨识每种色法的自性相与本质。唯有如此,他才能了解究竟色法。这辨识色聚的方法名为「界分别」。

  在《中部‧根本五十经篇‧大牧牛者经》中,佛陀说:「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比丘,不能在此教法里有成长、提升或成就。」对于这十一支当中之一,佛陀说:「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色?」对于这点,佛陀进一步解释:「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实知无论何色,所有之色皆是四大及依四大所造之色。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色。」[2]

  该经注释说:什么是「不知色」?对于色法,他不知道两点,即它们的「数目」与「起因」。不知道它们的数目即是不知道巴利圣典所列下的二十五色: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女根、男根、命根、身表、语表、空界、水界、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与食素。

  犹如不知道其牛有多少只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有多少的比丘没有能力辨识色法、非色法(名)、名色法和它们的起因,以及观照它们的三相,而达到禅修的目的。

  犹如其牛群不会增加的牧牛者一样,于佛法中,该比丘不会增长其戒、定、观、道、果或涅盘。犹如不能得享五种牛产品的牧牛者一样,该比丘不能得享五法,即阿罗汉的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

  不知道色法的起因,是指不知道「这些色法有一个起因、两个起因、三个起因、四个起因」。犹如不知牛的颜色或形状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起因的比丘没有能力辨识色法、非色法(名)……不能得享五法,即阿罗汉的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

  欲证得道、果与涅盘的禅修者,必须特别注意佛陀这一番叮咛。如果要知道色法的数目与它们的起因,你就必须能够各别地辨识与分别诸色聚,因为不能分别色聚就无法分辨何种色法是业生、心生、时节生与食生,因此不能说他已得见究竟法。

  色法的三种密集

  若欲知见究竟色,禅修者就必须破除色法的三种密集(råpa ghana)。《大疏钞》(Mahàñãkà)解释色法有三种密集,它说:Ghanavinibbhogan'ti santati samåha kicca ghanàna§ vinibbhujana§ vivecana§.──「识别密集是指分别、简别密集的『相续』、『组合』与『作用』。」

  一、「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一切色聚里肯定有又名为时节(utu)的火界(tejo dhàtu)。这火界能够产生与增加新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此色聚里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与食素八个色法[3]。

  举眼十法聚来说,若分别此色聚,我们将会看到它的十个色法,即上述八个加上命根与眼净色。每当眼十法聚里的色法到了住时,它的火界就能产生时节生食素八法聚,如此一代接一代,直到产生了四或五代。在这一系列的最后一代色聚里的火界不能再产生色聚。

  有些色聚里的火界可产生四或五代的色聚,有些则能产生更多代。一切类此生起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都名为时节生色。

  胃里的食物是由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组成的。在业生的消化之火(命根九法聚里的火界)的助力之下,这些时节生食素被消化了,然后被吸收与产生食生食素八法聚散播至全身。一般上,在它的食生食素的助力之下,业生、心生和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能够产生一系列十至十二代的食素八法聚。若所吃的食物含有高等的营养,则可根据它的强度产生许多代的食素八法聚。

  当禅修者能够清晰、各别地辨识这些过程里的每一粒色聚时,他即已破除了相续密集。

  二、「组合密集」(samåha ghana):当能够分别究竟色(paramattha råpa)时,即已破除了组合密集。这即是以智(¤àõa)知见色聚里每一究竟色(八、九或十个)的自性相。

  三、「作用密集」(kicca ghana):当能够以智(¤àõa)看清在色聚里的每个究竟色的作用时,即已破除了作用密集。

  所以,为了破除所有三种密集,禅修者就必须培育定力至近行定或安止定,进而辨识每一种色聚里的每一究竟色之相、作用、现起与近因。

  --------------------------------------------------------------------------------

  [1]『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四(十六‧页二三)。

  [2] 『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九‧页二九七至二九八)。

  [3] 由于任何色聚最少都有这八个色法,所以它们称为「八不离色」。

返回目录

----------------------------------------------------------------------------------------------------------------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