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杰克·康菲尔德:当代上座部佛教大师 第十章 唐卜陆西亚多 TAUNGPULU SAYADAW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9日
来源:   作者:杰克·康菲尔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杰克·康菲尔德:当代上座部佛教大师 第十章 唐卜陆西亚多 TAUNGPULU SAYADAW

  唐卜陆 西亚多

  (Taungpulu Sayadaw,1897-1986)

  --------------------------------------------------------------------------------

  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心与身。

  分析身体构成部分,

  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自我」;

  注意到这一事实,

  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

  将自然消灭,

  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前言

  我对唐卜陆西亚多(Taungpulu Tawya Kaba Aye Sayadaw 1896~1986)所知不多,只知道他在缅甸教学多年。他的主要寺院在密铁拉(Meiktila)。他这篇修行的谈话,是我在仰光认识的一位同修比库给我的。

  这篇文章谈到,借着对身体各部位的系统禅修,可以扩展佛教禅定的现代教学。传统上,南传经典提到的禅定方法包括四十种「业处」(禅修对象)(《清净道论》),对肉体各部分的正念是其中之一,而训练方法是忆念与观想(Visualization)。对肉体有强烈黏着的人,这种方法有平衡的作用;练习这种方法之后,对自身的黏着,对他身的色欲、认为身体是「我」与「我的」的观念都将消失。我开始做这种练习,并专注于呼吸后,脑中很自然地浮现身体各部位的影像,特别是骨头和骨架部分。当时我的寮国老师指导我将这些影像固定在心中,以加深我的专注能力,并平衡脑中女子跳舞的影像,这种练习最后还导至包括一系列死亡与寺院火葬场的死尸的禅修,让我宛如看到自己及亲密朋友的尸体。这种直接让人感受自己死亡的禅修方法,是认清自我及戏梦人生的有效方法,当我们充份认识死亡而无惧死亡,并拋掉对生命的执着,即可得到真正的解脱。

  以身体各部分与死亡为对象做禅修,是传承森林艺术传统的上座部佛教法师最常教导的禅修方法。唐卜陆西亚多强调,佛教教学只是为了求得觉悟,当我们看到存在的实相:无常、不完美、无我,觉悟自然就出现;对身体各部分的禅修会打破「存在」是牢固不变的迷惑,及对存在的渴求,这种对我们本来面目的认识将带来解脱与觉悟。

  --------------------------------------------------------------------------------

  正念于三十二种身体成份的禅法

  唐卜陆西亚多 着

  敬礼至尊无上的佛陀

  以四圣谛为基础

  佛教是一个完美的心灵教育或禅修系统。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善加训练;只有训练的心才能开发出洞察光明与实相的智能。

  整个佛教教学是以四圣谛为基础,它们是:一、不完美或苦的圣谛,二、苦因的圣谛,三、苦灭的圣谛,四、通往苦灭的道路的圣谛。这四种圣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的存在是五蕴的身心和合,是所有烦恼与痛苦的根源,存在是执取或贪求不可避免的结果。

  存在(有)也是对实相不了解的结果,贪造成无止息的存在,只有摧毁贪才得以止息存在或苦。要止息人类的贪或苦,可透过修习八正道达到,包括: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依此止息苦会得到四个阶段的解脱,一步一步走向涅盘,没有经过这种解脱,涅盘便无法实现或获得。

  佛陀的基本教义视「生」是「无明」与「贪」的结果,而「无明」与「贪」则来自需要保护与满足「我」或「自我」的错误认识,因而引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佛陀因此教导所有的弟子,务必不断修习正念以获得觉悟。

  佛教的目标是觉悟或悟见实相,意思就是要实现涅盘,止息所有的苦,佛教只是获得此种智能的方法而已,换句话说,整个佛教的修行可视为正确认识实相的过程而已。

  正念功用

  正见来自正念,只有透过正念,对心与肉体保持警觉,才能看到事情的真实面貌。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的心与身。分析身体的构成部分,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自我」;注意到这一事实,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将自然消灭,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基本上,佛教教导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寻求解脱,人唯有借着对苦、集、灭、道的完全了解,才能从痛苦与无止境的生死中解脱。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救得了你,一个人必须自己踏上认识、理解通往涅盘的道路。

  心灵的训练或练习对这种理解很重要,其发展过程必须以系统的方式加以实践,才能使心灵完全净化,而净化与正知可藉正念而获得。

  我们可将正念运用于身体、感受、心念与心理状态,心灵训练或是强化注意力的方法,可让它们的真实面貌更清晰地展现。四念处是实践八正道的要素,修习正念就等于实践整个八正道,它是获得和平与实现涅盘的唯一道路,佛陀说:

  它是通往涅盘的唯一道路;它是获得净化、克服忧伤与叹息、永远断除痛苦与烦恼,进入正道与实现解脱的唯一道路。

  如何才能做好正念呢?如果一个人分析自身的构造,无论是分解为肉体、感受、思惟、意志、意识等五蕴,或是分成更细的元素,他将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找不到一个自我或灵魂。自我或灵魂只不过是统合这些元素的概念而已,就是这个牢固的迷惑,让人无法看清实相。

  佛陀说:

  啊!卢醯多迦,我不曾说过未达涅盘即可止息世间痛苦的话;我说的是,这六尺之躯,及其思想与情结,就是世间、世间的根源、世间的止息,及通往世间止息的道路。

  为迅速获得正定,佛陀教导身念处做为基本的禅修方法。因此,不断地审视观想身体的构成部分,是趣向解脱的理想禅修方法。

  如果能够全神贯注在身念处,就不必特别努力去练习另外三个念处,即受念处、心念处与法念处。身念处是主要的禅修方法,它能自动帮助你练习另外三种念处。事实上,当练习深化之后,自然会发现四念处并不是独立作用,它们必定同时生起。

  身体三十二部分的观察(三十二身分)

  现在就来说明以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为基础的身念处方法。练习注意个人身体的利益详载于《增支部》。这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包括二十种固体与十二种液体,大致可分为六组,每一组至少需要观察五天。六组的内容如下:

  一、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

  二、肉、筋、骨骼、骨髓、肾。

  三、心、肝、横膈膜、脾、肺。

  四、内脏、肠、胃物、肠膜、粪便、脑髓。

  五、胆汁、痰、脓、血、汗、固态脂肪。

  六、眼泪、液态脂肪、唾液、黏液、关节润滑液、尿。

  为了跟上一百六十五天的课程,禅修者必须不断地诵念与观想这六组的内容,首先他要由前而后,每组各做五天,然后由后而前,也是每组五天;经过这六十天的练习后,重复前面的顺序,再做一次。接着,禅修者必须依序由第一组开始,每次增加一组、二组、三组……最后六组一起观察的方式,不断诵念与观想,每增加组数各做五天,正向与反向各做一遍。最后,在近六个月的训练后,禅修者对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都能保持正念的境界。

  反复练习的效果是身体构造在脑海的影像愈来愈明显,身体令人厌恶与毁坏的性质渐渐显露出来,混乱的心则愈来愈集中而渐渐专注。

  口头的诵念是观想的课程中必须做的,为了达到正确的进展,必须反复口诵与观想,这点很重要,也与佛陀的话相应:

  口诵为内心诵念的条件,而内心诵念则是为了透视身体构造的不净特性。

  很重要的一点是,全神贯注身体各部分的禅修法,始于头发,终于小便,是与四念处有关的禅修中最殊胜的一种。

  专注身体的禅修法与别种禅修法有所不同,它是佛陀时代才被发现而流传的。

  只要修行这个简单的禅修,即可确保解脱智能的获得,佛陀曾说明此种修行的独特,并要求僧俗都应修持。

  在对弟子的一次谈话中,佛陀这么建议:

  诸比库!有一独特法门,若反复修习,能令人不恐惧,获得大利益,能解除心灵束缚,得正念与明觉,得智能的知识,获当下快乐,得正见与解脱之果,这是什么独特法门呢?它就是身念处。诸比库!那些品尝身念处的人,能体会到不死与自由的味道,那些未曾品尝身念处的人,不会经验到不死的味道。因此,诸比库!那些圆满实践身念处的人,已体会不死的味道,他们不再卑微、平庸,也不再鲁莽、不稳定。而那些忽视身念处的人,错过不死的味道,是卑微、平庸的,而且是鲁莽、不稳定的。

  禅修者应该以这种方法不断地练习,其利益甚大,经由身念处而获得涅盘的人多得不可计数。

  经过反复的诵念,对身体的各个部分会愈来愈熟悉,心变得高度专注,再也不会走入歧途。身体部分的自然特性变得更明显。

  佛陀在《念处经》中说,四念处的修习,是内观禅修的最高级课程;专注身体构造部分的练习,不只能通向内观,而且也是借着训练专注,使心宁静的最高课程。

  佛陀的最后遗言,也与正念有关:

  诸位弟子!我要提醒大家: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务必随时提起正念!

  因此,让我们修习身念处遵循佛陀的遗教,实践正念及精进以证得解脱。

  观察六尺之躯的三十二个组成部分,会了解身体内并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的,也没有任何的实体,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保护,没有任何令人满足的欲望,在我们称为身与心的不自主聚合体内,也找不到任何最终的「我」,所看到的只是令人憎恶的对象,绝对是不净而不想要的,看清这些将引导我们更清楚了解空与苦,走向渐渐清晰、没有执着与纯净的心。

  愿所有修习此法门的人快乐、解脱。

  --------------------------------------------------------------------------------

  雪吴梅西亚多和唐卜陆西亚多的故事

  雪吴梅西亚多(Venerable Jambudhaja (Shwe Oo Min Sayadaw))和唐卜陆西亚多(Venerable Munindaghosa (Taungphila Sayadaw))都是缅甸的长老比库(bhikkhu),唐卜陆西亚多是缅甸僧团著名的隐居者,他精通于身念住禅观的种种,并五十年中持不倒单的头陀行。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有关两位知识渊博的比库的,他们是穆尼达哥尊者(唐卜陆西亚多)与杰布达伽尊者(雪吴梅西亚多)。他们几乎是在同时进行着将巴利圣典翻译成缅甸语的工作。穆尼达哥尊者住在城市中,由当局供养,并有着众多的皈依者,而与他不一样的另一位西亚多则隐居在森林里。

  一次,穆尼达哥尊者去缅甸的中心朝圣的途中路过杰布达伽尊者所在附近的村庄,于是希望拜访一下。

  当时杰布达伽尊者正在清扫佛塔,穆尼达哥尊者看到他后就问到,“嗯,老沙马内拉,你能告诉我怎么去往杰布达伽所在的禅修处吗。” 杰布达伽尊者给他指了路,并在向佛塔敬礼后回到自己的禅修所,给来访者准备好了坐位。

  当穆尼达哥到达后禅修所后,杰布达伽迎接了他并请他坐下。穆尼达哥尊者问杰布达伽尊者现在何处,此时,杰布达伽尊者才告诉他自己是谁。

  穆尼达哥尊者对穆尼达哥尊者是如此谦卑感到非常吃惊,同时也为自己将其误认为是年老的沙马内拉觉得十分惭愧。在接下去的谈话中,穆尼达哥尊者问到:“你害怕独自生活吗?”,而杰布达伽尊者回答道:“这是因为我害怕我是孤独的”(译者按:我是孤独的意味著即便是你在觉悟之后也没有其他人可以理解你的法,或者愿意去理解你的法),穆尼达哥尊者明白了他的话,并对自己的对他人臆测的行为感到惭愧。当他们谈到各自翻译的巴利圣典时,穆尼达哥尊者将自己的翻译与杰布达伽尊者的翻译对照后,他发现后者的翻译是如此地好,于是决定将自己未完成的翻译件献给放入佛塔中封存。

返回目录

----------------------------------------------------------------------------------------------------------------

更多杰克·康菲尔德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