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布顿大师:佛教史大宝藏论 第一总纲 明闻、说正法的功德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9日
来源:   作者:布顿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布顿大师:佛教史大宝藏论 第一总纲 明闻、说正法的功德

 

  敬礼薄伽梵[1]释迦狮子[2]

  发心积福无漏乐[3],所生威焰难忍光,

  三身[4]究竟大宝体,具无量愿离二取[5]。

  二障[6]云消引广道,种种隐现为利他,

  无垢教语光明网,百千光芒照十方。

  梵天[7]惊心并倒引[8],能瘦千眼[9]神医等[10],

  三域[11]世尊前许誓,骄横耀众失威光。

  牟尼[12]数论[13]与足目[14],明论[15]、天衣美此生,

  增广[16]、驼、驴、蚁、枭类,眼见坏因尽肃清。

  现观意乐求义满,能成甘露现上根[17],

  声闻[18]缘觉[19]菩萨众,由彼善趣花开放,

  芳香引来如蜂群,嘤嘤鸣声咸来集,

  愿采如鬘妙花粉,酿二利[20]蜜如日辉。

  为离一切诸迷惑,灭除常断恶见群,

  并舍毁赞等八法,及离善神诸讥毁。

  离诸贪欲爱众生,愿法久住利世情,

  诸法虽超言说境,由言集法敬供生。

  由佛所授记,宏法无垢业,

  为持诸正法,三乘[21]教理明。

  如理宣佛经,显扬圣者意,

  悲释无谬义,我礼诸圣群。

  遍智[22]佛陀来雪岭,语教法流极充盈,

  释论千叶庄严海,善译诸师前礼敬。

  三学[23]金网善覆饰,四摄[24]支分生坚稳,

  以说、辩、著胜敌方,西藏诸师前礼敬。

  善从大宝经教立,妙观正见净治生,

  复以言词作庄严,如剑断我疑网情。

  具足功德上师众,荷重大师有二十,

  特殊恩重有六师[25],我常皈依虔信诚。

  如同慈母善培养,人中狮子莲教林[26],

  如蜂喜花来依止,无边法中我慧生。

  如是我亦生意乐,愿渡佛经海无垠,

  虽难通达其底蕴,或能获得奇义珍。

  得如穷人手中宝,是我嘉言无垢论,

  若以较量嫉恨心,正净立场难取信。

  无取但受甘露法,能除自心痛苦情,

  若能采取部分义,揣能灭除忧苦根。

  以此为除智贫乏,并对求义诸人士,

  增设广大法喜筵,大宝藏论[27]门启通。

  从中生出大小乘,各种意趣殊胜宝,

  随汝欲求取受时,愿由无碍意乐心。

  依此可知,由卓越的诸法王继承人士,他们运用具足导师释迦王佛四神足[28]的大军,战胜广大的魔敌,而以四摄隐蔽应化有情[29]于成熟的境域,作出常转一切应有尽有*轮的诸大法王的教政。这种教政是清净美好的抚治善规,能成为人天一切众生的利益与安乐的根本。因北,对于如是善规,理应喜悦!而且应当知其生善之因。除说、修二者外,并非有其它方法。至于“修”也是以闻、说为加行[30]。因此,当说闻、说二者之理。此中有如下四总纲:

  第一总纲  明闻、说正法的功德

  第二总纲  明所闻、说之法

  第三总纲  如何闻、说及修学法

  第四总纲  所修之法如何而来的情况

  注释

  [1]薄伽梵:梵语,意为“出有坏”。谓出离忧苦,有六功德,坏灭四魔的,佛世尊。

  [2]释迦狮子:释迦牟尼的别号。

  [3]无漏乐:《词藻》称“甘露食”。是说断离烦恼障、所知障,即不堕生死轮回,故称“无漏”。于此无漏空性中不离大乐,犹如受用甘露妙食,不堕生死具无量大乐,故称“无漏乐”。

  [4]三身:即佛的法身、受用身、变化身。

  [5]二取:意为断能取和所取的执著,即精神和物质,意识和外境的执著。

  [6]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所知障指习气。

  [7]梵天:即大梵天、梵众天神等。传为创造之神。

  [8]倒引:又称遍入天神。传为保护之神。

  [9]能瘦千眼:“能瘦”是迷信所说制造旱灾的鬼神名,“千眼”即帝释天神。传说此神有千眼,为神中之王。

  [10]神医:传为吠陀时代的医仙(?)。

  [11]三域:即天上、地上和地下。此节指三域诸神在佛法的猛焰威光照射下,尽都失去光彩,诸外道邪说皆被肃清。

  [12]牟尼:这里指的是古印度一种持牟尼戒(能苦行)的外道。

  [13]数论:即数论师,古印度一宗教派系名。

  [14]尼目:即足目仙人,古吠陀典中一仙人名。

  [15]明论、天衣美此生:“明论”即精通古吠陀典籍的外道师,“天衣”亦为古印度外道师名。这些外道都是以美好此生安乐为目的。

  [16]增广、驼、驴、蚁、枭类:“增广”、“驼”、“驴”、“蚁”都是古印度外道师名。说这些外道尽管如枭鸟不祥的乱叫,但佛法正理兴起后,他们的邪说都被肃清。

  [17]现上根:即能成为人、天善果的根器。

  [18]声闻:佛的声闻弟子,属于小乘,有声闻四部。

  [19]缘觉:或称独觉,小乘之一,又称独觉乘。

  [20]二利:即自利和利他,都达到究竟佛果。

  [21]三乘:即声闻、独觉和菩萨三乘。

  [22]遍智:谓通达一切智,即佛的名号之一。

  [23]三学:即戒学、定学和慧学。

  [24]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和同事四种摄事。

  [25]六师:古印度称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和法称等六大佛学家为世界六庄严。

  [26]人中狮子莲教林:“人中狮子”是佛的称号之一,“莲教”是指佛教法如莲之洁香这样的“林苑”。

  [27]大宝藏论:是布顿所撰本著《佛教史大宝藏论》。

  [28]四神足:指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即具四如意神变。

  [29]应化有情:即应当度化的众生。

  [30]加行:即预备阶段、预备工作、先行之意。佛典译为“加行”。

  第一总纲 明闻、说正法的功德

  甲初 总述闻、说正法的功德

  此中分三乙目:乙初 听受正法的功德;乙二 讲说正法的功德;乙三 闻、说正法总的功德。

  今说乙初 听受正法的功德。  “菩萨藏”[1]中说:“由闻知诸法,由闻除罪过,由闻舍无义,由闻证涅槃[2]。”此中之义,在《论议正理释论》中说:“由此四句,如其次第,是说:

  一、由知内外宗派而知取舍之处;

  二、由得戒学而遣除罪行;

  三、由得定学而离无义之欲;

  四、由得慧学,依之令烦恼已尽而证涅槃。”

  彼四句又表:

  一、获得正见;

  二、从业中;

  三、从烦恼中;

  四、从一切生中解脱烦恼而得度。

  又说:

  一、对于戒律获得信解;

  二、作出家僧;

  三、由守护诸根[3]舍离贪欲而遣除损害;

  四、通达真实而证得涅槃。

  又在《论议正理释论》中说:“佛世尊说,闻法有五种功德:

  一、未闻者能得闻;

  二、已闻者能普遍熟悉;

  三、能断离疑虑;

  四、能解正见;

  五、以智慧能通达甚深句义。”

  其意思是:能广大闻;能明显而无垢染;能得定解;能正分别;能通达真实。共五种。前两种表示闻慧圆满清净,中间两种表示思慧圆满清净,最后一种表示修慧圆满清净。

  又闻法有五种功德:

  一、不知者能使知;

  二、能舍罪过执;

  三、能定解疑惑;

  四、所得定解能作心要;

  五、能修圣者的慧眼。

  又《方法论》所作五种利益是:能浸润大种稻谷等;能除身、衣、器具等的垢秽;能祛治春夏季中身体的一切痛苦;能消除易渇症;能使草、实、园林繁茂。如是由对佛语生信,而能滋润痛苦的身心。又有能除犯戒的垢染;能除贪欲的痛苦;能息灭生死;能增生随顺菩提分功德的根本、果实、林园等五种利益。还应该知道这是由于获得信解及三学而开始的。

  以此看来,意乐(喜悦)等五种利益,应当敬听佛的语教,这犹如火的四种作用,能焚,能熟,能暖,能明。如是以佛语之火对于身心已成熟的诸有情,能焚毁其诸烦恼;对于身心未成熟的诸有情,能使其善根成熟;能令喜爱轮回的诸有情产生厌离,而使其感如热苦;对清净指示已生厌离诸有情,及尚有疑惑和入邪途诸有情,能知晓“道”与“非道”,能作启明。因此当恭敬闻法。

  以上五种事业,由于依安乐门径,能作无垢染,能消除热苦,能息灭渴苦,能领会诸嬉戏,能由此岸达到彼岸。对于佛语的安乐门径亦是如此。又由于能除尽犯戒的垢染,能息灭贪欲的痛苦,能息灭再再受生,能领会静虑、神通、无量、解脱等殊胜功德的诸嬉戏,能由坏聚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因此依安乐门径,能获得意乐的诸功德。故当敬听佛的语教。

  乙二 讲说正法的功德。分四丙目:丙初 对导师佛世尊能作无上供养,丙二 较财施更为殊胜,而是最殊胜之利益;丙三 能获得陀罗尼(即真实密语)与明智;丙四 由增福而证得菩提。

  今说丙初 对导师佛世尊能作无上供养。

  如经所说:“我法随宜饶益故,如理宣说成供养,花、涂、灯明以供佛,亦非清净胜供养。”

  丙二 较财施更为殊胜,而是最殊胜之利益。《弥勒狮子吼经》中说:“所有恒河沙佛刹,供满七宝于佛前,以欢喜心作供养,对一有情施一偈,较彼财施更广大,由悲所成一偈施,于彼亦非数能计,岂有思作为少数。”又说,“恒河沙砾世界中,黄金充满作布施,若于浊世说一偈,彼之功德无等量。”

  丙三 能获得陀罗尼与明智。《狮子问经》中说:“由法施力忆受生。”又《海龙王问经》中说:“由法施能成漏尽通[4]。”又《宝鬘论》中说:“因说法之故,如是忆经义,法施无垢力,能获忆往生。”

  丙四 由增福而证得菩提。《劝发增上意乐经》中说:“弥勒!随所有不求名利恭敬,而作法施。其法施,有二十种无财物之功德。即:具足正念;具足意志,具足才智;具足胜解;具足智慧;能通达出世间智;贪欲微弱;瞋恨微弱;愚痴微弱,魔类无机可乘;诸佛世尊常忆念其人;非人等常守护其人;诸天神入彼身中而增光彩;诸怨敌无可乘机;彼与诸亲朋常不分离;能持句义;能得无畏;多安乐意;为智者所称赞;能随念彼所施法。弥勒!是此等二十种功德。”又《集学论》中说:“法施无财物,乃是增福因。”

  乙三 闻、说正法总的功德。分三丙目:丙初 能增长三乘的境域;丙二 能成智者为众所敬仰;丙三 能住持教法而证得菩提。

  今说丙初 能增长三乘的境域。《论议正理释论》中说:“由信闻法时,当得善趣福,并证得涅槃,能增智种子。”所谓“增长境域”,是说由闻所成慧能增长思索的境域。这是闻的功德,不宜作为讲说的功德,也不宜认为闻与说各异。如《集论》中说:“当观忆持、念诵、讲说,是由闻而生。”

  丙二 能成智者为众所敬仰。《广戒经》中说:“多闻有五种功德,即:对于‘蕴’[5]精通;对于‘界’[6]精通;对于‘处’[7]精通:对于依缘而起理精通;不依赖他能随彼教授而开示。”《圣勇所著释迦往生世纪》中说:“闻是除痴暗明灯,盗贼难夺之胜财,是摧愚敌之武器,是说方便之胜友。”又说:“亦是名德与宝藏,若遇上流成胜士,众中成为智者悦,摧敌异论如日光。”又说:“调伏显扬生英勇,大名鼎鼎速传扬,三寸妙舌胜说因,闻德通达所修义。若具闻慧于无违,三轮[8]道中能永住,闻后能作修心要,此生少障得解脱。”

  丙三 能住持教法而证得菩提。由闻、说能住持教法,如《俱舍论》中说:“能住持教法,唯是作说修。”住持教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如《开示如来教语经》中说:“住持正法福,诸佛殷重说,虽经俱胝劫,亦难说究竟。”又《慧海问经》中说:“住持佛法者,诸佛咸摄受,天龙与八部[9],福慧全得受。住持佛法者,具念与智才,广智普具慧,善巧离烦恼。”又说:“住持佛法者,释梵[10]常护世,能成转轮王[11],安心证菩提。”如是说有许多功德。

  甲二 分说闻、说大乘正法的功德

  此中分三乙目:乙初 开基时能为小乘善法所摄受并达到培育种姓;乙二 修道时能尽离障染,较他福德益增上;乙三 证果时能获一切种智。

  今说乙初 开基时能为小乘善法所摄受并达到培育种姓。《般若经》中说:“佛告阿难:设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有情都证得阿罗汉,诸阿罗汉行布施生福资;持戒生福资;修行生福资。是为何种?阿难,汝意想彼之福蕴多否?阿难答道:薄伽梵:彼之福多也!如来[12]多也!佛言:阿难,较此甚者,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对谁一有情,下至一日间,说般若波罗密多法,彼所生之福蕴,实为最多!阿难:此菩萨摩诃萨之法施,威慑一切声闻乘、一切缘觉乘所有诸人之一切善根。”

  乙二 修道时能尽离障染,较他福德益增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谁为求菩提,以金宝庄严,量等尘数刹,日常供法王,若闻彼句法,既闻且胜解,较彼供施善,得福为最多。智者求菩提,经历多数劫,勤励身语意,护戒无垢染;若彼闻句法,既闻且胜解,较彼戒生善,得福为最多。谁于三有[13]中,超梵居边际,修无转圆觉,毁灭烦恼定;若彼闻句法,既闻且胜解,较定所生善,得福为最多。由施成受用,以戒修增上,远离烦恼中,为离诸烦恼,以及所知障,故当修智慧,此为最胜性,闻是彼之因。”

  乙三 证果时能获一切种智。《庄严经论》中说:“谁知句义已,记持二颂行。由彼具智者,能得十功德,尽界得增长,死时获极喜。如愿能生起,能忆往生事。值遇一切佛,彼前闻胜乘。胜解具才思,能速证菩提。”其他经论中所说,还有很多,恐繁未录。如《论议正理释论》中也有同样的说法:“由闻经要义,闻而作记持,闻者起敬信,初当说意义。”

  注释

  [1]菩萨藏:指菩萨乘中的论典,或说“三藏”中的《论藏》。

  [2]涅槃:系梵音,旧译“寂灭”,即脱离忧苦,解脱之义。

  [3]诸根:即眼、耳、鼻、舌、身、心等。

  [4]漏尽通:谓漏尽智证通。六种神通之一。

  [5]“蕴”:意为“成堆”或“成聚”。佛典译为“蕴”。有“五蕴”、“三蕴”等名。

  [6]“界”:包括元素、本质、种类、境域等。佛典译为“界”。如说“十八界”。

  [7]“处”:即诸识生长处。佛典译为“处”、“入”。如十二处、六入等。

  [8]三轮:指能作的人、所作的事、事件的对境三方面。

  [9]八部:即天、龙、药叉、寻香、非天、金翅鸟、非人、大腹行。

  [10]释梵:帝释与梵天的简称。详见3页[7][9]两注。

  [11]转轮王:佛典中古代诸王,名目甚多。

  [12]如来:佛十大名号之一。

  [13]三有:即死有、中有和本有;也称三界为欲有、色有和无色有。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