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卷
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卷
请打开《讲义》第二十九页: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一段经文是一个简略的回答。前面是约着能受用的众生,就是约着一个正报的身心,「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安立为极乐。这一段是约着所受用的环境,就是住处的环境,来安立极乐的理由。我们看蕅祖的第二段的解释「别明四土」,说明四土横竖的情形:
别明四土二
明四土横竖
此等庄严
┌是增上善业所感┐
┌同居净土┤ ├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 └亦圆五品观所感┘
蕅益大师广泛的引用「五尘」来解释四土居住的庄严。就着凡圣「同居土」的「五尘」来说,它是怎么来的呢?「是增上善业所感」,这些当然是信、愿、持名,这种特别殊胜的善业──信、愿、持名。他的果证最高到「圆五品」,圆教五品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这个「五品」就是对于真如佛性有五个阶位。第一个「随喜」,我们对真如佛性虽然没有证得,但是念念的随顺欢喜,「随喜品」。然后「读诵」,读诵大乘经典,加强对真如的观行、观照。「解说」(说法品),前二品是自受用,这个解说开始他受用。你假藉各式各样的文字,来表达真如的道理,让别人也能够理解。四「兼行六度」,你不但是解说,你偶尔也到外面去做一些布施的事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习其他五度的波罗蜜,兼行,一方面解说一方面修五度,一方面五度一方面修解说。然后「正行六度」,正式的开始度化众生。就是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这五品。这样的一个因地,创造了一个凡圣同居土的「缘生」的「胜妙五尘」,它这种五尘、这种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一方面它有安乐的功德,一方面它有清净的功德,这叫「胜妙」。这个「缘生」就是说这个「五尘」的境界,就是每一个人的宫殿楼阁是有差别的,因为因缘所生法。就是说,主要的是看你的正行──信、愿、持名,品位的高下在持名之浅深。其次,看你其他六波罗蜜的功德有关系,看前面的三辈九品,你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栽培,这当中也会影响到你所受用的色声香味触。就是你宫殿的大小、颜色、光明等等,它的色声香味触,它的香气,它的味道,乃至于它的质感,都跟你在娑婆世界所栽培的因地有关系。以信、愿、持名为正行,以六波罗蜜为助行,这当中会影响「五尘胜妙」的情形。
│ ┌是即空观智所感┐
├方便净土┤ ├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 └亦相似三观所感┘
这个「方便」有余「土」的五尘,「是即空观」,这个「即空观」是指他修三观,但是他偏重在「即空」,他这不是二乘的空观,他是修习三观,但是偏重在空观,叫「即空观」。他的果证,乃至到「相似三观」,相似位。这个时候他生到方便有余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他那个五尘就不像前面的凡圣胜妙五尘。这凡圣的胜妙五尘,他是有饮食、睡眠的情形、衣服的受用,有凡夫的这种相貌。这个无漏的五尘,它那个色声香味触所表现出来的,那是一个涅槃相应寂静无为的境界,寂静无为,无为而寂静,寂静而无为的安乐。
│ ┌是妙假观智所感┐
├实报净土┤ ├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 └亦分证三观所感┘
这个「实报」庄严「土」这种五尘的宫殿,「是妙假观」,就是他在修「三观」的时候,从空出假,开始广度众生了。他的果证,乃至「分证三观」,分证这个真如实相。他成就「妙俗谛」,他的「五尘」是「无尽」,那就比前面的无漏五尘更加的美妙庄严了。这个「无尽五尘」,在《华严经》中讲出一个情况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轮。」什么叫做「无尽五尘」呢?就是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剎」,它能够在微小的毫端当中,显现宝王剎,就有这种境界。「坐微尘里转大*轮」,一个微小的微尘,它就能够演说无量无边的法音出来,转大*轮,一能够摄多,多也能会归到一。所以菩萨在这个宫殿当中安住,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那不可思议。他的色声香味触、他所看到的墙壁、宫殿、楼阁,那就不是我们凡夫的受用了,更加的微妙了,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境界了。
我个人的修学过程,我自己有一个明显的差别。我刚出家的时候,欢喜修空观,那个时候在文殊院住,一没事就修止,修止了以后就修观一切法空,观察身心世界它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个空的智慧在心中一现前的时候,这身心世界的这个分别就暂时停下来,我经常欢喜修空观。那种心情就像是我们读《法华经》,那个迦叶尊者的心情。迦叶尊者他很坦白的跟佛陀表示说:我的心情,观这个十方诸佛这个净土的庄严,我观诸庄严不生不灭、不大不小、不增不减,不生好乐。我当时的心情也是这种心情。就是说观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我那个时候读《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我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乐心。就是说以空的智慧来观察这些因缘所生法,就是欢喜在真谛理上安住,就是观它是不生也不灭,它也没有生灭相、也没有染净相、没有增减相,「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后来我读了《法华经》,我的心情改变了。后来我读《法华经》以后,我回去看我过去,捏了一把冷汗。过去没有人指导,那个时候的心情真的是觉得:一个人入无余涅槃是对的(呵──),我那时候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说:反正能够离开生死的干扰就好了,管它庄不庄严,这件事情不重要。那个时候的心情,对于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不生好乐。所以我那个时候回来,再读《法华经》的时候,读到迦叶尊者这段经文,我内心当中,过去也有同感。但是当我们从空出假以后,从空性以后再出来,哦,见山又是山。
这个禅宗说:刚开始见山是山,是执着的、杂染的。第二个阶段修空观的时候,见山不是山,有看到山,有看到等于没有看到,内心当中常游毕竟空。第三阶段开始分别假观了,开始利益有情的时候,从空性当中看到如梦如幻的假。这个时候你再来读《法华经》《阿弥陀经》,生大欢喜心。因为这个时候,你开始分别假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庄严也是非常重要,菩萨以种种的功德与之庄严。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是超越了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主要是空观,「即空观」,这实报庄严土那是不同的。所以你去读《般若经》跟《华严经》,那味道不一样。《般若经》它都是用破斥的,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它就是引导你这一念心,趋向毕竟空的真理当中。但是《华严经》它不是,他显庄严。它显正报的庄严,这个阿弥陀佛,佛陀的正报是怎么庄严,他眼睛是怎么个变化、耳朵、他的白毫是怎么样的情况,正报庄严,依报又怎么庄严。当然烦恼重的人,看了这些庄严,他也是觉得负担很大。(呵──)但是你从空性再出来的时候,看这些庄严,你生大欢喜心,会生大欢喜心。这个就是所谓的「无尽五尘」,无量无边这样的一种庄严五尘。
│ ┌是即中观智所感┐
└常寂光土┤ ├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亦究竟三观所感┘
「常寂光土」当然是没有讲了,是「中观」的「智」慧,「究竟」的「三观」。「妙中谛」它是一个「称性」的,称合真如佛性所表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是这样的情况。
这样子就把四土的住处庄严,就是在凡圣同居土的宫殿是胜妙五尘、方便有余土是无漏五尘、实报庄严土是无尽五尘、常寂光土的宫殿是称性五尘,就把它这样的庄严分别出来。最后「明四土圆融」:
明四土圆融
┌欲令易解,作此分别
│
│ ┌无非因缘所生法┐
│ │ │
└实四土庄严┤ ┌空┐ ├
│ │ │ │
└无不即┼假┼─┘
│ │
└中┘
┌真俗圆融┐
─所以极乐同居净境┤ ├下皆仿此
└不可限量┘
(「不皆仿此」,这「不」是错字,改为「下」。)前面的四土分别,只是使令我们容「易」理「解」,所以「作」出这样的「分别」。事「实」上「四土」的「庄严」,它互含互摄,每一个土都是「因缘所生法」,就是看你因地的栽培。世间上的事情,就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每一个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所以极乐」的「同居净」土,是「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以「下」的庄严就不再多说了,都依照此一原则。
问答破情
┌问: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庄严?
│
│ ┌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 ┌┤ ├方是诸佛究竟依果。
└答┤└一一理性具足庄严┘
│
└─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有人就问:极乐世界的常「寂光」是真如「理性」,这真如理性怎么会有「庄严」呢?蕅益大师回「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其实四土的「庄严」,在极乐世界「全体」都是真如「理性」,它每一个庄严都是随顺于法身、般若、解脱的三德。每一个真如「理性」当中,也都「具足」了四土的「庄严」,这叫真俗圆融不可思议。会归到真谛的角度来说,那是「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但是从俗谛的角度来说,「一一理性」可也是「具足庄严」:这样才是阿弥陀佛究竟本愿所创造的一个究竟果报。否则那就不是阿罗汉的「偏真法性」了,入了涅槃以后,正报也不可得、依报也不可得!所以说「寂光不具胜妙五尘」,这样子跟「偏真法性」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在研究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句话是一个判定的标准,「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
过去香港有一个法师,那个时候我们在读佛学院,现在他这本书流通不广。那个法师说他去过极乐世界,他说在做梦,梦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带他去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看到很多男男女女在那个地方玩乐、吃东西、干什么的,有很多的变化。但这当中,我们从经典一看,就看出了很多破绽。所以那个时候教我们净土的恩师上性下梵老和尚在上课的时候,就明显的破斥他所说的话,因为很多违背经论,违背修多罗。第一个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在经典里面,佛陀在四十八大愿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没有女人相。第二个极乐世界在受用饮食、睡眠、衣服的时候,他不会生起烦恼的相貌。但是他当时的描述是有烦恼相应的,这个不合乎经义。所以极乐世界我们说「一一庄严全体理性」,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每一个庄严是随顺于法身、般若、解脱德,怎么会跟烦恼相应呢?可见他去的地方不是极乐世界。现在这本书流通得少了。所以我们在判断极乐世界庄严的时候,你用这二句话来抉择,看它合不合乎这二句话:第一个它是「一一庄严全体理性」,它每一个庄严一定具足随顺于真如,随顺于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第二个「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它每一个真如理一定具足庄严。这是简别它不是二乘的偏空。它虽然跟真如相应,但是它可也是具足了四土庄严,有这个正报的身心、有依报的宫殿,这个才是「诸佛」的「究竟依果」,所以说「真俗圆融」不可思议。这个是我们判断极乐世界的一种标准答案,「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这一段是讲到「征释」,就是「彼土何故名为极乐」一个简略的回答。再看「丁二、广释」,这以下佛陀就广泛的解释:这个国土凭什么理由安立为极乐?这个解释更加广泛了。
┌己初释生处 今初
┌戊初别释所受┤
│ └己二结示佛力
丁二广释二┤
└戊二合释能受所受
丁二、广释二
戊一、别释所受二
己一、释生处
这当中分二科:「初、别释所受;二、合释能受所受」。先约所受用的国土,再约能受用跟所受用合起来解释。所受用的国土又分成二科:先解「释生处」,我们受身的处所;第「二结示佛力」。「今初」,先看我们「生处」的庄严,看经文: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总标异此
上明住处,今明生处。
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这一段蕅益大师把它判作「生处」庄严。前面是一个「住处」,这个是受生的处所。「生处」的庄严,我们根据莲池大师的科判,他把它分成三段:就是「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这个地方是讲池水庄严。这个「水」对我们民生必须品,很重要,它有洗涤、饮用的功能。所以佛陀讲这个依报的时候,他必须要交待极乐世界的水质怎么样,这件事情很重要,池水庄严。第二个楼阁庄严,就是从「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这个是讲楼阁庄严,这个楼阁事实上就是一个住处跟一个说法处所,就是地上住处跟说法处所。第三个莲华庄严,「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莲池大师把这段经文分成三段,这样子很详细,所以我们根据莲池大师这样的科判来解释,我们扣着经文来解释,有必要消文的部分,我们再看蕅祖的注解。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这一段是池水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所成的这个「池」,这个池当中有什么东西呢?有「八功德水」,这个水具足八种功德。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明八功德水
┌澄 清─异此方浑浊
│
├清 冷─异寒热
│
├甘 美─异咸淡劣味
│
├轻 软─异沉重
八功德者┤
├润 泽─异腐褪色
│
├安 和─异急暴
│
├除饥渴─异生冷
│
└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
也。
「八功德者」,有八种功德。第一个「澄清」,这个指的是颜色,「异此方浑浊」。我们娑婆世界的水是污浊的,颜色看起来就不欢喜;极乐世界的颜色特别澄清。我过去到马来西亚saba,它有一个地方的水也是很澄清,你坐船这样看下去,很深很深的海底都看得到,这个地方很特别的。极乐世界的水也是澄清,「异此方浑浊」,这个是指颜色,这个色澄。第二个温度,「清冷,异寒热」。极乐世界水的温度,它很适当,不管你拿来饮用、用来洗澡都很适当,不会太寒、太热。第三个「甘美」,它的味道特别甘美;不像我们娑婆世界,不是太咸、就是太淡,味道「劣味」。第四个「轻软」,这是指它的质感,我们一接触水的时候,没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它的质感特别的轻软。第五「润泽」,它的体性润泽,「异腐褪色」,这个「」就是臭秽。我们娑婆世界的水放久了以后,就臭秽「褪色」,颜色也会变。极乐世界它是润泽,不会有「腐褪色」的情况。第六「安和」,这是指速度,它不会「急暴」。我们台湾最近又发生了一个溺毙的事件,一个大学生去屏东的一个地方溺毙了。这个内湖是最危险的,你看那个大海,大海它的波浪在外面是看得到。这个内湖,这岛里面的湖,表面上看它没事,事实上它里面有大漩涡。你丢个草在湖中,它水好象不会移动;但是你一下去的时候,它的漩涡都在下面,一下子就被卷下去了。所以娑婆有急暴的情况,有危险性。极乐世界的水安和,它的速度很安和。第七「除饥渴,异生冷」。极乐世界的水能够「除饥渴」;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生冷」,要煮过才能够喝,否则我们喝下去胃受不了,太生冷了。第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这个水能够滋养我们的六根;不像娑婆世界的水,它会损坏诸根。或者「沴戾」,沴戾就是不调和;「增病」,生病;或者「没溺等」等的一种过患。这八功德水。这个水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佛陀特别说极乐世界的水质,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我们看蕅益大师解释:
明充满其中等
┌─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
│
├─底纯金沙─异污泥。
「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它也不会太少,它可也不是太多,太少就「枯竭」了,水的数量不够;太多就「泛滥」流出来。极乐世界的水,它不但是体质很好,它的数量也恰当,它在水池当中的数量是刚刚好,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这个池底它不是「污泥」。蕅益大师说:「底纯金沙,异污泥」也,它不是污池,它是金色的沙。阳光一照,闪闪发光,特别庄严。这是讲到池水,它水池庄严的情形,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个看楼阁庄严: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这个水池的四边,就是它的岸边是四宝,它有「金、银、琉璃、玻」。这个「金、银」容易了解。这个「琉璃」是一种青色的宝物,琉璃是青色的宝物,琉璃青。这个「玻」就是水晶,透明的水晶。在这个「阶道」的「上」面「有楼阁」,就是你到了七宝池上来以后,它的阶道地上有楼阁。「楼阁」,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 ┌陛级名阶
│├─阶道四宝─异砖石┤
││ └坦途名道
││
││┌重屋名楼┐七寶 異此方土 ┌住处
│└┤ ├ ─ ─楼阁是┤
│ └岑楼名阁┘樓閣 木丹青也 └及法会处
│
│ ┌登四岸┐
│ │ │
│ ├入法会│
└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 ├也。
├见 佛│
│ │
└闻 法┘
「重屋」就是二层以上的叫「楼」。这个「阁」叫「岑」ㄔㄣ,「岑楼」。这个「岑」就是高而尖,下面比较大,上面比较小,高而尖的楼叫「阁」。这个楼阁就是一个高尖的建筑物,「七宝」所成的「楼阁,异此方」是用「土木丹青」。这个「丹青」就是彩绘,用土木把它彩绘起来的。那楼阁是什么作用呢?是一个「住处」。我们说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有一种是在树上,八千由旬乃至十六亿由旬的树上;第二种是属于地上的楼阁。楼阁还有一种功能,有一种楼阁是比较大的,是阿弥陀佛说法的处所。阿弥陀佛说法有很多人会去听,也是在楼阁里面,他不是在室外,而是在室内说法。「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它的结构是七宝,这个「金、银」容易了解,「琉璃」那这个是青色的宝物,「玻」是水晶。「砗磲」,莲池大师的解释是一个很大的贝壳,青白相间,是青白相间的一种贝壳,这也是一种宝,它贝壳的颜色特别美妙,可以用来装饰。「赤珠」,是一个红色的宝珠。「玛瑙」,是一个暗红色的玉石。用这种七宝把它做成的楼阁。我们娑婆世界的建筑物,福报大一点的,顶多用木头,你看弥陀院,就是全部用木头(建造的)。这十几年前,方丈和尚盖那个弥陀院,一个小小的弥陀院就花了一千多万,十几年前。你可想而知,用七宝把它盖起来,那要花多少钱。(呵──)我们好象没看到娑婆世界有这样大福报的人,用七宝盖房子的。极乐世界的楼阁,「金、银、琉璃、玻、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把它庄严起来,这是楼阁庄严。第三个莲华庄严: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在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当中,有「莲华」。它有多大呢?「大如车轮」,看蕅祖的注解:
明华轮等
华轮者
輪王金輪大四十里─且
┌ ┐
│舉最小者言 │由同居淨土身
┌┤ ├
││若據《觀經》及《無量│相不等故也。
│└ ┘
│ 壽會》,大小實不可量
「大如车轮」,这个车轮到底有多大呢?这个车轮不是我们娑婆世界车子的轮子,是转「轮」圣「王」的轮宝。转轮圣王有七宝,他那个轮宝,如果转轮圣王要遨游四天下,去观察四天下的众生,他那个轮宝在前面,就带动他飞到虚空去了,有「四十里」,就是一由旬,「最小」是一由旬。最多,在「《无量寿经》」上说:有百千由旬这么大,当然每一个人的「身相不」同,他招感的莲华也就不一样,「大如车轮」是这样子。「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这个莲华,它主要的是说明受生的处所。
夫人曰:「不可以尔一人坏我规矩。」摈之。婢悚悔,遂发愤精进,久之弗倦。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跟莲华有关的公案说:宋朝的宋哲宗的从父荆王,这荆王有一个夫人叫越国夫人(越南的越,国家的国)。这越国夫人她平常是修净土的,她不但一个人修,还领着所有的婢女一起共修。这当中有一个婢女懈怠,经常借故不到。这越国夫人有一次实在受不了了,把她叫过来呵斥一顿说:你这样子整天悠悠泛泛、随业流转、流转生死!这个宫女是有善根的,一个有善根的人被刺激以后,善根就表现出来,她特别精进。精进用功以后,有这么一天,哦,净业成就了。这个宫女就私下跟她一个要好的宫女说:我今天晚上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帮我向夫人报告一下,感谢她对我的照顾。她的宫女朋友本来也不相信,但是谁知道当天晚上,果真就在她的房间里面坐化了。隔天一早去看她的房间,异香满室。这个宫女不得已,就把这件事情报告给夫人知道:昨天晚上她跟我说要往生,我当时也不相信,但是谁知道她是真的。这个越国夫人就说:除非她今天晚上亲自来向我报告,我才相信她往生,否则我还是不相信。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个越国夫人就做了一个梦,这宫女就来告诉她说:夫人啊,我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多谢你对我这样的呵责与指导,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来跟你感谢。越国夫人说:你到极乐世界,可不可以带我到极乐世界去看一看?可以啊。《净土圣贤录》上说:越国夫人的神识就随着她到极乐世界,经过一个半圆形的桥,这桥下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的境界,在这当中有很多莲华。不过她讲到红色、白色二种莲华,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枯萎,每一朵莲华都挂上名字。(哈──)越国夫人就问说:这莲华为什么有的茂盛、有的枯萎呢?婢女说: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生起信愿以后,开始发心要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极乐世界就出现一朵莲华。如果你一精进,这个莲华就茂盛、放光;你一懈怠,这个莲华就开始枯萎了。每一个莲华当中都有一个名牌,就看看这个是谁谁谁。她看到她宫殿里面的几个宫女都已经有名牌。越国夫人就说:你可不可以看看我的莲华在哪里?带她去,哇!她的莲华特别的大、特别的光明。越国夫人看了以后很高兴,她醒来以后就更加深信了。后来这个越国夫人经过一年,第二年生日的时候,她斋戒沐浴,洗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衣服,亲自拈香供佛,这檀香一供上去,站着就往生了,立化。坐脱立亡,这不简单。所以这个莲华它是一个受生的处所。好,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华轮者
│┌青色名优钵罗┐(这是印度的名称)
││ │
│├黄色名拘勿头┤┌由生身有光─┐
┼┤ ├┤ ├然极乐莲华─
│├赤色名钵头摩┤└故莲胞亦有光┘
││ │
│└白色名芬陀利┘
│
│ ┌光┐
│ ──┤ ├无量,此亦略言耳。
│ └色┘
极乐世界的「胞」胎有「光」明,所以它的莲华也有光明。事实上极乐世界莲华的「光」明跟颜「色」是「无量」无边的,不止是青黄赤白,这个地方是简「略」的说明而已,提出四种颜色。我们娑婆世界的莲华是没有光明的。极乐世界的莲华放出光明,就像我们莲华灯放出光明。这个莲华观在《观经》当中,观察依报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五点记数法,也不妨把每一点安置一个莲华,因为这个莲华它是你第一个受生的因缘、受生因缘,它比前面的宝树(前面佛陀也讲宝树、楼阁、八功德水,这些都是依报的观法,但是在所有的观法当中),莲华观是最重要的,跟你的关系最密切,因为你未来是莲华化生,因为你临命终的时候,弥陀是拿莲华来接引你的,所以莲华观很重要。这当中的莲华,它的情况,经文讲出「微妙香洁」,我们看蕅祖的注解:
│┌微┐
││ │ ┌质而非形曰微─┐
│├妙┤略歎蓮│ │ ┌莲胞如此
└┤ ├ ┼无碍曰妙───┼也┤
├香┤華四德│ │ └生身可知
│ │ └非形则非尘故洁┘
└洁┘
「微妙香洁」,我们看蕅祖的注解。「质而非形」,就是莲华的纹路特别微细,不容易看得到,非常的微细,「质而非形」,这叫「微」。「非形则非尘故洁」,就是说它处污泥而不染,叫做「洁」,它的「洁」是不受染污的。「非尘」,这些尘埃不能够染污,叫「洁」。这个「无碍曰妙」,我们直接看「无碍」,不容易理解。但是看莲池大师的《疏钞》就知道:「妙」这句话,这「无碍」
,莲池大师举出十种妙。十种妙当中,我们简单的讲出三种妙,莲华有三种妙。第一个「此方念佛,华即标名,勤惰才分,荣枯顿异。」就是说众生在这个地方念佛,「此方念佛」,这个莲华就标出他的名字,这个「勤」就是精进,「惰」就是懒惰,「勤惰才分」才分别,这个时候「荣枯顿异」,有的是「荣」茂盛,有的是「枯」枯萎,马上就有差异,这个是感应道交妙,这件事情是「妙」。说你一开始念佛,极乐世界就有一个莲华,你精进它就荣,你懈怠它就枯萎,这件事情真的是妙,感应道交妙。第二个「从空而降,迎取往生,是动静一如妙。」你净业成就的时候,莲华从空而降,迎取你的神识,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件事情动静一如妙,它能够动、能够静,它有这样的功德,是妙。第三个「九品往生,随其宿修,华开迟速,不相错谬,是胜劣分明妙。」说你九品往生,随着你过去在因地宿修所栽培的功德,华开有迟有速,有时候华一天就开,有时候九劫、十二劫,华开的迟速,有时候迟、有时候速,它不相错谬,这莲华它一定会控制得好好的,什么时候该开、什么时候不该开,这个胜劣分明,殊胜跟低劣的分明妙,说它这个是妙。我只举出三个「妙」,大家有兴趣,可以把莲池大师的莲华十妙读一读,就知道,这叫做妙。
「莲胞如此,生身可知。」这个地方「莲胞如此,生身可知」,我们可以再稍微把它说明一下。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这是一个臭皮囊,观身不净。怎么会不净呢?因为你刚开始的缘起,这个种子、父精母血,就是一个不净物。然后你父精母血在哪一个地方酝酿长大呢?就是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他滋养的地方,居处的地方就是不净。从生处不净到住处不净,就知道这个色身长大以后就是不净。所以宗喀巴大师说:这个色身你用四大海水来洗涤,洗到最后一个微尘还是不净,找不到一个干净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因地的时候,就是生处不净。极乐世界的莲华,它「微妙香洁」,这当中也露出一个消息,就是极乐世界的果报体特别的微妙香洁。我们学友有一些人不喜欢洗澡,不喜欢洗澡在这个娑婆世界的果报体,这臭皮囊就会不妙,因为你的臭皮囊会出现一些脏东西。你到极乐世界,你不洗澡可以,因为微妙香洁。所以不喜欢洗澡的人到极乐世界,是非常适合的,这个果报体不须要洗澡。怎么知道呢?因为它微妙香洁。所以我们从极乐世界的莲华当中,也可以看出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它的本质是微妙香洁的,特别的微妙、特别的香洁。这个地方是讲到生处庄严。好,我们看「结示佛力」。
己二、结示佛力
这庄严是怎么来的?看这段,这段经文是总结前面。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陀作一个总结说:「极乐国土」,前面的住处、生处庄严,「是成就如是」的「功德」之所「庄严」。是什么样的功德呢?蕅益大师解释,三种功德力。第一个看佛的功德力:
约佛释
┌住处┐ ┌大愿┐
明上┤ ├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 ├称性功
└生处┘ └大行┘
┌遍严四种净土────┐
德之所成就故能┤ ├令往生也
└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
前面的「住处」庄严,就是「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种宝树上的宫殿的住处;这个「生处」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这种庄严是怎么来的呢?「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我们要成就一期的应化身,第一个要有愿力。阿罗汉为什么没又应化身呢?因为阿罗汉没有愿力。阿罗汉的心情,只想要离开三界,他不想要成就国土。所以他虽然也积集了很多善业,但是不能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没办法。就是说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愿力,他看到这个国家有盗贼,他看到很痛心,就发愿:我以后成就的国土,不允许有盗贼。他看到这个世界有三恶道太痛苦了,他发愿:以后我的国土不允许有三恶道。睡觉的时候,他也发愿:「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他发了很多很多的愿,他把他的愿综合起来,就是他未来国土的情形。当然这当中要积功累德、六波罗蜜大行。你发的愿愈多,你要成就一期应化身,时间就更困难。当然阿弥陀佛的时间很长,所以加一个「大」字,他的「愿」已圆满、他的「行」也特别殊胜,「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成就了四种净土的庄严。「普摄十方」的「凡圣」,都能「往生」。所以「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佛来说,佛陀的确是创造了这样的一种庄严境界,这是就着佛来说。对我们众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就着众生是怎么回事呢?
约生释
┌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 ┌信愿┐
复次,佛┤ ├令┤ ├
└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持名┘
┌─已成
│
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非今
└┤
└非当
佛陀以他的「大愿」,创造「众生多善根之因」,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要「多善根」是往生的「因」,「多福德」是「缘」。蕅益大师后面会解释说:阿弥佛陀的大愿,是创造了名号无量光义,这个大行是创造无量寿。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凭什么称为无量光、无量寿呢?凭的就是弥陀在因地的时候,有大愿跟大行。就是佛陀无量劫来的大愿、大行的积功累德,全部的摄持在这个名号当中,所以这句名号有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这对我们众生有什么好处呢?使「令」我们「信愿持名」,我们这一念心去接触佛号的时候,「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是说前面的生处庄严、住处庄严是怎么成就呢?就是你在念佛的当中,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是你在念佛当中,念念成就。而这些功德「皆是已成,非今、非当」,这个都是现成的,这是他力门果地教。你要是讲自力法门,你发了愿以后,那只是一个理想,点点滴滴要去栽培。所以唐朝怀感大师,他亲近善导大师以后,他成就了念佛三昧,他亲身见到佛身现前。他做了《释净土群疑论》,他说:一个人修四念处,修十万亿劫,以如救头然的心情修十万亿劫;比不上一个人至诚恳切的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救头然的心情修十万亿劫!这当中就表示自力门跟他力门的差别,你要凭自己的能力,在你这一念散乱心当中、这个污浊当中,要去创造一个功德,谈何容易啊!你光是要破障、忏悔业障,就不晓得要忏悔多少;然后使令内心寂静,寂静以后再修止观!这个他力法门不是,「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是说这句佛号是弥陀的「大愿、大行」所创造的,这个功德是已经成就的。我们所要作的工作,就是「信愿」去忆念这句名号,这个时候就「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我们凡夫众生就是这样。当然每个人的信愿栽培不同,他所代表的生处庄严、住处庄严就有所不同。所以「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如果落实在我们凡夫来说,那就是各人的「信愿、持名」的本事了。这个是讲到法力不可思议。再看心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
约不二释
┌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全佛即生┐
此则┤ ├┤ ├
└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他即自┘
──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个地方指的是「以阿弥」陀佛的「种种庄严」,当然这种种的庄严主要是名号的功德,「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作一个「增上」缘,来「带起」我们自性清净心所具足的「庄严」。所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这是站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角度,所以叫「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是说:凭什么阿弥陀佛的善根跟福德可以给我们众生受用?凭什么?凭的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凭的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能够感应道交。这一句话把佛跟众生的关系给疏通了,这之间的障碍给疏通了。所以我们讲「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之所「庄严」。不过这个地方,「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我们可以从二部分来说。就是说从平常因地的栽培,我们平常有共修,念佛半小时,出声念十五分钟、止静念十五分钟。你每一句佛号都是信愿具足,虽然念佛是第六意识,但是第八识把这个功德给保存下来。你念完半小时以后,从佛堂出来,别人看到你好象什么都没有改变,你的眼睛还是眼睛、鼻子还是鼻子、嘴巴还是嘴巴;但是你内心当中,「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种种的莲华庄严,在你的心中已经念念成就了。但这个时候,只是因地的栽培,所以还不能够受用。我们也可以说:舍利弗,这个众生已经「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果地的受用,要到临命终,你必须要到临命终的时候,达到「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个时候你把佛号现出来,跟弥陀感应道交。这样子,你今生所栽培的这个佛号功德,就全部表现出来。这样子就真实受用了,临命终的时候就是你果地的受用了。这个时候「成就如是功德庄严」,那就不是因地了,就因种来说,那是你真正能够受用的。前面的依报,居住环境、生处庄严,这个时候你是真正「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你这个众生已经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我们平常念佛的时候,是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的因种、因种,是这个意思,就是三力所成。所以讲「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相信什么呢?相信这种功德庄严是三力所成,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力所成、是名号功德力所成、是自性功德力所成,就是相信这件事情。好,今天讲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