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下(十二)
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下(十二)
己三、宣说二谛分开承认及其必要
分开之二谛量为因,可以引出双运无二智慧之果:
是故若舍此二因,则永无法生大智。
是故,若离开二谛正量的二因,永无方便或其他之因能于自相续中生起无二双运大智慧之果,故须依于此二因。
密乘中以表示方便法而直指:
智慧自之本性者,超离思维言说故,
唯依表示方便法,或者语句表明外,
真实不能指示故,密咒续云句灌顶,
金刚精华续等中,以句方便而直指。
深寂离戏双运智慧自之本体,超离二取心之思维言说境,犹如以指指月般,除依表示方便法介绍实相或以语句表示外,智慧之自体不能真实表示,故密咒乘中以表示方便窍诀介绍实相智慧,其为句宝灌顶,名言中以此而介绍。于《金刚精华续》等甚深大宝续部中,以句、表示等种种方便法而直指本来法界无二双运智慧之自体。
显宗中首先以分别心修持胜义总相,逐渐相似安住,以至见道。在密乘中以水晶、透明玻璃等加以表示和直指,如《时轮金刚》与《大幻化网根本续》等所说之句义灌顶、大乐灌顶等。在旧密续如《大幻化网根本续》等直接广大地宣说,在新续中隐示间接而说,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中云:“即是第四灌顶之智慧,此慧在余续中未明示,从第三灌之间接暗示而得知。”在顶乘之大圆满如《自现续》、《普作续》等中,以词句等方式介绍。
为得双运智慧故宣说道中观:
如是远离世间智,不依其他不得故,
宣说二谛道中观。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是故超越世间深寂离戏双运光明之智慧者,不观待于表示及词句其他方便,在具二取众生前,不能真实获得其自体,故宣说了二谛量之道中观。
轮番观察二谛能引上双运之果:
以二谛理所察果,能现见其为双运。
如是以二谛轮番之道中观而观察与修持,能成立及现见二谛无别双运智慧自体正行根本慧中观之果。
暂时说为二谛,究竟为双运:
是故抉择二谛时,现空能破所破相,
是以轮番而宣说,彼果双运智慧者,
续部中说种种名。
如是道中观以轮番式而观察和抉择二谛,其果正行入定中观能现量成立和现见二谛无别双运智慧,因此,以二量抉择二谛实相时,现空二谛中世俗显现之所破与胜义空性之能破是以二谛轮番式而宣说,彼果二谛无二远离破立双运智慧者,于金刚乘续部中,以种种表示方便说为大安乐、大手印、大圆满等各种名称。
中观宗以二谛而说法:
是故中观之诸宗,由从二谛理建立,
不依胜义世俗谛,不得证悟双运智,
是故胜者所说法,皆依胜义世俗谛。
是故抉择实相的中观诸宗,以及一切论著中,皆以胜义世俗二谛之理来抉择和建立轮涅所摄一切诸法。如是,若不依于观察现空二谛之二种正量,不能如理证悟二谛无别双运智慧,故遍智胜者所说之一切法,皆依世间世俗谛与胜义谛之二谛而真实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所宣说的圣者出定后得时安立二谛,并以二谛为众生说法之观点,也是圣龙树之意趣,如《中论》第二十四品云:“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上述观察现空二谛所得之二种正量即包括于龙树菩萨所说的世俗谛中。《中论》又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是故承认二谛为小中观:
是故承认各二谛,中观果名取因名,
即是轮番小中观。
以是之故,具有二谛量之各自世俗中有、胜义中无之承认者,为道中观,是把入定智慧果中观名立于因上,即为二谛轮番因或道之小中观,为凡夫所修或菩萨出定所修之中观。
小中观承认无遮单空之根据:
观察诸蕴成空性,断除所破之无遮,
于彼观待名无者,亦有如是承认也。
于小中观中,不仅承认世俗中有,而且以胜义量观察蕴界处等后,于胜义中亦决定承认断除或破遮所破成实后之无遮单空,即观待于断除所破之实有后,于胜义中亦承认无。
自续派为了摄受中下根机,着重广大宣说了以分别心也可完全通达的小中观,此也即是菩萨后得之境界,承许分开之二谛,世俗谛即诸法之显现,胜义谛即是无遮之单空。这种观点,一方面不会堕于断见,有显现故;另一方面可以对治实执,为单空故。而小乘则未修到全部的单空,仅是单空中的一部分,如本论第二问题中所宣说,此不赘述。
己四、宣说将因或道中观胜义之承认许为自宗,而将世俗送于他,则有教理妨害
因或道中观中,二谛之承认皆为自宗,不能取一舍一:
如是因或道中观,二谛如何所承认,
即是二者为自宗,不许胜义为自宗,
而于世俗送他者。
如是因或道中观中,以二谛量承认诸法胜义为空性或无,以及名言世俗为显现或有,各自二谛之承认皆是中观之自宗。否则若许胜义中无或空之承认为自宗,而将世俗中有之承认送于其余世间士夫,则不应理。
这主要是对格鲁派观点而言的。宗喀巴大师在抉择八大难题时,承许应成派的究竟见解是无遮单空,并且法界之究竟本性唯是单空;世俗谛中之诸承认是应成派随顺于世间人而言,故非是应成派自宗之观点,而送于世间人。格鲁派还认为圣凡皆修单空,圣者以无二慧于入定中修习;凡夫以分别心而修,故前者为真胜义,后者为假胜义或相似胜义。全知麦彭仁波切于《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中曾破遮曰:“虽其如是说,此宣说空性之时,破色等皆是唯无遮,非遮而破者,亦若说到底,彼亦成无遮,是因为实执不合空性故。如是诸缘起无欺而显现,现空双运,由此而务必消尽诸破立之实执。”若承许究竟法界唯是无遮单空,而非为大空性大光明双运者,还有下述之过失。
取单空舍世俗之过失:
若尔自宗胜义谛,则成单空且诽谤,
一切基道果显现,皆是迷乱并所断,
究竟之时唯遗留,仅仅离障之空界,
应许二智等无有,如同声缘自道中,
所许无余涅槃果,此宗亦如息灭灯,
无有少许区别故。
倘若如此,则此中观自宗所抉择的胜义观点,无疑仅是一个单空,把基道果的一切世俗显现执为无,因为是迷乱显现,故皆无有。如此则不仅诽谤了一切基道果的显现,而且究竟此道至佛位时,离一切障碍的法界也唯是遗留下了现空分离的单空,或犹如虚空的断空,无有任何果法功德二智等,与小乘声缘自道中所承许的犹如火烧尽木柴般任何皆无有之无余涅槃相同,此中观自宗所许大乘正等佛陀二智等诸果法功德犹如油尽灯熄般,成为什么也无有与小乘所许无有尘许差别,故极不应理。
印度的自续派论师着重广大抉择了单空,但于究竟上也承认大空性的见解,如《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中所述。应成派直接着重广大抉择的是极为不住离一切戏论一切不承认的大中观,此仅是法界的空性反体,也是圣者入根本慧定时之境界。在第三转法轮中,还以净见名言量抉择了大光明之如来藏,如是明空双运即是究竟之实相。所以承许究竟实相唯是无遮单空非为了义观点。而宗喀巴大师将此说为应成派了义观点之密意者,一方面是因为此观点对凡夫初学者极为重要极为适合。另一方面,若说其为非了义观点,则浊时众生轻视而不修习,故以方便说为了义观点,参看《三主要道论》自可了知。
如果加以观察,小乘宗所许的无余涅槃非为究竟,须入大乘,获得无余寂灭一切戏论的究竟法身时,才是真正的无余涅槃。
故当呵斥取断空者:
佛说诽谤双运界,如同虚空断见者,
释迦佛法之窃贼,亦是毁灭妙法士。
遍智佛陀于多种经续中明说,把双运法界或现空无二果法智慧诽谤为无有,如同虚空之断空,汝等即是无等释迦狮子现空双运善说精要窃贼,即是毁灭了义甚深正法的劣士。
将双运法界仅仅承许为犹如虚空之断见,即使在第二转法轮中,也非为了义。全知麦彭仁波切于《如来藏总纲狮吼论》中亦云:将现空双运之法界仅承许为断空者,是释迦佛法之窃贼;若未真正通达中观之究竟见解,而将断空许为究竟见者,则为毁灭深妙佛法。并引用《智慧手印三摩地经》云:“空性无生亦无作,无见无来无灭法,炫恶取空为胜见,此乃佛法之家贼。”
理证上其也非理:
理证彼宗亦非理,因为本有诽谤无,
以用定解金刚火,其能摧毁劣见山。
真实理证亦证明彼宗与现空二谛双运相违,如是现空分离断空之宗,将真实名言量所得之义极大诽谤为断空,以二谛量真实道之定解金刚火,能将现空分离断空劣见山如焚草般无余烧尽而摧毁。当知其被理证所害。
法王如意宝也再三强调过:对凡夫初学者而言,若未真正理解大中观之意义,对因果也未正确理解,而以空性、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禅宗等甚深见行为借口,妄言一切都是空性,没有因果,不需要忏障积资等,则会使他人产生断见,毁坏佛法,而造下深重恶业,后世堕入恶趣,故当谨慎。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第十八品中亦云:若未真实通达现空双运之见解,只是口中说没有有边,没有无边,亦没有双边,离诸戏论等,最高也只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以分别念执为断空之见解,次者则为诽谤基道果诸法现世美外道之断见。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颂释》中引用无垢光尊者之教言曰:没有空性之定解,而以空性为借口诽谤因果等,其相续即充满了邪见。传承上师皆云应对空性产生真正定解,才能产生无二正见,否则,仅执一切法为断空,不积资净障,则是受了魔的加持。前文也广引各派观点阐述了究竟现空双运之见解。
戊三、以此理宣说是显密诸宗之道要
分三:一、总说显密共同之道要;二、别说显密道要与见解之差别;三、以此类推余义
己一、总说显密共同之道要
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庚一、略说
二谛无别义是显密之精要:
是故中观诸论云,对于妙慧因中观,
以理观察未成前,不成双运果中观,
故虽二谛理抉择,成立二谛无别果,
此乃因果诸乘精。
是故,抉择实相的中观诸经论以二谛各自之量,尚未以理证观察抉择而真实成立妙慧因中观之前,不能成立双运果中观或二谛双运根本慧之果,故虽暂时将一切诸法实相以二谛正理抉择为现空二谛,但成立二谛无别实相果或现空双运离戏等,当知此乃显密乘胜义甚深精要密意。
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也阐述了现空双运,并引用《中论》、《入中论》等教证、理证来阐述大空性。在显宗中,也略述了大光明。在第三转法轮中,如《大般涅槃经》、《如来藏经》等经部,《宝性论》、《法界赞》等论部中也都抉择了佛性、如来藏之大光明。在密续如《大幻化网根本续》等中,则着重广大作了抉择。尤其在《如意宝藏论》第十八品中,宣说了显宗之现空双运,在密宗中相当于大幻化网中所讲基的究竟观点。在本论第五问题中也云:“是故前译自宗者,基道果之诸法名,常与无常二谛等,远离一切诸偏袒,唯以双运立宗派。”
显宗以轮番之理引上双运果中观:
彼智轮番断诸边,不住二边离心境,
是故名为大中观。
是故,随顺于圣者根本慧定双运智慧而抉择后,修行者以轮番之理而修行,渐次断除二边,任何边皆不住,引上超离心识之智慧,故名为大中观。
在显宗,以伺察、轮番、安住三种方式修习空性,逐渐引上见道。而在密宗之大圆满中,是辨别了心识与智慧后,直接安住于智慧而修持。无垢光尊者亦云,显密仅在一地之前有差别。
未引上无二智慧前,非为果中观:
何时现空轮番理,乃至未得究竟智,
彼时未证佛密意,亦非究竟大中观。
如是乃至以二谛轮番之理而修行,未引上远离轮番之双运智慧前,彼时非为诸法密意之精要或究竟无二双运智慧之大中观。
《现观庄严论》中亦云:·凡夫初学者修习空性时,仅是暂时相似而修,并非瑜伽现量。真正般若智慧在大乘见道以上才有,而唯有获得一切智智佛果时,才为真实圆满究竟之果般若。《入中论》第六品中云:“一切种智智,现见为自相,余智为少分,不许名现见。”
庚二、广说
无有二取之根本慧为大中观:
犹如摩擦燧木火,二谛净慧所引得,
现空双运大智慧,息灭有无是非等,
一切四边之戏论,圣者入定根本慧,
安立双运果中观。
犹如二燧木互相摩擦所生之火能无余烧尽此二燧木一般,以观察各自二谛二量之无垢妙慧聚合力所生出或所引得的二谛无二或现空无二双运智慧火,也即是无余寂灭了一切有无是非等四边戏论二取习气的圣者根本定,境与有境无二之智慧,名言中安立其为二谛大双运果中观。
《宝积经》中也以比喻说明妙慧与无二慧暂时上是因果关系,即以妙慧引上无二慧,但至究竟无二慧时,彼因自然消除。见道以上圣者根本慧定之境界即是果中观,而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将佛的法身智慧许为究竟之果中观,如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并抉择报身佛在名言中寂灭一切心与心所,获得佛之法身智,具有二十一种功德。
大中观之自相远离一切名言:
不偏二谛后得智,虽立现空双运名,
入定根本大慧前,不缘现空双运性。
如是不偏堕于现空二谛各边之无二双运智慧,其后得智慧,虽然在名言中可安立或宣说为二谛或方便与智慧或法界或现空双运之名,但在超离言思真实圣者根本定之无二双运大智慧前,不缘于各个显现、空性及双运本性等等。
印度一些智者曾言:真正安住于果中观之根本慧定时,犹如秋季无云晴空。如是法界中虽具足一切法,然也未偏堕于一边。
现空双运并非根本慧所缘境之理由:
名言量境即显现,胜义观察境空性,
双运彼二融合体,彼等言思之境故。
显现是世俗名言量境或所获之义,空性是胜义量之境或所获之义,以及第六意识所执著现空双运或彼二无别之融合体,这两个侧面即是言思之境。
现空双运大中观之自相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前颂云:“入定根本大慧前,不缘现空双运性。”
无二取自证智之行境不可言思,无有任何偏堕:
超离言思入定者,即是各别自证许,
如是有现无现等,理证亦是不成立。
是故,超离名言言思之圣者真实根本定者,即是各别自证无二智,除此之外,不承认根本慧定是有显现,无显现等一切名言,因为偏堕于现空各边的戏执是言思之境,于圣者根本定大智慧前,以理证不能真实成立。
双运智慧有种种名称:
是故轮番修二谛,尔时此名为妙慧,
一旦无有轮番修,获得双运智慧时,
观察蕴断所破后,无遮单空皆离越,
不现能破所破相,现分方便具胜空,
远离戏论大中观,以及俱生大手等,
虽有众多不同名,皆是离心智慧故,
以余分别不可思。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是故乃至以各自现空而轮番修持二谛,尔时是具二取心所之妙慧,何时不以轮番修习二谛,而现量见到或获得圣者根本慧定双运无二智慧之时,则超越了以胜义量观察蕴界等所破后,所抉择出的无有自性断除显现犹如芭蕉树无有精华的无遮单空,不成立能破空性与所破显现偏于现空各边之相,寂灭了一切二取,名为现分不灭方便具胜离戏大空性,又名为离戏大中观,及二谛无别双运,与现空双运、般若波罗蜜多、俱生大手印、光明大圆满等等众多表示无二双运实相之名称,即是超越心与心所之无二智慧,故借助另外二取心与心所之分别,则无法思议,故说为般若波罗蜜多等。
雪域各派的究竟观点皆为根本慧定之境界,故互不相违而为一义。班钦洛让曲吉云:在圣者面前,各大教派之究竟观点皆为一致。全知麦彭仁波切亦云:如果雪域各派承许究竟之观点是现空双运,则不会有任何辩论,并且依于此法可得无上安乐。圣者入根本定之无二智慧,超越心与心所,可安立为大中观等种种名称。而且显密也无任何差别。本论第四问题中亦云:“道果息灭大手印,无二中观等异名,实上离心智慧故,一切皆为许相同。”又云:“无证则无道名言,若证密意一致故,理证应理不可分。”
自然智慧之境界:
其非言语分别境,是故无遮非遮等,
异一现空等无偏,无有执著离偏颇,
虽离有无等承认,方便智慧即双运,
自然智慧现不住。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不可思议的智慧非为言语分别之境,不偏于破除显现后之无遮单空与自性不空之非遮常恒显现,也不偏堕于犹如搓黑白线般以意将现空相合之双运、及一体异体、显现空性等边。无有执著、不偏堕于任何一边,离一切戏论之无二智慧自性光明,说为不生不灭虚空体性。超越有承认无承认或有无现空等一切承认,也非为无有任何分别之睡眠等,清除一切边执劣见翳之法界,空性智慧之法界与光明智慧之大乐二者无离无合,故为无别双运之自然智慧,诸瑜伽士以各别自证无见而见,无住而住,无现而现,故佛说为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
“自然智慧现不住”等观点,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依《大幻化网根本续》第九品而讲的,自然智慧远离了一体多体,远离了一切戏论边执,没有任何偏袒,是佛之大法身智慧,甚至超越了一切智智之境。如《入中论》云:“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如心有相知彼境,依名言谛说为知。”所以从最究竟观点上讲,佛之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也仅是名言假立法,如是才能理解各别自证智之含义。在现空二谛中的离戏大中观及实相现相二谛中的实相,依分别心仅可相似抉择和了知其总相,如依比量可成立因果、前后世等,其自相对分别心而言,是不可思议。因实相是根本慧之境故,故《宝性论》云:胜义谛为不可思议,不仅是凡夫之分别心,即使是圣者后得之分别心对如来藏大光明也无法真实了悟。然其是各别自证智之境界,《中论》第十八品云:“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甚深实相不可诠说:
是故远离诸承认,无有增损殊胜义,
界智无离无合相,应许此等无诠说。
是故超越了有无是非空不空等一切承认的实相现空无二法界,远离了一切自性不空之增益,及无有与法界无二之光明智慧显现之损减,如是胜义实相,即为无二双运智慧与觉性或法界与智慧本来无有合离之唯一甚深实相,应当承许为其自相不能借助词喻分别来表示或诠说,故超离言说思维。
如是实相唯以各别自证智才能现见:
然非谁亦不证者,犹如不可思议我,
由此无垢理观察,所引各别自证智,
后得智慧定解灯,破除诸疑之黑暗,
亦有如是现见故。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虽然如此,然非是外道所许的谁也无法证悟的不可思议我,依于无垢教理的观察,所引出的圣者根本慧定双运无二之本体,瑜伽士之各别自证智,其后得清净智慧之定解是如理开显法界现空无离无合无有增减实相之灯,能远离一切怀疑之黑暗,诸瑜伽士能现量而见。
实相大中观离一切戏论之自相,对分别心而言,是不可思议,故《释量论》云:“瑜伽圣者之修法乃为不可思议。”不仅如此,即使是世俗中诸法,以遍计识也不可现量了知。凡夫有二取,故许遍计识与其之对境非为一体,仅能了知外境之影相,如眼见色,舌尝味,第六分别心思维总相等皆是如此。那么诸法实相是否是犹如外道之不可思议我呢?也不是。因以各别自证智可证悟其自相,也即现量而见。所以在名言中,可以承许实相大中观是各别自证智之境界,而非是无明业障分别心之对境。在大乘显宗中,于资粮道时,以分别心通过胜义理论抉择其总相;在加行道时,相似安住和感受;至见道时,以瑜伽现量而见;至佛果时,圆满现见而安住。而密宗中,尤其大圆满中,以灌顶之水晶等而诠示;以上师之加持而弟子直接感受或证悟,故本论第三问题中云:“纵使一切无执著,然如哑巴受糖味,修习瑜伽士生信,不须惟有依观察。”本论第四问题云:“空乐无别之法界,以离能取及所取,如是之理而感受。”
庚三、摄义
显密之道要:
显宗方便与智慧,彼二互为作摄持,
此处方便与智慧,无离无合而修证。
在显宗道中,方便现分与智慧空分二者,互相摄持。而于无离合甚深金刚乘秘密道中,方便显现与智慧空性二者以本来无合无离修持而现量感受、证悟。
方便智慧双运无二是显密道之精要,但在大乘显宗中,二者是以互相摄持而双运;在密宗尤其是在大圆满中,是直接以无离无合式修持而感受,证悟其无二双运。方便本来具足智慧,智慧中本来也具足方便,故是一法中具足一切法。
证悟时所见为一:
远离戏论大中观,光明自性大圆满,
此二义同名不同,较余更无殊胜见。
现空双运离戏大中观与界智无二光明大圆满二者,皆为双运无二智慧,故为义同,然而能表示的名称不同。其余再没有比此更超胜或殊胜的见解。
大乘显宗与密宗在离戏之上见解,无有差别;在证悟实相时,也无有差别。但在抉择见解的方式上,所抉择的是大空性见解或是明空无二、觉空无二等上,以及修持之方式等上,有很大差别。如云:“由从离戏方面言,已说此二无差别。”及:“道果息灭大手印,无二中观等异名,实上离心智慧故,一切皆为许相同。”在抉择见解时,显宗依分别心以胜义理论而抉择离戏大空性;而密宗依“一因文字理,加持及现量。”四种方式抉择。显宗自宗仅抉择了法界之空分,而密宗不仅如此,还抉择了明分;在修持上,显宗以伺察、轮番、安住三方式而修,密宗以生圆次第等修持。另外在行为、戒律、得果之快慢等等上也有很大差别。
另外在道果、大手印、时轮金刚等与大圆满之间也有差别,前者并非辨别心识与智慧后,直接安住于智慧而修行,其窍诀至高是大圆满心部的窍诀。如云:“大圆心部窍诀义,各诸大德所修持,道果息灭大手印,无二中观等异名。”
究竟见解无执离戏:
因无现空轮番执,远离四边戏论故,
此外皆成有戏论。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因为无有对现空二谛轮番之任何执著,远离一切四边戏论、一切执著故,除此之外,若有其余见解,其应成有戏论。
己二、别说显密道要与见解之差别
显密道要之差别:
然而显宗双运义,是由观察而抉择,
密宗直接自体验,现量成立觉性界。
虽然显密见解于法界现空双运离戏上为一义,然而显宗对二谛或现空或方便智慧双运智慧义,是以二谛正理观察而比量抉择并修持。而无上秘密殊胜金刚乘密宗中,诸瑜伽士对各自觉性界智无离无合之双运智慧以强力方便直接迅速现量感受而成立,故极为甚深与超胜。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安立密宗见超胜显宗见时,云:“从抉择法界离戏分说,纵使无有差别,而以现见法界之有境说,实有差别,因见者以有境分而安立,故有极大之差别也。”并引用《三相灯续》之教证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密咒乘。”由此于见道前,在修、行等上也有差别。然见道后,显密无有差别,如《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云:“是故诸成就智者共许显密道中现见法界均为一致。”
因果中观之差别:
是故所谓中观者,分别观察二谛时,
即是妙慧道中观,彼引二谛一体时,
现空双运果中观,此二因果显密见,
前者即是妙慧分,后者唯一乃智慧,
是故后者赞大名。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是故,所谓现空二谛双运之中观者,分别观察二谛量之心所妙慧是因中观或道中观;以二量所引现空二谛无别一味正行圣者根本慧定之双运智慧为果中观。此二者依次为因与果或心识与智慧。如是显密见解,其差别在于比量与现量或心识与智慧或因与果之理,而后者比前者增上超胜。前者为有二取心所之妙慧分,后者乃唯一超离心识之双运无二智慧,是故后者被称赞为离戏大空性、俱生大手印、光明大圆满等大名,尤为超胜。
从修持方法上讲,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之差别在于凡夫初学者最开始时,是以分别心观察而修大中观,以分别心安住而修大手印,以无漏智慧修大圆满。若以分别心而修,则非大圆满之真实修法,故下八乘之修法为大圆满之前行,而非正行修法。那么或问:真实修大圆满者,因其以无漏智慧而修故,是否皆为见道以上之圣者?回答是不一定。下面以比喻说明:如于日分蚀时,若有乌云遮蔽,则见不到其日影,但可以想象一个日分蚀之日轮。此比喻凡夫初学者之大中观等修法,仅是修法界总相,而未见自相。若云渐薄,则可见到空中日分蚀后之日轮,仅是日轮之部分,也不太清楚,但毕竟是现量见到了日轮,比喻大圆满修行者在见道以前的修法,其二障渐薄,相似见到了法界之自相,虽不太清晰,然仍可谓为无漏智慧。若乌云全部散去,则部分未蚀之日轮清晰可见,比喻至见道位时,已现量见到了法界之自相,此时为无二智慧。如是日蚀渐去,日轮渐圆,比喻增上修道位时,逐渐见到较前为圆满之法界。至日轮全圆时,比喻已到佛果,圆满见到了法界。故本论第四问题中亦云:“于此究竟大圆满,深寂光明无为法,虽是如来之智慧,此处暂时修道中,与彼同分之智慧,喻义双运分别用,画水月天月喻。”直接之阐述,请参阅具体之续疏。
己三、以此类推余义
名同义异:
如是实相亦复然,二谛无别与实空,
此二实相名相同,义异天渊之差别。
是故经续论中,所有所谓之实相,亦如同上述二种中观一样,有蕴界处所摄显现诸实事为空性之无遮实相,与现空二谛无别双运智慧之实相,此二种实相虽名字相同,皆为实相,但所诠义差别高下犹如天地,一者为舍弃了与本性空性界本来无离无合自性光明显现之单空,一者为不舍光明之现空双运。
应善加辨别:
如是法性与法界,胜义空性离戏论,
寂灭边等虽同语,究竟实相大差别,
故当无误析宣说,如同胜达瓦名也。
如是所谓之法性有无遮实空法性,与二谛无别双运智慧法性之二种意义,所云之法界也有无遮实空法界与二谛无别双运法界二种,空性也有无遮空与双运空二种,离戏也有单空离戏与二谛无别现空双运离戏二种,寂灭边也有无遮单空与现空双运寂灭二种,胜义也有无遮假胜义与双运真胜义二种,颂词中之“等”字还包括了涅槃、无为法、本性身、法界智慧等无遮单空与现空双运二种。能诠名或语句虽相同,所诠义有无遮单空与究竟殊胜现空双运,其之差别极大,高下犹如天地,故应以无垢教理分清各个因与果、粗与细、后得与根本、心识与智慧行境之时位,无误无乱善加宣说。犹如胜达瓦者观待不同时处,而有不同之义,如行走之时为车,渡河之时为船等等。
各种关于法性、离戏之名词,有相似和真实的两种含义,故应善加辨别。比如离戏,有部认为,果法生时因法灭故,远离常边;因法无间有果法起故,远离断边。经部许为,诸有为法相续转故,远离断边;刹那灭故,远离常边。唯识宗许为:遍计所执不谛实故,远离常边;依他起谛实故,远离断边。自续派许为,诸法名言中有自相故,远离断边;胜义中无自性故,远离常边。如前所述,若以应成派之理论观察,皆堕于微细之断常边。故应善加辨别。
所以各派之见解是依次增上,而且显密之修法也依次增上,如小乘将烦恼执为所断,大乘显宗执为所净,密咒乘中将其转为道用,可参阅《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中誓言续事中所说之理。
乙三、本品末义:随喜赞叹及摄义之教言
分三:一、随喜并敬赞,祈劝请为他人开显此法灯;二、宣说授持胜法之法器;三、摄要精藏真实之教言
丙一、随喜并敬赞,祈劝请为他人开显此法灯
如是甚深七疑问,深广义句解说时,
问者敬语如此说,呜呼自如池水龟,
未见他论深法海,仅尝自宗池慢味,
此语摧毁吾等慢。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对如是极难证悟极具深义的七个问题,以无垢教理作甚深广大解说之时,顿到的分别流浪提问者已对此七甚深义断除怀疑获得了定解,很欢喜并恭敬地说:呜呼!我自己犹如住于小水池中的乌龟,以为小水池比大海还殊胜而生傲慢,后见到大海时,被吓昏在地而死去一般,仅仅尝到自己宗派之义,从未见过他宗犹如大海之甚深经续法理,还生傲慢心。你的这些甚深稀有之语摧毁了我的傲慢,我对此很欢喜,愿将此作为我之殊胜恭敬处。
仙人与流浪者有外内密三种意义,对凡夫而言,主要应从外义去理解,此为全知麦彭仁波切为了度化有缘者而示现为二人而已。从外义上讲,流浪者为广闻各派佛法,并以分别念作过伺察推理广学博闻之智者,故其也很傲慢。而仙人是已证悟甚深法性之大成就者,故其有究竟了义之见解,具有无数功德。所以流浪者提出往昔诸大智者也未作了义回答的七难题后,仙人即显示祈祷不共文殊圣尊而入于大圆满了义境界中,以其力用作了不违教理的了义回答,流浪者听闻并深思后,顿生信心,对以前的傲慢深加忏悔,并对仙人作极大赞叹而皈依。并以池中龟自喻而自责,这个比喻印藏论典中多有提及,与井底之蛙的寓言极其相似,故不赘述。
流浪者与仙人之间通过七问七答一方面阐述了九乘佛法基道果之精要,以供有缘者闻思修学。另一方面流浪者之所以如此示现,也是为了消除后学者之傲慢。凡夫相续中有少许功德,即易生傲慢。藏族俗语云:无功德者非常傲慢,犹如乞丐讨到少许财食;有功德者没有傲慢,犹如国王一样。而傲慢对于求道者而言,是一切过患之根本。有傲慢故,佛也难以度化,释迦佛曾云:“贪嗔痴烦恼炽盛之人,我可度化之,但具大傲慢者无法度化。”如提婆达多、善星比丘之类。有傲慢故,对法亦生怀疑甚至生邪见,虽修法也难得悉地,如云:“分别观察寻思者,彼等虽修离悉地。”有傲慢故,对僧众也难生信心,因其难生清净心,则所见所触之人,尽是有过失者。有傲慢故, 难得上师之加持,如云:“上师虽示深窍诀,弟子若以疑惑心,视彼言词无悉地。”及云:“傲慢如高山,不生功德水。”故直贡觉巴仁波切亦云:“上师四身似雪山,若未生起诚敬日,加持之水不降注。”全知麦彭仁波切亦云:“愚笨者学习佛法后,可对治自己之愚痴,而有傲慢之世间聪辩者,听闻佛法也难以受益,因其未认识相续中之傲慢。”有傲慢故,毁坏一切善法,如经中云,如火烧尽芽种,果也难生;傲慢大火,坏诸善法,不生修法之功德。总而言之,傲慢之过患无量无边。那么有什么值得傲慢呢?是因具有清净之三乘戒律吗?则具清净戒律者,随处可见,彼此彼此,又生什么傲慢呢?是因具有有漏三摩地呢?有漏故无常,无常故苦,又有什么值得傲慢?是因具有闻思修三种智慧吗?那么诸佛菩萨更应生傲慢,但何曾见到佛菩萨生傲慢呢?再者若真实具有修之智慧,则能了知一切皆为大空性,于大空性中又何有傲慢?故傲慢之源,则是无明之非理作意,全知麦彭仁波切言,傲慢以隐藏式而存在。而此正是我们所要断除的。
傲慢之违品是信心,故傲慢有多大过患,信心也有如是大的功德。大小乘宣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以对治之,故应反观自相续努力生起信心,信心之功德者,无量无边,具信心则具有一切修法之功德,世俗与胜义之正见也唯依于信心,经云:“信心佛宝信法宝,如是信心亦僧伽。”及云:“信心为父信心母。”佛经云:“舍利子,胜义谛必须以信心才能证悟。”莲花生大士云,若无信心,即使是通达五明之班智达,亦得不到成就;若具信心,即使是放牛者,也可获得成就。又如云:“若是愚笨具信者,彼修能得诸成就。”尤其是修大圆满者,唯有依于信心,上师之加持才能入于心间而得成就。故欲速成就者,当励力生起信心。
文殊喜舞称荣龙,圣者胜意大海中,
具有种种法宝藏,若彼舍弃而希求,
他宗似宝真愚昧。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如是甚深广大稀有教言之源第二遍知大班智达荣素法贤与大遍知龙钦绕降,是至尊语自在文殊欢喜游舞所示现的圣者。二者胜意无二之智慧大海中,具有不可思议极为众多的不共种种经续甚深了义法宝藏,善生甚深法理密意疏释犹如如意宝王,现在尚真实存在,若舍弃此等而去希求他论相似之宝,呜呼!真乃愚不可及。
荣素法贤尊者,从小时,即具大圆满之自生智慧,其能得陈那之因明,世亲之经教,月官之解说,法称之辩论,教主巴波之著作等五种圆满而成菩提。因其于一切法,仅闻一次,便能领悟,且只字不漏,故称其为文殊化身,详见《西藏古代佛教史》。阿底峡尊者入藏时,荣素班智达年纪尚小,阿底峡尊者抱着荣素班智达,并互相辩论,然阿底峡尊者无法获胜,承许荣素班智达为自己的一位上师化身等。其于《入大乘论》、《黑蛇总纲论》、《大幻化网广释》、《显现立为圣尊》等论中以义、喻深广地抉择了大圆满基道果之理。龙钦巴尊者为公认的藏地三大文殊化身之一,其之功德,不可尽述。其之著述,如《三解脱》、《三大休息》、《七宝藏》、《四心滴》等,将大圆满法广加弘扬,如日中天。此二尊者之疏释,为宝中至宝,故当珍惜而修学。
思理观察法贤者,恒时无有魔违缘,
故发理路狮吼声,获得深解海生教,
自宗具有殊胜性。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因此,以极为贤妙的正量正理对二谛法进行思察,断除一切疑惑,获得殊胜定解之善思者或具有甚深教理智慧者,恒时无有不具甚深经续义邪慧魔所作之违缘,故发通达经续甚深二谛理路之狮吼声,依此能对乌金莲花生大士(海生金刚)所传尤为殊胜的前译自宗教法获得坚信,不被他转。
前译宁玛巴教法,尤其是新旧宁提派,可使凡夫于短短六个月中,获得究竟悉地,成就不生不死大虹光身,其以法身因、报身因、化身因之三因抉择佛之境界,并直接将佛果转为道用等,此为下八乘所不共者,尤为殊胜。第五世达赖喇嘛亦云:“唯有宁提派法可以获得虹光身。”《旧译教法兴盛发愿文》中云:“甚深内续三部密意髓,依不共胜窍诀秘密道,现前虹光法身极神奇,愿莲生佛之教法兴盛!。”
偏慢驳斥他宗者,当依不夺慧剑柄,
如是良机应赐他。槃槃槃槃槃槃槃槃
对偏堕与傲慢之他宗进行驳斥时,应依无垢甚深了义教理不可夺之智慧剑,并应将此良机赐予他人。
当以紧握依义不依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等无垢教理智慧宝剑之柄,当空挥舞,驳斥他宗之不了义观点,斩断其疑惑,开显无垢了义正见,使他者亦获得甚深了义观点。故流浪者劝请仙人宣说殊胜教法。
闻法犹如甘露海,甚深意趣海宝珠,
彼者何处当取之,不应跟随相似士。
是故听闻共同经续之法理,犹如具有精华香甜甘露之大海,与此不共同之圆满经续、甚深密意者,如同甘露大海精华之如意宝,无论其在何者心中,无论其显现胜劣善恶,都应百般精进具大敬信努力求取。没有通达甚深义者,无论其显现如何贤妙,也无利益,故不应追随如是相似士。
闻法如饮甘露海,有二义,一为闻法即为饮用甘露大海;一为闻法后修持而获得大安乐为饮用甘露大海。当如四依四不依而寻求佛法甘露大海精华如意宝之大圆满,如是能迅速遣除意贫意暗之二障,速疾安乐地获得圆满断证大虹光身之佛果。对真实具此法者,当于一切生世中一心一意地追随。
广闻多言亦非然,虽显生修深观察,
不解深义如地藏,谁持此法知具慧。
是故虽然广闻甚深共与不共之经续,能说甚多教理,具有很大俱生智慧,修持也很精进,并以推理作了甚深观察,然未证悟甚深经续之密意,犹如未知地下之宝藏。若谁受持此论并积资忏罪,则知其为具殊胜智慧,超胜他人之胜士夫。
吾意立为深广海,慧辩十万珍宝器,
知求教言善作时,龙王喜海喻饮之。
为使自意成为具有如理证悟经续甚深精华密意甚深智慧藏犹如深广大海般之胜器,应知此即是寻求善妙教言论典之时,并应如同龙王喜爱大海般,尽饮此深广佛法甘露大海。
此是流浪者劝请后学者闻思修佛法之语。为了使自己如理证悟经续窍诀密意,并具有无量智慧与辩才之珍宝,应寻求甚深善妙之教言与论著,并一口饮尽此佛法之甘露大海。
知由广阔慧海中,降流上述善说河,
当知彼源龙王者,即是传承持明教。
应知是从深广之智慧大海中,降下流出了上述甚深无二智慧深广善说之教言河,而此智慧大海之源即是前译持明传承教言经续甚深窍诀之龙王。
前译宁玛巴之教法由法身普贤王如来传于报身金刚萨埵,再传化身极喜金刚,次第传于降花喜宁,西日桑哈,加纳思札,布玛莫札,莲花生大师直至龙钦绕降尊者、持明无畏洲等。此三种传承,从未被分别念的垢染所染污。是无比清净具大加持传承与教言之源,即如具如意宝之龙王,由彼降下大海,再从大海中流出一切大小江河。
吸引天边食其精,于心普利妙甘露,
意得如是大力故,当照希有妙法灯。
为吸引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共甚深经续窍诀之密意并刹那食尽其精华,生起普利自心之甘露大海,为使自意速得如是大力,如是祈劝具缘贤妙士夫仙人开显稀有无比不共窍诀的法灯。
所知法犹如虚空无边无际,为刹那通达其密意,为使自己尤其是后学者获得如是之利乐故,流浪者劝请仙人开显此甚深经续窍诀之法灯。此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示现外义之流浪者与仙人而利益后学者。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