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宝静法师专页
释宝静法师简介
宝静法师(西元1899~1940年)
宝静法师,是中兴天台之祖谛闲老和尚的传人。他天才俊秀,勤奋好学,教理通达,辩才无碍,是难得的佛门法将,不幸天才不寿,英年早逝,未能光大四明观宗门庭,是一件令人十分惋惜的事。
宝静法师俗家姓王,浙江省上虞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出生。他的父亲讳震夫,精申韩之学,曾任上海协德丰洋行经理,民国肇建后,任鄞县县政府科长;母亲田氏,传说宝静诞生时,他祖母梦见一个和尚走进家里。宝静自幼性格文静,沉默寡言,家人说他是和尚转世。他自幼循序就读,及长入上海大同学院肄业,嗜读文哲古书,感于人生无常,时有出家的念头,乃于十八岁之腊月初八日,私下到奉化灵隐寺剃度出家,时为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宝静剃度后,为怕父母找到寺中要他还俗,与家人隔绝音问者凡五年之久。
剃度之翌年-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受具戒于天台山上方广寺。圆戒后回灵隐寺,精勤修持,日诵《法华经》。后来受一位可端和尚的指点,到宁波观宗寺,学习天台教观。是年-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观宗寺住持谛闲老和尚,受北京叶恭绰、蒯若木等居士礼请,到北京讲《圆觉经》,七月圆满南返,叶、蒯二居士各致送一千银圆,资助他办佛学院。谛老回到观宗寺,把寺中原有的“观宗研究社”,改组为“观宗学社”,对外招生,学生四十余人,宝师也入社受学。同在学社受学的,有禅定、倓虚、仁山、妙真、显荫、常惺等。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观宗学社开学,谛闲老和尚亲讲《始终心要》、《教观纲宗》。后来继讲《十不二门指要钞》,讲到《钞》中所引“净名之无住本,立一切法”这一段,宝师豁然有悟。民国九年(一九二○年),谛老在社讲《法华玄义》、《玄义》一书,乃是“台宗之要吁,佛化之宏纲”,是智者大师称性而谈之作,听讲者饱餐法味,而宝师领悟独多。因之谛老命宝师讲偏座。翌年-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学社授课三年圆满,学生毕业,学社停办。宝师请之于谛老,改组学社为“弘法研究社”,仍对外招生,谛老认可,命宝师为研究社督学,处理社务。是年夏季,余姚县长陈国材,及县中仕绅居士等,请宝师到余姚讲《阿弥陀经》,听者数百人。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谛老命宝师在学社讲《摩诃止观》。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宝师二十五岁,告假外出,行脚参访。他沿长江上游,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数省,登庐山、九华,参访名胜古迹,诸大善知识。并到金山、焦山,游览名胜,且入江天寺参禅。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返回观宗寺,在研究社讲《始终心要》,及《四教仪集注》。是年秋他母亲病重,他赶回上虞家乡侍疾,为母讲西方净土、念佛法要。他母亲病中念佛不辍,安详而逝。
回到观宗寺,谛老在研究社讲《梁皇宝忏》,宝师为辅讲,社中学员记录下来,宝师逐日为之删繁取要,编辑成文,以数月时间,乃成《梁皇宝忏随闻录》一书,刊印流通,风行一时。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初春,应广州南华佛学院之请,到广州弘法。初在中山大学演讲,那时广州是南方革命政府的根据地,宝师以“佛教与革命之关系”为题;继讲《法华经》于华林寺。时党国要人谭延阖、戴传贤等,都与席听讲。
夏季《法华经》圆满,与佛教居士黄仲博、陈宝尊、李公达、傅星垣等,组织了“广州弘法佛学社”,在社中讲《楞严》、《起信》、《地藏》、《弥陀》诸大乘经论。同时还发行了一份《弘法》月刊,以资宣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此外他也倡导救济、放生等慈善事业,本来是十分沉寂的粤东佛教,一时之间也活跃起来。翌年夏天,香港的显奇和尚,礼请宝师到港,在青山寺讲《梵网经》,各地信众都来闻法,法缘殊胜。以此原因,他在香港居留下来弘化。
在青山寺讲经圆满,与黄叔通居士等在石岐创立了“中山弘法分社”,在社中讲《般若经》,打佛七,善信云集,极一时之盛。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应“香港讲经会”之请,讲《弥陀疏钞》三个月;于新界屯门清凉法苑,讲《四十二章经》兼旬,应潘达微、关楚璞等居士之请,于利园讲《八大人觉经》,听众每在千人以上。如是弘化,席不暇暖。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底,奉谛闲老和尚函召,回到观宗寺,谛老命他在“弘法研究社”任主讲。宝师在社中讲《教观纲宗》、《十不二门指要钞》、《法华玄义》、《圆觉经》等,前后三年。在此期间,四方青年学僧,闻风而至。学额满了,不能容纳,乃增设预科。授课之外,又亲编《弘法》月刊,阐扬佛法,对于佛法的普及,影响至大。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夏,他创办了一所“观宗义务学校”,自任校长,收容贫寒失学的儿,施以佛化教育。他寒暑假的时候,他曾到过苏州报恩寺,余姚佛学会去讲过经。
他主讲于弘法研究社历时三年,常利用寒暑假游览国内外佛教名胜,随缘弘法。在国内他游历雁荡仙岩、吴越山川;在国外,游历了南洋群岛、缅甸,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寒假,他事先把校事务安排好,利用寒假到缅甸去礼大金塔。与他同行的,还有杭州瑞云庵的超尘和尚,及侨居马来亚的研究社学僧今河师。礼塔归来,在研究社讲《法华玄义》。是年三月主讲任满,决定辞去观宗寺讲席,拟入山结茅静修。适于此时,云南云栖寺定安和尚,来到观宗寺请宝师到昆明弘法。宝师藉此机会辞去讲席,与定安和尚赴滇,同行者还有天童寺退居住持文质。抵达昆明,初在西山云栖寺讲《楞严经》,继在省佛教会讲《妙法莲华经》、《大乘起信论》,接着又在佛教居士林讲《弥陀要解》及《台宗方便》,讲坛连续,法筵隆盛,欲罢不能。他在滇南弘法为时一载,后来编印成《弘法特刊》,记载在滇弘法经过。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谛闲法师在上海玉佛寺开讲《楞严经》,听众极多,讲毕返回宁波观宗寺,身体不适,自知不起,即电促时在云南的宝静返回宁波。宝静途经香港,又应邀在香港佛学会、佛山万寿堂、弘法精舍等处讲经,事毕回到观宗寺。谛闲法师为他传法授记,授他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是年五月十九日,谛闲法师圆寂,宝静继任观宗寺住持。他除继承师尊遗志,主持寺务外,又在弘法研究社讲经弘法,主编《弘法》月刊,并重整观宗义务学校,谋求发展。
在他主持四明观宗寺期间,曾和台湾籍高僧斌宗结过一段法缘。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时年二十三岁的斌宗法师在台湾台中汴峰结茅,他感于寄身海岛,得不到明师指导,乃决心到大陆行脚参访。斌宗曾到福建鼓山涌泉寺参谒虚云老和尚,到宁波天童寺参谒圆瑛法师,并在天童寺受具足戒,以后并到扬州高旻寺参谒来果禅师,到奉化雪窦寺参谒太虚大师。时太虚大师外出弘法未晤,乃转道四明山,入观宗寺的弘法研究社,听宝静法师讲《教观纲宗》。这是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夏季的事。斌宗在弘法研究社听讲,以戒行精严,成绩优异,颇为宝静法师器重,有意聘请他担任副讲。斌宗自以为由台湾来大陆的目的,是为了参访学道,不敢应副讲之任,乃书陈宝静法师曰:“不远千里前来大陆,目的在于求学,绝无意讲授,老法师慈意至为感激,但无论如何,不能应命。”斌宗留书离开观宗寺,转往天台山的天台佛学院,入专修部研究天台教观、四教仪。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回到台湾,弘法利生,成为一代高僧。
宝静继任观宗寺丈席后,屡屡应请到上海、杭州、奉化、南昌、广州等地讲经。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应请到香港弘化,他的上座弟子显明随侍。宝师先后在香港莲社、粉岭静庐、弘法精舍等处讲经次数最多,法筵亦最盛。说到香港的弘法精舍,不能不说明此一精舍的因缘。宝师在香港弘法期间,香港的护法居士黄杰云、李素发、王学仁、林楞真等,发起为宝静法师创建精舍,希望法师长驻香港弘法。精舍落成,宝师在精舍中开办弘法学社,培养弘法人才,自任主讲,显明任辅讲,并负教导之责。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秋季,宝静法师回宁波观宗寺处理事务,事毕返上海,驻锡玉佛寺。是年十一月,正当壮盛之年,忽然罹疾,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上海玉佛寺病逝,世寿仅四十一岁。显明在香港闻讯,赶赴上海为宝师料理后事。宝静法师生平着述甚富,主要者有《大乘起信论讲义》、《佛遗教经讲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修习止观坐禅法讲述》等行世。
-------------------------------------------------------------------------------------------
宝静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