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达摩难陀法师: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2日
来源:   作者:达摩难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摩难陀法师: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信仰-信心与奉献

  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

  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塞的毒药,有神论的信仰是不可知的。知识破坏了信仰,而信仰则破坏了它本身,因为,这种信仰建立在不可知上面,导致对信仰无法产生信心。只有当对宗教有真正的理解时,才会生起信心。

  宗教信仰是无知和盲目的?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说:

  「信仰是去相信一些你理性里认为不真实的东西,如果你的理性承认了它,就无所谓盲目不盲目了。」

  信仰和信心完全不同。信心不是心灵那种不可知的接受(信仰),信心是一种可知的、确定的和期待的,是由每个人的理解和每个人的经验证实。信心,好比是一个熟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学生,在课室内聆听老师讲解牛顿的万有引力,他不会相信老师所教。相反的,他保留自己的判断,一直到他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对佛教徒来说,信心来自理性、知识和经验。当理性、知识和经验获得开展后,信心不再是盲从的信仰,信心变成一种心灵的动力。

  在《佛陀的教诲》一书中,作者 W.腊忽拉说:

  「问题在于没有觉察到信念的产生──觉察到这世间的每一种思维。当你发现时,信念的问题就消失了。当我告诉你,我紧握住的手掌中藏有珍宝,信念的问题就产生了,因为你并没有亲眼看见。如果,我一开始就让你看到我掌中的珍宝,那么信念的问题就不会产生。因此,佛教的经典中说:『相信那位曾经看见掌中珍宝(圣果)的人』。」

  祈祷的意义

  自然是公正的,不能以祈祷方式去讨好它。

  人类不是失败的动物,只有失败的动物才会乞求牠的需要和等待施舍。佛教认为人有潜力成为自己与宇宙的主人。人类是因为无明而蒙蔽了自己的潜能。因此,佛陀告诉我们,人是有潜能的,人必须提升自我的精神层次,并尝试了解自我的能力,同时去开发它。

  佛法给予人类充分的责任感和尊严,使人类成为自己的主人。佛教说,没有一个「最高」的存在,裁判一个人的行为和命运。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是因为你和我的需要而创造的,并不是为其它不可知的存在者的需求而创造。

  记住!自然是公正的,不能以祈祷等方式去讨好它,自然不会因为你的献媚而特别眷顾你。佛陀清楚的表示过,涅槃的真正快乐,不是通过背诵经典、苦行、祈祷、忏悔、歌颂、誓愿等等途径就能得到的。

  有一回,佛陀讲述了一则有关祈祷的故事:有一个人想渡河,他坐下来祈祷,希望能到对岸去,可是他的要求落空了。要渡河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桥梁,或制造木筏或小船,再不然游泳过去,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样的,要渡过生死轮回的河流,单靠祈祷是不够的,他必须精进、努力于实践道德化的宗教生活,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欲,净化自己的心识,消除心中不净的烦恼,才能达到最高的目标──涅槃。只靠祈祷是不行的。

  假如祈祷是必然的,那么应该将它转向强化内心,而不是祈求。下面有一首诗,告诉我们祈祷的真正意义。

  我不以祈祷躲避危险,

  但是,我不畏惧它的出现。

  我不祈求缓和我的痛苦,

  但是,我以心灵之力战胜它。

  我不在焦虑、恐惧中祈求得救,

  但是,我以忍耐赢取我的自由。

  禅定

  禅定是陶冶心智、训练和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

  佛教徒以修学禅定代替祈祷,从而发展心灵力量、陶冶心性。没有一个人能不透过禅定而发展心识,进而获得解脱。一个人如果无法净化自己的心识,有了再大的功德,也无法完成终极的目标──涅槃。自然的,「心」很容易引起幻觉和犯罪的倾向,「心」引导「人」去做感官的奴隶。如果,「心」没有接受适当的训练,幻觉和波动的情绪将误导人们。当一个人知道如何修学禅定时,就能在他的感官起误导作用时,控制他自己的「心」。今天,大多数人所面对的烦恼和错误的观念,就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未经训练和不文明的「心」。禅定能有效的治疗许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很多医学权威和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当心理受到挫折,忧郁、悲伤、焦虑、紧张和畏惧所干扰时,都是造成疾病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胃病、精神病和各种的心理疾病等。同时,其它存在的疾病,也会因为这些心理因素而导致加重或恶化。

  当意识到「我」有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忧郁、太多的悲伤和太紧张时,这些烦恼就在身体中展开,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胃病、精神病和各种心理疾病,这些疾病都是心理与情绪不协调所产生的。在儿童疾病中,龋齿和眼疾,通常与心情不安有相互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一天中,能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禅定的锻炼,就能避免很多种因身心失调而产生的疾病。很多人不相信或因为懒惰而不修学禅定,是因为对禅定缺乏了解,而有些人却认为禅定太浪费时间了。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世界,所有在精神领域有成就,能达到生命至高点的人,都是从禅定中锻炼而来的。

  他们今天被千万人所崇敬,因为他们以卓越的智慧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而这些智慧就是从禅定中得到的。

  禅定并不是强迫自己「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的学习,而是放松自己,使自己充满愉悦和灵感,只要有一点强迫性的存在,就不是在修学禅定。我们不去修学禅定,反而去做那些歪悖真性的事,执着于「我」,执着于感官的欲乐,不肯放松自己和放下自我。如果这样的话,禅定将变成野心家的游戏了。为了想达到个人的欲望而自我膨胀。禅定如同爱,是一种自发性的经验,不需要强迫也不需要激烈的努力就能获得。

  因此,佛教的禅定并没有其它目的,而是把「心」带给现实的生活,进入充满觉醒的意识状态,以觉醒的意识状态来清除业习带来的障碍。

  佛陀的觉悟是透过他自己努力精进于心灵的发展,并没有得到「神」的帮助,他从禅定中获得智慧。要想拥有健全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就必须修学禅定。

  现代生活的本质:

  今天,我们的生活非常忙碌,人们不辛勤的工作,就无法生存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在每一个生活领域里,都有人想尽办法,无休无止的去打击另外一个人。「心」是生命的核心,如果「心」中没有和平与安宁,整个生命将会崩溃。人们很自然的以感官的乐趣来克制他们的忧虑,他们喝酒、赌博、唱歌、跳舞,把所有的时间幻想于他们在享受并获得心情的愉快,这样一来,就成为感官欲乐的奴隶了,我们的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真正放松的办法是:控制心识来冷静我们的感官。如果,我们能控制心识,就能控制一切。当「心」完全被控制和净化后,就能消除精神的困扰,就能看到别人用肉眼看不到的许多事物。到最后,我们将获得解脱和找到和平与幸福。

  修学禅定要有坚韧不拔的决心、努力和耐心,不能企望马上收效。我们应该知道,一名医生、律师、数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或科学家,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获得成就的。禅定也一样,修行者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控制那不可捉摸的「心」,然后才能获得平静。修学禅定如逆水行舟,一个人不能因为得不到眼前的收获而失去耐心。禅定的修学者必须培养他的道德。在适当的场所修行也很重要。修行者必须为自己订下目标,那颗跳跃的「心」不容易捕捉,所订下的目标必须远离贪、嗔、痴这三种劣根性。

  当我们开始修学禅定时,我们的「心」从旧有的或传统的思考方式,转变为新的、无障碍和不寻常的思考方式。在修禅时,我们以整颗「心」在呼吸,我们吸进宇宙能源,呼出慈悲喜舍。净化了整个胸怀,生起克服欲念和种种不善的智慧,以智慧克服了知识障碍、知识限制和抽象性的概念。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我们的身体上,如:吃饭、穿衣服、洗澡、洗手、洗脸、化妆等等。可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却很少把时间花在我们的「心」。

  有些人以佛像为集中精神的目标,有些人关注在入出息念,面无论用什么方法,他肯定会发现禅定能令他获得轻松和宁静。禅定对其它方面的帮助也很多,如:身体健康、心理愉快。禅定在必要时,也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心念。

  人类能以谢绝恶行这种简单的方式为社会做出高度的贡献。通过禅定开展的文明心念,对服务他人是最有效的。禅定并不浪费时间,禅修者的精进心解决了很多困扰,同时也对启发他人有很大的帮助。纵使生活在烦恼多多的现代社会,禅定也有助于人获得宁静的生活。在这人口密集,充满烦恼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无法企望到树林、山野去过那种远离尘嚣的生活──象牙塔的生活,禅定不是逃避主义,它不一定要求要隐藏自己才能获得宁静,禅定讲求的是通过训练心识去面对、去了解、去战胜尘俗的生活。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己,来承受在这世界过禅定生活的种种障碍。

  有些人修禅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利用禅定获得工作或赚取更多的金钱。他们不了解禅定的意义,禅定不是为了增长,而是为了减少欲望,物欲的动机不适合于禅定。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世间的,追求那些非金钱能够买到的,或他人不能提供的精神领域。在修禅时受到他人骚扰,要以绅士的风度,冷静的面对他。透过修禅你将学会如何放松自己和使自己的内心安宁,你将获得宁静和愉快的内在。在修禅时,你会否定某些思想和感觉,如:嫉妒、嗔恚、傲慢、和羡慕等等,从而学到如何控制自己的心识。

  如果你修学禅定,你将学会如何在迷失方向的十字路口,做出适当的决定。如果你修学禅定,你将会发展自己的涵养,涵养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佛教徒修学禅定的目的,是从心中涤除所有的污秽,从而达到终极的目标──涅槃。

  今天,禅定已被人们滥用,他们想即刻获得成就,有如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一样。在佛教和其它东方文化一致认为耐心是修学禅定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按步就班的控制我们自己的心识,我们不应该要求不通过专心训练,就想达到最高的境界,我们理解到某些人对禅定抱着错误的观念。禅定是以一种温驯的方式来克服我们心灵的烦恼。如果修禅是为了炫耀我们的成就,就是在滥用禅定。修学禅定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并清楚的了解禅定必须在有经验老师的指点下,才能在正道有所发展。总的来说,我们修学禅定,不能渴求在短期内获得最大利益。

  诵经

  诵念佛陀以巴利语讲述的经典,能获得祝福和保护。

  诵念巴利文经典是一种普遍的佛教仪式,特别是奉行以巴利语为主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很多重要的经典,是由佛陀的上座弟子结集的。这些原始经典,原本抄写在贝叶上,后来编汇成巴利语诵念的《护卫经》。这些经文选自《经藏》中的《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和《小部》。

  佛教徒以巴利语诵念《护卫经》。诵念《护卫经》能保护信徒们不受邪灵、灾难、病魔、星宿的影响和获得信心。诵经的声浪,能使得周围环境安祥、宁静。诵经的节奏也很重要,出家人以不同的节奏在不同的场合下,协调的诵念不同的经典。早期的人类已经发现到某些音调和节奏能令听者在心灵产生宁静与安祥。还有,声调也能和护法神感应,声调同时也对那些低等众生,如:蛇类等、精灵道、鬼道、产生一种好的影响。因此,协调的音调和正确的节奏是诵念巴利文经典的重要组成部份。

  有节奏的诵经不仅是佛教的仪式,同时也是所有宗教推行的仪式。我们可以从回教徒诵念《古兰经》和兴都教徒梵文诵经仪式中发现这一点。基督教和它的各别教派,如:天主教、东正教,也都采取了各种优美的诵经方式为主要的宗教仪式。

  诵经能生起三种巨大和强烈的力量,这就是佛、法、僧三宝的力量。佛教徒信奉三宝,三宝能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祝福。

  一、佛宝:

  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再把这些神圣的经验传授给我们。虽然这位伟大的导师已经不在了,可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教诲,仍然在利益众生。同样的,发现电力的人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今天还在继续的享用着电力与光明,这是发明家智慧的结晶。发现原子能的科学家已经不在了,他的发明却与我们同在。同样的,我们可以从佛陀的觉悟和教诲,汲取灵感。当你怀念他、尊敬他时,就会对他产生信心。当你诵念或聆听他所传下来的经典,也就会获得他的祝福。

  二、法宝:

  这是被佛陀所发现的真理,让所有的信徒都能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维持宁静与快乐。从你的慈悲心、虔诚和理解方面的发展,佛法的力量会帮助你获得更大的自信和心灵的力量。这种心灵的力量产生很大的保护作用。当一切众生知道你奉行佛法时,就会尊重你。法宝能保护你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不了解佛法的人,无法过正道的生活,经常受到邪恶力量的诱惑,从事一些没有利益的活动。这么一来,他们的无明导致他们更加的恐惧和猜疑。如果人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佛法,在佛法建立起信心,就不会花大笔金钱从事那些没有意义的事。佛法是自然法,是自然的现象,也是宇宙法。理解自然的力量,就能通过佛法来保护自己。如果,我们获得圆满的智慧和宁静时,一切外缘因素就不会影响我们的心识和造成恐惧了。

  三、僧宝:

  这是指神圣的僧人,放弃世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发展。他们是佛陀的弟子,修持大德行,准备证悟圣果或阿拉汉果。我们尊敬僧团,因为他们是佛法的园丁,是联系佛法和人们之间的桥梁,维护佛法和推荐佛法,二千五百年来,他们将佛法推广到世界各地。僧团的义务就是引导人类过着正道和神圣的生活。僧团通过诵念佛经,将佛陀的教诲重新展现给我们。

  诵经开始于佛陀时代。后来在某些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发展为全日诵经或连续数日的诵经仪式。信徒虔诚的聆听或参与诵经仪式。在某些情况下,佛陀及他的弟子们,为那些受天灾、人祸、瘟疫、飢荒的人诵经祝福,为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有一回,一个小孩子受到邪灵的侵犯,佛陀吩咐弟子们诵念经文,保护孩子免受邪灵的侵犯。

  透过诵念来祝福非常有效。当然,在某些时候,恶业的力量太大时,诵经还是无效的。有些轻微的恶业,可以通过出家人诵经而加以克服,因为出家人拥有大慈悲心和道德修持。诵经只能暂时压制恶化,并不能消除恶业。

  焦虑和疲劳的信徒,曾经透过诵经或聆听,获得宁静和松懈。这种经验和从音乐所获得的不同,音乐会导致精神紧张。同时,音乐无法提供心灵的奉献和信心。

  二千五百年来,佛教徒都体验到透过诵经能获得利益。我们必须尝试去了解,为何佛陀入灭了这么久,诵念他所讲述的佛法,仍然有这么广大的祝福功效。经典中曾经提到:佛陀在他的过去世,发愿圆成佛道时,坚持不说妄语。佛陀不说妄语,他温柔的语言、柔美的声音,从来不造成伤害。佛陀以他那大慈悲心,所阐述的真理,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然而,信徒必须了解,如果缺乏虔诚,单凭佛陀所阐述的真理,是不足以为他们祝福的。

  很多信徒的疾病或精神的障碍,透过诵念佛经所产生的奇异力量,而获得痊愈。因此对佛教建立起更大的信心和信仰。

  偶像崇拜

  佛教徒不崇拜偶像,佛教徒是理想的崇拜者。

  习惯上,佛教徒都供奉佛陀的塑像或画像来表示对佛陀的崇敬,但是,佛教徒并不是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一般指人们以各式各样,不知名的男女神祇的塑像或画像,做为祷告的对象。祷告的人要求神祇指引和保护他们,他们祈求这些被供奉的神祇赐予他们健康、财富和各种需要,他们也要求神祇为他们赎罪。

  礼拜偶像的意义与崇拜神祇偶像不同。佛教徒尊敬佛陀,礼拜佛像是为了纪念这位世界最伟大、最有智慧、最仁慈、最高贵,曾经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位伟人曾经生活在这世间,他是一位历史人物,曾经为人类无私的奉献一切。礼拜佛像是为了对佛陀表示尊敬、瞻仰和怀念佛陀,而不是对木雕、石刻或金属塑造的偶像进行膜拜。

  佛陀的塑像或画像,有助于人们记忆佛陀,追思佛陀那伟大的人格和他对文明世界数千万人,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佛教徒把佛像当作一种象征,专注的观想佛像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安详。当佛教徒在观想佛像时,他们放下困扰他们的杂念,进入专一、平静、虔诚、宁静和安定的状况。佛像能激发人们生起追思佛陀功绩的信念,并热忱的追随佛陀的典范和他的教诲。在虔诚佛教徒心中,他们在感觉,佛陀就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他们眼前。这种心念,使他们生起礼拜佛像的动机,礼拜佛像也就变得有意义了。佛像的庄严肃穆,影响和激发人类追随佛陀

  正道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

  一个有悟性的佛教徒,决不会向佛像祈求恩赐或赎罪。一个有理性的佛教徒,懂得控制自己的心识,遵从佛陀的教诲,弃除世俗的烦恼,寻求解脱之道。

  那些批评佛教徒崇拜偶像的人,是误解了佛教徒的行为。假使一个人可以保留他去世父母的肖像做为纪念,假使人们可以保留那些大英雄、大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的肖像或塑像,我们就没有理由说,佛教徒不能保留他们所尊敬的导师的肖像或塑像来作为纪念。

  假使有人创作一些诗歌来歌颂他的老师,这有什么错呢?假使有人把花环放置在所爱的人的坟墓表示思念,这又有什么错呢?假使佛教徒供养鲜花给所敬爱的导师——一位奉献生命,协助人类脱离苦难的人,这又错在那里呢?相反的,人类却为战争英雄塑造雕像──他们是真正的谋杀者,要对成千上万人民的死负责。为了权力,这些征服者,不惜以嗔恚、贪婪、残酷去谋杀。他们侵略弱国,夺取他人的国土和财产,造成数不尽的痛苦和莫大的破坏,这种人竟然成为民族英雄,为了纪念他们的行径,人们为他们塑像、修坟和献花。难道说,佛教徒尊敬那位为世间牺牲一切,指导他们如何获得解脱的导师,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吗?

  形象是一种潜在的语言。因此,大觉悟者的形象经常可以在虔诚的信徒心中完美的创造出来。形象能深入我们的意识,能够对冲动起制约作用。追思佛陀,使我们产生愉悦、鼓舞的心情,使我们从不安、紧张和挫折中解放出来。这样一来,礼拜佛像不是一种祈祷仪式而是一种禅定修行了。因此,佛教徒不是在崇拜偶像而是在崇拜理想。佛教徒也因此发现一种鲜明的力量,引导他们去建造自己生命的神龛。他们净化了他们自己的心,一直到把神圣的形像牢固的镶嵌在他们心灵的最深处。佛教徒尊敬伟人,以图像来代表他,佛教徒想从他伟大的人格中获得启示,并把他当作楷模。佛教徒不把佛像当作是木头、金属制造而没有生命的偶像,佛像是代表缘起法和净化身、语、意三行的生命动力。

  佛像是佛陀伟大人格的象征。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优美的艺术语言来重现佛陀高尚的人格,以表示对佛陀的尊敬。这是自然不过的事,为什么还是有人看低这些代表崇高导师的图像,真是令人费解。

  肃穆和清晰的佛像,已经被当作是理想美的象征,佛像是亚洲文化最珍贵的共同财产。如果没有佛像,我们到哪里去找肃穆、清晰、散发热力和心灵高度发展的人格呢?亚洲如果没有佛像,无论它多么高度的发展,都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

  佛像不止受到亚洲人和佛教徒所欣赏。法国小说家,诺贝尔奖得主 A.法拉西,在他的自传中写道:

  「一八九零年五月一日,我有机会参观巴黎博物馆,那里竖立了很多肃穆而清晰的亚洲佛像,当我的双眼和这些佛像接触时,感受到他在向受难的人类展开智慧和慈悲的双手,如果世界真的有神来过,我觉得就是他,我真想跪下来,如同向上帝祷告般的向他倾诉。」

  有一回,一位将军送了一尊佛像给当时英国的首相邱吉尔,并对邱吉尔说:「如果你心中受到骚扰和困窘时,只要注视这尊佛像,你就会获得舒展。」为什么佛像所传达的信息,会被知识份子接受到呢?或许是从佛像中看到那肃穆和清晰的一面吧!

  人们不仅用线条和色彩勾画出对佛陀卓越教义的信念,同时也以金属、石头等素材来从事伟大的艺术创作。斯里兰卡阿巴耶精舍的佛像、印度沙拉的佛像、印度婆罗佛屠的佛像,这些佛像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慈爱的光辉,双手展现了无畏、善良和祝福。他们经历了漫长的道路,见证了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好像在呼吁人类前来瞻仰他们,同时也探索那伟大的真理。不管佛法到何处,佛像也跟到何处,佛像不仅是膜拜的对象,也是禅定和尊敬的对象。

  德国哲学家凯瑟琳说:「世界上没有比佛像更珍贵的东西,佛像是肉眼可以看见的世界中一个绝对完美的精神领域的实现。」

  生命是多么的美好,心地是多么的纯净和善良,心识是多么的深邃和充满悟性,本性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如此完美的生命,如此慈悲的心,如此宁静的心识,如此协调的本性,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荣耀和供奉。佛陀是这世间最完美的人类。

  佛像只是一个象征,不是人类,佛像代表佛陀。所有的人都能证悟佛道,却很少人能够做到。佛道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而是为了一切众生的成就。

  「我每天礼敬,过去诸佛、现在诸佛和未来诸佛。」

  佛教并不强制佛教徒在修持佛法时,都要礼拜佛像。有些人在没佛像做为目标情况下,也能控制自己的心识和感官。佛教徒如果想亲近庄严、肃穆的佛陀,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佛陀的教义。修持佛法能够接近佛陀,能够感应到佛陀不朽的慈悲与智慧和不可思议的光辉。只是礼拜佛像,而不遵循佛陀的教诲,是无法找到解脱之道的。

  我们必须尽力的去了解佛陀的精神。佛陀的教义是拯救这纷乱世界的唯一法宝。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除了科技带来的方便外,到处充满恐惧、焦虑和失望。这世界何以变得如此的困难,我们可以在佛陀的教义中找到答案。

  禁食

  这世界有很多人因为暴饮暴食而导致死亡。

  佛教的禁食,是一种自我抑制的修行方法。佛陀告诫僧众,过午不食。持八关斋戒的在家信徒,一般也在月圆日(农历十五)过午不食。

  某些评论家认为:禁食只是宗教修持在某一时期的风尚。但是,禁食绝对不是一种风尚,而是奠基于道德和对心灵的展望。

  俄国大文豪 L.托尔斯泰说:

  「一个人吃得太多,就无法克制懒惰,一个贪吃又懒惰的人,绝对不会对欲望有所满足。因此,依照道德规范,有效的自我制约,往往始于战胜饮食,始于禁食。如果,要拥有优良的生命,首先需要懂得如何自我制约,而自我制约的第一件事,就是──禁食。」

  世界各地的圣哲,都实践于自我制约,通过一套有系统的方法来节制饮食,从而获得更高的心灵发展。印度的修行者也一样为了培训自我制约而禁食,往往获得难以令人相信的高成就。在佛经故事里,有一位修行者,被暴君严刑拷打,手脚都被截断了,可是修行者以平静的心情,忍受这种痛苦,一点也没有怨言,反而祝福暴君。这种宗教修行者,已经能透过制约感官而开展心灵的力量。

  素食

  一个人的净化或染污,并不是以他吃什么来判断。

  在《阿玛甘达经》(Amagandha Sutta)中,佛陀这么说道:

  「不吃肉类食物、禁食、裸露身体、不蓄发、蓬头散发、不整洁、全身污垢、拜火、一生都在忏悔、赞颂、奉献、祭祀、举行仪式,这些都不能克服疑难而达到净化。」

  吃鱼、吃肉,并不会使人变得不净。一个人的不净是由于:固执、欺骗、我慢、自大和其它种种邪恶的意念,通过本身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导致自己不净。佛教戒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弟子们不可以吃鱼、吃肉。佛陀告诫弟子们,不要蓄意去杀害生命,也不能要求他人为自己杀害任何生命。但是,总的来说,那些素食的人,更加值得我们赞扬。

  虽然佛陀并没有要求僧众素食,但是,佛陀严格的禁止僧众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食用十种肉类: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肉、虎肉、豹肉、熊肉和狼肉,这些动物能从人身嗅出牠们的味道,从而攻击或伤害人类。

  有一回,佛陀的弟子迭瓦达答(提婆达多,Devadatta)要求佛陀开示素食的利益时,被佛陀拒绝了。因为,佛教是一个自由的宗教,要不要奉行素食,是个人的自由和方便。这说明,佛陀并不认为素食是一项重要的戒条,对于在家信众,佛陀在他的教义中,也不曾提到非素食不可。

  有一回,吉瓦卡(Jivaka Komarabhacca)医生,和佛陀辩论这争议性的问题:「世尊!我这么听说:『为了出家的苟答马,动物遭到屠杀,苟答马知道自己所吃的肉,是专门为他屠宰的。』世尊!他们认为动物遭到屠杀是为了您,您也知道自己所吃的肉类是专门为您屠宰的。这种指责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么您所宣扬的教义,不就被驳斥了吗?」

  「吉瓦卡!他们说:『为了出家的苟答马,动物遭到屠杀,苟答马知道自己所吃的肉,是专门为他屠宰的。』吉瓦卡!不要说,我曾经这么宣称过,也不要说,他们是错误的诽难我。吉瓦卡!我说过,当僧人听见、看见或怀疑那肉是为他而杀的,就不应该吃。吉瓦卡!我允许僧众吃肉,假使僧人没有听见、没有看见,也不怀疑那肉是专门为他而杀的,就可以吃。」《吉瓦卡经》

  在某些大乘佛教的国家里,佛教徒是严格的素食者。当我们以宗教的名誉赞扬他们的同时,我们希望他们不要诽难那些不素食者。要知道,在原始的佛教戒律里,并没有要求信徒要素食。我们必须了解,佛教是自由的宗教,佛陀告诫信徒,修持佛法时,不要走极端。

  单靠素食,并不能培养善良的品格,在素食者当中,照样有残酷、不道德的人,在肉食者当中,也一样有仁慈、谦虚和礼貌的人。因此,我们不能说,要达到纯净的宗教修持,就必须素食。

  话说回来,如果有人认为,不吃鱼、不吃肉,就会失去健康,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的素食者,他们的健康情况比肉食者还要来得好。

  有些人指责佛教徒吃肉,是因为不了解佛教对食物的概念。一个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吃。食物为了身体的健康和获得工作的能力。但是,在发达的国家里,越来越多的人,杀害各种生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口舌之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不是为了满足食欲,也不杀生,只是为了身体的需要而吃,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宗教与月亮

  在佛陀的一生中,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月圆日。

  很多人都想知道,月圆与新月对佛教的意义。对佛教徒而言,月圆日(农历十五)的确有其特殊的意义,佛陀就是在月圆日出世的。佛陀的出家也是在月圆那一天。佛陀的证悟、初转法轮、入灭,以及在他的一生中,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巧合的发生在月圆日。

  全世界的佛教徒,都非常重视月圆日,他们以持戒、禅定和远离感官欲乐来庆祝这个日子。在这一天,信徒们把精力放在如何开展心灵的力量。除了佛教以外,其它的宗教也一样认为月圆日对宗教有某些特别的意义,他们在月圆日禁食和祈祷。

  古代的印度人相信,月亮能控制水,环绕宇宙、支持所有的生命,是地球的水供之神。「圣水」(amrta)是天神的饮料。雨露滋润了植物、植物的液汁促使了动物乳汁的增长,乳汁转化为血液,这些圣水、植物的液汁、动物的乳汁和血液是永恒的水的各种不同形态,而支配水的,就是月亮。

  一般相信,月亮如同其它星体一样,对人类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根据观察,心智失调的人,在月圆之夜情绪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英文里的丧心病狂(Lunatc),就是从月亮(Lunar)演化出来的。有些病患者,在月圆之夜,病情加重。科学家发现,月亮与地球的关系,不仅影响人类和动物,在植物和其它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潮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类体内百分之七十是水份。生理学家相信,人体内的流体在月圆日流动的更顺畅,哮喘、支气管炎等某些特殊的疾病,在月圆日病情都会加重。五千多年以前,人类就认识到月亮对农作物的影响。古人对谷类的种植特别有心得,他们相信谷类在月圆日开花,收成将会受到影响。医学家也肯定了某些药物在月圆和新月时,有不同的反应。以上种种,证明了月亮对人类的确有影响。

  有鉴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古圣人建议在月圆日收敛身心、松弛身心。人们最好在月圆日把持好自己的心识,并持守斋戒。在月圆日这一天,人类的头脑特别清醒,所有已将心灵开展到某一程度的人,可以在这一天得到觉悟。相反的,那些没有接受心灵修持的人,在这一天会受到月亮不良的影响。佛陀在长时间的训练和调适他的心灵后,就是在月圆日证悟正自觉的。

  月圆日和新月日,在许多佛教国家都被定为公共假期,以鼓励人们从事精神领域的开拓。(斯里兰卡在殖民地时期,才把假日挪到星期日。)有鉴于此,佛教国家认真对待重新恢复月圆日和新月日做为公定假期的动议。不管怎么说,佛教徒应该把月圆日当作一个有意义的宗教节日,进行宗教的锻炼,集中精神、开展心识,收敛感官以期获得安宁与幸福。月亮对地球和一切生命,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意义的。

  有一位作家说道:「我最近刚在一本美国杂志读到一篇文章,提到月球对我们的生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每个月二十八天的四个阶段。」 这些研究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和西北大学进行,试验证实,月球的确对人类的生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对其它的生物也一样。

  我们可以确定,这种现象一点也不神秘。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转时的不同阶段,对人体的新陈代谢、静电的流布、血液的酸硷度,有一定的作用。

  有一个重要的试验:把螃蟹、老鼠和植物,安置在一个不受外界气候影响的温室中,给予特定的气压、湿度、光线和温度。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发现一个显着的事实。所有的动、植物都在二十八天的生理循环周期里:新月日新陈代谢减缓,月圆日里新陈代谢加快百分之二十。这个发现震憾了整个科学界。

  有一回,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护士告诉医生:「病人在月圆日流的血特别多。」医生和其他怀疑这个概念的人一样,只是一笑置之。但是护士并不气馁,她做了很多详细的记录,清楚的显示月圆日的确比其它的日子更容易失血,因此,不适合动手术。为了证实这一点,医生也开始做记录,他的结果和护士一样。

  当我们了解这些现象时,就会明白为何圣哲或宗教导师要我们在月圆日或新月日放松我们的身心。松懈身心,是一种最有效的宗教修行。那些已将心灵开展到某一程度的佛教徒,可以在月圆日或新月日获得心灵的证悟。

  不诽与不害    严持于戒律

  饮食之节量    远处而独居

  勤修增上定    是为诸佛教    《法句经》V.185
 

返回目录

 ----------------------------------------------------------------------------------------------

更多达摩难陀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