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难陀法师: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三章 自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达摩难陀法师: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三章 自然.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人类与宗教
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有宗教信仰的生物。
人类建立宗教信仰,为了满足自己对生命内在和外在的了解和欲望。由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崇敬自然现象,赋予自然现象拟人化的表征,从而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这些原始宗教,受到时间、地理、历史、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不断的在演变。
很多原始宗教,因为组织健全和信徒们大力的支持,至今不但存在,还在继续的发展。很多人被宗教仪式和典礼所吸引,但是,某些人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在生活中实践道德性的修持。因为强调道德性的重要,每一个宗教都宣称他们的教义不止是信仰,还是生活的道路。各种宗教所了解的范围和所阐述的道理都不一样,它们的宗旨和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不一样,它们对人类行为的赏、罚概念也不一致。这是因为各种宗教的缘起、背景和经历都不一样的缘故。
某些人可能是因为信心、恐惧、理智或仁慈的理由而信仰宗教。很多宗教以满足信徒的欲望和恐惧,来争取信徒。有些以奇迹或神秘的力量来迷惑那些贪婪和无知的信徒,并许诺信徒将获得物质的报酬。有些以迷信的概念,通过法事和仪轨来误导那些畏惧于超自然力量的信徒。有些信仰是树立人们的信心去面对生命的无常和对命运的恐惧。
有些宗教的发展,是基于人类的学识、经验和智慧。理智的宗教信仰,融入自然法和人类的价值观,建立在仁慈、善良的品质上。一个以「因果」为基础的宗教,强调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善与恶业负责,接受自己所造成的幸福或苦难。一个智慧型的宗教,建立在以智慧分析和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宇宙的真理上。
仁慈和善心是两大宗教品质。宗教能带来和平是因为不伤害和善待一切众生,同时,也为信徒缔造一个和谐、自由和宁静的生活。宗教的善心或慈悲心是建立在牺牲、服务、以及为众生谋求福利。
宗教的差别就在于信徒的了解和宗教导师如何解释教义和修行。在某些宗教里,宗教导师拥有很大的权力制定一切律法,而某些宗教只为信徒指引一条道德和正确的道路。所有的宗教都为人类的不平等和种种问题给予不同的答案和弥补的方法。某些宗教认为人类面对种种的问题,是因为他有罪。当这种论调提出时,有人不禁要问:「人类的物质、思想、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及经历都有所不同,又怎能在人类短短的一生中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呢?」
每一个宗教都有一套对自己心灵目标的不同观念。有些宗教认为在天堂过永恒的生活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有些人认为生命是意识的一部份,必须回归到原始的意识。有些宗教相信,断灭苦和生死轮回是终极目标。有些却认为天堂的快乐,和「神」的境界是次要的,因为,他们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生命都是无常。有些人却相信目前的生活已足够让他们体验人生的目标了。
每个宗教都有他们一套达到目标的方法。有些宗教要信徒归顺于「神」并依赖它。有些通过苦行来清除自己的罪孽。有些以牺牲动物的生命来祭祀,及持咒来净化自己。有些宗教采取比较广泛的修行方法,透过禅定来觉悟真理。
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不同的赏善、罚恶的观念。有些宗教认为人类一生下来就在犯罪,必须接受惩罚。有些相信因果是一种自然法,果报会在某些时候现前。有些宗教认为这一生是无数生之一,一个人有很多机会在不同阶段改善自己,最后得到最高的快乐。
每个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宗旨和教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对其他宗教要有容忍的精神。
佛陀说:「不要因为崇敬而相信我的教诲,必须像熔炼黄金一样,通过试验后才相信我。」
对各种宗教教义要有开放的思想,宗教的修持是为了自由、幸福和利乐一切众生。宗教的宗旨就为了要提升一切众生的本质。今天人类因为贪婪而远离宗教的基本宗旨。不道德和邪恶的行为,充斥了整个现代社会,有些宗教信仰者,对维持正常的宗教行为感到越来越困难了。同时,某些宗教也降低了自己的基本原则,来迎合那些污秽和自私的人群。人类不应该侵犯道德标准来符合自己的贪婪和放纵,而是持守道德规范来改进自己。宗教的道德规范是由宗教导师所制定的,因为他们觉悟到神圣的宗教生活是达到清净和快乐的唯一途径。那些不道德行为的人,触犯了宇宙的法则(因果法),这会给他们带来恶的果报。
宗教的曲解:
虽然宗教有它一定的道德价值。但是宗教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滋长了迷信和虚妄的崇拜,这些迷信与虚妄都潜藏在宗教的外衣下。很多人以宗教来逃避现实生活,很多人虽然热心的在从事宗教活动,可是他们并非出自虔诚的心或真正了解宗教的意义。在贪婪、无知、权力和自私心的作用下,很多宗教被摧毁,这时,人们开始指责这宗教是不正信、非理性的宗教。一个宗教在受他人指责之前,就必须提升自己,学习和发扬创始者的教义,并找出其中错误的成份。
宗教奉劝人们向上、向善,但是人们对这点似乎不感兴趣,反而去从事一些没有宗教价值的活动,如果他们肯尝试去修心养性,纠正了不良的心识,如:嫉妒、骄傲、残忍和自私等,至少他们会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不幸的是,他们不仅不重视这些不良心识,反而被这些不良心识所缠绕。很多人披宗教的外衣,以宗教的名誉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起纷争、扰乱宗教,失去了宗教的崇高目标。从某些表面现象看来,这些宗教好像在进步,实际刚好相反,因为,他们很少去净化自己和真正的去了解宗教的意义。
其实,宗教的修持就是心灵的发展、仁慈和对教义清楚的了解。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心灵的力量来面对问题,以宗教修行来逃避问题,是一种懦夫的行为。在今天混乱的局势里,人类在自我毁灭。很讽刺的是,他们还以为他们朝向辉煌的文明冲刺、前进。
这种混乱、想像和虚妄的宗教概念,混淆和迷惑了我们的思维,宗教被个人的私欲和利益滥用了。某些宗教向信徒们,尤其是年青人,推荐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性自由等,来吸引他们的支持。这种低贱的道德意识充斥宗教范围,导致宗教腐化,漠视于道德以及道德的意义。有些传教士认为对「神」的崇拜能获得拯救,道德与戒条不是重要的因素。在欧洲很多信徒被宗教所误导,卡尔.迈克指出:「宗教是被压迫众生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受,有如失去灵魂的躯体。它是人类的鸦片。」
人类需要宗教,并不是为了要圆成未来的美梦,或为自己提供某些依怙,这种做法等于自我投降,将成为他人讥笑的对象。一个宗教必须以合理和确实的方法,让人类在现实中活得更有意义,同时也给他人做一个好榜样。很多宗教鼓励人类追求外在的力量,佛教却鼓励人们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潜藏的宁静──「法」。「法」的真相是:人既是法,法既是人。因此,「法」必须透过内心的修持和觉悟于智慧、慈悲和纯净来获得,除了修持外,没有其他途径能够获得这神圣和伟大的「法」。
正信的宗教
具备四圣谛、八圣道的宗教,就是真正的宗教。
一个人在众多的宗教当中,要找一个真正的宗教是不容易的。每一个宗教的信徒,都认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最卓越的。在五花八门的宗教里,共同的一项事实就是彼此轻视、嫉妒和诬蔑,每一个宗教都讥笑其他宗教的教义和修持方法。为什么有些宗教要用武力去宣扬它们的「神」,以及它们那「和平」的福音。它们是否亵渎了宗教的神圣性?从这点看来,某些宗教要为人类由合而分负起大部份责任。
要找到一个真正的宗教,必须以不偏不倚的心来观察,什么是虚妄和不实际的宗教或宗教理论,包括:唯物主义,它否定了死后的存在,反道德主义,它否定了善与恶。大多数的宗教都宣扬人被奇迹般的拯救或毁灭。而有些有神论者,则认为每一件事都是宿命的,每一个人注定在最后得救。
佛教并没有这些令人不满意或不正确的基础,佛教是现实主义者,一切理论都能被证实,它的真理已被佛陀和他的弟子们证实。佛教的真理不止被证实,而且还是敞开的,如今,仍然有很多人想要去证实它。佛陀所宣扬和教导的真理,今天已经获得严谨的科学家们所证实。
佛陀说:「任何形式的宗教,只要包含了四圣谛和八圣道,就是真正的宗教。」这论点明白的表示,佛教不需要有特别的组织,佛教所示现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和宇宙最究竟的真理。佛陀所宣说的四圣谛和八圣道,不仅属于所有的佛教徒,也是属于整个世界的真理。
大多数人对宗教都有先「证实」后信仰的心理。有些人则认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最古老,所以也最「真」。有些人则声称,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最「新」的,所以也最「真」。某些宗教拥有很多信徒,因此他们认为他们的宗教最「真」。然而,这些所谓「真」的宗教,都是没有确实依据的宗教。一个人可以用普通常识来判断或理解一个宗教的价值。
有些传统的宗教,鼓吹信徒能通过对它的信仰而获得超然的力量,这种超然的力量控制了信徒的创造力、行动和最后的命运。佛陀并不接受这种观点。佛陀认为超然的力量唯有通过个人的自我拯救才能获得。因此,佛陀说:「这世界没有『神』,佛陀也不是『神』。」佛教给予信徒们充足的知识来分辨这一切,同时也给予他们很大的信心。一个佛教徒,当受到邪恶的干扰时,不能依靠外在的力量。佛教徒以平常心来面对不幸,因为,他知道他拥有面对一切的力量。
佛教拥有许多知识份子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信徒,这是因为他们毫无疑问的接受佛陀那超然的教义。知识份子之所以信奉佛教,是因为佛法意义深长、切实,许多知识份子追求的是有挑战性的学识,佛陀那不可否认的真理,迎合了他们。某些宗教想以现代有关宇宙的知识,「重新评估」他们的「祖师」,而佛陀的教义已被证实是具备科学性的。
道德与心灵的发展
缺少了心灵的支柱,就没有道德的责任,缺少了道德,社会就危险了。
佛教是一座令人羡慕的灯塔,因为它引导信徒迈向永恒、幸福和解脱的大道。佛教在今天,显得特别需要,因为,今天的世界困惑于种族、国际、社群、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的种种错误观念。这些错误的观念永远无法真正有效的解除,除非能以容忍和慈悲的精神去对待他人。而慈悲和容忍的精神却可以在佛教的指引下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理性和道德的合作典范。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没有老师的指导时很容易学坏。道德需要通过理念和实际例子来教导,道德教育是迫切需要的事。
缺少了心灵的支柱,就没有道德的责任,缺少了道德,社会就危险了。
佛陀认为心灵资源的开发,比物质资源的开发来得更重要。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不能企望世俗的幸福与永恒的幸福同时获得。大多数人的一般正常生活基于心灵与道德价值观。心灵与道德的价值,唯有宗教才能有效的提供。如果人们能了解这些价值,同时去实践那公平、奉献和仁爱的真理,那么就不需要社会法制或政府的律法来干预人类的生活了。高尚的道德,是获得解脱的必要因素。但是,只有道德是不足够的,道德必须与智慧相结合。就好像鸟类的双翼,智慧好比人类的双眼,道德则是我们的双脚。道德如车轮,可以运送我们到解脱之门,而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智慧。道德是精湛、专门和高尚生活的一部份,缺少道德修养,就无法使心灵的污点获得净化。
佛教不是盲目崇拜的宗教,不以神话来满足或应酬人类的情绪,佛教以自由和神圣的方式,来引导虔诚的信徒去了解和体验真正的人生。
「神」的概念
对「神」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要基于理解力和成熟的心识。
探讨「神」的起源和对「神」的信仰,要从人类的原始时代和科学文明发展的时代开始。原始人因恐惧而崇敬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从而信仰各种神或精灵。人类利用对神或精灵的信仰,发展成各式各样的宗教。按照他们个别对环境的理解,崇敬个别不同的神,从而奠定了各种不同的信仰。「神」的观念,起源于人类多神的崇拜。如:树、水、光、风暴、太阳以及地球其他自然现象。这些「神」彼此关联,也联系了整个自然现象。然而,人类给予「神」的各种形象和性别,是基于人类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的特征。「神」开始拟人化,「神」会爱、会恨、会嫉妒、会惧怕、会骄傲、会羡慕,「神」开始具备了人类各种身、心的特征与情绪。从这些「神」中,我们或许会以为,宇宙间存在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太多。人类从理解于这个共同的根源,产生了后来「一神论」的思想──万能的造物者的思想。
「神」的观念,经过社会与人类心智的变化而展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鉴定方式,有些人把「神」理想化,成为天堂或地上的国王,他们认为「人」可以是「神」的概念或化身。有些人认为「神」是抽象的。某些人把超然的「神」提升到最高的天界,某些人把「神」带到最下层。当人类开始把「神」当偶像膜拜时,就把「神」安置在天堂里。有些人甚至认为:「没有『神』就不能得救,不管你做了多少好事,也无法得到好的果报,除非你相信『神』的存在。」无神论者,坚决的否定了「神」的存在,他们认为:「对『神』而言,我们不知道,我们也无法知道。」实际主义则认为:「『神』的观念,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神』的观念和意义『不清不楚』。」因此,产生了很多为「神」的观念和信仰而下的定义,泛神论、偶像崇拜论、无形论、性别论等等,不一而足。
即使连一神论的上帝信仰,也因为时间、区域和人文而改变,印度教的「天帝」,就和基督教的「上帝」有所不同。基督教的「上帝」又与其他的「神」有所不同。所有的宗教都个别的存在,也和其他的宗教有所不同。但是,每一个宗教都宣称「神」只有一个。
「神」与创世纪:
每一个宗教都环绕「神」的存在而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创世纪」的概念。因此,「神」就难免与神话传说发生关系,而「人」却利用「神」来做为宣传的手段,和解释人类生存的宇宙。
今天,任何有知识的人,只要肯关注于事实的真相,就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创世纪的神话,如「神」一般,是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误解和想像而衍生的,这些误解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和无知。即使,时至今日,人类还原封不动的保留了这世界是神创造的「创世纪」概念。按照今天的科学思维,神学对「神」的定义模糊不清,因此,「创世纪」的概念只是一种神话,没有实际的科学价值。
如果人类是外力所创造的,那么他将属于那创造者而不属于自己。佛教相信人类是属于自己的,必须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佛教徒没有理由相信人类是由外力塑造而成的。佛教徒相信,今天人类的存在是因为他自己的业力所促成的,既不受到奖赏也不被惩罚。人类全凭自己所造的善业与恶业,来决定在未来轮回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在佛教里,我们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人类是由某「人」创造的。
今天,科学家发现:宇宙体系是慢慢的演化和发展的,这符合了佛教的观点。
「神」与人性的弱点:
「神」的观念与「创世纪」的概念,根深蒂固的被信徒们所接受,并加以保护。这些信徒需要一些观点来为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的贡献做辩护。所有的信徒宣称他们的经典来自「天的启发」,换句话说,他们的信仰是直接来自于「神」。每一个信仰「神」的宗教,都宣称它们代表世界和平和博爱等崇高的思想。
尽管这些宗教拱高了它们自己的理想,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它们还在宣 扬迷信的思想。某些信徒甚至还公开的倡导反对科学知识、发动战争和谋杀等病态的意识。在这方面,信仰「神」的宗教无法让人开悟,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在某些国家,当人们为博爱而祷告时,双手沾满了无辜动物们所牺牲的恐怖鲜血,甚至还包括了人类的鲜血,那些可怜、无辜、无助的生灵被屠宰,奉献于来自想像,无法得知的「神」的祭坛。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年代,才理解到这种以宗教名誉的残酷行为是徒劳无功的。时间使他们理解,要获得真正纯净的大道,必须透过慈悲和真正了解。
G.达玛斯利在他的着作《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中说道:「通过『神』的概念,我发现了崇高的道德规范,但是,它也潜在着影响整个世界和一切众生的危险性。」
「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就是以神权来控制人类。所有的一神论宗教,都认为神是最权威和最崇高的。佛陀在《Kalama Sutta》经典里指出了这种危险性。人类的个性和自由受到这些权威的威胁,这些权威令你追随它。在这种传统的权威,又建立了一种新的权威,那就是科学。新的宗教不断的产生,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自由与自尊。佛陀指示大家以圆成佛道为人生的目标,他清楚的说明,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能力去达到这个理想。」
某些宗教认为:「没有『神』就无法得救。」就算他已抵达道德的顶峰,过着正道的生活,完备了神圣的本性,他一样被宣告「有罪」,要打入地狱接受炼火的煎熬,因为,他不相信「神」的存在。反过来说,一个人无论罪孽多深重,只要忏悔并相信「神」的存在,就能因此而得救。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教义是不合理的。
虽然佛教与「神」的信仰有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身为佛教徒也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宣扬没有「神」的存在,毕竟信仰「神」的宗教,也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特别在某些地方,对「神」的信仰还是有必要的。信仰「神」也有助于人类克制自己的「兽性」,很多社会贡献都是以「神」的名誉做出来的。同时,人类或许会觉得没有「神」的信仰是不安全的,当他们有了信仰,才发现受到保护和鼓励。信仰的存在也提升了人类的理解力和心智的成熟。
宗教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宗教调整了我们在世间的行为。宗教指导我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果我们不正确的追随正信的宗教,而只是借助宗教的外衣,或迷信于「神」,那么,对我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也没有。
反过来说,如果信徒只是一味的去争执或企图推翻其它宗教或它们的修持方法──特别是在证实或驳斥「神」的存在,以他们自己的宗教观点,对其它宗教进行破坏,这会造成宗教间的仇恨和不协调。这世间有各种不同的宗教存在,但是,我们的任务是实践容忍、耐心和了解。我们有责任去尊重其它的宗教,即使我们无法顺应它,为了融洽与协调的生活,容忍还是必要的。
然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神」的概念的人,向他们推荐「神」是没有意义的,对某些人来说,这种信仰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这种信仰,他们也一样能过正道的生活。反而那些对「神」有所信仰的人,阻碍了无辜人们的幸福与宁静。
佛教徒一样可以和信仰「神」的人合作,只要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幸福与利益。不要滥用自己的观点,强迫或威胁人们接受对「神」的信仰,存有这种动机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者。
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徒在修持或弘法,都显得非常的平和,不需要透过「神」或「造物者」的观念。佛教徒将以同样的态度,继续为佛教服务。因此,在尊重其它宗教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以「神」的概念来推荐佛教是不必要的。佛教徒应该在不伤害其它宗教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信仰。让佛陀的基本教义源远流长。
从历史证明,佛教是一个纯净且非「神」的宗教。他们必须有坚持自己信仰的能力,抗拒那些强加予他们的不良意识。对佛陀的教义,要有虔诚的信心。佛教徒必须寻求自我解脱之道,不受外来力量的干扰。佛教徒也可以和其他宗教徒一样,无嗔恚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佛教从不挑战其它宗教,佛教希望其它宗教也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佛教。
临终前更换宗教
有些人相信某些力量会清洗他们的罪孽,如果不抑制内心的邪恶,是不符合佛陀的教义。
我们常遇到某些人在临终前更改宗教信仰,他们误以为这么做能洗清他们的罪孽和令他们升天堂。他们也希望保存好他们的躯体,作最好的安葬。其实,这些人早已经信仰了某些宗教,突然又去接受另外一种全新而陌生的宗教,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从新的宗教中获得赎罪,这是很牵强和很离谱的事,纯粹是一种梦想。有些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或死后被强迫转信成另外一种宗教,那些宗教狂热份子这么做,误导了人类,以为他们那种信仰是通往天堂的捷径,并以为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能为他们洗清罪孽。这种信仰其实在鼓励人们去犯罪。
根据佛教的教义,没有任何一种生命,能替他人清洗罪孽,当一个人理解到自己犯错时,应该努力的去多做善事来弥补,这样才可以牵制过去所造恶业的坏影响。
我们经常在医院目睹那些宗教狂热份子,围绕在临终病人的床前,向他们许诺:「死后获得重生」,这是利用那些病人无知恐惧的心理。可是,却无法像他们神圣的经典中所说的那样,让病人痊愈。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就不需要医院了。佛教徒不应该成为这些人的受害者,佛教徒必须通过学习佛法──知道苦是人类基本的组成部份。唯一的灭苦之道,就是净化自己的心识。一个人自己所缔造的苦,也唯有他自己能够消除。一个人不应该希望在临终前改变宗教信仰,就能清洗自己的罪孽,获得赎罪。
一个临终的人,他将来的命运是掌握在他临终前的那一念,而那一念是根据他今世所积累的善业与恶业而显现的。不管他在最后一刻改变什么信仰,结果都是一样的。
天堂的捷径
天堂的大门并非仅为宗教而打开,而是为一切正直与高尚生活的人而打开。
如果佛教徒想要天堂,那一点困难也没有。但是,那些挨家挨户的宗教促销员,却以「天堂」的承诺,来吸引人们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声称他们是唯一有权力送人们「天堂」,也只有相信他们的人才能去「天堂」。这样的做法和特效药的促销没有两样,他们已造成对公众的骚扰。很多天真的人,由于对宗教的无知,而成为他们促销行动的受害者。
如果佛教徒能真的去了解佛陀那崇高的教义,就不会被他们误导。这批天堂的促销员说:「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末日将要来到,要获得永生,就必须在世界末日之前信仰他们的宗教,否则将会沦落到地狱,接受炼火煎熬的痛苦。」
世界末日将在数百年后发生!?重要的是,今日尚生活着的人,为什么要去接受这种不理智和充满想像的论调。有些人因为没有好好的运用他们普通的常识,而被他们误导。
为何恶者享福,善者受苦:
有人不禁要问:「假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的,那么,为什么这世间有很多好人在受苦,而坏人却逍遥自在呢?」根据佛教的观点,虽然有些人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在他们的过去世,没有积累足够的善业来抵偿今世恶业的果报,在他们的过去世,一定存在着某些缺陷。另一方面,某些作恶多端的人,却能够享受人生,是因为他们在过去世积累了很大的善业。
有些人一出世就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他们抵抗力强,因此不受疾病的侵害。虽然他们没有特意的去照顾自己,可是还是活得很健康。而某些人,却很在意自己的健康。刻意的进食补品、维生素、来维护自己的健康,可是一点功效也没有。
人类无论制造善业或恶业,必定在今世或来世受到果报。透过祈祷是不可能逃避业报的,唯有修心养性和过着崇高的生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鼓励多造善业,并不是为了天堂。而是希望透过善行来改造自私的心念,并获得宁静和快乐。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