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注解)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来源:   作者:韩镜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七·三、别辨共依、俱转、起灭门(注解)

 

  注解

  1 “此有二颂”,《金藏》作“有此二偈”。

  于中分三,次第如下。

  2 “此”字,《金藏》无。

  3 此即初文。

  4 “现起”二字,《金藏》有,余无。

  5 即第十六颂。

  6 即《大乘阿毗达磨经》,如《摄论》卷一所引。

  7 “此”字,《金藏》有,余无。

  8 《瑜伽》卷五十一原文作:

  为所依者,谓由阿赖耶识执受色根,五种识身依之而转,非无执受。又由有阿赖耶识故,得有末那;由此末那为依止故,意识得转。

  9 即第十六颂。

  10 《金藏》作“次”,余作“行”。

  11 即第七分别六识共依门。又分有二:一、解初句下三字,二、却解初句上二字。此即初文。

  12 即第八分别六识俱转门。

  13 即第九分别起灭分位门。

  14 谓“初、解所依”中初也。

  15 “净”字,《金藏》无。

  16 “言”字前,《金藏》有“不”字,余无。

  17 《摄论》卷一云:

  于大众部阿笈摩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根本识,如树依根。

  18 即本论卷四解第五颂第三句。

  19 见本论卷十云:

  余依他起性,虽亦是依,而不能持种,故此不说。

  又云:

  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

  20 谓第十五颂“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及第十六颂“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21 谓第十五颂第二句上二字,即“五识”。

  22 见“第九分别起灭分位门”,如云:

  第六意识虽亦粗动,而所藉缘,无时不具。由违缘故,有时不起。

  23 如理《义演》云:

  一者、眼识为一类,具五缘生:谓空、明、根、境、作意。二者、耳识为一类,具四缘生:谓五缘中除明,暗亦闻声故。三、鼻、舌、身三识为一类,具三缘生:谓根、境、作意。

  智周《演秘》云:

  或夜行等,亦待明等。望于人等,虽即是暗,对鸺鹠等,何废是明?如于一境,四见异故。人观琉璃障外之色,要彼琉璃而还于眼,方能见之。若近于眼,中无空者,亦不能见。以此而言,还待于空,鱼等类悉。

  24 “识”字下,《金藏》衍“五”字。

  25 灵泰《钞》牒文、《金藏》有“并”字,余无。

  26 本论卷四云:

  如是已说此﹝第七﹞识所依,所缘云何?谓即“缘彼”,“彼”谓即前此所依识。

  27 如次为:眼十、耳九、鼻舌身八、第六六、第八五、第七四缘生。

  28 “由”字,《金藏》有,余无。

  29 “合”字,《金藏》无。

  30 “渐”字,《金藏》无。

  31 “六”字,《金藏》误作“三”。

  32 本论《述记》引文中略:

  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广慧!

  33 “有一眼识生缘现前”八字,原作“一眼识转”四字。

  34 “一眼转识”四字,原作“唯有一分别意识与眼识同所行转”十三字。

  35 “身”字,《金藏》误作“方”。

  36 谓“乃至”以下引义。

  37 “等”,取《瑜伽》卷七十六,即《解深密经》与七十六续上引文。

  38 原作“水流”,本论《述记》引倒,藏文作“chu klov/”。

  39 “乃至”二字,原作“若二”。

  40 原经下说第二镜面喻。

  41 《解深密经》卷一原文为:

  广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藏文作“brten civ gnas nas/”﹞,若于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即于此时,一眼识转。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即于此时,五识身转。

  42 即以阿陀那识喻为瀑水流。

  43 “说”字,《义演》、《金藏》同,余本作“讫”。

  44 “即”字,《金藏》有,余无。

  45 《解深密经》卷一原文作:

  又如善净镜面,若有一影生缘现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有多影起,应知亦然。

  46 谓所喻五识法。

  47 “中”字,《金藏》有,余无。

  48 如理《义演》云:

  只如法中,但有五识;既举五识,更无法可等,何须“法喻”,致下“等”字?

  49 “第六”二字,《金藏》倒置。

  50 “识”字,《金藏》有,余无。

  51 此即第十六颂第一句“意识常现起”。

  52 第一复次中又分二:一、却解五识起时少,二、正解意识起时多。

  此即初中初文。

  53 “识”字,《金藏》有,余无。

  54 即根外之境,无始时来,我执、法执熏习所致。

  55 本论卷十中云:

  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菩萨修道位中,后得引故,亦得初起。有义:成佛方得初起,以十地中,依异熟识所变眼等非无漏故;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发无漏识理不相应故;此二于境明昧异故。由斯,此品要得成佛,依无漏根方容现起,而数间断,作意起故。

  56 无想异熟、无想定、灭尽定。

  57 如睡眠、闷绝。

  58 “多”字,《金藏》有,余无。

  59 “之”字,《金藏》无。

  60 即第一复次。

  61 即第二复次。

  62 第十五颂第二句下三字“随缘现”,及第十六颂第一句下三字“常现起”。

  63 谓第七识。

  64 境谓一切法。

  65 即第十六颂。

  66 即第十五颂。

  67 即第十六颂。

  68 即第一复次解。

  69 “位”字,《金藏》有,余无。

  70 即第十六颂。

  71 《金藏》作“二”,余作“之”。

  72 由第三诤一期有心无心中,附有出体及辨性二义门故。

  73 《金藏》作“分齐”,余作“多少”。

  74 “报”字,《金藏》有,余无。

  75 谓非第七、八识相应之想心所。

  76 《俱舍论》卷五云:

  无想有情居在何处?居在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光记》卷十九云“如中间定,梵王于梵辅天中起台别住”﹞,名无想天。

  77 初禅眼、耳、身识。

  78 即第六意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