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15、大缘经 (北)一三 大缘方便经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15、大缘经 (北)一三 大缘方便经

 

  (一三)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流沙国劫摩沙住

  --------------------------------------------------------------------------------60.2

  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阿难

  在闲静处。作是念言。甚奇。甚特。世尊所说

  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如我意观。

  犹如目前。以何为深。于是。阿难即从静室

  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

  言。我向于静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世尊

  所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甚深难解。如我意

  观。如在目前。以何为深。尔时。世尊告阿

  难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缘法之光明。

  甚深难解。阿难。此十二因缘难见难知。诸

  天.魔.梵.沙门.婆罗门.未见缘者。若欲思量

  观察分别其义者。则皆荒迷。无能见者。阿

  难。我今语汝老死有缘。若有问言。何等是

  老死缘。应答彼言。生是老死缘。若复问

  言。谁是生缘。应答彼言。有是生缘。若复问

  言。谁是有缘。应答彼言。取是有缘。若复问

  言。谁是取缘。应答彼言。爱是取缘。若复

  问言。谁是爱缘。应答彼言。受是爱缘。若

  复问言。谁是受缘。应答彼言。触是受缘。若

  复问言。谁为触缘。应答彼言。六入是触缘。

  若复问言。谁为六入缘。应答彼言。名色是

  六入缘。若复问言。谁为名色缘。应答彼言。

  识是名色缘。若复问言。谁为识缘。应答彼

  言。行是识缘。若复问言。谁为行缘。应答

  彼言。痴是行缘。阿难。如是缘痴有行。缘行

  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

  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

  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阴缘。佛告阿

  --------------------------------------------------------------------------------60.3

  难。缘生有老死。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

  无有生者。宁有老死不。阿难答曰。无也

  是故。阿难。以此缘。知老死由生。缘生有

  老死。我所说者。义在于此。又告阿难。缘有

  有生。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有.

  色无色有者。宁有生不。答曰。无也。阿难。我

  以此缘。知生由有。缘有有生。我所说者。义

  在于此。又告阿难。缘取有有。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取.见取.戒取.我取者。

  宁有有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有

  由取。缘取有有。我所说者。义在于此。又告

  阿难。缘爱有取。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

  无有欲爱.有爱.无有爱者。宁有取不。答曰。

  无有。阿难。我以此缘。知取由爱。缘爱有

  取。我所说者。义在于此。又告阿难。缘受有

  爱。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乐受.苦

  受.不苦不乐受者。宁有爱不。答曰。无也。阿

  难。我以此缘。知爱由受。缘受有爱。我所

  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当知因爱有求。因求

  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着。因

  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护。阿难。由有

  护故。有刀杖.诤讼.作无数恶。我所说者。义

  在于此。阿难。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

  有护者。当有刀杖.诤讼。起无数恶不。答

  曰。无也。是故。阿难。以此因缘。知刀杖.诤讼

  由护而起。缘护有刀杖.诤讼。阿难。我所说

  者。义在于此。又告阿难。因守有护。此为

  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守者。宁有护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护由守。因守

  --------------------------------------------------------------------------------61.1

  有护。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嫉有守。

  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嫉者。宁有

  守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守由

  嫉。因嫉有守。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

  著有嫉。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着

  者。宁有嫉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

  嫉由着。因著有嫉。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

  难。因欲有着。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

  有欲者。宁有着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

  缘。知着由欲。因欲有着。我所说者。义在

  于此。阿难。因用有欲。此为何义。若使一

  切众生无有用者。宁有欲不。答曰。无也。阿

  难。我以此义。知欲由用。因用有欲。我所

  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利有用。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利者。宁有用不。答曰。无

  也。阿难。我以此义。知用由利。因利有用。

  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求有利。此为

  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求者。宁有利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利由求。因求

  有利。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因爱有

  求。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爱者。宁

  有求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求由

  爱。因爱有求。我所说者。义在于此。又告

  阿难。因爱有求。至于守护。受亦如是。因受

  有求。至于守护。佛告阿难。缘触有受。此

  为何义。阿难。若使无眼.无色.无眼识者。

  宁有触不。答曰。无也。若无耳.声.耳识。鼻.香.

  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者。宁

  有触不。答曰。无也。阿难。若使一切众生无

  --------------------------------------------------------------------------------61.2

  有触者。宁有受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

  义。知受由触。缘触有受。我所说者。义在于

  此。阿难。缘名色有触。此为何义。若使一切

  众生无有名色者。宁有心触不。答曰。无也

  若使一切众生无形色相貌者。宁有身触

  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触不。答

  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触由名色。缘名

  色有触。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识有

  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

  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

  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

  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

  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

  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

  恼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识不

  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此缘。知识由名色。

  缘名色有识。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是

  故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

  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

  缘生。生缘老.死.忧苦.悲恼。大苦阴集。阿难。

  齐是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此为

  演说。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

  丘于此法中。如实正观。无漏心解脱。阿难。此

  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解脱比丘如来终

  亦知。如来不终亦知。如来终不终亦知。如来

  非终非不终亦知。何以故。阿难。齐是为语。

  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

  --------------------------------------------------------------------------------61.3

  为智观。齐是为众生。如是尽知已。无漏心

  解脱比丘不知不见如是知见。阿难。夫计

  我者。齐几名我见。名色与受。俱计以为我。

  有人言。受非我。我是受。或有言。受非我。我

  非受。受法是我。或有言。受非我。我非受。受

  法非我。但爱是我。阿难。彼见我者。言受

  是我。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乐受.苦受.不

  苦不乐受。当有乐受时。无有苦受.不苦不

  乐受。有苦受时。无有乐受.不苦不乐受。有

  不苦不乐受时。无有苦受.乐受。所以然者。

  阿难。乐触缘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灭。阿

  难。苦触缘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灭。不苦不

  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

  亦灭。阿难。如两木相攒则有火生。各置

  异处则无有火。此亦如是。因乐触缘故

  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俱灭。因苦触缘故

  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俱灭。因不苦不乐触

  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俱

  灭。阿难。此三受有为无常。从因缘生。尽法.

  灭法。为朽坏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当

  以正智如实观之。阿难。彼见我者。以受

  为我。彼则为非。阿难。彼见我者。言受非我。

  我是受者。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苦受.乐

  受.不苦不乐受。若乐受是我者。乐受灭时。则

  有二我。此则为过。若苦受是我者。苦受灭

  时。则有二我。此则为过。若不苦不乐受是

  我者。不苦不乐受灭时。则有二我。此则为

  过。阿难。彼见我者。言。受非我。我是受。彼则

  为非。阿难。彼计我者。作此说。受非我。我非

  --------------------------------------------------------------------------------62.1

  受。受法是我。当语彼言。一切无受。汝云何

  言有受法。汝是受法耶。对曰。非是。是故。阿

  难。彼计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

  彼则为非。阿难。彼计我者。作是言。受非我。

  我非受。受法非我。但爱是我。者。当语彼言。

  一切无受。云何有爱。汝是爱耶。对曰。非

  也。是故。阿难。彼计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

  受法非我。爱是我。者。彼则为非。阿难。齐是

  为语。齐是为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

  齐是为智观。齐是为众生。阿难。诸比丘于

  此法中如实正观。于无漏心解脱。阿难。此

  比丘当名为慧解脱。如是解脱心比丘。有

  我亦知。无我亦知。有我无我亦知。非有我非

  无我亦知。何以故。阿难。齐是为语。齐是为

  应。齐是为限。齐是为演说。齐是为智观。

  齐是为众生。如是尽知已。无漏心解脱比丘

  不知不见如是知见。佛语阿难。彼计我者。

  齐已为定。彼计我者。或言少色是我。或言多

  色是我。或言少无色是我。或言多无色是我。

  阿难。彼言少色是我者。定少色是我。我所

  见是。余者为非。多色是我者。定多色是我。

  我所见是。余者为非。少无色是我者。定言

  少无色是我。我所见是。余者为非。多无色是

  我者。定多无色是我。我所见是。余者为非

  佛告阿难。七识住。二入处。诸有沙门.婆罗门

  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

  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云何为七。或有众

  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此是初识住

  处。诸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

  --------------------------------------------------------------------------------62.2

  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

  恼。阿难。若比丘知初识住。知集.知灭.知

  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者。阿难。彼比丘言。

  彼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或有众生。若干

  种身而一想。梵光音天是。或有众生。一身若

  干种想。光音天是。或有众生一身一想。遍

  净天是。或有众生。住空处。或有众生。住识

  处。或有众生。住不用处。是为七识住处。或

  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为护.为

  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不烦恼。阿

  难。若比丘知七识住。知集.知灭.知味.知

  过.知出要。如实知见。彼比丘言。彼非我。我

  非彼。如实知见。是为七识住。云何二入

  处。无想入.非想非无想入。是为。阿难。此二

  入处。或有沙门.婆罗门言。此处安隐。为救.

  为护.为舍.为灯.为明.为归。为不虚妄。为

  不烦恼。阿难。若比丘知二入处。知集.知灭.

  知味.知过.知出要。如实知见。彼比丘言。彼

  非我。我非彼。如实知见。是为二入。阿难。复

  有八解脱。云何八。色观色。初解脱。内色想。

  观外色。二解脱。净解脱。三解脱。度色想。灭

  有对想。不念杂想。住空处。四解脱。度空

  处。住识处。五解脱。度识处。住不用处。六解

  脱。度不用处。住有想无想处。七解脱。灭尽

  定。八解脱。阿难。诸比丘于此八解脱。逆顺

  游行。入出自在。如是比丘得俱解脱。尔时。阿

  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