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15、大缘经 (北)佛说人本欲生经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15、大缘经 (北)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国。行拘类国法治处。

  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

  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

  妙。但为分明易现。便贤者阿难。夜已竟起

  到佛。已到为佛足下礼已讫。一处止已止一

  --------------------------------------------------------------------------------242.1

  处。贤者阿难白佛。如是我为独闲处倾猗

  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是微妙本。生

  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佛告阿

  难。勿说是分明易知易见。深微妙。阿难。从有

  本生死。是阿难。从本因缘生死。如有不知

  不见不解不受。令是世间如织机蹑撰往来。

  从是世后世。从后世是世。更苦世间居。令

  不得离世间。如是因缘。阿难。可知为深微妙。

  从有本生死明亦微妙。若有问。有老死因缘。

  问是。便报有因缘。何因缘阿难老死。便报生

  故。若有问。有生因缘。问是。便报有因缘。何

  因缘生。有故为生。若有问。有因缘有。便报有

  因缘有。何因缘有。报受因缘有。若有问。有

  因缘受。报有因缘受。何因缘受。报为爱求

  因缘受。如是阿难。从爱求因缘受。从受因

  缘有。从有因缘生。从生因缘老死忧悲苦不

  可意恼生。如是为具足最苦阴。从是有习。生

  因缘阿难为老死。是故说。是为从是致有是。

  当从是阿难分明。为生因缘老死。若阿难无

  有生。为无有鱼鱼种。无有飞鸟飞鸟种。为无

  有蚊虻蚊虻种。为无有龙龙种。为无有神神

  种。为无有鬼鬼种。为无有人人种各各种。若

  如有如有无有。亦无应有令有生。一切阿难无

  有生。为有老死不。阿难白佛言不。佛便告阿

  难。从是因缘当知。为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

  缘。老死为生故。生因缘阿难为老死。生因缘

  阿难为老死。若有问。有因缘生。可报有因

  缘生。何因缘生。为有因缘故。从是阿难因

  缘当知。令从是有有因缘生。若阿难有因缘

  --------------------------------------------------------------------------------242.2

  无有。宁有鱼鱼种。飞鸟飞鸟种。蚊虻蚊虻种。

  龙龙种。神神种。鬼鬼种。人人种各各种。如应

  应有无有。亦无有者为有无有。一切阿难无

  有。为有生不。阿难言不。是故阿难从是发从

  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生为有有故。从有因

  缘阿难为生。若有问。有因缘有。便言有。何

  因缘阿难有。可报为受因缘。有因缘有。如

  是分明为受因缘有。设阿难受因缘无有。

  亦无有受有。一切阿难无有受。为有现不。

  阿难报不。如是阿难。为从是起从是本从

  是习从是因缘令有受。受因缘阿难为有。

  有因缘阿难受。有因缘阿难受。如是问对。为

  有何因缘有受。可报爱因缘。从是因缘阿

  难当知。为爱因缘受。若阿难无有爱。亦无有

  受。亦无有当受。一切阿难无有爱。为有受

  不。亦有受名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为从

  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为爱因缘

  受。爱因缘阿难为受。如是阿难为爱因缘求。

  求因缘利。利因缘计。计因缘乐欲。乐欲因

  缘发求。以往爱因缘便不欲舍悭。以不舍悭

  因缘便有家。以有家因缘便守。从守行本。阿

  难便有刀杖。从有刀杖。便有斗诤言语上

  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若阿难。

  本无有亦无所守。亦无有守。一切阿难无有

  守。为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

  多非一致弊恶法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是

  从是发。是为本是为习是为因缘。刀杖斗诤

  语言上下欺侵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

  从守故阿难便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

  --------------------------------------------------------------------------------242.3

  若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如是但为多苦为

  从五阴习致。家因缘令有守。是故为说是当

  从是知。阿难。为家因缘守。若家因缘无有。已

  无有受。当何因缘有家。一切家因缘无有。宁

  有家不。宁有刀杖斗诤语言上下欺侵若

  干两舌多非一致弊恶法不。阿难言不。如是

  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有

  守。为守故从家阿难令有守。难舍悭因缘令

  有家。从是因缘有是。当从是因缘知。阿难。为

  难舍悭因缘令有家。若难舍悭阿难无有。亦

  无有受。已无有受。宁当有悭难舍不。一切阿

  难悭难舍已无有。宁当有家不。阿难白佛言。

  无有。如是阿难。从是起从是本从是习从是

  因缘受家。悭难舍故阿难令有家。从往受阿

  难因缘令有悭难舍。是故有是言。亦从是因

  缘有是。如是当从是因缘阿难可解。为从发

  受。从是受悭难舍。若阿难发受无有。宁有受。

  亦何因缘往受。一切阿难无有发受。宁当有

  悭难舍不。阿难白佛言不。如是阿难。从是起

  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悭难舍为发往

  受。故亦为发有因缘。故阿难受有悭难舍。欲

  贪因缘阿难令有发。是故说是。当从是因缘

  阿难知。为从欲贪因缘令发。若欲贪阿难无

  有。已无有因缘。亦何因缘当有欲贪。一切阿

  难欲贪无有。宁当有发往不。阿难言不。如是

  阿难从是发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发

  为有欲贪。故为从欲贪阿难令发。已发从发

  往令有欲贪。是故为说。当从是因缘知。为从

  发往令有欲贪。若无有发往阿难亦无有令

  --------------------------------------------------------------------------------243.1

  发往。一切阿难虽发往若有贪欲不。阿难

  言不。如是阿难。为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

  是因缘。贪欲为有。发往因缘令有欲贪。从

  是利故阿难令发往。为从是说是当从是

  因缘知。为从利因缘令发往。若阿难以无有

  利亦无有求。亦何因缘有求。一切阿难已

  无有利。宁当有发往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

  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发往利故

  利故亦发求。从求因缘故令有利。故说是从

  是因缘当知。令从求因缘有利。若求因缘阿

  难无有。亦何因缘有求。亦从何因缘求。一

  切阿难以无有求。若有见利不。阿难言不。如

  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为

  有利为有求故。求故阿难令有利。从爱故

  令有求。是故说当从是知。令从爱求。若阿难

  无有爱。亦无有求。亦无有因缘求亦无有爱。

  一切阿难爱无有。宁当有求不。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

  有爱故令有求。求故令有爱。彼阿难欲爱亦

  有爱。是二皆痛相会。有痛因缘阿难若有。

  问是。便言有。何因缘有。便言更因缘有。从是

  因缘阿难亦当知。令更因缘痛。若阿难眼不

  更。亦无有应当更。眼亦不得更。一切阿难眼

  已不更。宁有眼更不。亦有眼当因缘生不。为

  乐为苦为亦不乐亦不苦。阿难应不。如是阿

  难。从是有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令眼更

  痛。眼更因缘阿难令眼知痛。耳亦如是。鼻亦

  如是。舌亦如是。身亦如是。心不更阿难亦无

  有当更。亦无更因缘令心更。一切阿难心

  --------------------------------------------------------------------------------243.2

  无有更。宁当有心更入因缘令有痛不。令

  有乐不。令有苦不。令有不苦不乐不。阿

  难应不。如是阿难。是为有是为本是为习是

  为因缘。痛令有更。心更因缘阿难令有痛。

  若有问。有因缘更不。对为有。何等更有因

  缘。对为名字因缘。当从是阿难可知。令从

  名字因缘更。若从所处有亦从所处应受。

  令名身聚有。若阿难。从所处有。亦从所处

  应受无有。为有更有名字不。阿难言不。若

  阿难从所处有。亦从所应受无有。今名身

  有无有。宁当有对更不。阿难言不。一切

  阿难。名字亦色身无有。为有更不。为从有更

  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为从是是发。为从

  是是本。为从是是习。为从是是因缘。从是

  是更令从是名字。名字因缘阿难令有更。

  阿难有名字因缘。设有问。便对为有。何因

  缘名字。谓识因缘为有。当从是因缘阿难

  解知。为识因缘名字。若识阿难不下母腹中。

  当为是名色随精得驻不。阿难言不。若识阿

  难母腹已下不得驻去。为有名字得致不。

  阿难言不。识阿难为本。若男儿若女儿已坏

  已亡。令无有为。得名字令增长令所应

  足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是起有从是本

  从是习从是因缘。为名字从识。识因缘阿难

  为有名字。有因缘阿难识。若问是。便对

  有。从何因灭有识。名字因缘有识。当从是

  因缘阿难分别解。为名字因缘识。若阿难。

  识不得名字驻。已识不得驻得增上。为有生

  老死苦习能致有不。阿难言不。如是阿难。从

  --------------------------------------------------------------------------------243.3

  是致从是本从是习从是因缘。识令有名字。

  名字因缘有识。是如是为识因缘名字。名字

  因缘识。止是说名止是处。对止是诤本现。

  当从有慧莫受。几因缘阿难为计痛是为身。

  阿难言。是法本从佛。是法正本。佛自归本。

  佛愿令佛说。令从佛说。是说受解利。佛言。

  听阿难。善哉善哉。谛受念。佛便说。贤者阿

  难应唯然。从佛闻。佛便说是。或阿难有见。

  是痛为身。或有见。是痛计非身。但为身更痛

  法见是为身。或一身为是痛。见不为身亦不

  为痛法。见痛法计是不为身。但为见是身为

  身彼阿难或为在是痛计为身。当为对说是。

  是痛贤者为三辈。有乐痛。有苦痛。有不乐

  不苦痛。是贤者。三痛见何痛应作身。乐痛时

  阿难是时二痛已为灭。为苦亦不乐亦不苦。

  是时但为乐更。乐痛阿难非常。苦要灭。乐

  阿难痛已灭。离身不在身计。是如是是时阿

  难苦痛便时。是时为两痛已灭。为乐亦苦。

  是时但为更苦痛。苦阿难痛非常。苦尽法。苦

  阿难痛已尽。身不复更知。是时阿难亦不苦

  亦不乐不更是痛。是时两痛灭。痛亦苦。但为

  是时不苦不乐更是痛。不苦不乐阿难痛法

  非常苦尽。不苦不乐阿难痛已尽。应无有身。

  自有是计。或阿难为行道。为是非常法。痛

  为计见身。或有阿难为行道。放散乐苦痛。为

  自见计身。如是阿难。因缘不应可为痛作身

  见身。彼阿难。或不痛计见是身。但为身法更

  痛。便可报。若贤者无有痛更。亦不见所更。宁

  当应有是不。是时阿难比丘不痛为见计非

  --------------------------------------------------------------------------------244.1

  是身。宁应是法更痛亦见是身不。阿难言不。

  如是阿难。是因缘亦不应亦不可令或一无有

  痛计是身。但为身更痛。彼阿难所不计痛为

  身。亦不见是痛非身。亦不身更痛。亦痛法不

  见不计是身。但为计我为不觉是身。是身。便

  可报。一切贤者自计身。不更痛。宁应有身不。

  是时比丘不痛为身。身亦不更痛。痛法亦

  不为身。有身但为不觉身耳。如是观身。宁

  应身不。阿难言不。如是因缘阿难不应令无

  有痛为身。亦不身为更。亦不应法为身。亦不

  应不觉身为身。如是阿难。一切痛为作身已

  痛见见是身。几因缘阿难或为行道。不为

  痛作身为见不见身。阿难报。是法本从佛

  教。令亦从佛。愿佛为说。佛说已。弟子当受。

  令是说当为解利。佛告阿难。听是受。是谛受。

  重受念。是当为说。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佛

  便说是。有阿难比丘不为痛作身。亦不见痛

  为身。亦不为身更。亦不痛法计为身。亦不见

  身见为身。亦不从或有是身。亦不从是见。见

  是身已如是见。不复致世间。令不复受世间

  已不复受致世间。便不复忧已不复忧。便无

  为度世。便自知为已。尽生老病死忧。已毕行

  已足。所应作已作。不复还在世间。齐是阿难。

  或为行道。不计痛为身。自方便作。亦不见见

  为身。几因缘阿难或为行道。为色作身。阿难

  报法本从佛教。令亦从佛。愿佛为说。佛说已。

  弟子当受。令是说当为解利。佛告阿难。听

  是受。是谛受。重受念。是当为说。如是贤者

  阿难从佛闻。佛便说是。有阿难或为行道。为

  --------------------------------------------------------------------------------244.2

  少色行为身。阿难或为行道。为不少色行为

  身。亦色无有量行为身。但为少不色行为身。

  或有阿难为行道。亦不为少色。亦不为无

  有量色亦不色少行为身。或有阿难为行道。

  亦不为少色。亦不为无有量色。亦不无有

  少色行为身。但为不色无有量行为身。彼阿

  难或为行道。少色行为身。现在阿难或为行

  道。少色行为身。己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

  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

  难或为行道。色少行为身。自方便计作。齐是

  阿难或为行道。色少行为身。自方计作。齐

  是阿难或为行道。色少行为身。令结使。彼阿

  难或为行道。不少色为作行身。但为色无有

  量计作为是身。现是阿难或为行道。色无有

  量为计作身。身已坏死令复现身相像如是

  不。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

  为行道。为计身色无有量。齐是阿难或为行

  道。令色无有量为身令使结。彼阿难或为

  行道。不少色亦无有量色。计但为念少色为

  身。现在阿难或为行道。不色少为计身。身坏

  死令复见身相像。如是不为是对行对如是

  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色少自计

  为致身。齐是阿难或为行道。不色少令身使

  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亦不色少亦不色无有

  量。亦不无有色少亦不无有色无有量。为堕

  行身。现在阿难或为行道。亦不色少亦不色

  无有量。亦不无有色少亦不无有色无有量。

  为计堕身。己身坏死令复见身相像。如是不

  为是对行对如是致亦如是。齐是阿难或为

  --------------------------------------------------------------------------------244.3

  行道。不色无有量自计为致身。齐是阿难或

  为行道。令不色为使结。齐是阿难或为行

  道。自计为致身。身几因缘阿难为行道。色

  不行作身。阿难报。是法本从佛教。令亦从

  佛。愿佛为说。佛说已弟子当受。令是说当

  为解利。佛告阿难。听是受。是谛受。重受念。

  是当为说。如是贤者阿难从佛闻。佛便说是。

  或阿难为行道。或不为色作身。亦不为色

  计为身。亦不为色无有量。亦不为色少。亦

  不为色无有量计为身。彼阿难为行道。不

  少色为作身。亦不为计是身。现是阿难为行

  道。不为少色作身。亦不为堕是身。己坏死令

  不复见是身相像。不为是对行对如是是无

  有。齐是阿难。为行道。为不少色为身。亦不计

  为是身。齐是阿难为行道。为不少色为身不

  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不为色无有量为身。

  亦不作色为身。现在是阿难为行道。不色无

  有量为身。亦不计是身。己身身坏死令不复

  见身相像。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

  齐是阿难为行道。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堕

  身计。如是阿难齐是或为行道。不色无有量

  为身不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不为不色少

  为身。亦不堕身计。现是阿难为行道。不色

  少为身。亦不堕身计。己身坏死令不复见

  身相像。不为是对如是如是是为无有是。齐

  是阿难为行道。不为不色少为身。亦不堕身

  计。如是阿难齐是为行道。不为不色少令不

  使结。彼阿难或为行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为

  身。亦不堕计是身。现是阿难为行道。不为

  --------------------------------------------------------------------------------245.1

  不色阿难为身。亦不堕计为成身。己身坏死。

  如是身令不复见是计。不为是对如是如是

  是为无有是。齐是阿难为行道。不行不色

  无有量为身。亦不堕计是身。齐是阿难为行

  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亦令不使结。齐是阿

  难或为行道。不行不色无有量为身。亦不

  成身。亦不堕计是身。亦有是七处阿难令识

  得驻。亦有二受行从得解

  有色为令从是有。若干身若干思想。辟或

  人或天。是为第一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一身若干思想。辟天名为梵

  天。长寿本在处。是为第二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一身若干思想。辟是天名为

  明声。是为第三识止处

  有色为令从是。一身一像思亦一。辟天名为

  遍净。是为第四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一切从色想度多想灭为

  无有量空空慧受意止。辟天名为空慧行。

  是名第五识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一切从空行竟过无有量

  识从慧受意止。辟天为识慧。是名为第六识

  止处

  有不色为令从是。一切从识慧过度无有量

  不用从是慧意受止。辟天名为不用从受

  慧。是为第七识止处

  何等为阿难亦有二受行从得解。有从色因

  缘行道。令不更思想。辟天名为不思想。是

  为一受行从得解。有从不色因缘行道。一

  切从不用得度为受不思想亦有思想受行止。

  --------------------------------------------------------------------------------245.2

  辟天名为不思想亦有思想。是为二受行从

  得解。彼阿难所第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

  道若干身若干思想。辟名为人亦一处。若

  阿难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知是识亦从是

  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

  知是从得出要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

  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往处。阿难言不。

  彼阿难第二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道。若

  干身一想。辟天名为梵身。长寿本第一在处。

  若阿难行道。是识止处以知。亦是识止处从

  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

  亦知是从得出要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

  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

  言不。彼阿难第三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

  道。一身若干想。辟天名为明。若阿难为行道。

  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

  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是从要

  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

  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

  第四识止处。为从色行因缘行道。一像一身

  思想。辟天名为遍净。若阿难为行道。是识

  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

  如有知是时阿难行为道。所识止处。可应求

  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五

  识止处。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色得度

  地想已没无有量空空慧行受止。辟天名

  为空慧。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

  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

  --------------------------------------------------------------------------------245.3

  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

  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

  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六识止处。为从不

  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空慧度识无有量受慧

  行止。辟天名为识慧。若阿难为行道。是识

  止处已知。亦是识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

  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

  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

  可应望可应住处。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七识

  止处。为从不色行因缘行道。一切从识慧度

  无有量不用已舍受慧行。辟天名为不用受

  慧行。若阿难为行道。是识止处已知。亦是识

  止处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

  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

  为行道。所识止处。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

  阿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一受行从得解。有从

  色因缘行道。无有想亦不受。辟天名不思。

  若阿难为行道。已知是从受。亦知从受

  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知是更苦

  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难为行道。

  是受行从得解。可应求可应望可应住处阿

  难。对言不。彼阿难第二受行从得解。有从不

  色因缘行道。一切不用从慧得度过无有思

  想亦未离思想为受行止。辟天名为无有

  思想解。若阿难为行道。是受行从得解已知。

  为是解从是习。亦知从是没。亦知是所乐。亦

  知是更苦。亦知从是要得出如有知。是时阿

  难为行道。是受行从得解。可应求可应望可

  应住处。阿难对言不。若阿难为行道。如是

  --------------------------------------------------------------------------------246.1

  知。如是见。说为不知不见。若有是结使。是时

  应说为常。是时应说非常。是时应说世间有

  本。是时应说世间无有本。是时应说得道以

  死复生。是时应说得道不得死。为有无有。

  度世死从是结使。是时阿难为行道。是七

  识止处二受行从得解。如是如有从谛慧见

  从是意已解已得解脱。是名为阿难为行道

  无所著从慧得解脱。亦有阿难八解脱处。何

  等为八色。观色。是为第一解脱处。内观

  色不想外观色。是为第二解脱处。观三十六

  物净身受观行止。是为第三解脱处一切。从

  色想已度。灭地想。若干想不念无有量空

  慧已受竟。辟天名为空慧是名为第四解脱

  处。一切从空慧已度无有量识慧受竟。辟

  天名为识慧。是名为第五解脱处。一切从

  识慧得度无所有不用受慧竟行。辟天名

  为不用无所用慧行。是为第六解脱处。一切

  从不用慧得度无有思想亦不无有思想竟受

  止。辟天名为思想。是名为第七解脱处。一

  切从无有思想竟得度灭思想亦觉尽身已更

  竟受止。是为第八解脱处。若已阿难行道。

  七识止处二受行。从得解脱。亦是八解脱处。

  是如有是慧已。更见从是竟我却不用。已

  得解脱。如是本福已身更竟止。是名阿难行

  道无所著从两行得解脱。佛说如是阿难受

  行

  佛说人本欲生经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