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第四,思量无常,以放弃对今生的挂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   作者:顶果钦哲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第四,思量无常,以放弃对今生的挂虑

  第四,思量无常,以放弃对今生的挂虑

  4

  多年的密友将分离,

  努力挣取的财物将被留在身后,

  心识这个过客将离开身体这个旅店,

  放弃对今生的关注,

  乃是菩萨的修行。

  凡庸的、世俗的关注只会在今生和来世带来痛苦和失望。轮回的表象是非常不稳定、不断变动和无常的,如同闪电划过夜空。思量一切现象无常(诸法无常),有助于使你的心转向佛法。如俗话所说:

  有生就有死,

  有聚就有散,

  有累积就有耗尽,

  有高升就有低落。

  在我们的迷妄之中,我们视事物为永久且真实存在的。但在实相之中,现象是无常的,缺乏任何的真实存在。我们想要去相信朋友、伴侣、财富和影响力都将永久,但在本质上,他们注定会改变。因此,如此专注于这些人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在整个宇宙之中,和合现象之无常是显而易见的。举例来说,让我们看看在这个地球之上,四季如何变化。在夏季,四处可见鲜嫩丰茂的树叶,景色有如天堂。到了秋天,青草枯黄,花朵结成果实,树木开始落叶。在冬季,大地覆盖白雪。等到温暖的春天来临,积雪开始融化。在早晨,天空可能布满云朵,到了下午则一片清朗。河川可能干涸或泛滥。表面坚固的大地可能会摇晃震动,土地可能会滑动下陷。我们无法在外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找到一个稳定的现象。

  人也是如此。我们每一个刹那都在改变。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改变,从年轻到老迈,从老迈到死亡。我们的意见、想法和计划不断地改变和逐步形成。我们从不确定一旦开展某个计划,是否就必定能完成,也不确定它是否会如我们所愿地展现。龙钦•冉江说:

  我们想要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

  但我们一定会与他们分离。

  我们想要永远停留在一个宜人的处所,

  但我们一定要离开。

  我们想要永远享受舒适和欢乐,

  但我们一定要失去它们。

  看一看,从你非常年幼开始,你已经认识了多少人?在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仍然健在?此时此刻,你或许仍然和父母、朋友、伴侣等人在一起。但你无法逃避这个事实:在死亡时,你将离开他们,如同从奶油中抽出的一根毛发,毛发上不会沾附一丁点的奶油。

  你死亡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而促使死亡降临的因素是无法预测的。如同一只在蛇口中的青蛙,你已经在死神的口中了。死亡毫无预警的在任何时刻降临,而且各种原因都会导致死亡。有些人早逝,有些人老死,有些人死于疾病,有些人死于战乱,或死于横祸,例如落下悬崖。有些人死于睡梦之中,有些人在行走、饮食中死亡。有些人死得平静,有些人则执着亲人和财物而死得痛苦。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死亡。吉美•林巴(Jigme Lingpa)说:

  在暑热之中热得难受的人,

  欣喜于秋天清澈凉爽的月光,

  却不会为了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惧,

  在他们的生命之中,

  有一百个日子已经逝去了。

  生命如同叶片尖端的露珠般纤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死亡,如同没有人能够阻止落日所投射出来、逐渐加长的阴影。你可能非常美丽动人,但你无法诱惑死亡。你或许非常有权势,但你无法左右死亡。即使是最惊人的财富,也无法让你购买多几分钟的生命。对你而言,死亡是确定的,如同对一个心脏被刀子刺穿的人而言,死亡是必定无疑的。

  目前,你发现自己很难忍受被荆棘刺扎到或太阳热度等轻微的不适。那么在死亡时,你如何能够忍受你必须面对的极度痛苦?死亡不像火焰即将熄灭,或水逐渐浸透土地。心识持续下去;死亡时,你的心识必须抛弃你的身体,唯一伴随心识的,只有你过去所行之善业和恶业所留下的业的印记。之后,你的心识被迫在中阴的不同路径中流浪。中阴是介于死亡与投生之间的过度阶段,是一个令人惊惧的未知地,有时候非常黑暗、见不着光,没有一刻平静。在中阴期间,你有时候会听到恐怖的声响,或看到可怕的事物。如同一个被带到刑场的罪犯,你或许会被阎王的使者推来拉去;他们大声叫嚷:“宰了他!”“把他带到这来!”那可不是一个舒适悠闲的地方。

  继中阴的可怖痛苦之后,是来世的痛苦。过去所行的恶业的结果,将是你必须承受的痛苦。自无数生世以来,你忽略佛法,造下了恶业。如同佛陀在《正法念处经》(Sutra of the Sublime Dharma of Clear Recollection)42所指出的:如果你堆积你在过去无数生世的所有四肢,纵使你只是投生为一只蚂蚁,所堆积出来的高度都比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来得高。如果你汇集你在过去生世没有达成目标而流下的泪水,它会形成一个比地球上所有海洋加起来更大的汪洋。

  42.《正法念处经》解释我们应该如何辨别什么样的行为和语言是合适的,什么样的言行是不合宜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时时留意言行。

  有一次,一个康巴的人去见冈波巴43最重要的一个弟子竹达•邱阳(Drubthop Choyung),供养他一块衣料,并向他请法。虽然他数度恳切的请求,但竹达•邱阳加以推迟。那个康巴人再度坚持,竹达•邱阳终于握住那个康巴人的手说了三次:“我会死,你会死”然后竹达•邱阳又说:“这是我上师的所有教导,这是我的所有修持。只要观修这个。我保证没有比这个更棒的了。”

  43. 冈波巴(Gampopa,Sonam Rinchen,1079-1153),出生于西藏东部。他起先被训练培养成为一个医师,因而有“达波•哈杰”(Dagpo Lharje,达波的医师)这个名号。“达波”是他居住多年的地区的名称。在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死于流行病之后,冈波巴在二十六岁那年受戒出家。在研习和修持噶当派的教法之后,他在三十二岁那年遇见密勒日巴,成为密勒日巴最重要的弟子。他主要的弟子是第一世噶mb杜松•千巴(Dusum Khyenpa,1110-1170)、帕摩•竹巴(Phagmo Drupa,1110-1170)和达玛•旺秋(Dharma Wangchuk)。

  果藏巴说:

  观修死亡与无常,

  你将斩断你和故乡的联系,

  斩断你和亲人的纠结执着,

  斩断你对食物和财富的贪恋。

  死亡的念头使你的心转向佛法,鼓舞你精进修行,最后帮助你认清法身的光灿明晰。你修法的重点应该总是放在观修死亡。

  当你想到轮回时,如果你觉得自己仿佛搭上一艘正在下沉的船只,仿佛落入一个致命的蛇窟,或者仿佛是一个即将被侩子手斩首的罪犯,那么这些肯定是你已经放弃了事物常住的信念之征兆。这种对无常的真正了悟开始在你的心中显露44。如此的结果是,你将不再陷入朋友与敌人的分别之中。你将能够突破毫无意义的散漫巨浪。你的努力精进将变得稳固强大,你的所作所为都将以佛法为方向。你的良善品质将前所未有地盛放。

  44.观修无常有三根本、九思量,进而获得三种肯定的结论。要去思量的三根本是:(1)死亡是肯定的;(2)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不确定的;(3)死亡时,除了佛法之外,任何事物完全没有用处。九思量是:针对第一根本“死亡是肯定的”,(1)在过去,没有一个人曾经逃离死亡;(2)身体是聚合而成的,注定要瓦解;(3)生命分分秒秒地消逝。针对第二根本“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不确定的”,(1)生命非常脆弱;(2)身体没有任何持久的本质;(3)许多因素能够引起死亡,而只有极少数的因素能够延长或维系生命。针对第三根本“死亡时,除了佛法之外,任何事物完全没有用处”,(1)死亡时,亲人和朋友将没有用处;(2)财富和食物将没有用处;(3)我自己的身体将没有用处。三种肯定的结论是:(1)我们应该修持佛法,因为它肯定能够在死亡时帮助我们;(2)我们必须即可修持佛法,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死亡;(3)我们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修持佛法,因为其他事物没有任何用处。

  身体是心的仆人,它可以行善或行恶。你可以使用这个身体,作为达成解脱的工具,或让你跳入更深的轮回。切勿浪费时间。善用你现在所拥有的机会,去遇见上师和修持佛法。在过去,修行者透过听闻死亡无常的教法、牢记和深思这些教法、透过禅修来融入这些教法而获致证悟。如俗话所说的:

  我们现在应该惧怕死亡,

  因而能够在死亡的时刻变得无畏无惧,

  但我们现在反而漫不经心,

  当死亡来临时,

  我们将痛苦的捶胸顿足。

  阿底峡说:

  抛下一切远走,

  不做任何事情,

  不贪恋任何事物。

  切勿过度关心今生的俗务。只要专注于佛法。每一天,都以生起获致证悟的愿望做为开始。在傍晚,检视你白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忏悔负面的行为,并且回向所做的善行,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立下隔天要做得更好的承诺。

  婆罗门优婆觉多(Upagupt)每一次生起一个负面念头时,他会放一个黑卵石,每一次生起一个正面的念头,他会放一个白卵石。刚开始,他累积的黑卵石占大多数。但渐渐的,透过观照和警觉,他很快发现他只聚集白色的卵石。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