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尊者:《慈经》注 流通分
明法尊者:《慈经》注 流通分
《慈经注》
如是世尊向那些比丘作个总结说︰「诸比丘!你们回去原来的丛林住。」在每个月的第八天,打锣之后,恭敬和随喜诵这一部经,说法,和用心地迴向,讨论法,练习、修习、多修习这(慈禅)业处,你们不会再看见非人恐怖的模样。非人将至少要利益,要福利。」他们说︰「善哉!」他们允许世尊之后,起座,顶礼了世尊,作右绕而去。诸树神说︰「诸大德!为我们好,求我们的福利。」诸树神生起喜与乐。诸比丘扫除住所,准备热水,作背部的调理,脚的调理,他们排定了唸诵护卫(经)。诸比丘修习慈,作基础之后,开始修毘钵舍那,在此三个月内,所有的比丘都达到阿罗汉状态──最上的果。(雨安居后)他们作大自恣 ,清淨自恣,行自恣。
如是如来所说「善巧于利益」,
法的主人论应该作之义,
实践之后,应当经验到卓越的心的寂静,
彻底地瞭解及得到全分的智慧,
由此,的确得到可爱的不死 、稀有、圣,
欲住于得到寂静,
有智者当作离垢、(持)戒,及较高的分别智慧,
常常做应当作的利益。 ♥
Mettasuttam (慈经)
1.Karaniyamatthakusalena, yantamsantam padam abhisamecca ;
卡拉尼亚 马达古刹累那 央打 沙担 爸但 亚比沙美加
应作 | 利益 善巧 那 它 寂静 状态 完全了解、得到
karoti + m + attha + kusala ya + ta + sant pada abhisamagacchati
fpp.(n.sg.nom.) m. adj.(n.sg.instr.) n.sg.nom. n.sg.acc. n.sg.acc. ger.
若要得到寂静,应该善巧于作利益︰
sakko uju ca suju ca, suvaco c’assa mudu anatimani.
沙国 乌朱 加 苏乌朱 加 苏瓦作 加沙 目都 阿那地马尼
能干 正直 和 坦诚 和 好调教 应该有 柔软 不过慢(=谦虚)
sakka uju ca su+uju(=su-huju) su+vaca ca+ atthi mudu an +ati +manin
adj.(m.sg.nom.) m.pl.nom. adj.(m.pl.nom) n.sg.nom. 3p.sg.imp. adj.(m.sg.nom) adj.(m.sg.nom.)
1能干、2正直、3坦诚、4好教(ㄐㄧㄠ)、5柔软、6不骄傲 ;
2. Santussako ca subharo ca, appakicco ca sallahukavutti;
山都沙国 加 苏巴罗 加 阿爸给作 加 沙拉胡卡无地
知足 和 易扶养 和 少 俗务 和 简朴的 生活、习惯santussaka ca su-bhara ca appa+kicca ca sallahuka + vutti
adj.(m.sg.nom.) conj. adj.(m.sg.nom.) adj. m.sg.nom. adj. f.sg.nom.
7知足、8易扶养、9少俗务、10生活简朴、
santindriyo ca nipako ca, appagabbho kulesuananugiddho.
山丁得力摇 加 你爸口 加 阿爸卡婆 古累是瓦那怒给多
寂静诸根 和 聪明 和 不粗鲁 在诸俗家 不耽溺、不眷恋
santa-indriya ca nipaka ca a+p+pagabbha kula+ na+anugiddha
adj.(m.sg.nom.) adj.(m.sg.nom.) adj.(m.sg.nom.) n.pl.loc. adj.(m.sg.nom.)
11寂静诸根、12聪明、13不粗鲁、14不耽溺俗家 ;
3. Na ca khuddamacare kibci, yena vibbu pare upavadeyyum;
那 加 古达马加累 近几 也那 爲纽 爸累 乌爸瓦地有
不 和 微小的 行为 任何 以那 诸智者 其他的 呵责、非难
na khudda + acarati kibci ya vibbu para upavadati
adv. adj. 3p.sg.opt. acc.m.sg.instr. m.pl.nom. 3p.pl.opt.
15不应犯智者会指责的任何小行为。
sukhinova khemino hontu, sabba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苏起柔 瓦 给米柔 红都 沙巴沙打 爸弯都 苏给大大
快乐 或 安稳 愿他们 一切 有情 愿他们 快乐 自己
sukhin va khemin √hu sabba+ satta bhavati<√bhu sukhita+attan
adj.(m.pl.nom.) adj.(m.pl.nom.) 3p.pl.imp. m. m.pl.nom. 3p.pl.imp. pp.m.sg.nom.
(他应该发愿:)愿一切有情快乐与安稳!愿他们自得其乐!
4. Ye keci panabhut’atthi, tasa va thavara vanavasesa;
也 给记 爸那不打地 打沙 瓦 达瓦拉 瓦那瓦谢沙
哪 无论 呼吸的(已生的)众生 会惊慌的 或 稳固的 或 无 遗漏、剩馀
ya ka+ci pana-bhuta atthi tasa va thavara va+an+ avasesa
m.pl.nom. m.pl.nom. n.pl.nom. adj.(m.pl.nom.) adj.(m.pl.nom.) adj.(m.pl.nom.)
无论什么有呼吸的众生,会惊慌的或稳固的,没有遗漏;
digha va yeva mahanta, majjhima rassaka anukathula.
地卡 瓦 也瓦 慢汉大 马记马 拉沙卡 阿怒卡 都拉
长的 或 哪 大的 中等的 短小的、矮小的 细小的 粗壮的
digha va ya va mahanta majjhima rassaka anuka+thula
adj.(m.pl.nom.) m.pl.nom. adj.(m.pl.nom.) adj.(m.pl.nom.) adj.(m.pl.nom.) adj. adj.(m.pl.nom.)
无论体型长的、大的或中等的,短的、细的或者粗的。
5. Dittha va yeva adittha, ye va dure vasanti avidure;
迪达 瓦 也 瓦 阿地达 也 瓦 都累 瓦山地 阿爲都累
诸可见的 或 哪 或 诸不可见的 哪 或 远方的 住 不 远的
dittha ya+eva a+dittha dura vasati avi + dura
adj.(m.pl.nom.) adj.(m.pl.nom.) adj.(m.pl.nom.) 3p.pl.pres. adj.(m.pl.nom.)
无论可见的或者不可见的,住在远的或者近的,
bhuta va sambhavesi va, sabbasatta bhavantu sukhitatta.
不打 瓦 山爸爲西 瓦 山爸沙打 巴望都 苏起大达
诸已生的 或 诸将生的 或 一切 有情 愿他们 快乐 自己
bhuta sambhav-esin sabba + satta bhavati sukhita + atta
n.pl.nom. adj.(m.pl.nom.) m.pl.nom. 3.pl. imp. pp. n.pl.nom.
无论已生的或将生的,愿一切有情自得其乐!
6. Na paro param nikubbetha natimabbetha katthacinam kabci,
那 爸罗 爸然 尼口北达 那地马尼达 卡大及那 刚及
不 互相 更 愿你们不欺骗 愿你们不轻视 任何地方 任何人
na para param ni+kubbati na+atimabbati kattha+ci+nam ka+ci
adv. m.sg.nom. adv. 2p.sg.opt. 2p.sg.opt. adv. pron.(m.sg.acc.)
愿他们不互相欺瞒,愿他们无论在任何地方,不轻视任何人,
vyarosana patighasabba nabbamabbassa dukkhamiccheyya.
别亚罗沙那 巴地卡 沙尼啊 那尼安马尼安沙 都卡 米这亚
忿怒 反击 想 不要 互相 苦 盼望(对方)
vi+a+rosana patigha+sabba na+abba+m+abba dukkha+m+iccheyya
f.sg.instr. f.sg.instr. adj.(sg.dat.) adj. 3p.sg.opt.
愿他(们)不要而互相盼望对方受苦,而忿怒或反击。
7. Mata yatha niyam puttamayusa ekaputtamanurakkhe,
马塔 亚达 尼养 不达 马友沙 哎卡不达马怒然给
母亲 好像 自己的 子 生命 独子 随时保护
Mata yatha niya putta ayu ekaputta+ m + anurakkha
f.sg.nom. adv. adj.(n.sg.acc.) m.sg.acc. n.sg.instr. 3p.sg.opt.
好像母亲用生命随时保护她的独子一样,
evampi sabbabhutesu manasam bhavaye aparimanam.
哎望比 沙巴不铁树 马南沙 巴瓦也 阿巴利马南
同样地(语气词) 于一切已生的 心意 修习 无 量
evam+ (pi) sabba + bhuta manasa √bhu a+parimana
adv. adv. n.pl.loc. n.sg.acc. 3p.sg.opt. n.sg.acc.
同样地,他也对一切已生的(众生)修持无量(的慈)心。
8. Mettabca sabbalokasmim manasam bhavaye aparimanam,
美但 加 沙巴罗卡是美 马那山 巴瓦也 阿爸利马南
慈 一切世界 心意 修习 无量
metta + ca sabbaloka manasa bhavati<√bhu a+parimana
f.sg.acc. m.sg.loc. n.sg.acc. 3p.sg.opt. n.sg.acc.
他应该对一切世界修持无量的慈心:
uddham adho ca tiriyabca, asambadham averamasapattam.
乌担 阿多 加 地力养加 阿山八但 阿爲拉马山巴担
上方 下方 和 横方 无 障碍 无 仇恨 无 敌意
uddham adho tiriyam+ca a+sambadha a+vera+m+ a+sapatta
indecl. adv. adv. adj.(f.sg.acc.) adj.(n.sg.acc.) adj.(m.sg.acc.)
无论上方、下方与横方,没有障碍、仇恨和敌意。
9. Titthabcaram nisinno va, sayano va yavat’assa vigatamiddho,
地担 加然 尼先罗 瓦 沙亚诺 瓦 亚 瓦 大沙 爲达米多
站立 行走 坐着 或 躺下 或 当 是 离、消失 睡
Titthati carati pp. of nisidati sayati yavata atthi vigata+middha
ppr. ppr. pp.(m.sg.nom.) ppr. ind. 3p.sg.opt. adj.(m.sg.nom.)
无论站着、走着、坐着或躺着,只要他没睡着,
etam satim adhittheyya, brahmametam viharamidhamahu.
哎担 沙地 阿地的亚 百拉马 美担 爲哈拉美达 马胡
这 正念 集中、专注 梵、高贵 此 住 这 他们已经说
etad sati adhitthati brahma etad vihara + idha + m + aha
pron. f.sg.acc. 3p.sg.opt. adj.(m.sg.acc.) m.sg.acc. m.sg.acc. ind. 3p.pl.nom.
应当守住(慈)念,这就是所谓的「梵住」。
10. Ditthib ca anupagamma, silava dassanena sampanno;
立丁 加 阿怒巴卡马 锡拉瓦 达沙累那 山巴诺
邪见 和 堕入 持戒 见、智见 具足、成就
ditthi ca anu-pa-gacchati sila dassana sampanna
f.sg.acc. ger. m.sg.nom. n.sg.instr. pp.(m.sg.nom.)
不堕入邪见,持戒并且具有智见,
kamesu vineyya gedham, na hi jatuggabbhaseyyam puna r-etiti .
卡美苏 爲内亚 给担 纳 喜 加都卡爸洗亚 不那 内地地
(在)欲(上) 调伏(引导离开) 贪爱 不 确定 的确地 母胎 睡卧 再 去
kama <vineti(vi离+neti引) gedha na hi jatu + gabbha + seyya puna + r + eti
m.pl.loc. ger. m.sg.nom. adv. ind. ind f.sg.acc. ind. 3p.sg.pres.
降伏对欲乐的贪爱,他必定不再睡卧在母胎中。
~ Mettasuttam nitthitam.(应作慈爱经竟) ~
♥
【慈经】(Mettasuttam) 1
诸比丘!若勤练2、修习、多作慈心解脱3,作乘、作基、实行、积聚、善确立,可预期有十一种效益。
什么是十一呢?(1)好入睡,(2)好醒来,(3)不见恶梦,(4)人人敬爱,(5)为非人4敬爱,(6)诸天保护,(7)不为火、毒、刀所伤5 (8)很快入定,(9)容颜有光6, (10)临终不溷乱7,(11)若临终未贯通上位8,得生于梵天界。
诸比丘!若练习、修习、多作慈心解脱,作乘、作基、实行、积聚、善确立,这可预期有十一种效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经出处:《增支部》A.11.16./V,342.(CSCD:pg.3.542)Mettasuttam慈
其他参考︰
‧《律藏》〈附随〉第六 增一法(十一法) Vinaya, Parivara, p.140
‧《清淨道论》Visuddhimagga pp.311~314.
‧《增壹阿含49.10经》 (大正藏2.806a)说:「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终不侵枉,若身坏命终生梵天上。」(大正2.806上)
2勤练︰asevitaya。《无碍解道》(Ptis.p.30.)说,紧凑练习(asevana-bhavana)︰早、中、晚,早餐、初夜、中夜、后夜,昼分、夜分,黑月(阴曆后十四五天)、白月(阴曆前十五天),雨季、冬季、夏季,年初、年中、年尾,都精进修习。
3 慈心解脱︰Mettaya cetovimuttiya。《长部注》三明经注(D.A.13./II,406.;CSCD:pg.1.337):「(以)慈心解脱(mettaya cetovimuttiya):这裡所说的「慈」是转起近行定、安止定;「心解脱」则是转起安止定。」
《增支部注》(A.A.1.2./I,47.;CSCD:pg.1.36~7)说︰「慈心解脱(metta cetovimutti)︰于一切有情遍满慈的利益。再者,由慈相连的心,(五)盖等障道法的解脱,因此称为慈解脱。或者全部的一切瞋(byapada,直译:逆向行)之缠的解脱状态,当知这是慈解脱。在此谈的「慈」迄今爲止,转起前分慈解脱之说,然后,意图住于第三禅、第四禅的安止定。」
4 《增支部》(A.8.1./IV,15.Mettasuttam慈经)︰只列八项功德,缺(8)~(10)。
5 非人︰amanussanam(诸非人),属于天人,指夜叉、龙、乾闼婆等。
6 不为火、毒、刀所伤︰注解书说,郁多罗(Uttara)优婆夷不为火所烧,相应部师的小尸婆(Samyuttabhanaka-Culasivatthera)不为毒所害,僧揭笈法弥(Samkiccasamanera)不为刀所伤。但是需要发展慈心到非常强大的力量,才有如此殊胜的保护力量。会遇到火、毒、刀之害,有过去世造的恶业的结果,也有现世曾作的恶业,修慈可以化怨解厄。遇到危难,有时候非人或天人会现身帮助化解,但是,有某种宗教的信仰者,会以为是他信仰的神祇来解厄。
7 容颜有光︰mukhavanno vippasidati(脸色非常明淨)。《增支部注》(A.A.11.16./V,83.)︰「容颜有光︰如(熟了)脱落的多罗果(talapakka椰子),有明亮的容貌。」
8 临终不溷乱︰《增支部注》(A.A.11.16./V,83.)︰「慈住者死时不会溷乱之说,临终如入睡不溷乱(asammulho)。」
9 若临终未贯通上位︰《增支部注》(A.A.11.16./V,83~4.)说︰「未贯通上位︰由慈三摩钵地,不能达到上位的阿罗汉状态,从此生(结束如)睡熟,转生梵天界如睡醒。」(Uttari appativijjhantoti mettasamapattito uttari arahattam adhigantum asakkonto ito cavitva suttappabuddho viya brahmalokam upapajjatiti.)
♥
Mettasuttam慈经
“Mettaya bhikkhave, cetovimuttiya asevitaya bhavitaya
慈 诸比丘! 心 | 解脱 勤练 修习
bahulikataya yanikataya vatthukataya anutthitaya
多修 作乘 作基础 实行
paricitaya susamaraddhaya ekadasanisamsa patikavkha.
积聚、熟知 善一起确立 十一种效益(胜利) 预期、期待
诸比丘!若勤练、修习、多作慈心解脱,作乘、作基、实行、积聚、善确立,可预期有十一种效益。
Katame ekadasa? Sukham supati, sukham patibujjhati
什么 十一 易 睡 易 醒来
什么是十一呢?(1)好入睡,(2)好醒来,
na papakam supinam passati, manussanam piyo hoti,
不 恶 梦 看见 诸人 喜爱
(3)不见恶梦,(4)人人敬爱,
amanussanam piyo hoti, devata rakkhanti,
诸非人 喜爱 是 诸天 他们保护
(5)为非人敬爱,(6)诸天保护,
nassa aggi va visam va sattham va kamati,
不应该有 火 或 毒 或 刀 或 伤
(7)不为火、毒、刀所伤,
tuvatam cittam samadhiyati, mukhavanno vippasidati,
很快地 心 入定 容颜、脸色 非常明淨
(8)很快入定,(9)容颜有光,
asammulho kalam karoti, uttari appativijjhanto brahmalokupago hoti.
不溷乱 时 作(=临终) 上 不 贯通 梵天界 接近
(10)临终心不溷乱,(11)若临终未贯通上位,得生于梵天界。
“Mettaya bhikkhave, cetovimuttiya asevitaya bhavitaya
慈 诸比丘! 心 | 解脱 勤练 修习
bahulikataya yanikataya vatthukataya anutthitaya
多作 作乘 作基础 实行
paricitaya susamaraddhaya ime ekadasanisamsa patikavkha”ti.
积聚、熟知 善一起确立 这 十一种效益(胜利) 预期、期待
诸比丘!若勤练、修习、多作慈心解脱,作乘、作基、实行、积聚、善确立,这可预期有十一种效益。
♥
【 慈 愿 】
愿我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愿我脱离痛苦,愿我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1的主人。
◆父、母、阿闍ㄕㄜˊ梨2、亲戚、众多的朋友,
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愿他们脱离痛苦,愿他们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所有有情3,所有有息者4,所有生物5,所有补伽(ㄑㄧㄝˊ)罗6,所有有身体的(众生)7;所有女人,所有男人,所有圣者,所有非圣者,所有天神,所有人类,所有堕入恶趣者;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愿他们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在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东南方、西南方,最深处,最高处,所有有情,所有有息者、
所有生物,所有补伽罗(ㄑㄧㄝˊ),所有有身体的(众生);所有女人,所有男人,所有圣者,所有非圣者,所有天神,所有人类,所有堕入恶趣者,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愿他们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上至有顶天8,下至无间地狱9,在整个轮围山10中,所有在地上走的有情,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在整个轮围山中,所有
在水中游的有情,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在整个轮围山中,所有
在空中飞的有情,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
【 注 解 】
1. 业kamma:造作身口意的善因、恶因。「做自己的业的主人」是一种「自业正见」(kammassakata sammaditthi),视「业」为个自的财产的正见。有六种自业正见:(1)一切众生各有己业、(2)业的承继人、(3)业是母胎、(4)业是眷属、(5)业是所依(依靠),(6)他们都是自己所造善恶业的主人(由业区分有情而有贵贱尊卑等)(A.5.57./III,75.)。
2. 阿闍梨Acariya:依止学法的老师。《续一切经音义》卷第四(T54.951.1)︰「阿闍梨(梵语也。或云「阿遮梨」或云「阿左[黍-禾+利]」,此云「轨范师」,谓以轨则仪范依法教授弟子。)」
3.有情(satta):已执着者(satta)、极执着(visatta)之意。
《相应部》(S.23.2./III,190.)︰「罗陀!于色有欲、贪、喜、爱,染着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有情’。于受…于想…于行…,于识有欲、贪、喜、爱,染着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有情’。」
《杂阿含122经》(T2.40.1)︰「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4.有息者︰pana。有呼吸的众生。
5.生物︰bhuta。已经出生的众生。
6.补伽罗(puggala﹐梵语 pudgala补特伽罗),《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T54.406.2)︰「富伽罗(梵语此译为「数取趣」也,数数于三界中往来也,或云「补特迦罗」也)。」卷第二十三(T54.449.2)︰「补特伽罗(此翻「数取趣」谓数造趣因,数取趣果也。)」《清淨道论》(Vism.310.)说︰「「补伽罗」(puggala)──由于地狱之义的「补」(pun)及堕于彼处(地狱)之义的「伽罗」(galanti)而成为补伽罗(人)。」
7. 有情、有息者、生物、补伽罗、有身体的(众生)五项是无制限的遍满慈;女人、男人…等七项是有制限(限定范围)的遍满慈。
8.有顶天bhavagga:即色究竟天(Akanittha (a 无+ kanittha最年轻的、最下的)),色界最高的天。
9. 轮围山cakkavala:即围绕须弥山(Sumeru,这世界最高的山)四洲外海之山。
10. 无间地狱avicito:又称为「阿鼻地狱」,造五逆重业众生生于此,受苦无量。
Brahma-vihara bhavana(梵住修习)(慈愿)
Aham avero homi, abyapajjho homi, anigho homi,
我 无怨 我愿 无瞋 我愿 无忧 我愿
愿我无怨、无瞋、无忧,
sukhi attanam pariharami,
幸福、快乐 自己的 我守住
守住自己的幸福,
Dukkha muccami, yatha laddhasampattito, mavigacchami kammassako.
从苦 愿我脱离 任何 已得的 | 现在的 不 失去 业 自己的
愿我脱离痛苦,愿我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mata pitu acariya bati mitta-samuha
母 父 阿闍梨 亲戚 朋友 多数
父、母、阿闍ㄕㄜˊ梨、亲戚、众多的朋友,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无怨 愿他们 无瞋 愿他们 无忧 愿他们
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dukkha muccantu,
幸福、快乐 自己的 愿他们守住 从苦 愿他们脱离
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
yatha laddha 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任何 已得的 现在的 不 失去 业 自己的
愿他们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sabbe puggala,
一切 有情 一切 有呼吸的(生物) 一切 已生的 一切 人类
所有有情、所有有息者、所有生物、所有人类、
sabbe attabhavapariyapanna, sabba itthiyo, sabbe purisa,
一切 自体 已包含 一切 女人 一切 男人
所有有身体的(众生);所有女人、所有男人、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sabbe vinipatika,
所有 圣者 所有 非圣者 所有 天神 所有 人类 所有 恶趣的堕入者
所有圣者、所有非圣者、所有天神、所有人类、所有堕入恶趣者,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无怨 愿他们 无瞋(无逆向行) 愿他们 无忧 愿他们
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dukkha muccantu,
幸福、快乐 自己的 愿他们守住 从苦 愿他们脱离
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
yatha laddha 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任何 已得的 现在的 不 失去 业 自己的
愿他们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Puratthimaya disaya, pacchimaya disaya, uttaraya disaya,
在东方的 方向 在西方的 方向 在北方 方向
在东方、西方、北方、
Puratthimaya anudisaya, pacchimaya anudisaya, dakkhinaya disaya.
在东方 对角方向 在西方 对角方向 在南方 方向
南方、东北方、西北方、
uttaraya anudisaya, dhakkhinaya anudisaya,
南方 对角方向 北方 对角方向
东南方、西南方、
hetthimaya disaya, uparimaya disaya.
在最下 方向 在最上 方向
最深处、最高处,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sabbe puggala,
一切 有情 一切 有呼吸的(生物) 一切 已生的 一切 人类
所有有情、所有有息者、所有生物、所有人类、
sabbe attabhavapariyapanna, sabba itthiyo, sabbe purisa,
一切 自体 已包含 所有 女人 所有 男人
所有有身体的(众生);所有女人、所有男人、
sabbe ariya, sabbe anariya, sabbe deva, sabbe manussa,
所有 圣者 所有 非圣者 所有 天神 所有 人类
所有圣者、所有非圣者、所有天神、所有人类、
avera hontu, abyapajjha hontu, anigha hontu, sabbe vinipatika,
无怨 愿他们 无瞋(无逆向行) 愿他们 无忧 愿他们 所有 恶趣的堕入者
所有堕入恶趣者,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dukkha muccantu,
幸福、快乐 自己的 愿他们守住 诸苦 愿他们脱离
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
yatha laddha sampattito, mavigacchantu kammassaka.
任何 已得的 现在的 不 失去 业 自己的
愿他们不失去现在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Uddham yava bhavaggaca adho yava avicito
上 乃至 有顶天 和 下 乃至 无间地狱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
samanta cakkavalesu yesatta pathavicara
整个的 在轮围山中 凡是 有情 在地面上 走
在整个轮围山中,所有在地面上走的有情,
abyapajja niveraca nidukkhacanupaddava.
无瞋 无怨 和 无 苦 和 无灾厄
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Uddham yava bhavaggaca adho yava avicito
上 乃至 有顶天 和 下 乃至 无间地狱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
samanta cakkavalesu yesatta udakecara
整个的 在轮围山中 凡是 有情 在水 走
在整个轮围山中,所有在水中游的有情,
abyapajja niveraca nidukkhacanupaddava.
无瞋 无怨 和 无苦 和 无灾厄
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Uddham yava bhavaggaca adho yava avicito
上 乃至 有顶天 下 乃至 无间地狱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
samanta cakkavalesu yesatta akasecara
整个的 在铁围山中 凡是 有情 在空中 走
在整个轮围山中,所有在空中飞的有情,
abyapajja niveraca nidukkhacanupaddava.
无瞋 无怨 和 无苦 和 无灾厄
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
【蕴 护 经】1(Ahi-paritta)
2某时,某比丘被蛇咬死。诸比丘以此事禀告世尊,(世尊说):「诸比丘!该比丘未以慈心充满四种蛇王族。诸比丘!若该比丘以慈心充满四种蛇王族者,诸比丘!该比丘将不被蛇咬死。什么是四种蛇王族呢?毘楼罗蛇王族、伊罗漫蛇王族、舍婆子蛇王族、黑瞿昙蛇王族。诸比丘!该比丘并未以慈心充满此四种蛇王族。诸比丘!该比丘若以慈心充满此四种蛇王族,诸比丘!比丘不会被蛇咬死。
诸比丘!我允准以慈心充满此四种蛇王族,要去做自保、自卫、自护。诸比丘!应如是念诵:
我爱‘毘楼罗’,我爱‘伊罗漫’,我爱‘舍婆子’,我爱‘黑瞿昙’3。
我爱无足的,我爱二足的,我爱四足的,我爱多足的。
无足的勿伤我,二足的勿伤我,四足的勿伤我,多足的勿伤我。
愿一切众生,一切有有呼吸的众生,一切有情,愿见诸好事,任何恶勿来。
佛无量,法无量,僧无量,爬虫类有量:蛇、蝎、蜈蚣、蜘蛛、蜥蜴、鼠。
我已保卫、已保护,请众生退去!我归命世尊,归命七位正等正觉者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律藏《小品》(Cv.5.6./II,109-110; CSCD:pg.245-6)(另外参考:《增支部》A.4.67.;《相应部》35.69~70.Upasena;《杂阿含252经》;《佛说随勇尊者经》(大正14.773);《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卷第六﹐大正23.657~8;《本生经》Ja.203.)。
《杂阿含252经》、《佛说随勇尊者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这三部都有蛇咒。蛇咒或任何咒,都是世尊所禁止的,所以附有咒语的,都可以判断为后代附加的。《沙门果经》D.2./I,67.︰「蛇的巫术(ahivijja,应包括蛇咒)…唸咒以保护他人不被箭所伤;唸咒以了解动物的语言──他戒除这些以低劣技艺(tiracchanavijjaya畜生学问)而行的邪命。」
2《增支部》A.4.67.Ahiraja(蛇王),有一段前言︰“Ekam samayam Bhagava Savatthiyam viharati Jetavane Anathapindikassa arame. Tena kho pana samayena Savatthiyam abbataro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to hoti. Atha kho sambahula bhikkhu yena Bhagava tenupasavkamimsu; upasavkamitva Bhagavantam abhivadetva ekamantam nisidimsu. Ekamantam nisinna kho te bhikkhu Bhagavantam etadavocum– “Idha bhante, Savatthiyam abbataro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to”ti. (某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中给孤独园。某时舍卫城某比丘被蛇咬死。于是,甚多比丘往诣至世尊。到了之后,顶礼世尊之后,坐于一边。坐在一边的诸比丘,向世尊言:「大德!这舍卫城有一比丘被蛇咬死。」)
3毘楼罗(Virupakkha,本字是四天王天西方的广目天,龙、蛇的主神),其他三类蛇︰伊罗漫(Erapatha)。舍婆子(Chabyaputta)。黑瞿昙(Kanhagotamaka黑色的瞿昙),注释书没解释,已不知何种蛇类。2007年,据印度卫生部的统计报告,印度每年遭毒蛇咬伤者超过二十五万人,遭毒蛇咬死者超过五万人(非黄金时间治疗,或缺毒蛇血清),高居世界第一。
台湾人应对台湾本地毒蛇散发慈心。台湾陆地毒蛇主要有六种:雨伞节、百步蛇、眼镜蛇、龟壳花、赤尾青竹丝、锁鍊蛇。以雨伞节所分泌的神经毒素其毒性最强,但百步蛇(濒临绝种动物)致人于死的比率则最高,而龟壳花及赤尾青竹丝,则是在台湾最常咬伤人的毒蛇种类。
4 七位正等正觉者︰指七佛:(一)毘婆尸佛,(二)尸弃佛,(三)毘舍浮佛,(四)拘留孙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叶佛,(七)释迦牟尼佛。 ♥
Ahi-paritta(蛇护经)
蛇 护卫
Tena kho pana samayena abbataro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to hoti.
彼 强调词 当时 某 比丘 被蛇 咬 死
某时,某比丘被蛇咬死。
Bhagavato etamattham arocesum.
世尊 此事 他们告知
(诸比丘)以此事禀告世尊。(世尊说):
“Na hi nuna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没有 确定地 他 诸比丘! 该比丘 这些 四种 蛇王族
mettena cittena phari.
以慈 心 充满
「诸比丘!该比丘未以慈心充满四种蛇王族。
Sace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若 确实 他 诸比丘! (该)比丘 这些 四种 蛇王族
mettena cittena phareyya,
以慈 心 应充满
诸比丘!若该比丘以慈心充满四种蛇王族者,
na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reyya.
不 他 诸比丘! (该)比丘 被蛇 咬 应死
诸比丘!该比丘将不被蛇咬死。
Kata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Virupakkham ahirajakulam,
什么 四种 蛇王族 毘楼罗 蛇王族
erapatham ahirajakulam,
伊罗漫 蛇王族
什么是四种蛇王族呢?毘楼罗蛇王族、伊罗漫蛇王族、
chabyaputtam ahirajakulam, kanhagotamam ahirajakulam.
舍婆子 蛇王族 黑瞿昙 蛇王族
舍婆子蛇王族、黑瞿昙蛇王族。
Na hi nuna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不 确定地 他 诸比丘! (该)比丘 这些 四种 蛇王族
mettena cittena phari.
以慈 心 充满
诸比丘!该比丘并未以慈心充满此四种蛇王族。
Sace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若 确实 他 诸比丘! (该)比丘 这些 四种 蛇王族
mettena cittena phareyya,
以慈 心 应充满
诸比丘!该比丘若以慈心充满此四种蛇王族,
na hi so, bhikkhave, bhikkhu ahina dattho kalavkareyya.
不 他 诸比丘! (该)比丘 被蛇 咬 应死
诸比丘!该比丘不会被蛇咬死。
Anujanami, bhikkhave, imani cattari ahirajakulani
我允准 诸比丘! 这些 四种 蛇王族
mettena cittena pharitum,
以慈 心 充满
诸比丘!我允准以慈心充满此四种蛇王族,
attaguttiya attarakkhaya attaparittam katum.
自保 自卫 自护 要去做
Evabca pana, bhikkhave, katabbam–
如是 诸比丘! 应作(念诵)
要去做自保、自卫、自护。诸比丘!应如是念诵:
“Virupakkhehi me mettam, mettam erapathehi me.
在诸毘楼罗 我的 慈爱 慈爱 在诸伊罗漫 我的
我爱毘楼罗,我爱伊罗漫,
Chabyaputtehi me mettam, mettam kanhagotamakehi ca.
在诸舍婆子 我的 慈爱 慈爱 在诸黑瞿昙 和
我爱舍婆子,我爱黑瞿昙。
“Apadakehi me mettam, mettam dvipadakehi me;
无足的 我的 慈爱 慈爱 二足的 我的
我爱无足的,我爱二足的,
Catuppadehi me mettam, mettam bahuppadehi me.
在诸四足 我的 慈爱 慈爱 在诸多足 我的
我爱四足的,我爱多足的。
“Ma mam apadako himsi, ma mam himsi dvipadako;
勿 我 无足者 伤害 勿 我 伤害 二足者
无足的勿伤我,二足的勿伤我,
Ma mam catuppado himsi, ma mam himsi bahuppado.
勿 我 四足者 伤害 勿 我 伤害 多足者
四足的勿伤我,多足的勿伤我。
“Sabbe satta sabbe pana, sabbe bhuta ca kevala;
一切 众生 一切 有气息者 一切 有情 和 全部的
愿一切众生,一切有有呼吸的,一切有情,
Sabbe bhadrani passantu, ma kibci papamagama.
一切 诸好事 愿见 勿 任何 恶 来
愿见诸好事,任何恶勿来。
“Appamano Buddho, appamano dhammo,
无量 佛 无量 法
佛无量,法无量,
Appamano savgho, pamanavantani sarisapani.
无量 僧 具有有量 爬虫类(蛇、蝎等)
僧无量,爬虫类有量。
“Ahi vicchika satapadi, unnanabhi sarabu musika;
蛇 蝎 蜈蚣 蜘蛛 蜥蜴 鼠
蛇、蝎、蜈蚣、蜘蛛、蜥蜴、鼠。
Kata me rakkha katam me parittam, patikkamantu bhutani.
已做 我的 保卫 已做 我的 保护 向后走去 诸已生的(众生)
我已保卫、已保护,诸众生退去。
“Soham namo Bhagavato, namo sattannam sammasambuddhanan”ti.
他 我 归命 世尊 归命 七位 正等正觉者
我归命世尊,归命七位正等正觉者。
~ Ahi-paritta nitthitam(蕴护经终)~ ♥
﹝附录一﹞
慈心的修习
「嗨!」「你好!」「谢谢!」「对不起!」当你用心讲一句打招呼的话,或简单的表达谢意或歉意,就有慈心在裡头了。当然有时只给微笑、关心的眼神、拍拍人的肩膀、拉拉人的手,也能表达无限的慈爱。
慈爱心可以扩充到各个领域。当我们面对不喜欢的人事物时,我们的身体、语言、意念会表达冷漠、讨厌、憎恶、敌意,这是人的动物性,我们可以有另一种表现式,表现宽容或愿意去协助改善不如意的地方,这是慈爱,也是醒觉。当我们面对喜欢的人事物时,可能显露喜欢、欲求、佔有欲,想执取所欲之物,也将苦了我们自己,因为欲是苦的根源,这是一份醒觉,醒觉中有慈爱心,而慈爱心能同时利益自己及别人。
以道德层面来说,(一)表现不任意杀害生命,(二)不取未经同意的东西,(三)不与没有婚约关係的人有性行为,(四)不讲虚妄不实的话或粗鄙、性暗示的话,(五)不吸食烟酒、毒品或有害身体的药物,这些行为可以阻止很多人间的怨怼及悲剧的发生,也可以说给了众生快乐。
慈心若不能适时适量地表现出来,表示慈心有短绌、匮乏,应该如《慈经》或《清淨道论》(第九品)所教示,经常开展它。如常祝愿众生喜乐平安,知足常乐,吉祥安乐;常祝愿众生不互相敌对、轻视、伤害。由发慈愿而化成慈行。慈心经常修习可以清除瞋恚,滋润情谊,慈爱众生。(明法比丘撰。原载:〈嘉义新雨杂志〉第8期,1995.7.) ♥
﹝附录二﹞
悲心的修习
悲心是悲悯、同情、救苦救难之心。悲心通常是由眼睛见到痛苦情境或耳朵听闻到痛苦的声音而引起的心情,由心意的拟想也能发动悲心。若自己陷苦难时,不当过于自责、懊恼或自暴自弃,当正观此刻正在苦恼的身心(特别是感受),而萌生拔苦之心及拔苦之行动,若见他人陷身苦难(包括犯罪)时,亦当有感同身受,及萌生拔苦之心力,不应有冷漠、苛责或捨离不顾,更不应有落井下石的行为。
一切众生皆在苦与乐中沉浮,有乐事,较多人来分享,有苦事,则较少人来分担忧苦,这是众生趋乐避苦的本性。因此,受苦难时,若无援助,除默默承受外,也应对众生起谅解心,这也是一种悲心;若得到援助,当思念感恩,永志不忘。缺乏悲心就会多些冷漠、硬心肠、自我中心,少些人间温情及解脱资粮。为了消除自己逃避救苦难的本性和引发大悲心,当多多观察、思考、救援我们周遭亲友、道侣及众生的苦难。
面对强烈的苦难,要做到完全的无怨结、无瞋恚,是高难度的修行工夫,但却能够逐步完成,并得到甜美的果实。《中阿含193经》,佛陀说:「若为他人拳扠ㄔㄚ(叉刺)石掷,杖打刀斫时,心不变易,口不恶言,向捶打人缘彼起慈愍(悲、喜与捨),心行如猫皮囊,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汝等当学如是!」佛陀又说到数数观行这样的教法,将得到究竟智(阿罗汉果)或阿那含。可见修习悲心与修习慈、喜、捨心,同样能济度自他苦难,抵达涅槃彼岸。(明法比丘撰。原载:〈嘉义新雨杂志〉第16期,1996.11.) ♥
﹝附录三﹞
喜心的修习
喜是随喜,对于诸吉祥事,随境生起欢喜庆慰。吉祥事,诸如:孝顺父母、爱护妻.儿、做事井然、居住适宜、不懒惰、恭敬、谦逊、布施、行善、感恩、报恩、少欲知足、容忍、包容、博学、多闻、亲近善士、恭顺受教、闻法、说法、学戒律、学威仪(行.立.坐.卧)、离欲、平静、亲证涅槃。至于人间喜庆,乃至国家得利乐之事,则不必然是吉祥事,也不必然生随喜之心。《杂阿含308经》,世尊说:「世间之所乐,观察悉为怨。贤圣见苦者,世间以为乐;世间之所苦,于圣则为乐。」(参考S.35.136.)
人间喜庆、闹热,为什么有时不被随喜?因为善法不增,反增贪瞋痴。经中说,戏剧演员,娱乐大众,表演歌舞、喜剧,使人欢乐,但是死后不但不生欢喜天,却因令人增长贪瞋痴,而堕畜生或地狱。(参考:S.46.2、《杂阿含907经》、《别译杂阿含122经》)因此,应生警惕心,应善加体察人间善恶。
修习喜心可以伏住嫉妒、瞋心。《增阿含17-1.1经》罗云经》佛说:「当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当除尽。」 (大正2.582)若禅修对象,如放在笑口常开、满面春风的人(不是贪染的人或异性),可以体证第三禅。嫉妒是因别人胜过自己、或怀疑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嫉妒属于瞋心所(恶的特质),根据论中说,在证初果时可消除嫉妒,但真正淨除瞋心(嫉妒之根源),则在证三果时达成。(明法比丘撰。〈法雨杂志〉第2期,2005.1.) ♥
﹝附录四﹞
捨心的修习
捨(upekkha)是平等、平衡、寂静、恬澹、无贪.无瞋、漠视苦.乐(类似中性感受)。捨并不含有捨弃的意思,但在捨的修习过程中,有掺入捨弃,如捨弃执取,而趣向平等、平衡。
在捨的实修中,依厌离欲、远离欲,而达到心境不起波浪,住于中性、平等、寂静的心态。于可意、可爱、可乐的人事物,因离欲、离执取、放下,不再受影响,或受影响而经由不带好恶的注视、观察,而达到不起好恶的分别,而澹然处之;于不可意、不可爱、不可乐的人事物,同样作观,而不再起好恶的分别。恬澹的态度,就是在身口意表现寂静、安然、祥和、调伏,没有强烈情绪变化,当然也不可能有夸张性的动作、表情、话语。《法句经》(Dhp.v.362)世尊期许比丘的恬澹的态度︰「手已被完全调伏(不玩弄手或用手拍打别人等),脚已被完全调伏(不玩弄脚等),及言语已被完全调伏(不说谎等)。」
捨的修习,可以针对于某人、某事、某物、某话有爱瞋时来作观修练,也可以历境练心,即六根触境时,在有爱瞋的境上即刻修习。捨的过程及目标在于摆平贪瞋、好恶,而得到中性心、平等心,而在无干扰下,进取涅槃。(明法比丘撰。原载:〈嘉义新雨杂志〉第21期,1997.9.,已作订正) ♥
﹝主要参考资料﹞
1. Khuddakapatha《小诵》(CSCD﹐法雨道场整理)
2. Khuddakapatha-atthakatha【Paramatthajotika】(with CS & PTS page number) 《小诵注释》胜义光明)(CSCD﹐法雨道场整理)
3. Chattha Savgayana (CSCD﹐foreign1字型,法雨道场整理)
4.《新脩大正大藏经》cbeta版 ( T )
5.《巴汉词典》原着︰A.P.Buddhadatta Mahathera
汉译︰(马来西亚)大马比丘(Mahabano) (电子档)
6. 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法雨道场整理电子档, 2007)
7. The Minor Readings --The Lovingkindness Discourse
/ translated by Bhikkhu Banamoli(PTS first publihed 1960)
8.《散播慈爱》原着︰Thabyekan Sayadaw 英译︰淨法法师(Bhikkhu Dhammasubho)(在马来西亚出版, 2007)
9.《巴利语佛经选译》巴利字索引 廖文灿译(法雨道场出版, 2005)
10.《法句译注》廖文灿译注(法雨道场出版, 2006)
2,000元
官淑昭、陈林金治
李佳祐、陈玉文
余福兴、(王维璋.于云英)
1,200元
(周昀翰.周昀蓉.周顺兴.蔡丽增)
1,100元
陈佩秀
1,000元
书毓、陈碧丽
陈瑞意、江妙姬
吴棻莺、(吴秀华.吴秀莲)
600元
李张琼文
500元
吕娥、陈慧铮、陈莹光
吴淑女、陈重光、林佩颖
刘邦来
300元
陈水园、刘启亲
陈秀枝、刘育宏
刘育克、陈恆基
陈涂叔铃
陈姿帆、陈冠汝
王新贺、陈秀惠
王奕元、简丽家
(吴博腾.吴嘉羚)
250元
曾淑珍
200元
蔡政伦、蔡政言
洪清赐、洪陈秋美
洪佩伶、洪嘉伶
陈景星、李黛玲
陈右农、梁崇成
梁雅涵、梁哲维
许清吉、萧玉环
萧士玮、洪绍瑜
苏素樱、胡哲宇
陈才道、刘淑媛
吴旻静、张敏
50元
陈诗誉、陈慧颖
﹝功德回向﹞
普愿施者、受持者、流通者:
增长诸善根,厌.离.灭诸欲,
消除诸宿业,生者得安详,
免除诸灾难,亡者生善趣,
台海无战事,世界常和平。
慈 经 注
编译者:明法比丘
出版者:法雨道场
60652 台湾‧嘉义县中埔乡同仁村柚仔宅50之6号
Dhammavassarama
No. 50 - 6, You-Tze-Zhai, Tong-Ren Village,
Chong-Pu, Chiayi 60652, Taiwan
Tel:(886)(5) 253-0029;Fax:203-0813
E-mail:dhamma.rain@msa.hinet.net
网址:http://www.dhammarain.org.tw/
邮政划拨:31497093 法雨道场
印 刷: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
111台北市永公路500巷48号 电话:(02)2862-0707
版次:佛曆2551年(公元2007年) 11月 初版 第一次印刷
【 版权声名:若不增减本书内容,欢迎倡印,免费流通 】
★ 非卖品 ★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