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三(五集)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三(五集)
五 集
本卷为十一集中之第五集,收摄二十六品二百七十一经。此中,从出前集之
经,更加上名目往往当为别经而收集的,这皆散见于[经文中]。其增减之由来,
既如前卷所述,要精细的研究,始能判断其成立的前后。
--------------------------------------------------------------------------------
III.1 增 支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五 集
第一 之五十
第一 学力品
一1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比
丘!”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曰:
二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何等为五?谓: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
五 集 第一 学力品 一
-----------------------------------------------------------------------
增支部经典三 二
力。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是故,诸比丘!应如是学,
三 曰:我欲成就信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惭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愧力之有学力,
我欲成就精进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慧力之有学力。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注1 参照杂阿含二六(大正二.一八五c)。
2 二1
一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何等为五?谓 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
力。诸比丘!何等为信力?
二 诸比丘!世间有信心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亦[信]彼世尊是应供、
正等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诸
比丘!是名信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惭力?
三 诸比丘!世间有惭之圣弟子,惭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惭与[遇]合恶不
善法。诸比丘!是名惭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愧力?
四 诸比丘!世间有愧之圣弟子,愧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愧与[遇]合恶不
善法。诸比丘!是名愧力。诸比丘!又何等为精进力?
五 诸比丘!世间精进之圣弟子,为断不善法、为受善法,精进而住,勇猛坚强负
荷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是名精进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慧力?
六 诸比丘!世间具慧之圣弟子,彻底于[五蕴之]生灭,作圣之决择,正成就至
于尽苦之慧。诸比丘!是名慧力。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是故诸比丘!应如是学,
七 曰:我欲成就有学力之信力,[我]欲成就有学力之惭力,[我]欲成就有学
3 力之愧力,[我]欲成就有学力之精进力,[我]欲成就有学力之慧力。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注1 参照杂阿含二六(大正二.一八六a)
五 集 第一 学力品 三
-----------------------------------------------------------------------
增支部经典三 四
三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苦、艰、恼、痛而住,身坏死后当期待于
恶趣。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有比丘,不信、无惭、无愧、懈怠、恶慧等。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苦、艰、恼、痛而住,身坏死后当期
待于恶趣。
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乐、无艰、无恼、无痛而住,身坏死后可
期待于善趣。何等为五?
四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发勤、具慧等。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乐、无艰、无恼、无痛而住,身坏死
后可期待于善趣。”
四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如相随堕于地狱。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不信、无惭、无愧、懈怠、恶慧等。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如相随堕于地狱。
4 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如相随生于天国。何等为五?
四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发勤、具慧等。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如相随生于天国。”
五1
一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弃学回归于下劣时,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责难之语
2加以诃责。何等为五?
二 ‘汝不以信入于善法,汝不以惭入于善法,汝不以愧入于善法,汝不以精进入
于善法,汝无慧入于善法。’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弃学回归于下劣时,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责难之语
加以诃责。
三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即使为苦而忧泣、流泪,亦修圆满清净之梵行时,
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之[称赞]予以嘉许庆慰,何等为五?
五 集 第一 学力品 五
-----------------------------------------------------------------------
增支部经典三 六
四 ‘汝以信入于善法,汝以惭入于善法,汝以愧入于善法,汝以精进入于善法,
汝以慧入于善法。’
5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即使为苦而忧泣、流泪,亦修圆满清净之梵行时,
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之[称赞]予以嘉许庆慰。”
注1 杂阿含二六(大正藏二、一八六a)。
2 radanuvada garayha thana如暹罗本作vadanupata garayham thanam,下仿之,
同语法出Anguttara 1.161.10.
六
一 “诸比丘!信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信隐没之时,则
缠绕不信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愧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
符,然诸比丘!当愧隐没之时,则缠绕无惭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
愧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愧隐没之时,则缠绕无愧而住,
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精进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
当精进隐没之时,则缠绕懈怠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慧于善法现前
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慧隐没之时,则缠绕恶慧而住,此时即与不
善法相符。”
七
一 “诸比丘!有情者多爱乐诸欲。诸比丘!善男子舍弃[割草]镰与[运草]棒而
由家趣向非家,[彼]善男子足以言起信而出家,何以故?
二 诸比丘!年壮者易得诸欲,不拘任何种类。诸比丘!下层民之欲,或者中层阶
级之欲,抑或上流者之欲,一切唯名之为欲。
6 三 诸比丘!譬如有一幼儿,无智而仰卧,由于乳母之怠慢,而取木片或砾块之于
口,尔时乳母即当迅速作意,迅速作意已,即可迅速取去;若不能迅速取去,则以
左手捉头,弯曲右手之指,亦可合血同时取出。其何故耶?
诸比丘!‘此乃有恼于幼儿,非不恼。’我作如是说。然而,诸比丘!乳母者
欲求益,有愍而起愍,当如是作。
五 集 第一 学力品 七
-----------------------------------------------------------------------
增支部经典三 八
诸比丘!然而,彼幼儿生长至于具慧之时,诸比丘!乳母跟随此小儿,今欲小
儿自行保护,已无须留意,甚至不加以顾念。
诸比丘!正是如此,比丘于善法未依信而作,于善法未依惭而作,于善法未依
愧而作,于善法未依精进而作,于善法未依慧而作之间,诸比丘!我应守护彼比丘。
诸比丘!然而比丘于善法已依信而作,于善法已依惭而作,于善法已依愧而作,
于善法已依精进而作,于善法已依慧而作,诸比丘!我相随此比丘,今欲比丘自行
保护,已无须留意,甚至不加以顾念。”
八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不信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诸比丘!无惭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
7 法;诸比丘!无愧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诸比丘!懈怠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
法;诸比丘!恶慧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
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何等为五?
四 诸比丘!有信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惭之比丘,不退没而住
于正法;诸比丘!有愧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诸比丘!精进之比丘,不退没
而住于正法;诸比丘!具慧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
九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无敬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不信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无惭之比丘,
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无愧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
法;诸比丘!懈怠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恶慧之比丘,
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
8 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何等为五?
四 诸比丘!有信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惭之比丘,
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愧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
五 集 第一 学力品 九
-----------------------------------------------------------------------
增支部经典三 一0
法;诸比丘!精进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具慧之比丘,
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
十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
不可得。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不信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不可
得;诸比丘!无惭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无愧之比丘,……乃至…诸比丘!
懈怠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恶慧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
上、增进、广大者不可得。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
大者不可得。
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
可得。何等为五?
四 诸比丘!有信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可得;
9 有惭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有愧之比丘,……乃至……诸比丘!精进之比
丘,……乃至……诸比丘!具慧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
进、广大者可得。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
大者可得。”
此之摄句:
略、广、苦、相随与学者第五
合、诸欲、退没与二之无敬
第二 力品
十一
五 集 第二 力品 一一
-----------------------------------------------------------------------
增支部经典三 一二
一 “诸比丘!我宣称于未曾闻之法觉了已,达究竟之彼岸:
诸比丘!如来有是等五种如来之力,如来乃成就此力,宣称最胜位,于众中作
师子吼,转梵轮。何等为五?
二 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等。
诸比丘!如来有是等五种如来之力,如来乃成就此力,宣称最胜位,于众中作
师子吼,转梵轮。”
10 十二
一 “诸比丘!是等为有学之五力。何等为五?
二 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等。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诸比丘!于是等有学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
能摄、能收。
三 诸比丘!譬如屋顶为重阁之第一,是能摄、能收;正应如是,诸比丘!于是等
有学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能收。是故,诸比丘!应如是学。
四 我等欲成就有学之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我等欲成就有学之慧
力。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十三1
一 “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二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
诸比丘!此等是五力。”
注1 杂阿含二六(大正藏二、一八五b)。
十四
一 “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二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又,诸比丘!何者是信力?
三 诸比丘!世间有信心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亦[信]彼世尊为应供、
正等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
五 集 第二 力品 一三
-----------------------------------------------------------------------
增支部经典三 一四
11 诸比丘!是名为信力。诸比丘!又,何等为精进力?
四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为断不善法、为受苦法,发精进而住,强而勇猛坚固,
负荷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是名为精进力。诸比丘!又,何等为念力?
五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具念,成就最胜之念慧,长念久远以前之所作、长念
久远以前之所说,随念。诸比丘!是名为念力。诸比丘!又,何等为定力?
六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具足由离而生喜乐之
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故,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具足由定而生喜乐
之第二静虑而住;离欲故,舍喜而住,正念正知而于身受乐,圣者舍而其念,具足
住于安乐所称之第三静虑而住;断乐故,又断苦故,前已灭喜与忧故,不苦不乐,
具足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而住。诸比丘!是名为定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慧力?
七 诸比丘!世间有具慧之圣弟子,彻底于生灭,作圣之决择,正至尽于苦,成就
其慧,诸比丘!是名为慧力。
诸比丘!此等是五力。”
十五
一 “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12 二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诸比丘!信力于何处可见耶?
三 是于四预流支中,于此中,可见信力。诸比丘!又,精进力于何处可见耶?
四 是于四正勤中,于此中,可具精进力。诸比丘!又,念力于何处可见耶?
五 是于四念住中,于此者可见念力。诸比丘!又,定力于何处可见耶?
六 是于四静虑中,于此申,可见定力。诸比丘!又,慧力于何处可见耶?
七 是于四圣谛中,于此中,可见慧力。
诸比丘!此等即是五力。”
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二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
诸比丘!此等即五力。诸比丘!于是等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能收。
三 诸比丘!譬如屋顶为重阁之第一,是能摄、是能收;正应如是,诸比丘!于五
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是能收。”
五 集 第二 力品 一五
-----------------------------------------------------------------------
增支部经典三 一六
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而行。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具足于戒,于他不劝请具足于戒;自具足于定,于他
不劝请具足于定;自具足于慧,于他不劝请具足于慧;自具足于解脱,于他不劝请
具足解脱;自具足解脱智见,于他不劝请具足解脱智见。
13 诸比丘!成就如是等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而行。”
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而行。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于戒不具足,于他劝请具足于戒;自于定不具足,于
他劝请具足于定;自于慧不具足,于他劝请具足于慧;自不具足于解脱,于他劝请
具足于解脱;自不具足于解脱智见,于他劝请具足于解脱智见。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而行。”
十九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为自利而行,亦不为利他而行。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不具足于戒,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戒;自不具足于定,
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定;自不具足于慧,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慧;自不具足于解
脱,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解脱;自不具足于解脱智见,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解脱智
见。
14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不为自利而行,亦不为利他而行。
二十
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具足于戒,于他亦劝请具足于戒;自具足于定,于他
亦劝请具足于定;自具足于慧,于他亦劝请具足于慧;自具足于解脱,于他亦劝请
具足于解脱;自具足于解脱智见,于他亦劝请具足解脱智见。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
摄句:
未曾闻、屋、略、广
五 集 第二 力品 一七
-----------------------------------------------------------------------
增支部经典三 一八
是应见、复屋与四利
第三 五支品
二十一1
一 “诸比丘!于同梵行者中,无敬无崇,不与同类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圆满[
15 世间之]最上行仪法者,无有是处;不圆满[世间之]最上行仪法,而可圆满有学
法者,无有是处;不圆满有学法,而可圆满[四大]戒2者,无有是处;不圆满[四
大]戒,而可圆满正见者,无有是处;不圆满正见,而可圆满正定者,无有是处。
二 诸比丘!于同梵行者中,有敬有崇,与同类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圆满[世间
之]最上行仪法者,必有是处;圆满[世间之]最上行仪法已,而可圆满有学法者,
必有是处;圆满有学法已,而可圆满[四大]戒者,乃有是处;圆满[四大]戒已,
而可圆满正见者,必有是处;圆满正见已,而可圆满正定者,乃有是处。”
注1 中阿含一0(大正藏一、四八六c)。
2 四大戒 可能是四清净戒,谓:波罗提木叉律仪戒、根律仪戒、命清净戒、资具缘戒。
二十二1
一 诸比丘!于同梵行者中,无敬无崇,不与同类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圆满[世
间之]最上行仪法者,无有是处;不圆满[世间之]最上行仪法,而可圆满有学法
者,无有是处;不圆满有学法,而可圆满戒蕴者,无有是处;不圆满戒蕴,而可圆
满定蕴者,无有是处;不圆满定蕴,而可圆满慧蕴者,无有是处。
二 诸比丘!于同梵行者中,有敬有崇,与同类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圆满[世间
之]最上行仪法者,必有是处;圆满[世间之]最上行仪法已,而可圆满有学法者
16 ,必有是处;圆满有学法已,而可圆满戒蕴者,必有是处;圆满戒蕴已,而可圆满
定蕴者,必有是处;圆满定蕴已,而可圆满慧蕴者,必有是处。”
注1 同前。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一九
-----------------------------------------------------------------------
增支部经典三 二0
二十三
一 “诸比丘!黄金有如是等之五锈,为此等锈之所侵蚀,黄金不柔软,又不堪加工,
又无光泽,又脆弱,又不能作正当之使用。何等为五?
二 即:铁、铜、锡、铅、银等。
诸比丘!黄金有是等之五锈,为此等之锈所侵蚀,黄金则不柔软,又不堪加工,
又无光泽,又脆弱,又不能作正确之使用。
三 诸比丘!然而,黄金远离是等五锈时,其黄金则柔软,又堪加工,又有光泽,
又不脆弱,又能作正确它使用。诸如希有之:戒指、耳坠、项链、金簪,欲造任何
之庄饰物,亦能适合其目的。正应如是,诸比丘!心有是等之五锈,为是等锈侵蚀
之心,则不柔软,又不堪加工,又无光泽,又脆弱,又因漏尽而不能等持。何等为
五?
四 [五]欲之欲求、恚、惛眠、掉悔、疑等。
诸比丘!心有是等之五锈,为是等锈、所侵蚀之心,则不柔软,又不堪加工,
又无光泽,又脆弱,又为漏尽而不能等持。
17 五 诸比丘!心远离是等之五锈时,其心柔软,又堪加工,又有光泽,又不脆弱,
又为漏尽而等持;复次,若依诸证智而可引发作证之法,依证智而可引发作证之心,
若依此原因[即使何时]于各[法]皆可得予满足。
六 彼若希求[:我]以一而为多,多而为一,显现、隐没、穿壁、过墙、翻山,
如行于空中不滞碍,出没于地,如于水中,不沉没于水中,如行于地上,趺坐空中
而行,如有翼之鸟,有如此大神力,有大威德,以手抚摸日月,当下即可使身到梵
界,若欲领受各式各样之神通者,于任何范围,各各皆可得堪能。
七 彼若希求,以超人之清净天耳,欲闻天、人之远、近声,于任何范围,各各[之
法]皆可得堪能。
18 八 彼若希求,欲以心了解他有情、他补特伽罗之心,或欲知有贪心为有贪心,或
欲知离贪心为离贪心,或欲知有嗔心为有嗔心,或欲知离嗔心为离嗔心,或欲知有
痴心为有痴心,或欲知离痴心为离痴心,或欲知略心为略心,或欲知散心为散心,
或欲知大心为大心,或欲知非大心为非大心,或欲知有上心为有上心,或欲知无上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二一
-----------------------------------------------------------------------
增支部经典三 二二
心为无上心,或欲知等引心为等引心,或欲知非等引心为非等引心,或欲知解脱心
为解脱心,或欲知非解脱心为非解脱心,任何范围,于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九 彼若为求,欲知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六生、七生、八生、九
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
成劫、多坏成劫,彼于彼处,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色、如是食事、如是乐苦受、
如是寿量者;彼死于彼处而生于他处,于他处亦如是名、如是种姓、如是色、如是
食事、如是乐苦受、如是寿量者;彼死于他处而生于此处。彼若欲具有如是行相与
方所,欲随念多种之宿住,则于任何范围,各各皆可得堪能。
19 一0 彼若希求,欲以超人之净天眼,而见有情之死、生、劣、胜、妙色、恶色、
善、恶;欲知应业而生之有情,实则此等生存之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
成就意恶行、毁谤圣者、怀有邪见、受邪见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
险难、地狱;或又此等生存之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毁
谤圣者、怀有正见、受正见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欲以超人净
天眼而见有情之死、生、劣、胜、妙色、恶色、善、恶,欲知应业而生之有情,则
于任何范围,各各皆可得堪能。
一一 彼诸漏已尽之故,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而于现法欲以自证智而作证、具
足而住,则于任何范园,各各皆可得堪能。”
二十四
一 “诸比丘!于无戒、坏戒者,其正定之因破;正定无有时,于坏正定者,其如实
智见之因破;如实智见无有时,坏如实智见者,厌弃与离欲之因破;厌弃与离欲无
有时,坏厌弃与离欲者,解脱与智见之因破。
20 二 诸比丘!譬如树枝及叶坏时,其芽亦不能成就,外皮亦不能成就,木质亦不能
成就,心亦不能成就;正如是,诸比丘!于无戒、坏戒者,正定之因破,正定无有
时;于坏正定者,如实智见之因破,如实智见无有时;于坏如实智见者,厌弃与离
欲之因破,厌弃与离欲无有时;坏厌弃与离欲者,解脱与智见之因破。
三 诸比丘!于有戒、具戒者,其正定之因具,正定有时;正定具者,具如实智见
之因,如实智见有时;于如实智见具者,厌弃与离欲之因具,厌弃与离欲有时;于
厌弃与离欲具者,解脱与智见之因具。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二三
-----------------------------------------------------------------------
增支部经典三 二四
四 诸比丘!譬如树枝及叶具时,其芽亦成就,外皮亦成就,木质亦完成,心亦完
成;正是如此,诸比丘!于有戒、具戒者,正定之因具,正定有时;于具正定者,
其如实智见之因,如实智见有时;于具如实智见者,厌弃与离欲之因具,厌弃与离
欲有时;厌弃与离欲者,解脱智见之因具。”
二十五
一 “诸比丘!摄受五支之正见者,有心解脱之果,又有心解脱果之胜利,又有慧解
脱之果,又有慧解脱果之胜利。何等为五?
21 二 诸比丘!世间有正见,摄受于戒,又摄受于闻,又摄受于论义,又摄受于止,
又摄受于观。
诸比丘!摄受是等五支之正见者,有心解脱之果,又有心解脱果之胜利,又有
慧解脱之果,又有慧解脱果之胜利。”
二十六1
一 “诸比丘!此等是五解脱处。有比丘于此处,若不放逸、炽然,不惜身命而住,
则未解脱之心解脱,或未尽之诸漏得尽,或未得无上之安稳可得。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有[大]师或随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为比丘而说法。诸比丘!
[大]师或随第一之同梵行者,如为彼比丘说法,如是彼恒能于彼法之义正确了知,
或者能正确了知彼文,能正确了知彼义;正确了知彼法起悦,起悦者生喜,生喜者
身轻安,身轻安者受乐,受乐者心则定。诸比丘!是第一之解脱处。有比丘若于此
中不放逸、炽然,不惜身命而住,则未解脱之心得解脱,或未尽之诸漏得尽,或未
得之无上安稳可得。
三 复次,诸比丘!有[大]师或随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虽不为比丘说法,
22 彼有闻,究竟详尽为他人广说彼法。诸比丘!比丘有闻,究竟详尽为他人广说彼法,
如是彼恒能正确了知此法之义,或能正确了知彼文,能正确了知彼义;正确了知彼
法者起悦,起悦者生喜,生喜者身轻安,身轻安者感受乐,感受乐者心则定。诸比
丘!是第二之解脱处。有比丘若于此中不放逸、炽然,不惜生命而住者,则未解脱
之心解脱,或未尽之诸漏得尽,或是未得之无上安稳可得。
四 复次,诸比丘!有[大]师或随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不为比丘说法,彼
有闻,虽不究竟为他人广说彼法;彼有闻,究竟广为法之读诵。诸比丘!有闻,究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二五
-----------------------------------------------------------------------
增支部经典三 二六
竟广为法之读诵,如是彼恒能正确了知此法之义,或能正确了知彼文,正确了知彼
义;正确了知彼法者起悦,起悦者生喜,喜者身轻安,身轻安者感受乐,感受乐心
则定。诸比丘!是第三之解脱处。有比丘若于此中不放逸、炽然……乃至……安稳
可得。
五 复次,诸比丘!有[大]师或随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不为比丘说法,彼
23 有闻,不究竟为他人广说彼法;有闻,不究竟广为读诵彼法;有闻,究竟以心随寻
随伺彼法,以意观察[彼法]。诸比丘!若比丘有闻,究竟以心随寻伺彼法,以意观
察[彼法],如是彼恒能正确了知彼法中义,或能正确了知彼文,能正确了知彼义;
正确了知彼法者起悦,起悦者生喜,生喜者身轻安,身轻安者感受乐,感受乐者心
定。诸比丘!是第四之解脱处。有比丘于此中不放逸、炽然,不惜身命而住,则未
解脱之心得解脱,或未尽之诸漏得尽,或未得之无上安稳可得。
六 复次,诸比丘!有[大]师或随一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不为比丘说法;彼有
闻,不究竟为他人广说彼法;有闻,不究竟广为读诵彼法;有闻,不究竟以心随寻
随伺彼法,不以意观察[彼法],然彼能取第一善之定相,能思惟其善、了知其善、
以慧通达其善,诸比丘!如能取第一善之定相,能思惟其善、了知其善、以慧通达
其善,如是彼恒能正确了知彼法之义,又能正确了知彼文,正确了知彼义;正确了
知彼法者起悦,起悦者生喜,生喜者身轻安,身轻安者感受乐,感受乐者心则定。
诸比丘!是第五之解脱处。有比丘若于此中不放逸、炽然,不惜身命而住,则未解
24 脱之心得解脱,或未尽之诸漏得尽,或未得之无上安稳可得。
诸比丘!此等者是五解脱处。有比丘若于此处不放逸、炽然,不惜身命而住,
则未解脱之心解脱,或未尽之诸漏得尽,或未得之无上安稳可得。”
注1 D.33 Sangiti-s.2.1.xxv(汉译南传大藏八、等诵经第二诵品一之二五以下)集异门第一四
(大正藏二六、四二四a)。
二十七
一 “诸比丘!须以聪明而[又]忆念修无量定1!诸比丘!若以聪明而[又]忆念
修无量定者,则五智便生于内。何等为五?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二七
-----------------------------------------------------------------------
增支部经典三 二八
二 ‘此定为现在乐,又为当来乐之异熟’,彼智便生于内。‘此定为圣而无染’,彼
智便生于内。‘此定非为恶人所习’,彼智使生于内。‘此定是静、是妙,依净而得,
依一趣性而证,依有行前折伏,排除障碍’,彼智便生于内。又,‘我以正念而入此
定,亦同以正念而出[此定]’,彼智便生于内。
诸比丘!须以聪明而[又]忆念修无量定!诸比丘!若以聪明而[又]忆念修
无量定者,则是等之智便生于内。”
注1 离善量之法、出世间定之义。
25 二十八
一 [世尊曰:]“诸比丘!有圣五支正定之修,闻之善作意!我当说。”“唯然,大
德!”彼等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何等为正定修之圣五支?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彼即以由离而生之
喜乐,滋润此身,周润、充满、周偏[此身],由离而生之喜乐无不周偏彼之全身。
三 诸比丘!譬如有善巧之助浴者或助浴者之弟子,溶浴粉散于铜盆,注水而捏[成
丸],其浴丸得水、含水,水分周偏内外而无漏;正如是,诸比丘!有比丘以由离而
生喜乐,滋润此身,周润、充满、周偏[此身],由离而生之喜乐无不周偏彼之全身。
诸比丘!此乃圣之五支,是修正定之第一。
四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以寻伺寂静之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而住。彼
即以由定而生之喜乐滋润此身,周润、充满、周偏[此身],由定而生之喜乐无不周
偏彼之全身。
26 五 诸比丘!譬如有池,其泉涌出,于其东方无水之入口,西方无水之入口,北方
无水之入口,南方无水之入口,又无随时降雨之云,尽管如此,但仍由彼池喷出冷
水,冷水亦注入彼池,周注、充满、周偏[彼池],彼池无不以冷水周偏全体。正如
是,诸比丘!有比丘,以由定生之喜乐,即滋润此身,周润、充满、周偏[此身],
由定而生之喜乐无不周偏彼之全身。比丘!此乃圣之五支,是修正定之第二。
六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以离喜之乐故……乃至……具足第三静虑而住。彼即
以离喜之乐而滋润此身,周润、充满、周偏[此身],离喜之乐无不周偏彼之全身。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二九
-----------------------------------------------------------------------
增支部经典三 三0
七 诸比丘!譬如青莲池或红莲池或白莲池之中,同类之青莲或红莲或白莲生于水
中、长于水中、不由水中出、潜于水面下生长,若以冷水自其顶至根而滋润、周润、
充满、周偏[其身],彼之冷水无不周偏于青莲、红莲、白莲。正如是,诸比丘!有
比丘,以离喜之乐,即滋润此身,周润、充满、周偏[此身],离喜之乐无不周偏彼
之全身。诸比丘!此乃圣之五支,修正定之第三。
27 八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以渐乐之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彼即以净
洁之心,偏满此身而坐,净洁之心无不偏满彼之全身。
九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以白布覆己头而坐,白布即无不周偏彼之全身。正如是,
诸比丘!有比丘以净洁之心,即偏满此身而坐,净洁之心即无不周偏彼之全身。诸
比丘!此乃圣之五支,修正定之第四。
一0 复次,诸比丘!比丘善取观察之相,善作意,以慧善思惟、善觉知。
一一 诸比丘!譬如余者可得观察其余,或住者可得观察坐者,或坐者可得观察卧
者;正如是,诸比丘!比丘善取观察之相,善作意,以慧善思量、善觉知。诸比丘!
此乃圣之五支,是修正定之第五。
诸比丘!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圣五支时,如是多所作时,可以慧作证、以法
作证而引发于心,于任何范围,则恒可正确得堪能。
一二 诸比丘!譬如台上有水瓶,其水全充满与边缘平齐,有力之丈夫将其倾斜时
28 ,其水随时将流出。”[诸比丘回答:]“然,大德!”“正如是,诸比丘!有比丘,
如是修正定之圣五支时,如是多所作时,皆可以慧作证、以法作证而引发于心,于
任何范围,则恒可正确得堪能。
一三 诸比丘!譬如平地之处有莲池,为四角形,堤防回绕,其水全充满与边缘平
齐,有力之丈夫崩溃其堤时,其水随时将流出。”[诸比丘回答:]“然,大德!”“正
如是,诸比丘!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圣五支时,如是多所作时,皆可以慧作证、
以法作证而引发于心,于任何范围,则恒可正确得堪能。
一四 诸比丘!譬如于平地四衢道,有架良马备鞭之车,应为调马之御者,善巧之
骑师乘,左手执缰,右手捉鞭,欲行所望之道,可得或进或退。正如是,诸比丘!
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圣五支时,如是多所作时,皆可以慧作证,以法作证而引发
于心,于任何范围,则恒可正确得堪能。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三一
-----------------------------------------------------------------------
增支部经典三 三二
29 一五 彼若希求[:我]以一为多……乃至……当下即可使身到梵天界,若欲领受
种种之神通,则于任何范围,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六 彼若希求,以超人清净之天耳……乃至……若欲闻声,则于任何范围,各各
[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七 彼若欲以心了解他有情、他补特伽罗之心……乃至……或欲知非解脱心为非
解脱心,则于任何范围,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八 彼若欲知譬如一生、二生……乃至……欲具有如是行相与方所,欲随念多种
之宿住,则于任何范固,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九 彼若欲以超人之清净天眼……乃至……欲知应业而生之有情,则于任何范
围,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二0 彼诸漏已尽故,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而于现法欲以自证智作证、具足而
住,则于任何范固,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满足。”
二十九1
一 “诸比丘!此等是经行之五胜利。何等为五?
30 二 耐于远行,堪能精勤,无病,食、饮、嚼、味正而消化,依经行而得定者久住。
诸比丘!此等即是于经行之五胜利。”
注1 七处三观经(大正藏二、八七九a)。
三十1
一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憍萨罗[国],至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村。世尊住
伊奢能伽罗密林中之伊奢能伽罗聚落,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闻释迦[族]之
子沙门瞿昙,由释迦族出家,来至伊奢能伽罗,住伊奢能伽罗密林中之伊能伽奢罗
聚落。复谓:彼尊贵之瞿昙,有如是善美高扬之声名,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明
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者、天人师、觉者、世尊。彼于此世,
人、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众、王及庶民中,以自证智、作证而宣示。彼即
说法而开示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善哉!谒
见如是应供者。时有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等,是夜过后,取许多之嚼食、啖食,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三三
-----------------------------------------------------------------------
增支部经典三 三四
来至伊奢能伽罗密林。到达后乃发出高声大声,且立于楼门之外。
31 二 复次,其时,具寿那只多为世尊之侍者。尔时,世尊告具寿那只多:“那只多!
彼之高声大声者何故耶?恰如渔夫争相捕鱼。”
“大德!彼等为伊奢能伽罗之婆罗门居士,取许多之嚼食、啖食而立于楼门之
外,将奉供于世尊及比丘僧伽。”
“那只多!我不欲遇荣华,不欲荣华遇我,那只多!不能以意得此无欲乐、远离
乐、寂静乐、自觉乐以及无艰难、无梗涩之人,则任彼得其不净乐、睡眠乐、利养
恭敬、名闻乐,能以意得到无欲乐、远离乐、寂静乐、自觉乐以及无艰难、无梗涩
之我,当味之耶?”
“大德!世尊请接受,善逝请接受。大德!今乃世尊接受之时。大德!今世尊欲
往何处,彼处皆有婆罗门居士、都市人及地方人者趣向而来。大德!譬如有密云而
下雨时,雨水随即流向低处。正如是,大德!今世尊欲往何处,彼处皆有婆罗门居
士、都市人及地方人者趣向而来。其故云何?大德!是世尊之戒与慧故。”
“那只多!我不欲遇荣华,不欲荣华遇我。那只多!不能以意得到此无欲乐、远
离乐、寂静乐、自觉乐以及无艰难、无梗涩之人,则任彼得其不净乐、睡眠乐、利
养恭敬、名闻乐,能以意得到无欲乐、远离乐、寂静乐、自觉乐以及无艰难、无梗
32 涩之我,当味之耶?那只多!食、饮、嚼食、啖食者有大小便,此乃其等流。那只
多!从所爱之转异而生忧、悲、苦、愁、恼者,此即其等流。那只多!勤修不净相
观行时,于净相[处]起违厌想,此乃其等流。那只多!于六触处观无常而住时,
于触处起违厌想,此乃其等流。那只多!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时,于取处起违厌想,
此乃其等流。”
注1 杂阿含四七(大正藏二、三四三b)增支部六集第四十二章一、二节
摄句:
二1二之无敬、锈无戒与摄受
解脱、定、支经行那只多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三五
-----------------------------------------------------------------------
增支部经典三 三六
注1 暹本作dve'garav为正。
第四 须摩那品
三十一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摩那王童女为五百乘车与五百王
童女所围绕,往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一面坐已之须摩那王童
女,白世尊言:
二 “大德!世间有世尊之二位弟子,为同信、同戒、同慧,而一人布施,一人不
33 [欲]布施。彼等身坏死后,当生于善趣、天界。然而,大德!为彼等之天者,当
有差别耶?当有差异耶?”
“须摩那!当有[差别]”,世尊曰:
三 “须摩那!凡能布施者,成为天[界]时,胜于彼之不布施者五处。[所谓]天
之寿、天之色、天之乐、天之称誉、天之卓越性等是。须摩那!凡能布施者,成为
天[界]时,胜于彼不布施者是等五处。”
四 “大德!复次,若彼等自彼处死,而还于现状,再次为人,彼等当有差别耶?当
有差异耶?”
“须摩那!当有[差别]”,世尊曰:
五 “须摩那!凡布施者,成为人之时,胜于彼不布施者五处。[所谓]人之寿、人
之色、人之乐、人之称誉、人之卓越性是。须摩那!凡布施者,成为人之时,胜于
彼不布施者是等五处。”
六 “大德!复次,若彼等两人由家趣于非家,大德!出家之彼等,当有差别耶?当
有差异耶?”
“须摩那!当有[差别]”,世尊曰:
七 “须摩那!凡能布施者,为出家时,胜于彼不布施者五处。[所谓]乞时得多衣,
不乞时少;乞时得多食,不乞时少;乞时得多床座,不乞时少;乞时得多治病药、
资具,不乞时少;复次,与同梵行者等同住时,彼等现行多可意之身业于彼,非可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三七
-----------------------------------------------------------------------
增支部经典三 三八
意者少;现行多可意之语业[于彼],非可意者少;现行多可意之意业[于彼],非
34 可意者少;赠可意之进物[于彼],非可意者少。须摩那!凡布施者,为出家时,胜
于彼不布施者是等五处。”
八 “大德!复次,若彼等两人得阿罗汉果。大德!得阿罗汉果之彼等,当有差别耶?
当有差异耶?”
九 “须摩那!既然如此,我于此处亦不说少许差异,谓解脱与解脱[无差异]。”
十 “大德!是稀奇。大德!是未曾有。大德!布施之果至此,宜当为布施,宜当作
福。彼为天者,亦有福之助成,为人者,亦有福之助成,为出家者,亦有福之助成。”
“须摩那!此即如是。须摩那!此即如是。须摩那!宜当为布施,宜当作福。为
天者,亦有福之助成,为人者,亦有福之助成,为出家者,亦有福之助成。”世尊说
此,善逝说此已,师复如是说:
譬如无垢月 游行虚空界
一切世星宿 悉翳其光明
亦如具信人 闻戒离贪嫉
一切悭吝者 皆蔽其光明
犹如雷光响 兴起百峰云
雨降于大地 充满丘谷中
正自觉弟子 于智者五处
有见胜于悭 称寿与乐色
彼富荣财位 死于天欢乐1
注1 偈文 中阿含三七(大正藏一、六六0b),前六句,杂阿含四(大正藏二、二五c),别
译杂阿含一三(大正藏二、四六五b)。
35 三十二
一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中之栗鼠饲养处。尔时,准提王童女为五百乘车
与五百童女所围绕,往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一面坐已之准提
王童女,白世尊言: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三九
-----------------------------------------------------------------------
增支部经典三 四0
二 “大德!我兄名准陀之王童子,彼作如是言:若有人,不论女人或男子,只归依
佛陀、归依法、归依僧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有谷酒、
果实酒、酒分之放逸处时,彼身坏死后,唯生善趣,非恶趣。大德!我请问世尊,
大德!信如何之师,身坏死后,唯生善趣,非恶趣;信如何之法者;身坏死后,唯
生苦趣,非恶趣;信如何之僧伽者,身坏死后,唯生善趣,非恶趣。圆满如何之戒
者,身坏死后,唯生善趣,非恶趣。”
三 “准提!一切无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
想、或非想非非想有情者之中,如来可说为第一、应供、正等觉者。准提!信佛陀
乃信第一者,复次,信第一者,乃有第一之异熟。准提!于一切有为或无为法中,
36 离欲可说为第一,即是:醒憍醉、愈渴、破窟宅、断轮回、尽渴爱、离欲、灭、涅
槃者是。准提!凡信离欲之法者,乃信第一者,复次,信第一者,乃有第一之异熟。
准提!一切之僧伽或群众中,如来之弟子僧伽可说为第一,即四双八士补特伽罗是。
世尊之此弟子僧伽者为: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是。准提!
凡信僧伽者,乃信第一者,复次,信第一者,乃有第一之异熟。准提!一切戒之中,
圣所受[戒],可说为第一,即:不破、不穿、不杂、不秽、具自在、智者所赞、不
惛昧、能生三摩地等是。准提!凡圆满圣所受戒者,乃为圆满第一者。复有,圆满
第一者,乃有第一之异熟。”
了别第一法1 信乐为第一
应施无上者 信乐第一佛
离欲寂静乐 信乐第一法
无上福田地 信乐第一僧
布施为第一 增上第一福
寿命色称誉 赞颂力安乐
智者施第一 专心第一法
为天亦为人 得第一欢喜1
注1 参照增支部四集第三十四章。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四一
-----------------------------------------------------------------------
增支部经典三 四二
三十三
一 一时,世尊住婆提[城]遮婆罗林。尔时,敏达迦之孙郁迦,往诣世尊之处。
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一面坐已之敏达迦之孙郁迦,白世尊言:
37 二 “大德!唯愿世尊明日与我家之三人俱受1我食。”世尊默然而许。尔时敏达迦
之孙郁迦了知世尊允许,即从座而起,问讯世尊右绕而去。时,世尊其夜过后于日
之前分,披内衣,著衣持钵,而往敏达迦之孙郁迦家。至已而坐于所设之座。时,
敏达迦之孙郁迦自以殊妙之嚼食、啖食,而加以选择供世尊满足。时,敏达迦之孙
郁迦[见]世尊食讫,由钵离手,自持一低座坐于一面。坐一面之敏达迦之孙郁迦,
白世尊言:“大德!我此等童女当来可嫁。大德!世尊请教授彼等。大德!世尊请教
诫彼等。彼等依此而于长夜得利益与安乐。”
时,世尊告彼等之童女曰:
三 “诸童女!是故应如是学,谓:对父母、所嫁之夫之所欲,彼等缘哀愍而怜我,
我等则须夙起晚寐,好作业务,唯恒欢行、爱语,诸童女!汝等应如是学。诸童女!
是故应如是学,谓:凡丈夫应当尊重,或父母、或沙门、婆罗门者,我等应恭敬、
应尊重、应尊敬、应供养;又,对来临者,与座[涤足之]水而供养,诸童女!汝
等应如是学,诸童女!是故应如是学,谓:丈夫亲近之作业,或是羊毛、或是绵花,
随彼我等当为巧艺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自]作或令[他]作而满足,诸童
女!汝等应如是学。诸童女!是故应如是学,谓:凡丈夫亲近家族之人,或奴仆、
38 或差使、或雇佣者,不论是谁,我等皆欲了知当作而作,又须了知不当作而不作,
又须了知病人之强弱,又须与彼2[家族之人]可得之分,诸童女!汝等应如是学。
诸童女!是故应如是学,谓:凡丈夫应得之财,或谷、或银、或金者,一切我等皆
应保护、收藏、完成,不应使欺骗、窃盗、狂醉、丧失,诸童女!汝等应如是学。
诸童女!成就此等五法之女性者,身坏死后,生于可意众生天辈中。”
贤妻在何处 恒炽然热心
养护一切者 不贬如意夫
以嫉妒之语 尚又不怒夫
尊夫一切者 迎贤智敬重
勇悍而不懈 善摄周围人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四三
-----------------------------------------------------------------------
增支部经典三 四四
作夫之所好 善护念贮蓄
随夫之所欲 如是女人等
居于可意天 处处一切生
注1 adhivasesu是adhivasetu之误。
2 ca是取暹罗本之c'assa。
三十四1
一 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大林中之重阁讲堂。尔时,将军师子诣世尊之处。至已,
39 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一面坐已之将军师子白世尊言:
二 “大德!布施现见之果,能使得知耶?”
“师子!能。”世尊曰:
“师子!能施之施主,多为人所爱,为人所赞扬。师子!能施之施主,多为人所
爱,为人所赞扬之事,即是布施现见之果。复次,师子!能施之施主,为善之善士
所亲爱。师子!能施之施主,为善之善士所亲爱之事者,亦是布施现见之果。复次,
师子!能施之施主,赞善之称声增加。师子!能施之施主,赞善之称声增加者,亦
是布施现见之果。复次,师子!能施之施主,无论如何趣向于众,无论是刹帝利众、
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皆以无畏而趣向,无有所赧者,亦是布施现见之果。
复次,能施之施主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师子!能施之施主身坏死后,生于
善趣、天界者,是布施当来之果。”
三 作如是说时,将军师子即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所说布施现具之四果者,我非仅因相信世尊而认同,我亦了知其
义。大德!我为能施之施主,多为人所爱,为人赞扬。大德!我为能施之施主,善
40 之善士敬仰我。大德!我为能施之施主,云:将军师子能施、能作、侍奉僧伽,我
善之名声增加。大德!我为能施之施主,无论如何趣向大众,无论是刹帝利众、婆
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皆以无畏而趣向,无有所赧。大德!世尊所说布施现见
之四果者,我非仅因相信世尊而同意,我亦了知彼义。然而,大德!世尊对我说:
“师子!能施之施主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此我不知。然而,我信仰世尊而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四五
-----------------------------------------------------------------------
增支部经典三 四六
予认同。”
“师子!彼乃如是。师子!彼乃如是。师子!能施之施主身坏死后,生于善趣、
天界。”
施者多为人所爱 为人亲爱称誉增
处于众徒无赧畏 成为无悭无吝人
是故智者为布施2 除去悭垢且求乐
彼等长夜居于天 成为天众而欢乐
作为生缘而作善 从此处没自有光
逍遥于难陀那园 彼等彼处五种欲
具备欢喜与悦乐 随从无依如者语
善逝弟子于天国 当有欢喜与快乐
注1 增一阿含二四(大正藏二、六八0C)同五一(大正藏二、八二六a)。
2 danani是danani之误。
41 三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是布施之五胜利。何等为五?
二 多为人所爱与为人所赞扬,为善之善士所亲爱,善之称赞声增加,不破在家之
义务(五戒),身坏死后生于善趣与天界。
诸比丘!此等是布施之五胜利。”
随从善士之法则 惠施者为人所爱
善士有戒梵行者 恒常为彼所亲爱
彼等于众而说法 除去一切之苦厄
彼将其法住于世 觉悟无漏且圆寂
三十六1
一 “诸比丘!此等五种是应时之施。何等为五?
二 施[远]来之人,施[远]去之人,施病人,施饥荒时,凡[初得]新谷食、
新果蓏,当先供具戒者。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四七
-----------------------------------------------------------------------
增支部经典三 四八
诸比丘!此等是五种应时之施。”
智者应时施 富慈而不悭
正直如圣人 应时而布施
心意若清净 其施福报大
此随喜或又 经营业务人
其福报不小 人人有福分
施与有大果 予施而不悔
福乃有情者 后世之根基
注1 增一阿含二四(大正藏二、六八一b),七处三观经(大正藏二、八七八a)。
42 三十七1
一 “诸比丘!施食之施者,五处施于受者。何等为五?
二 施寿、施色、施乐、施有力、施辩。复次,施寿已而得天、人之寿,施色已而
得天、人之色,施乐已而得天、人之乐,施力已而得天、人力,施辩已而得天、人
之辩。
诸比丘!施食之施者,施此等五处于受者。”
贤人乃施与 寿力与色辩
智者施安乐 彼乃得安乐
施与寿力色 又施乐辩才
寿有长荣誉 何处皆受生
注1 增一阿含二五(大正藏二、六八一a),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大正藏二、八五四c)。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有信心之善男子,有此等之五胜利。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世间一切行善之善士,乃唯怜悯于信者,而不信者不然;必唯相识于
信者,而不信者不然;必唯摄受于信者,而不信者不然;必唯说法于信者,而不信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四九
-----------------------------------------------------------------------
增支部经典三 五0
者不然;信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诸比丘!如是等乃有信心善男子之五胜利。
43 三 诸比丘!譬如在方利地十字路之大榕树,为四方鸟之归向处。正如是,诸比丘!
有信心之善男子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多人之归向处。”
大树枝与叶 有果干与根
附果之鸟类 依止凭赖处
乐而依处时 行空者栖止
求荫而往荫 求果而食果
如是有戒者 信心士夫人
谦逊而不傲 和而温与柔
如是世间人 福田乃离贫
离嗔与离痴 亲近无漏人
彼等彼说法 除去一切苦
彼持法于世 悟无漏圆寂
三十九
一 “诸比丘!父母欲见此等五处于族中之子具足。何等为五?
二 被养育者当养育我等,或当应作我等之公务,或当承续家族之长久,或当继承
遗产,或又当献供物于先亡之灵。
诸比丘!父母欲见是等五处于族中之子具足。”
智者见五处 欲子受养育
或养育我等 作我等公务
家族当永续 财产当继承
或当献供物 于先亡之灵
智者此等处 思惟而求子
正知之善人 感恩而知恩
随念昔之恩 扶养于父母
44 彼等全义务 每受往昔恩
守教与养育 养人于家系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五一
-----------------------------------------------------------------------
增支部经典三 五二
不断信与戒 子乃受称赞
四十1
一 “诸比丘!大树依止于雪山王,依五种增长而增长。何等为五?
二 依枝而增长,依叶而增长,依芽而增长,依皮而增长,依心而增长。
诸比丘!大树依止于雪山王,依此等五种增长而增长。正如是,诸比丘!家属
依止于有信心之家主,依五种增长而增长。何等为五?
三 依信而增长,依戒而增长,依闻而增长,依舍而增长,依慧而增长。
诸比丘!家属依止于有信心之家主,依是等五种增长而增长。”
僻远地之荒野原 如耸立岩石之山
各种树木所依附 其乔木逐渐增长
有与其相同之戒 有信家主于此世
依赖扶持而增长 与妻子以及亲戚
相同伙件与近亲 依彼等家长生活
彼具戒者戒与舍 善之行有目共睹
彼等者模仿于彼 于一切贤明之时
成为生善趣之道 行诸法于此世间
庆贺于天众之中 诸欲意如实欢喜
注1 增一阿含四八(大正藏二、八一二b)增支部三集第四十八章。
摄句1:
须摩那、准提、郁迦、狮子、施胜利
时、食、信心、子2、树于是等为
注1 udanam是uddanam之误。
2 有thanaputtena,见前出之本文,可作如暹罗本之puttasalehi。
五 集 第四 须摩那品 五三
-----------------------------------------------------------------------
增支部经典三 五四
45 第五 文荼王品
四十一1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给孤独长者往诣世尊所在处。
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告坐于一面之给孤独长者曰:
二 “长者!此等是得财之五因。何等为五?
长者!世间有圣弟子,起策精励、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财,令自
身快乐,强盛拥护正乐,令妻子、奴仆、佣人快乐,强盛拥护正乐,此乃取得财之
第一因。
三 复次,长者!有圣弟子,起策精励、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财,令
朋友同辈快乐,强盛拥护正乐,此乃取得财之第二因。
四 复次,长者!有圣弟子,起策精励、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财,或
火、或水、或王、或贼、或敌、或由相续者2致灾害,一切如是灾祸之时,依财而
防护,使自身幸福,此乃取得财之第三因。
五 复次,长者!有圣弟子,起策精励、流汁、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财,能
作五种献供,[所谓]:向亲族之献供、向客人之献供、向先亡[亲族]之献供、向
国王之献供、向天上之献供等是,此乃得财之第四因。
46 六 复次,长者!有圣弟子,起策精励、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财,为
沙门、婆罗门而远离憍醉放逸,安住于忍辱柔和,令调一己、令寂静一己、令安泰
一己,一切如是之沙门、婆罗门,升于上位,生于天国,有乐之异熟,能招天国之
胜妙为施物。此乃得财之第五因。
长者!是等乃得财之五因。
七 长者!实践得财之此等五因,彼圣弟子之财若减少时,彼谓:‘鸣呼!我实践
取得之因,而我之财减少。’如斯,彼无有忏悔。长者!实践得财之此等五因,彼
圣弟子之财若增加时,彼谓:‘呜呼!我实践得财之因,而我之财增加。’如斯,
彼无有悔3,两者皆无有悔。”
财物能受用 我有灾祸时
佣养者皆散 进位作布施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五五
-----------------------------------------------------------------------
增支部经典三 五六
更作五献供 具戒而自制
近居梵行者 住贤人家时
求财其所求 我达而无悼
人随念此事 体得人圣法
现世人赞彼 死而喜天国
注1 增支部四集第六十一章。
2 据A.11.684之同文,可读为dayadato va
3 hoti之下暹罗本加arippatisaro为正。
四十二1
一 诸比丘!善士若生于族中,则为多人之利、益、乐;为父母之利、益、为乐;
为妻子之利、益、乐;为奴隶、受雇者、从仆之利、益、乐;为朋友、同辈之利、
益、乐;为沙门、婆罗门之利、益、乐。
二 诸比丘!譬如大雨滋长一切幼苗,为多人之利、益、乐。正如是,诸比丘!善
47 士若生于族中,则为多人之利、益、乐;为父母之利、益、乐;为妻子之利、益、
乐;为奴隶、受雇者、从仆之利、益、乐;为朋友、同辈之利、益、乐;为沙门、
婆罗门之利、益、乐。
得财施惠于诸人 神者拥护于义人
戒禁具足与多闻 德者其名声不舍
居于正知与具戒 语词真诚意惭愧2
似阎浮檀金之饰 谁人岂可嗤于彼
诸天亦赞叹于彼 乃至梵天亦赞叹
注1 七处三观经(大正藏二、八七七c)。
2 hirimanam暹罗本作hirimmanam为正。
四十三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五七
-----------------------------------------------------------------------
增支部经典三 五八
一 尔时,给孤独长者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告一面坐已
之给孤独长者曰:
二 “长者!此等之五法者,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间难得。何等为五?
长者!寿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间难得。色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间
难得。乐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中难得。称誉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中难
得。天界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间难得。
长者!此等五法是可爱、可乐、可意,于世间难得。长者!此等是可爱、可乐、
可意,于世间难得之五法,我不说或因乞求、或因希求而可获得。
48 三 长者!若可爱、可意,于世间难得之此等五法,或因乞求下或因为求1而可获
得,则为何世间有受苦?长者!圣弟子欲寿,或乞求长寿、或祈祷、或多思惟长寿,
不可得长寿。长者!欲寿之圣弟子,能履修获寿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致寿之
道,能获得长寿,彼乃获得天或人之寿。
四 长者!圣弟子欲色,或乞求色、或祈祷、或多思惟色,不可得色。长者!欲色
之圣弟子,能履修致色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致色之道,能获得色,彼乃获得
天或人之色。
五 长者!圣弟子欲乐,或乞求乐、或祈祷、或多思惟乐,不可得乐。长者!欲乐
之圣弟子,能履修致乐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致乐之道,能获得乐,彼乃获得
天或人之乐。
六 长者!圣弟子欲称誉,或乞求称誉、或祈祷、或多思惟称誉,不可得称誉。长
者!欲称誉之圣弟子,能履修招称誉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招称誉之道,能获
得称誉,彼乃获得天或人之称誉。
七 长者!圣弟子欲生天界,或乞求天界、或祈祷、或多思惟不界不可得天界。长
者!欲生天界之圣弟子,能履修招天界[果]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招天界[之
果]之道,能获得天界[果],彼乃获得天界[之果]。”
寿命色称誉 贵族与天界
逐次广大者 为求乐辈者
作福不放逸 贤智者称叹
49 智者不放逸 逮得二种利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五九
-----------------------------------------------------------------------
增支部经典三 六0
于现法之利 属后世之利
获利坚固者 故名贤智人
注1 “希求”之原语pi hetum(tum是误植),应作pihetum以下亦同。
四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大林中之重阁讲堂。尔时,世尊于日之前分,著内衣,披
衣执钵,走向郁伽长者毗舍离家。至已,设席而坐。时,毗舍离人之郁伽长者即至
近世尊。至近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一面坐已之毗舍离人郁伽长者,白世尊言:
二 “大德!我从世尊亲近聆闻,亲自信受,谓: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之物。大德!
我对沙罗树花[所造米粉之搏食],为可意。世尊哀愍我,请予接受。”世尊即哀愍
而接受。
“大德!我从世尊亲近聆闻,亲自信受,谓: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
我对掺枣之豚肉,为可意。世尊哀愍我,请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大德!我从世尊亲近聆闻,亲自信受,谓: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我对
油炸蔬菜之茎,为可意。世尊哀愍我,请予接受。”世尊即愍而接受。”
“大德!我从世尊亲近聆闻,亲自信受,谓: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
我对种种之肉汁与种种除去佐味黑粒之米饭者,为可意。世尊哀愍我,请予接受。”
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50 “大德!我从世尊亲近聆闻,亲自信受,谓: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
我对迦尸布者,为可意。世尊哀愍我,而请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大德!我从世尊亲近聆闻,亲自信受,谓: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
我对床铺敷设深毛之黑毛毡,敷设白色之羊毛毯,敷设花纹之羊毛毯,敷设羚鹿之
最胜毛毯,上备覆帐,两边有丹枕。大德!再者,又我等了知此事1。谓:此乃不
适于世尊。大德!我对栴檀之板者,价值百千金以下。世尊哀愍我,请予接受。”世
尊即哀愍而接受。
尔时,世尊向毗舍离之郁伽长者,如是随喜赞叹:
“布施可意之物品 即获得可意之物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六一
-----------------------------------------------------------------------
增支部经典三 六二
正直施众铺被物 床与食物及饮料
各种类别所需物 亲近爱护与布施
了知罗汉如田园 舍弃给予而欢喜
彼善人可意施者 舍弃难舍得可意”
尔时,世尊向毗舍离之郁伽长者,如是随喜赞叹已,即从座起而离去。其后彼
时,毗舍离之郁伽长者死没,而毗舍离之郁伽长者死后,即生随一之意成[天]众。
复次,尔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郁伽天子于后夜,身色殊
51 特,只多林无隅不照,往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而立一面。世尊即告一面立
已之郁伽天子曰:
“郁伽!如汝所希望者耶?”
“世尊!实如我所希望者。”
尔时,世尊即以偈告郁伽天子曰:
“可意之物行布施 当即获得可意物
以最上物而布施 复得最上之事物
以最好物而布施 即当获得最好物
以最胜物而布施 到达于最胜之处
最上最好之施者 以及最胜之施者
即使生于何处时 寿命长而有荣誉”
注1 在底本虽作P'etam今暂依暹罗本单读为etam。
四十五1
一 “诸比丘!是等五者生福、生善、引乐、胜妙、有乐之异熟,能令生于天界,能
令得可爱、可欣、可意、利益、安乐。何等为五?
二 诸比丘!有人,将彼之衣服予比丘受用,具足无量心等持而住时,于彼生无量
福、生善、引乐、胜妙、有乐之异熟,能令生于天界,能令得可爱、可欣、可意、
利益、安乐。
诸比丘!有人,将彼之饮食施予比丘受用……。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六三
-----------------------------------------------------------------------
增支部经典三 六四
诸比丘!有人,将彼之住处施予比丘受用……。
诸比丘!有人,将彼之床座施予比丘受用……。
52 诸比丘!有人,将彼之病缘药、资具施予比丘受用,具足无量心等持而住时,
彼生无量福、生善、引乐、胜妙、有乐之异熟,能令生于天界,能令得可爱、可欣、
可意、利益、安乐。
诸比丘!是等五者生福、生善、引乐,胜妙物,有乐之异熟,能令生于天界,
能令得可爱、可欣、可意、利益、安乐。
三 诸比丘!复次,成就是等五者生福、生善之圣弟子,其福虽为计量,即生若干
之福、生善、引乐、胜妙、有乐之异熟,能令生于天界,能生可爱、可欣、可意、
利益、安乐者,唯只堕于无数量大福聚之数而已。
诸比丘!譬如大海水者难量。即或有若干水之阿罗迦,或有若干百水之阿罗迦,
或有若干千水之阿罗迦,或有若干百千水之阿罗迦者,唯只堕于无数无量大水聚之
数而已。正如是,诸比丘!成就此等五者,生福、生善之圣弟子,其福实为难量。
即生若干福、生善、引乐、胜妙、有乐之异熟,能令生于天界,能生可爱、可欣、
可意、利益、安乐者,唯只堕于无数无量大福聚之数而已。”
鱼群聚集而栖住 河之大水为无边
宝聚所在大怖畏 每注入海而成长
53 如是饮食衣床座 施予智者福水流
河川注入于大海 譬如流水而注入
注1 参照增支部四集第五十一章
四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乃五圆足。何等为五?即:信圆足、戒圆足、闻圆足、舍圆足、
慧圆足等是。
诸比丘!此等乃五圆足。”
四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乃五财。何等为五?即:信财、戒财、闻财、舍财、慧财是。又,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六五
-----------------------------------------------------------------------
增支部经典三 六六
诸比丘!何等为信财?
二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为有信,信彼之世尊为……乃至……天人师、觉者、
世尊,信如来之菩提。诸比丘!是名为信财。又,诸比丘!何等为戒财?
三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远离杀生……乃至……远离谷酒、果酒、酒分之放逸
处。诸比丘!是名为戒财。又,诸比丘!何等为闻财?
四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为多闻……乃至……依见而能通达。诸比丘!是名为
闻财。又,诸比丘!何等为舍财?
五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住于家,心无悭吝之垢,放舍,伸手[而施],欣弃于
舍,满意于乞者,颁施物使乐。诸比丘!是名为舍财。又,诸比丘!何等为慧财?
六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具慧而作圣之决择,趣尽正苦,成就生与灭之慧。诸
比丘!是名为慧财。
诸比丘!此等乃五财。”
54 于如来之不动信 确立而称赞其人
圣所爱与善良者 持戒于僧伽有信
若为所见正直人 则彼之活命不空
与人则言不贪穷 然于信戒或清净
可精进于法之见 祈念智者之佛教1
注1 增支部四集第五十二章之偈,及相应部一一、二、四偈。
四十八1
一 “诸比丘!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何者,亦不能得
此等之五处。五者为何?
二 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何者,亦不能得所谓:‘我
勿老’之理;……所谓:‘我勿病’之理;……所谓:‘我勿死’之理;……所谓:
‘我勿尽’之理: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何者,亦不
能得所谓:‘我勿灭’之理。
三 诸比丘!无闻之异生者老,彼老之时,如是不思择,谓非唯我一人老,反之,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六七
-----------------------------------------------------------------------
增支部经典三 六八
有情之往来,凡有死生者,一切有情皆老;复次,我将老之时,可忧、可弱、可愁,
可椎胸而号泣,可陷于迷乱,我饮食亦将无味,身色亦可变丑,作业亦将不灵活,
又怨敌者可欢,又友朋者可忧。彼将灭时,忧、弱、愁,椎胸而号泣,陷于迷乱。
诸比丘!是名为无闻之异生,为中有喂毒之忧箭,而全自愁恼。
55 四 复次,诸比丘!无闻之异生,病……死……尽……灭。彼灭时,如是不思择,
谓:非唯我一人灭,反之,有情之往来,凡有死生者,一切之有情皆灭;复次,我
灭之时,可忧、可弱、可愁,可椎胸而号泣,可陷于迷乱,我饮食亦将无味,身色
亦可变丑,作业亦将不灵活,又怨敌者可欢,又友朋者可忧。彼灭之时,忧、弱、
愁,椎胸而号泣,陷于迷乱。
诸比丘!是名为无闻之异生,是中有喂毒之忧箭,而全自愁恼。
五 诸比丘!又,具闻之圣弟子亦老,[然]彼将老时,如是思择,谓:非唯我一人
老,反之,有情之往来,凡有生死者,一切之有情皆老;复次,我将老之时,可忧、
可弱、可愁,可椎胸而号泣,可陷于迷乱,我饮食亦将无味,身色亦变丑,作业亦
不灵活,又怨敌者可欢,又友朋者可忧。彼将老之时,不忧、不弱、不愁、不椎胸
而号泣,不陷于迷乱。
诸比丘!是名为具闻圣弟子,是已拔除喂毒之忧箭。无闻之异生,于其中而全自愁
恼;圣弟子者,则无忧、无箭而全自安稳。
六 复次,诸比丘!具闻之圣弟子亦病……死……尽……灭,[然]彼将灭时,如
56 是思择,谓:非唯我2一人灭,反之,有情之往来,凡有生死者,一切之有情皆灭;
复次,我灭之时,可忧、可弱、可愁,可椎胸而号泣,可陷于迷乱,我饮食亦将无
味,身色亦可变丑,作业亦将不灵活,又怨敌者可欢,又友朋者可忧。彼将灭时,
不忧、不弱、不愁,不椎胸而号泣,不陷于迷乱。
诸比丘!是名具闻之圣弟子,是已拔除喂毒之忧箭。无闻之异生,于其中而全
自愁恼;圣弟子者,则无忧、无箭而全自安稳。
诸比丘!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任何者,亦不能
得此等之五处。”
所忧愁者于世间 少之利亦不可得
了知人忧与苦痛 又怨敌者可欢悦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六九
-----------------------------------------------------------------------
增支部经典三 七0
决定义知者贤人 遇灾祸而不惊骇
于是则彼敌者苦 睹面与前不改变
赞叹咒文与善说 布施或者自习惯
每次可获得利益 何时亦可励其事
我与余人此利益 若了知不可得者
则不忧堪忍坚业 如今之我欲如何
注1 增一阿含二六(大正藏二、六九七a)。
2 may'是mayh'之误。
57 四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憍萨罗1王波斯匿即诣世尊之处。
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尔时,王之夫人摩利迦命终。时有人即诣憍萨罗王波
斯匿之处。至已,近耳而告之曰:“大王!夫人摩利迦命终。”作如斯言时,憍萨罗
王波斯匿即苦痛、忧愁、落肩、伏面、沉思、困惑而坐。时,世尊即了知憍萨罗王
波斯匿之苦痛、忧愁、落肩、伏面、沉思、困惑,而告憍萨罗王波斯匿曰:
二 “大王!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任何者,亦不能得
此等之五处。何者为五?
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任何者,亦不能得所谓:
‘我勿老’之理……乃至……。
于世间之中忧愁……乃至……如今之我,将欲如何[参照前四十八之偈颂]
注1 Kosala者乃Kosalo之误。
五十1
一 一时,具寿那罗陀住波吒厘子[华氏城]之鸡园。尔时,文荼王夫人--可爱
可意跋陀命终。彼即为可爱可意夫人命终2而不沐浴、不涂油、不摄食物、不作业
58 务,昼夜甚爱著于跋陀夫人之遗骸。时,文荼王告理财官3披亚卡:“亲爱之披亚卡!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七一
-----------------------------------------------------------------------
增支部经典三 七二
将跋陀夫人之遗骸纳入铁制之油槽,以专工之铁制槽盛覆,使我等更得永见于跋陀
夫人之遗骸。”“大王!唯然。”理财官披亚卡答文荼王已,而将跋陀夫人之遗骸纳入
铁制之油槽,以专工之铁槽盛覆。是时,理财官披亚卡谓:“此文荼王可爱可意夫人
跋陀命终,彼[王]即为可爱可意夫人命终而不沐浴、不涂油、不摄食物、不作业
务,昼夜甚爱著于跋陀夫人之遗骸。文荼王或将亲近沙门、婆罗门,而闻彼之法以
得拔忧箭耶?”又,理财官披亚卡谓:“彼之具寿那罗陀住波吒厘子[华氏城]鸡园。
复次,对彼之具寿那罗陀,如是善扬称赞之声,[谓:]是智者、贤者、聪明、多闻,
美所谈,善辩才,年老且成阿罗汉。若文荼王亲近具寿那罗陀,文荼王将闻具寿那
罗陀之法,而得拔忧箭耶?”因此,理财官披亚卡即往谓文荼王所在处,至已而白文
荼王:
“大王!彼之具寿那罗陀住波吒厘子[华氏城]鸡园。复次,对彼之具寿那罗陀,
如是善扬称赞之声,[谓:]是智者、是贤者、聪明、多闻,美所谈,善辩才,年老
且成阿罗汉。复次,若大王亲近具寿那罗陀大王将闻具寿那罗陀之法而得拔忧箭
耶?”
59 “若然,亲爱之披亚卡!告知具寿那罗陀!住于领土内之沙门、婆罗门,如我者
乃不能预知而予亲近耶?”
“诚然。大王!”理财官披亚卡答文荼王已,诣具寿那罗陀之处。至已问讯具寿
那罗陀,坐于一面。一面坐已之理财官披亚卡白具寿那罗陀曰:
“大德!彼文荼王可爱可意夫人跋陀命终,彼即为可爱可意夫人跋陀命终而不沐
浴、不涂油、不摄食物、不作业务,昼夜甚爱著于跋陀夫人之遗骸。大德!文荼王
如闻具寿那罗陀之法而得拔忧箭,则向文荼王说法为甚幸。”
“披亚卡!对文荼王而言,今正是时。所谓时者,何时亦可。”
时,理财官披亚卡从座而起,问讯具寿那罗陀而右绕已,诣文荼王之处。至已,
白文荼王曰:
“大王!具寿那罗陀首肯会面。对王而言,今正是时。所谓时者,何时亦可。”
“若然,亲爱之披亚卡!今驾多善美之车乘!”
“大王!诚然。”理财官之披亚卡答文荼王已,驾多善美之车乘已,白文荼王曰:
“大王!王之多善美车乘已驾妥。”
五 集 第五 文荼王品 七三
-----------------------------------------------------------------------
增支部经典三 七四
二 尔时,文荼王乘善美之车,与多善美之车乘俱,为面谒具寿那罗陀,以大王之
威势,向鸡园之方向前进。凡具车路者,以车代行已,从车而下,徒步进入园内,
60 如是文荼王诣具寿那罗陀之处。至已,问讯具寿那罗陀,坐于一面。具寿那罗陀即
告一面坐已之文荼王言:
61 “大王!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之任何者,亦不能
62 得此等之五处。何等为五?……[乃至]……于世间之中忧愁……[乃至]……如
今之我,将欲如何? [参照四十八之二~六]
八 作如是语时,文荼王白具寿那罗陀言:
“大德!是为何等之法门耶?”
“大王!是名拔忧箭之法门。”
“大德!呜呼!确已拔除忧箭。大德!鸣呼!确已拔除忧箭。大德!我听此法门
而得拔除忧箭。”
时,文荼王即告理财官披亚卡而言:
“若此,亲爱之披亚卡!荼毗跋陀夫人之遗骸,而为彼女作塔婆,今,我自今日
始可沐浴,又可涂油,可摄食物,又可行业务。”
注1 增一阿含二四(大正藏二、六七九a)。
2 虽取原典之piyapayena之读法,译者觉以暹罗本之kalakataya piyaya manapaya更
妥当而取之下亦然。
3 kosarakkha之语形不能无疑,通常为kosarakkha,又“理财官”为现代一般之近侍者,
相当于汉译“恒与大王执剑”。想是王背后之卫兵,暹罗本作sokarakkha,但其义不明,
待识者之是正。
63 摄句:
取得、善士、施可爱可意物与等流
圆足、财、处、憍萨罗以及那罗陀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