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六(十集)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来源:   作者:南传五部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传五部经:增支部经典六(十集)

 

  十集

  增支部经典全部中,十集是含量最大。原本二百十九经、暹罗本为二百七经。

  本卷所收集的约有其三分之一的六十经。十如来力,十偏处,十不净想等之十

  法数,由其他九集、八集等之敷延亦不少,其他方可见引用不少律藏的。

  V.1                  十 集

  第一  功德品

  一 何义1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

  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善戒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善戒者,以不悔为义,以不悔为功德。

  大德!又,不悔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不悔者,以欢悦为义,以欢悦为功德。

  大德!又,欢悦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欢悦者,以喜为义,以喜为功德。

  大德!又,喜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六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六二

  阿难!喜者,以止为义,以止为功德。

  大德!又,止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止者,以乐为义,以乐为功德。

  大德!又,乐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乐者,以定为义,以定为功德。

  大德!又,定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2     阿难!定者,以如实智见为义,以如实知见为功德。

  大德!又,如实智见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如实智见者,以厌离为义,以厌离为功德。

  大德!又,厌离者,以何为义,以何为功德耶?

  阿难!厌离者,以解脱智见为义,以解脱智见为功德。

  二  阿难!如是,善戒者,以不悔为义,以不悔为功德;不悔者,以欢悦为义,以

  欢悦为功德;欢悦者,以喜为义,以喜为功德;喜者,以止为义,以止为功德;止

  者,以乐为义,以乐为功德;乐者,以定为义,以定为功德;定者,以如实智见为

  义,以如实智见为功德;如实智见者,以厌离为义,以厌离为功德;厌离者,以解

  脱智见为义,以解脱智见为功德。阿难!如是,善戒者,次第而趣于最胜。

  注1 参照汉译中阿四二(大正藏一.四八五a)。十一集一经(次卷所收)。

  二思1

  一  诸比丘!持戒、具戒者,不可思“我欲得不悔”。诸比丘!法尔,持戒、具戒者

  得不悔。

  诸比丘!不悔者,不可思“我欲得欢悦”。诸比丘!法尔,不悔者得欢悦。

  3     诸比丘!欢悦者,不可思“我欲得喜”。诸比丘!法尔,欢悦者得喜。

  诸比丘!喜意者,不可思“我欲得止身”。诸比丘!法尔,喜意者于身得止。

  诸比丘!止身者,不可思“我欲觉乐”。诸比丘!法尔,止身者觉乐。

  诸比丘!乐者,不可思“我欲得定心”。诸比丘!法尔,乐者得定心。

  诸比丘!得定者,不可思“我欲如实知见”。诸比丘!法尔,得定者如实知见。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六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六四

  诸比丘!如实知见者,不可思“我欲厌离”。诸比丘!法尔,如实知见者厌离。

  诸比丘!厌离者,不可思“我欲现证解脱智见”。诸比丘!法尔,厌离者现证解

  脱智见。

  二  诸比丘!如是,厌离者,以解脱智见为义,以解脱智见为功德;如实智见者,

  以厌离为义,以厌离为功德;定者,以如实智见为义,以如实智见为功德;乐者,

  以定为义,以定为功德;止者,以乐为义,以乐为功德;喜者,以止为义,以止为

  功德;欢悦者,以喜为义,以喜为功德;不悔者,以欢悦为义,以欢悦为功德;善

  4 戒者,以不悔为义,以不悔为功德。诸比丘!如是,法者生法,法者圆满其法,令

  从此岸至彼岸。

  注1参照汉译中阿四三(大正藏一.四八五b)。十一集二经(次卷所收)。

  三 戒1

  一  诸比丘!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

  欢悦坏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

  无乐坏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

  如实智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若坏树下枝叶,其幼芽不能圆满,皮、肤、心不能圆满。诸比丘!

  如是,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悦坏

  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无乐坏

  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如实智

  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诸比丘!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

  依,有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

  5 止者,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

  如实智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

  者,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诸比丘!譬如若能具足树、枝叶,其幼芽圆满,皮、肤、心圆满。诸比丘!如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六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六六

  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有欢

  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

  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见

  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具

  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注1 参照汉译中阿四七(大正藏一.四八六b)。十一集三经(次卷所收)。

  四 所依1

  一  具寿舍利弗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

  悦坏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

  无乐坏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

  如实智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友等!譬如若坏树下枝叶,其幼芽不能圆满,皮、肤、心不能圆满。友等!如

  是,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悦坏欢

  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无乐坏

  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如实智

  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

  有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

  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

  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

  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友等!譬如若能具足树、枝叶,其幼芽圆满,皮、肤、心圆满。友等!如是,

  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有欢悦具

  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具足乐

  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见之所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六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六八

  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具足解

  脱智见之所依。

  注1 汉译杂阿含一八.六(大正藏二.一二九a)。十一集第四经(次卷所收)、五集第一六八

  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一卷二三二页)。

  6       五 阿难1

  一  具寿阿难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

  悦坏欢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

  无乐坏乐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

  如实智见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友等!譬如若坏树、枝叶,其幼芽不能圆满,皮、肤、心不能圆满。友等!如

  是,破戒、坏戒者,害不悔之所依,无不悔坏不悔者,[害欢悦之所依,无欢悦坏欢

  悦者害喜之所依,无喜坏喜者,害止之所依,无止坏止者,害乐之所依,无乐坏乐

  者,害正定之所依,无正定坏正定者,害如实智见之所依,无如实智见坏如实智见

  者,害厌离之所依,无厌离坏厌离者,]害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友等!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

  有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

  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

  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具

  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7     友等!譬如若能具足树下枝叶,其幼芽则能圆满,皮、肤、心则能圆满。友等!

  如是,持戒、具戒者,具足不悔之所依,有不悔具足不悔者,[具足欢悦之所依,有

  欢悦具足欢悦者,具足喜之所依,有喜具足喜者,具足止之所依,有止具足止者,

  具足乐之所依,有乐具足乐者,具足正定之所依,有正定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

  见之所依,有如实智见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离之所依,有厌离具足厌离者,]

  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六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七0

  注1 参照十一集第五经(次卷所收)。

  六 三昧1

  一  尔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

  寿阿难白世尊言:

  大德!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

  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

  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

  想,而有想。”

  阿难!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于

  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无

  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想,

  而有想。”

  8 二  大德!云何为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

  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

  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

  无他世想,而有想。”

  阿难!此处有比丘者有如是之想:此乃寂静,此乃殊妙。谓:“一切行之寂止,

  一切依之定弃、爱尽、离贪、灭尽、涅槃。”阿难!若如是,比丘则获得如是2三昧,

  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

  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

  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想,而有想。”

  注1 参照十一卷七经(次卷所收)。

  2 “如是”。把底本yatharupo改为tatharupo。

  七 舍利弗1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七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七二

  一  尔时,具寿阿难,到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与具寿舍利弗相俱交谈庆慰,欢

  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对具寿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

  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

  9 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

  他世想,而有想。”

  友阿难!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于火无火想,

  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于无所有处无

  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于他世无他世

  想,而有想。”

  二  友舍利弗!云何为比丘者获得如是三昧耶?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水想,

  于火无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想,

  于无所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世想,]

  于他世无他世想,而有想。”

  友阿难!尔时,我住舍卫国之安陀林,入如是三昧,谓:“于地无地想,于水无

  水想,于火无火想,于风无风想,于空无边处无空无边处想,于识无边处无识无边

  处想,于无所有处无无所有处想,于非想非非想处无非想非非想处想,于此世无此

  世想,于他世无他世想,而有想。”

  三  具寿舍利弗,当时,以何为想耶?

  友!于我“有灭乃涅槃,有灭乃涅槃”之想生起,或想息灭。友!譬如一团火燃

  烧之时,或焰生,或焰灭。友!如是,于我“有灭乃涅槃,有灭乃涅槃”之想生起,

  10 或想息灭。友!其时,我乃以“有灭乃涅槃,有灭乃涅槃”为想。

  注1 参照十一集八经(后半是不同)。

  八 信1

  一  诸比丘!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

  戒?”,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七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七四

  二  诸比丘!有信有戒而不多闻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

  信有戒有多闻?”,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不能法说者[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

  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

  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为法说者而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

  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而圆满此分。

  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不说法之

  [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

  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

  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于众中说法而不持

  律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

  以众为境界,无畏于众中说法而持律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

  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于众中说法而持律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而不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

  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

  住于阿练若而于边陬起卧?”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

  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而于边陬起卧,则此

  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不能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得四静虑增上

  心之现法乐住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

  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

  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七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七六

  住于阿练若边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则

  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

  律者,住于阿练若于卧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

  法乐住,非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

  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

  11 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无梗

  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依诸漏尽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现证具足而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

  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边陬起卧,随乐欲而得无艰难、

  无梗涩之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依诸漏尽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

  脱,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者。

  注1 参照八集第七十一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三0页)。

  九 寂静1

  一  诸比丘!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

  戒?”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二  诸比丘!有信,]有戒而不有多闻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

  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则此分圆

  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不能法说者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

  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

  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者此分

  不圆满。彼应思惟:“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而圆

  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则此分圆满。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七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七八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1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不于众中说法

  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

  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不持律者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

  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众中说法,为持律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

  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前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则此分

  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不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

  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界境,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

  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

  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则此分

  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不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之[比

  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

  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

  于寂静解脱而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

  众为境界,无畏前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无色,

  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则此分圆满。

  12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非依诸

  漏尽而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彼者此分不

  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为众

  中说法,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

  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而圆满此分。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七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八0

  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为持律者,住于阿练若于边陬起卧,超色而为无色,触身于寂静解脱而住,依诸漏

  尽而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具足而住,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者。

  注1 参照增支部经典八集第七十二经(汉译南傅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三0页)。

  十 明

  13 一  诸比丘!有信而无戒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

  戒?”,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则此分圆满。

  二  诸比丘!有信有戒而不有多闻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

  有信有戒有多闻?”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不能说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

  “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

  有多闻而为法说者,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不以众为境界之[比丘。彼者此分

  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而圆满

  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不于众中说法

  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

  众为境界,无畏前于众中说法”,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不持律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

  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

  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则此分

  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八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八二

  为持律者而不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

  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

  “于彼处,我名者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自彼

  处没而往生于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

  寿限如是,自彼处没而来生于彼处。”]如是而不随念种种之宿住与其相状之[比丘。

  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

  无畏无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而圆

  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无而众

  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念……乃至……随念……,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

  情之死生,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嗟夫!此诸有情者,

  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业,身坏命终

  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夫!又此诸有情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

  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善趣、天世。”

  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不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

  善趣、恶趣]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

  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无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

  ……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

  恶色、善趣、恶趣?”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

  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

  [……],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

  善趣、恶趣,则而圆满此分。

  诸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

  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念……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

  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非依诸漏尽而[于现法

  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不住之[比丘。彼者此分不圆满。彼

  当念:“云何我得有信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

  十集 第一 功德品                                    一八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八四

  为持律者,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

  14 至……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

  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而圆满此分。诸比丘!比丘若有信

  有戒,有多闻而为法说者,以众为境界,无畏而于众中说法,为持律者,[随念]种

  种之宿住……乃至……随念[……],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知有情随业

  而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

  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则此分圆满。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普端严一切相圆满者。

  第一 功德品[毕]

  摄颂曰:

  (一)何义、(二)思、(三)戒、(四)所依、(五)阿难、

  (六)三昧、(七)舍利弗、(八)信、(九)寂静、(十)明。

  15            第二 救护品

  十一 坐卧处

  一  诸比丘!五分成就之比丘若能亲附、亲近于五分成就之坐卧处,则不久依诸漏

  尽,而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何等为比丘五分成就耶?

  二 1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即:“此世尊是应供、正等觉、

  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少病、少恼而能

  平等消化成就腹脏,不过于冷,不过于暖,中庸而堪于精勤。无谄、无诳而于师、

  贤者、同梵行者,如实表示自己。发勤而住,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努力,勇健

  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轭。具慧之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

  诸比丘!如是为比丘五分成就。

  诸比丘!复次,何等为坐卧处五分成就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坐卧处,不过于远,不过于近,便于往来。昼时少喧闹,夜时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八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八六

  少音声。少虻、蚊、风、热、蛇之触。又,若能住于其坐卧处,则劳苦少而得衣、

  食、坐卧具、病药、资具。又,长老比丘住其坐卧处,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

  16 持摩夷(本母),于此,时时亲近请问而言:“大德!此为云何,此义为云何?”彼等

  具寿者为其开示所未开,显示所未显,于种种疑惑之法除疑惑。

  诸比丘!如是为坐卧处五分成就。

  诸比丘!若五分成就之比丘亲附、亲近于五分成就之坐卧处,则不久依诸漏尽,

  于现法而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证具足而住。

  注1 参照五集第一三五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一卷一五四页)。

  十二 分

  一  诸比丘!若舍弃五分,而能成就五分之比丘,于此法、律则称之为独存、[梵行]

  已住、最上人。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舍弃五分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断欲贪,断嗔恚,断惛眠,断掉悔,断犹豫。

  诸比丘!如是为比丘舍弃五分。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成就五分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成就无学之戒蕴,成就无学之定蕴,成就无学之慧蕴,

  成就无学之解脱蕴,成就无学之解脱智见蕴。

  诸比丘!如是为比丘成就五分。

  诸比丘!若舍弃五分而能成就五分之比丘,于此法、律则称之为独存、[梵行]

  已住、最上人。

  息断欲贪与嗔恚

  惛眠掉举与犹豫

  17           具足无学戒定慧

  解脱与智之比丘

  弃五分成就五分

  以此之法乃至律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八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一八八

  可称之名为独存

  十三 结

  一  诸比丘!有十结。何等为十结耶?

  二  即:五顺下分结与五顺上分结。

  何等为五顺下分结1耶?

  三  即:有身见、疑惑、戒禁取、欲贪、嗔恚。

  此为五顺下分结。

  何等为五顺上分结2耶?

  四  即: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

  此为五顺上分结。

  诸比丘!此为十结。

  注1 九集六十七经。

  2 九集七十经。

  十四 心荒芜1

  一  诸比丘!比丘、比丘尼者,若未断五种心荒芜,未截五种心缚者,则昼夜来到,

  善法之损灭是可预期,不可[预期]增长。

  云何为未断五种心荒芜耶?

  18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师。诸比丘!比丘若疑、惑、

  不信解、不净信其师,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当行、精勤;其心若不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断第一之心荒芜。

  三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法。[诸比丘!比丘若疑、

  惑、不信解、不净信其法,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倾于

  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断第二之心荒芜。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僧。[诸比丘!比丘若

  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僧,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

  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断第三之心荒芜。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八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九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学。[诸比丘!比丘若

  疑、惑、不信解、不净信其学,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

  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断第四之心荒芜。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怒、不欢、心激、荒于同梵行者。诸比丘!比丘若怒、

  不欢、心激、荒于同梵行者,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倾

  于炽然、勤修、当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断第五种心荒芜。

  若如是者,则未断五种心荒芜。

  云何为未截五种心缚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欲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

  离渴爱。诸比丘!比丘若于欲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离

  渴爱,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

  精勤者,则彼乃未截第一之心缚。

  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身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

  离渴爱。诸比丘!比丘若于身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离

  渴爱,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

  精勤者,则彼乃未截第二之心缚。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色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

  不离渴爱。诸比丘!比丘若于色而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恼,不

  离渴爱,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

  精勤者,则彼乃未截第三之心缚。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随欲而食满腹已,耽于卧乐、倚乐、睡眠乐而住。[诸

  比丘!比丘若随欲而食满腹已,耽于卧乐、倚乐、睡眠乐而住,其心则不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截第四之

  心缚。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誓愿随一之天众而行梵行,为“我依此戒、禁、苦行、

  梵行而为天或随一天”。诸比丘!比丘若誓愿随一之天众而行梵行,为“我依此戒、

  19 禁、苦行、梵行而为天或随一天”,其心则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

  不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乃未截第五种心缚。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九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九二

  若如是者,则未截五种心缚。

  诸比丘!比丘、比丘尼者若未断此五种心荒芜,未截此五种心缚,则昼夜来到,

  善法之损减是可预期,不可[预期]增长。诸比丘!譬如月于黑分,昼夜来到,则

  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诸比丘!如是,比丘、比丘尼若未断此五种

  心荒芜,未截此五种心缚,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是可预期,不可[预期]增长。

  六  诸比丘!比丘、比丘尼者若已断此五种心荒芜,已截五种心缚,则昼夜来到,

  善法之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

  云何为已断五种心荒芜耶?

  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对师不疑、不惑、信解、净信。诸比丘!比丘若对师不

  疑、不惑、信解、净信,其心则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断第一之心荒芜。

  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对法不疑、[不惑、信解、净信。诸比丘!比丘若对法不

  疑、不惑、信解、净信,其心则倾于炽然、勤行、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断第二之心荒芜。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对僧不疑、[不惑、信解、净信。诸比丘!比丘若对僧不

  疑、不惑、信解、净信,其心则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断第三之心荒芜。

  2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对学不疑、[不惑、信解、净信。诸比丘!比丘若对学

  不疑、不惑、信解、净信,其心则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断第四之心荒芜。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对于同梵行者不怒、欢喜、不心激、不荒。诸比丘!

  比丘若对于同梵行者不怒、[欢喜、不心激、不荒,其心则倾于炽然、勤修、常行、

  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断第五种心荒芜。

  若如是,则已断五种心荒芜。

  云何为已善截五种心缚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欲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恼、离渴爱。诸比

  丘!比丘若于欲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恼、离渴爱,其心则倾于炽然、勤

  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善截第一之心缚。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九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九四

  一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身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恼、离渴爱。诸

  比丘!比丘若于身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恼、离渴爱,其心则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善截第二之心

  缚。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色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恼、离渴爱。诸

  比丘!比丘若于色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恼、离渴爱,其心则倾于炽然、

  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善截第三之心

  缚。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随欲而食满腹已,不耽于卧乐、倚乐、睡眠乐而住。

  [诸比丘!比丘若随欲而食满腹已,不耽于卧乐、倚乐、睡眠乐而住,其心则倾于

  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善截第

  四之心缚。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誓愿随一之天众而行梵行,不为“我依此戒、禁、苦行、

  梵行而为天或随一天。”诸比丘!比丘若誓愿随一之天众而行梵行,不为“我依此戒、

  禁、苦行、梵行而为天或随一天”,其心则倾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其心若倾

  于炽然、勤修、常行、精勤者,则彼已善截第五种心缚。

  若如是,则已善截五种心缚。

  21     诸比丘!比丘、比丘尼者若已断此五种心荒芜,善截此五种心缚,则昼夜来到,

  善法之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诸比丘!譬如月于白分,昼夜来到,则

  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诸比丘!如是,比丘、比丘尼若已断此五种

  心荒芜,善截此五种心缚,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

  注1 五集二百五~二百六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一卷二四一页)九集七十一~七十二经

  (本卷所收)。

  十五 不放逸

  一  诸比丘!于诸种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

  非想之有情,说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以不放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九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九六

  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最上。

  二  诸比丘!譬如一切以步行为生类之足迹者能摄于象迹,说象迹为其最上,此乃

  大之故。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

  法中之最上。

  诸比丘!譬如一切重阁之重檐者向于屋顶,趣于屋顶,集于屋顶,说屋顶为其

  最上。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

  中之最上。

  22     诸比丘!譬如诸根香之中,说随时檀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

  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最上。

  诸比丘!譬如诸核香之中,说赤檀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以不

  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最上]。

  诸比丘!如诸华香之中,说夏生花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以不

  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最上]。

  诸比丘!譬如一切之小王者随属于转轮王,说转轮王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

  [一切之善法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最上]。

  诸比丘!譬如一切星辰之光明者不足于月光之十六分之一,说月光为其最上。

  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即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

  最上]。

  诸比丘!譬如秋时,空豁无云之时,日升于苍天,除一切虚空之闇冥,辉热而

  照。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

  之最上]。

  诸比丘!譬如一切之大河、恒河、夜摩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舍劳浮河、摩企

  河向于海,趣于海,注于海,入于海,说海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一切之善法

  以不放逸为根,趣于不放逸,说不放逸为彼诸法中之最上。

  23       十六 应请1

  一  诸比丘!十种补特伽罗者,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

  田。何等为十耶?

  二  即:如来应供正等觉者、独觉、俱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见至者、信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一九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一九八

  解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向种姓者。

  诸比丘!此十种补特伽罗者,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无上

  之福田。

  注1 参照七集第十四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二卷一七三页)、九集第十经(本卷所收)等。

  十七 救护1 (一)

  一  诸比丘!有救护而可住,不可不救护。不救护而住是苦。诸比丘!有十种救护

  法。何等为十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具戒,能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具足行、所行前住,

  于见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而学学处。诸比丘!比丘者,具戒,[能防护波罗提木叉

  之律仪,具足行、所行前住,于见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而学学处者,此乃救护

  之法。

  三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所宣说之初善、中善、

  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诸法,以言而通利,

  以意而观察,以见善通达。诸比丘!比丘者,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所

  宣说之初善、中善、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

  持诸法,以言而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善通达者,此乃救护之法。

  24 四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善友、善朋、善辈。诸比丘!比丘者,有善友、善朋、

  善辈者,此乃救护之法。

  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从顺而成就从顺之法,堪忍而善受教诫。诸比丘!比丘

  者,从顺而成就从顺法,堪忍而善受教诫者,此乃救护之法。

  六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同梵行者贵贱之事业,能于此不懈怠,于此成就所应

  之思量,能作能认。诸比丘!比丘者,于同梵行者[贵贱之事业,能于此不懈怠,

  于此成就所应之思量,能作能认者,此乃救护之法。

  七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乐法,爱语,于胜法、胜律而有广大之胜喜。诸比丘!

  比丘者,乐法,受语,于胜法、胜律而有广大之胜喜者,此乃救护之法。

  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发勤而信,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

  十 集 第二 救护品                                   一九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00

  于诸善法不舍其轭。诸比丘!比丘者,发勤而住,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努力,

  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轭者,此乃救护之法。

  25 九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皆满足。诸比丘!

  比丘者,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皆满足者,此乃救护之法。

  一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作,

  久远以前之所说。诸比丘!比丘者,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

  所作,久远以前之所说者,此乃救护之法。

  一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慧,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诸比丘!比

  丘者,有慧,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者,此乃救护之法。

  诸比丘!有救护而可住,不可不救护。不救护而住是苦。诸比丘!此乃十种救

  护之法。

  注1 参照本经及次经、汉译中阿含(大正藏一、五七七b)。

  十八 救护(二)

  一  诸比丘!有救护而可住,不可不救护。不救护而住是苦。诸比丘!有十种救护

  之法。何等为十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具戒,[能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具足行、所行而住,

  于见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而学学处。谓:“嗟夫!此比丘是具戒者,能防护波罗

  提木叉之律仪,具足行、所行而住,于见微小之罪而怖畏,受持而学学处”,长老比

  26 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

  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

  比丘者,善法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灭。此乃救护之法。

  三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所宣说之初善、中善、

  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诸法而受持,以言而通

  利,以意而观察,]以见善通达。而谓:“嗟夫!此比丘是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

  闻,如所宣说之初善、中善、后善及文、义具足之诸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

  多闻诸法而受持,以言而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善通达”,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二0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0二

  可教诫之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

  诫之人。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

  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灭。此乃救护之法。

  四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善友、善朋、善辈。谓:“嗟夫!此比丘有善友、善朋、

  善辈”,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

  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

  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27 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从顺而成就从顺之法,堪忍而善受教诫。而谓:“嗟夫!

  此比丘是从顺而成就从顺之法,堪忍而善受教诫”,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

  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

  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长是可预

  期,不可预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六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于同梵行者贵贱之事业,于此能不懈怠,于此成就所应

  之思量,能作,善调。而谓:“嗟夫!此比丘是于同于梵行者贵贱之事业,于此能不

  懈怠,于此成就所应之思量,能作,能调”,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中

  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彼若能

  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长是可预期,不

  可预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七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乐法,受语,于胜法、胜律而有广大之胜喜。而谓:“嗟

  夫!此比丘是乐法,受语,于胜法、胜律而有广大之胜喜”,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

  可教诫之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

  诫之人。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

  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发勤而住,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努力,勇健坚固,

  于诸善法不舍其轭。而谓:“嗟夫!此比丘者发勤而住,断不善法,为具足善法而势

  28 力,勇健坚固,于诸善法而不舍其轭”,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中位比

  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彼若能哀愍

  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二0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0四

  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九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即使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皆满足。而

  谓:“嗟夫!此比丘是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皆满足”,长老比丘亦

  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

  为可谈可教诫之人。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

  丘,善法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一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作,

  久远以前之所说。谓:“嗟夫!此比丘者有念,成就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

  之所作,久远以前之所说”,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中位比丘亦[思此

  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

  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长是可预期,不可[预期]损减。

  此乃救护之法。

  一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慧,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而谓:“嗟夫!

  此比丘者有慧,圣决择而成就正顺苦尽之生灭慧”,长老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

  人,中位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新参比丘亦思此为可谈可教诫之人。

  29 彼若能哀愍于长老比丘,能哀愍于中位比丘,能哀愍于新参比丘,善法增长是可预

  期,不可预期损减。此乃救护之法。

  诸比丘!有救护而可住,不可不救护。不救护而住是苦。诸比丘!此乃十种救

  护之法。

  十九 圣居1 (一)

  一  诸比丘!有十种圣者之居处,圣者曾住,现住,当住。何等为十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已除五分,成就六分,守护一事,具足四依,除遣各别

  之谛,舍弃寻觅,思惟无浊,身行轻利,善心解脱,善慧解脱。

  诸比丘!此十种圣者之居处,圣者曾住,现住,当住。

  注1 本经及次经汉译增一阿含(大正藏二.七七五c)。

  二十 圣居(二)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二0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0六

  30 一  尔时,世尊在俱卢国剑摩沙之俱卢村。世尊于此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

  二  “诸比丘!有十种圣者之居处,圣者曾住,现住,当住。何等为十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已除五分,成就六分,守护一事,具足四依,除遣各别

  之谛,舍弃寻觅,思惟无浊,身行轻利,善心解脱,善慧解脱。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已除五分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断欲贪,断嗔恚,断惛眠,断掉悔,断犹豫。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已除五分。

  诸比丘!复次,云何比丘成就六分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以眼见色而不喜、不忧、舍、正念正知而住。以耳闻声

  而[不喜、不忧、舍、正念正知而住]。以鼻嗅香而[不喜、不忧、舍、正念正知而

  住]。以舌尝味而[不喜、不忧、舍、正念正知而住]。以身触所触而[不喜、不忧、

  舍、正念正知而住]。以意识法而不喜、不忧、舍、正念正知而住。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成就六分。

  诸比丘!复次,云何为比丘守护一事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成就念护之心。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守护一事。

  诸比丘!复次,云何为比丘具足四依耶?

  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计量而亲近一事,计量而堪忍一事,计量而舍离一事,

  计量而除遣一事。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具足四依。

  31     诸比丘!云何比丘为除遣各别之谛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种种沙门、婆罗门之种种各别之谛,即:世间是常,世

  间是无常,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即是身,命与身是异,如来死后是有,如

  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非有非无,将一切袪除、除遣、舍、

  吐、离、断、舍弃。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二0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0八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除遣各别之谛。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舍弃寻觅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断欲寻觅,断有寻觅,灭梵行寻觅。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舍弃寻觅。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思惟无浊耶?

  一0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断欲思惟,断嗔思惟,断害思惟。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思惟无浊。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身行轻利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为断乐断苦之故,及先已灭忧与喜故,为不苦不乐而

  舍念清净,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身行轻利。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善心解脱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从贪而心解脱,从嗔而心解脱,从痴而心解脱。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善心解脱。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善慧解脱耶?

  32 一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了知“我已断贪,折根,如无根之多罗树,令归于灭无,

  为未来不生之法”,了知“我已断嗔,[折根,如无根之多罗树,令归于灭无,为未来

  不生之法”],了知“我已断痴,析根,如无根之多罗树,令归于灭无,为未来不生之

  法。”

  诸比丘!若如是,比丘为善慧解脱。

  一四  诸比丘!于过去世,住于圣者居处之诸圣者,彼等皆住于此十种圣者之居处。

  诸比丘!于未来世,当住于圣者居处之诸圣者,彼等皆当可住于此十种圣者之居处。

  诸比丘!现在,住于圣者居处之诸圣者,彼等皆住于此十种圣者之居处。

  诸比丘!有此十圣者之居处,圣者曾住,现住,当住。”

  第二 救护品[毕]

  摄颂曰:

  (一)坐卧处、(二)分、(三)结、(四)荒芜、(五)不放逸、

  (六)应请、(七~八)二救护、(九~一0)二圣居。

  十集 第二 救护品                                    二0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一0

  第三 大品

  二十一 师子1

  33 一  诸比丘!兽王师子于晡时出居处,出居处而奋迅,奋迅而普观四方,普观四方

  而三度师子吼,三度师子吼为求食而出。何以故耶?不害迷道之小有情。诸比丘!

  所谓师子者,此乃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增上语。诸比丘!如来于众中说法,此

  乃彼之师子吼。诸比丘!如来有如来十力,如来成就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

  师子吼,转梵轮。何等为十耶?

  二  诸比丘!此处如来者,如实了知处为处,非处为非处。诸比丘!如来如实了知

  处为处,非处为非处,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

  子吼,转梵轮。

  三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异熟之因缘。诸比丘!

  如来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受业异熟之因缘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

  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四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如实知偏行趣。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偏行趣者,此乃如

  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34 五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如实知多界种种界世间。诸比丘!如来如实知多界种种

  界世间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

  轮。

  六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如实知有情之种种胜解。诸比丘!如来如实知有情之种

  种胜解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

  轮。

  七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如实知他有情、他人之根上下。诸比丘!如来者如实知

  他有情、他人之根上下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

  作师子吼,转梵轮。

  八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如实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之杂染、清净、出离。

  诸比丘!如来如实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之杂染、清净、出离者,此乃如来之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一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一二

  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35 九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随念种种之宿住,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

  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

  多成坏劫,而谓“在彼处,我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

  限如是,从彼处没而往生于彼处;在彼处,名如是,姓如是,种姓如是,食如是,

  受乐苦如是,寿限如是,从彼处没而来生于此处。”如是随念种种之宿住、其相、状。

  诸比丘!如来随念种种之宿住……乃至……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

  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一0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知有情随业受劣、

  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而谓“嗟夫!此诸有情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

  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受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

  处、地狱。嗟夫!又此诸有情是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

  者,有正见,受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世。”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

  36 见有情之生死,知有情随业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诸比丘!如来以

  清净超人之天眼……乃至……见有情之生死,知有情随业受劣、胜、好色、恶色、

  善趣、恶趣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

  转梵轮。

  一一  诸比丘!复次,如来者依诸漏尽故,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现证具足而住。诸比丘!如来者依诸漏尽,于现法自证知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现证具足而住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

  转梵轮。

  诸比丘!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

  梵轮。

  注1 参照无碍解道原典第二卷一七四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四十四卷俱存品集九九论)。六集

  第六十四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二卷一二七页)。汉译增一阿含(大正藏二·七七六

  b)、杂阿含(大正藏二.一八九a)。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一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一四

  二十二 胜解

  一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

  之具寿阿难言:

  二  阿难!资于各各之胜解处而证知、现证诸法者,我于各各如如自说此法而无畏。

  依此而行于如如者,乃知有为有,知无为无,知劣为劣,知胜为胜,知有上为有上,

  37 知无上为无上,如如了知如如之所知、所见、所证,欲见、现证此理。阿难!各各

  之如实智,此乃诸智中之无上。阿难!我说离此智而更别无上妙之智。阿难!如来

  有如来十力,如来成就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何等为十力

  耶?

  三  阿难!此处如来者,如实知处为处,非处为非处。阿难!如来如实知处为处,

  非处为非处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

  轮。

  四  阿难!复次,如来者如实知过去、未来、现在之受业异熟因缘。阿难![如来

  如实知过去、未来、现在之受业异熟因缘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

  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五  阿难!复次,如来者如实知偏行趣。阿难![如来如实知偏行趣者,此乃如来

  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六  阿难!复次,如来者如实知多界种种界世间。阿难![如来如实知多界种种界

  之世间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

  轮]。

  38 七  阿难!复次,如来者如实知有情之种种胜解。阿难![如来如实知有情之种种

  胜解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解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八  阿难!复次,如来者如实知他有情、他人之根上下。阿难![如来如实知他有

  情、他人之根上下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

  子吼,转梵轮]。

  九  阿难!复次,如来者如实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之杂染、清净、出离。阿

  难![如来如实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之杂染、清净、出离者,此乃如来之如

  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一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一六

  一0  阿难!复次,如来者随念种种之宿住,即:一生、二生……乃至……随念种

  种宿住、其相、状。阿难![如来随念种种宿住,谓:一生、二生……乃至……随

  念种种宿住、其相、状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

  作师子吼,转梵轮]。

  一一  阿难!复次,如来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乃至……知有情随

  业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阿难!如来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

  死生,……乃至……知有情随业受劣、胜、好色、恶色、善趣、恶趣者,此乃如来

  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一二  阿难!复次,如来依诸漏尽前于现法自证知现证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具

  足而住。阿难!如来依诸漏尽而[于现法自证知、]现证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具

  足而住者,此乃如来之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

  轮。

  阿难!此乃如来之十如来力,如来依此力而自称胜群处,于众中作师子吼,转

  梵轮。

  39       二十三 身

  一  诸比丘!法,以身可断,以语不可断。诸比丘!法,以语可断,以身不可断。

  诸比丘!法,以身以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何等为法以身可断,以语不可断耶?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以身犯少分之不善。审视此而有智之同梵行者言:“具寿

  以身犯少分之不善。愿具寿断身恶行而修习身善行!”接受审视此而有智之同梵行者

  所言,断身恶行而修习身善行。

  诸比丘!此称为法以身可断,以语不可断。

  诸比丘!何等为法以语可断,以身不可断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以语犯少分之不善。审视此而有智之同梵行者言:“具寿

  以语犯少分之不善。愿具寿断语恶行而修习语善行!”接受审视此而有智之同梵行者

  所言,断语恶行而修习语善行。

  诸比丘!此称为法以语可断,以身不可断。

  诸比丘!何等为法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耶?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一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一八

  四  诸比丘!贪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嗔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痴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忿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恨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覆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恼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40     诸比丘!悭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恶嫉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何等为恶嫉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居士、居士子,财、谷、金、银丰富。于此有一奴仆、侍者1

  思念言:“嗟夫!令此居士、居士子不得财、谷、金、银丰富。”或有沙门、婆罗门,

  得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于此有一沙门、婆罗门而思念言:“嗟夫!令此具

  寿不得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

  诸比丘!此称为恶嫉。

  诸比丘!恶嫉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六  诸比丘!恶欲者以身、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诸比丘!何等为恶欲耶?

  七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不信而欲“令我了知有信”,破戒而欲“令我了知具戒”,

  少闻而欲“令我了知多闻”,乐聚会而欲“令我了知远离者”,懈怠而欲“令我了知发勤

  者”,忘念而欲“令我了知具念”,不入定而欲“令我了知入定”,劣慧而欲“令我了知

  具慧”,不漏尽而欲“令我了知漏尽。”

  41     诸比丘!此称之为恶欲。

  诸比丘!恶欲者以身以语皆不可断,以慧作种种观乃可断。

  八  诸比丘!若贪已威伏比丘而存,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贪,贪乃威伏此具寿而

  存。”

  诸比丘!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已威

  伏比丘而存,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恶欲,恶欲乃威伏此具寿而存也”。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一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二0

  九  诸比丘!若贪不威伏比丘而存,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贪,贪乃不威伏此具寿而

  存。”

  诸比丘!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不威

  伏比丘而存,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恶欲,恶欲乃不威伏此具寿而存也”。

  注1 “侍者”。疑原语upavasa有此意义。暂依原注谓:“依止、近住者”而译之。

  二十四 周陀1

  一  尔时,具寿摩诃周陀住支提国之萨寒若。具寿摩诃周陀于此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42     彼诸比丘回答具寿摩诃周陀。具寿摩诃周陀言:

  二  友等!比丘说智而言:“我知此法,见此法”,若贪已威伏此比丘而住,则可知

  “此具寿不知无贪,贪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已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恶欲,恶欲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三  友等!比丘说修习而言“我已修身,修戒,修心,修慧”,若贪已威伏此比丘而

  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贪,贪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已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恶欲,恶欲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四  友等!比丘说智,说修习而言“我知此法,见此法,已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若贪已威伏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贪,贪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43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已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恶欲,恶欲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五  友等!譬如人贫穷而说富裕,无财而说有财,无资而说有资,若有生用财富、

  财、谷、金、银之机会则不得出与。则此人知“此具寿贫穷而说富裕”“此具寿无财而

  说有财”“此具寿无资而说有资。”何以故耶?此具寿若有生用钱财,若出财、谷、金、

  银之机会则不得出与。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二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二二

  友等!如是,比丘说智,说修习而言“我知此法,见此法,已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若贪已威伏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贪,贪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44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已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不知无恶欲,恶欲乃威伏此具寿而住。”

  六  友等!比丘说有智而言“我知此法,见此法”,若贪不威伏此比丘而住,则可知

  “此具寿了知无贪,贪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不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恶欲,恶欲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七  友等!比丘说修习而言“我已修身,修戒,修心,修慧”,若贪不威伏此比丘而

  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贪,贪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不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恶欲,恶欲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45 八  友等!比丘说智,说修习而言“我知此法,见此法,已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若贪不威伏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贪,贪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不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恶欲者,恶欲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九  友等!譬如人富裕而说富裕,有财而说有财,有资而说有资,若有生用财富、

  财、谷、金、银之机会而与,人知此“此具寿富裕而说富裕”此具寿者有财而说有财”

  “此具寿有资而说有资。”何以故耶?此具寿者若有生财富、财、谷、金、银之机会

  而与。

  友等!如是,比丘说智,说修习而言“我知此法,见此法,已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若贪不威伏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贪,贪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友等!若嗔……痴……忿……恨……覆……恼……悭……恶嫉……恶欲不威伏

  此比丘而住,则可知“此具寿了知无恶欲,恶欲不威伏此具寿而住。”

  注1 汉译中阿含九十(大正藏一.五七二c)

  46       二十五 偏处1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二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二四

  一  诸比丘!有十种偏处,何等为十耶?

  二  一者了解地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水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火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风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青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黄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赤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白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空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一者了解识偏,[于上、下、傍是无二、无量]。

  诸比丘!此为十种偏处。

  注1 集异门足论卷二十(大正藏二六·四四七a)、荻原博士梵汉对译佛教辞典七二.一

  ~一二

  二十六 迦梨1

  一  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阿槃提国拘罗罗坂之波楼多山中。时,有拘罗罗坂之

  优婆夷迦梨,到具寿摩诃迦旃延之处。至已,礼敬具寿摩诃迦旃延而坐一面。坐于

  一面之拘罗罗坂优婆夷迦梨,对具寿摩诃迦旃延言:

  二  大德!世尊于童女所问中说2:

  逮得义心寂

  降伏喜悦军

  独受静思乐

  故无伴世间

  我皆无伴党

  47     大德!世尊所略说之义,云何广解耶?

  三  姊!有一类沙门、婆罗门,以地偏等至为最胜义。姊!世尊以地偏等至为最胜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二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二六

  证知,世尊证知而见本3、见过患、见出离、见道非道智。彼了知本见因、过患见

  因、出离见因、道非道智见因[等故为]义之逮得、心之寂灭。

  姊!有一类沙门、婆罗门者,以水偏等至……火偏等至……风偏等至……青偏

  等至……黄偏等至……赤偏等至……白偏等至……空偏等至……识偏等至为最胜

  义。姊!世尊以识偏等至为最胜而皆证知,世尊证知见本、见过患、见出离、见道

  非道智。彼了知本见因、过患见因、出离见因、道非道智见因[等故为]义之逮得、

  心之寂灭。姊!如是,世尊于童女所问中说:

  逮得义心寂

  降伏喜悦军

  独受静止乐

  48     故无伴世间

  我皆无伴党

  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注1 汉译杂阿含二0.一三(大正藏二·一四三a)。

  2 出相应部原典第一卷一二六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二卷二一0页(以下省略)。

  3 “本”。异本作尝味(assadam)为非,于原注“本”释集苦灭道四谛:“过患、”“出离”、

  “道、非道智”。

  二十七 大问(一)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众多比丘于清晨时,著下衣,持钵、

  衣,欲入舍卫城乞食。时,彼诸比丘思念:“入舍卫城乞食,尚且过早。我等宜至外

  道修行者之园。”时,彼诸比丘即往外道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诸外道修行者相俱

  交谈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诸外道修行者对彼诸比丘

  言:

  二  友等!沙门瞿昙对诸弟子说法而言:“诸比丘!汝等应证知一切法!应将一切

  法数数证知而住!”。友等!我等亦对诸弟子说法而言:“友等!汝等应证知一切

  法!应将一切法数数证知而住!”友等!于此处,沙门瞿昙与我等,对于说法与说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二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二八

  法,教诫与教诫,有何差别、有何持相、有何相异耶?

  49 三  时,彼诸比丘者对彼诸外道修行者之所说,既不欢喜亦不非难。不欢喜不非难,

  即从座起而去,言:“唯于世尊座前了知此所说之义。”时,彼诸比丘即于舍卫城乞

  食,食后,自乞食而还,往诸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

  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于此我等于清晨时,著下衣,持钵、衣,欲入舍卫城乞食。大德!时,

  我等乃思念:“欲入舍卫城乞食,尚且过早,我等宜往外道修行者之园。”大德!时,

  我等乃至外道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诸外道修行者相俱交谈庆慰,欢喜铭感之语,

  已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时,彼诸外道修行者对我等而言:“友等!沙门瞿昙对

  诸弟子说法而言:’诸比丘!汝等应证知一切法!应将一切法数数证知而住!。‘友

  等!我等亦对诸弟子说法而言:”友等!汝等应证知一切法!应将一切法数数证知

  50 而住!‘友等!于此,沙门瞿昙与我等,对于说法与说法,教诫与教诫,有何差别、

  有何持相、有何相异耶?’。大德!时,我等乃对彼诸外道修行者之所说,既不欢喜

  亦不非难。不欢喜不非难,即从座起而去,言:“唯于世尊座前了知此所说之义。”

  五  诸比丘!若外道修道者如是所说,应当言:“一问、一说、一答,二问、二说、

  二答,三问、三说、三答,四问、四说、四答,五问、五说、五答,六问、六说、

  六答,七问、七说、七答,八问、八说、八答,九问、九说、九答,十问、十说、

  十答。”诸比丘!如是所问,外道修行者不能回答,复更堕困惑。何以故耶?诸比丘!

  彼已非其境界。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天人、众生,不见有能回答此

  问而令心喜悦者,除如来与如来之弟子或从此所闻者。

  六  说一问、一说、一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诸比丘!比丘于一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一法耶?

  即:一切众生,有食而住。

  51     诸比丘!比丘于此一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一问、一说、一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七  说二问、二说、二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二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三0

  诸比丘!比丘于二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二法耶?

  即:名与色。

  诸比丘!比丘于此二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二问、二说、二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八  说三问、三说、三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诸比丘!比丘于三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三法耶?

  即:三受。

  诸比丘!比丘于此三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三问、三说、三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九  说四问、四说、四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52     诸比丘!比丘于四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四法耶?

  即:四食。

  诸比丘!比丘于此四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四问、四说、四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0  说五问、五说、五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诸比丘!比丘于五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五法耶?

  即:五取蕴。

  诸比丘!比丘于此五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五问、五说、五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一  说六问、六说、六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三一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三二

  诸比丘!比丘于六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六法耶?

  即:六内处。

  诸比丘!比丘于此六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53     说六问、六说、六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二  说七问、七说、七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诸比丘!比丘于七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七法耶?

  即:七识住2。

  诸比丘!比丘于此七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七问、七说、七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三  说八问、八说、八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诸比丘!比丘于八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八法耶?

  即:八世法3。

  诸比丘!比丘于此八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八问、八说、八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四  说九问、九说、九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诸比丘!比丘于九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九法耶?

  即:九有情居4。

  54     诸比丘!比丘于此九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九问、九说、九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五  说十问、十说、十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三三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三四

  诸比丘!比丘于十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十法耶?

  即:十不善业道5。

  诸比丘!比丘于此十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说十问、十说、十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注1 汉译增一阿含四六.八(大正藏二·七七八b)。

  2 七集四一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二卷二三九页)。

  3 八集五--六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九页)。

  4 九集二四经(本书所收)。

  5 十集一七六经(次卷所收)。

  二十八 大问(二)

  一  尔时,世尊住迦战罗竹园。时,众多迦战罗之优婆塞,到迦战罗比丘尼住处。

  至已,礼敬迦战罗比丘尼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迦战罗优婆塞,对迦战罗比丘尼言:

  55 二  大姊!世尊于大问中所说,为:“一问、一说、一答,二问、二说、二答,三问、

  三说、三答,四问、四说、四答,五问、五说、五答,六问、六说、六答,七问、

  七说、七答,八问、八说、八答,九问、九说、九答,十问、十说、十答”。大姊!

  世尊所略说之义,云何广解耶?

  三  友等!此非我从世尊处亲近听闻,亲近受持,亦非从意修习之诸比丘处,亲近

  听闻,亲近受持,然而听我所思,善自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姊!

  迦战罗之优婆塞,回答迦战罗比丘尼。迦战罗比丘尼说:

  四  世尊所说之一问、一说、一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一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

  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一法耶?

  即:一切众生依食而住。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三五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三六

  友等!比丘于此一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

  世尊所说之一问、一说、一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56 五  世尊所说之二问、二说、二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二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

  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二法耶?

  即:名与色。

  [友等!比丘于此二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

  于现法而尽苦际。

  世尊所说之二问、二说、二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世尊所说之三问、三说、三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三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三法耶?

  即:三受。

  友等!比丘于此三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

  世尊所说之三问、三说、三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六  世尊所说之四问、四说、四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四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何等为四法耶?

  即:四念处。

  友等!比丘于此四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

  世尊所说之四问、四说、四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七  世尊所说之五问、五说、五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五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何等为五法耶?

  即:五根是。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三七

  -----------------------------------------------------------------------

  增支部经典六                                        二三八

  [友等!比丘于此五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

  苦际。

  世尊所说之五问、五说、五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世尊所说之六问、六说、六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六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何等为六法耶?

  57     即:六出离界1。

  [友等!比丘于此六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

  苦际。

  世尊所说之六问、六说、六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世尊所说之七问、七说、七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七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际]。

  何等为七法耶?

  即:七觉分。

  [友等!比丘于此七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

  苦际。

  世尊所说之七问、七说、七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世尊所说之八问、八说、八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八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何等为八法耶?

  即:八支圣道。

  友等!比丘于此八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

  世尊所说之八问、八说、八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八  世尊所说之九问、九说、九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九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何等为九法耶?

  即:九有情居。

  十集 第三 大品                                      二三九

  -----------------------------------------------------------------------

  增支部经典六                                        二四0

  友等!比丘于此九法而正厌患,正离贪,正解脱,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

  现法而尽苦际。

  世尊所说之九问、九说、九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九  世尊所说之十问、十说、十答者,缘何而如是说耶?

  友等!比丘于此十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何等为十法耶?

  即:十善业道2。

  58     友等!比丘于此十法而正善修习其心,正观边际,正现观其义,于现法而尽苦

  际。

  世尊所说之十间、十说、十答者,缘此而如是说。

  一0  友等!世尊于大问中所说:“一问、一说、一答,[二问、二说、二答,三问、

  三说、三答,四问、四说、四答,五问、五说、五答,六间、六说、六答,七问、

  七说、七答,八问、八说、八答,九问、九说、九答,十问、十说、]十答。”,我

  将世尊所略说之义,如是广解。

  友等!汝等若有疑者,则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请教此义。如世尊所说,欢喜受

  持!

  唯然,大姊!

  迦战罗之优婆塞者,对于迦战罗比丘尼之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座起,礼敬迦

  战罗比丘尼,作右绕而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退坐一面。坐于一面

  之迦战罗优婆塞,将与迦战罗比丘尼相俱所谈话之一切禀告世尊。

  59 一一  善哉、善哉!居士等。居士等!迦战罗比丘尼是聪明。居士等!迦战罗比丘

  尼有大慧。居士等!汝等若至我处寻问此义,我亦如迦战罗比丘尼之所说而说。此

  义如是。当如是受持!

  注1 六集一三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二卷一七页)。

  2 十集一七六经。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