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7 五盖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来源:   作者:苏济瓦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7 五盖

 

  来禅修营的头两天,像春节大扫除。所有累积下来的压力跟疲惫,通通清出来了。还有习气跟念头。如果没参加过禅修营,或者不太清楚禅修是做什麽的,很多人就会容易沮丧,因为它真的将会很难捱。

  当他们坐下那一刻,心就乱的失去控制,或者当他们想专注或正念时,心就只是一片空白。这只显示出我们的心的状态,以及我们想运用控制来压抑它的程度。

  这是因为烦恼、心裡的负面状态的强度,或者不善心,缺乏纯淨、良善的心。这些烦恼,强的能够让我们从远古以来轮迴生死。

  因此,不应低估它们的强度。若谈到它们的分类,我们通称它们为三恶根(毒)-贪、瞋、痴。可是当谈到禅修和它的功能时,我们称他们为五盖。

  1. 欲欲、

  2. 瞋恨、

  3. 昏沉与睡眠、

  4. 掉举(散乱的心)与恶作(追悔)、

  5. 疑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来作用或阻扰正定的开展、强化清淨心。简而言之:

   欲欲是对五种感官的放纵,或五种感官欲乐。

   瞋恨是忿怒及憎恨。

   昏沉与睡眠是懒惰、懒散、黏稠不动的心。

   掉举与恶作是散乱、躁动的心。

   疑是对修行及三宝起疑。

  简而言之,五盖可分两大类:昏沉睡眠与散乱、忧虑。

  ▓ 昏沉与睡眠

  当禅修者来到禅修营,刚开始的前几天,他们会觉得障碍真的很强。因此,我们处理的方向,多是帮你处理昏沉与睡眠这两个是较不危险的障碍,问题本身来说,它只是让你瞌睡。当你睡了,那也没那麽糟。它只是浪费时间;但念头过动、静不下来,强度再增加,那就有可能疯掉。精神「垮掉」因为过多的负面能量。

  然而,当你来禅修,你必须去除它们俩。只要它们稍稍出现,正念不能正常运作。状况就不清明。那怎麽处理昏沉、睡眠?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技巧。在起初一、两天,昏沉、睡眠通常是很沉重型的心理状态。往往你也无从下手,只管坐,随着狂风暴雨飘浮。它很沉重。当你禅坐时,心空空如也。如果你才刚匆匆赶製大量工作,你很累,或者你长途跋涉到来,它就可能真的会很沉。

  可是,这不是长久的风貌。如果你坐的够久,或者你奋斗够久,它通常会消失。如果你不能坐,每下愈况,那就站起来经行。然而,奋斗几天后,它会减轻些,昏沉、睡眠的攻击,会成较轻缓型。它会是轻柔型。就好像一大早,你观上、下,它是那麽清楚又平和。但是,持续进行到某处,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为什麽?因为昏沉睡眠渐渐产生,你仍不知不觉。你会辩说:「我很有正念,只是一霎时,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这是轻柔型的昏沉睡眠,它来的快,突然出击。

  因此,当你的心很平和,你必须激起活力,你若觉得心较慢、朦朦胧胧、模模煳煳的, 那就要激发活力。对抗昏沉睡眠的要素是活力或精进力。问题并不是我们有没有精力。心理的精力都会在的。

  这裡有个例子。如果你睡了过头,上班要迟到了,但是你并不知道,你就不会起床。但是,当你明白你已经迟到的时候,或者你考试迟到了,五分钟内,一下子你就可以弄好出门。

  那精力哪裡来?精力都是在的。因此,问题是要唤醒它,以意志力把它激起、唤醒正念。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就结合适当的意志力,唤醒精力。当然,有不同的方式来激起精力。精力来自我们所谓的「寻(把心导向目标。)」,也就是说,增强观照力。

  因此,你找不到上、下,因为你太睏了,就改观坐触,这会是明智的作法。当然,因为你的昏沉,你坐触的目标也可能不明显。因此,你专注力应保持在较大的区块,整个坐姿,这是「坐」,与地板接触点,这是「触」。因此你以正常速度持续观坐、触,坐、触,坐、触…。

  另外一种做法是,採用更多触点,那就是「坐、触、触、触、触…」。触点的范例是在臀部、手脚接触(地板或彼此接触的)位置。你也可以选择依触点位置顺序,或以规律的节奏来观照。通常对重昏沉,除非你持之以恆,它一点也不管用。

  要是你意志力坚强,它会消失的。它是需要一点时间。可能不只是五分钟或十分钟。可能要二十或三十分钟。儘管如此,一旦突围而出,心就非常清明。再不管用,当然你就可以起身经行。经行通常不会有睡意,除非你走的很慢。可能目标很微细-当你走地慢,你观不到它,那你的昏沉会持续。因此,要跨大步一点,走快一点,自在放鬆些。如果你紧绷,心僵硬会影响你昏沉。走地自在放鬆较好,不要走太慢,也不要过度地快,步伐大一点。过一会儿,心有目标可观,一个接一个,它就会活跃起来。心一活跃,昏沉就消失,精力就会出现。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最后它会显示出意志力,通常过几天,大约三、四天,昏沉就消失。少数个桉,会持续到一星期。儘管如此,只要你努力,它通常过几天就没有了。

  ▓ 散乱及追诲

  其他相关的障碍是散乱及追悔。在此,你被要求正念观照「念头、念头」,那它就会消失。如果,我们看着「念头、念头」,它并不消失。我们可能就只是喃喃地唸「念头、念头」,而没有正念。当你正念观照,你就不会有念头。你清明觉照,念头就会消失。

  有时,当我们观照,念头消失后却又转回来。它去了又来。问题是,它为什麽又回来?可能的因素是,念头是转走,但是有某些程度的烦恼还在。当你回到上、下,你仍不够有正念。还可能有些贪爱、瞋恨或无明存在。因此,当念头顽强,它会再三回来,你就要改观它的根源(贪爱、瞋恨或无明)。

  当你观念头时,这个念头如何生起的根源要被观照到。那意味着不论它是从贪爱、瞋恨、忧虑或任何其他负面烦恼。

  你也可以回溯到困扰你的事物。依目标的角度来看,它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概括的。概括指的是,你所思考的没有特定目标,它可以是大太阳底下的每一件事物。特定的目标指的是,某一件困恼你心的事物。因此,你必须解决那个问题。

  当你发现那个因,解决那个问题就容易些。如果它只是种贪爱或瞋恨的状态,那你就以贪爱、瞋恨或无明…等等来观它。观一个特定目标,往往较观概括性目标有效。

  这个是在心念处下,指的是正念于意识,我们晚一点会处理这部份。它是较投入在真正去感受到心的贪爱、瞋恨、无明、懒散或其他,清楚觉知心的形式、性质、状态。当它被清楚的觉察到,通常念头会马上就消失。

  ▓ 基础性的止禅(四护卫禅)

  可是,有些桉例烦恼性十分坚强。当烦恼深厚,你就必须更认真的处理它。譬如说,有人被某一特定的问题困扰。这些问题纠缠不休,如果不处理它们,会发展成心理问题。通常它不太会发生,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你必须做特别处理。那就是为什麽,在刚开始禅坐时,我们会建议做一种或多种所谓的基础止禅。

  有四种基础止禅,第一是佛随念(Buddhanusati),忆念佛陀的功德。这个可以帮助来克服恐惧、怀疑、逐渐建立信心。第二是慈心禅(metta bhavana, meditation on loving-kindness)。这可以帮助克服瞋恨及恶心,营造週遭平静、和谐的禅修气氛。

  第三,不淨观(Asubha,meditation on impurities),对治强烈的贪慾的或欲望。

  第四,死随念(Marananussati,meditation on death),念死克服焦虑、懒散及自满。这个范畴,可以包括的项目,如忆念业力来对治焦虑、恐惧、失去亲人,忧虑…等。

  不要低估基础禅的影响力,虽然我们只建议,在坐禅刚开始的五到十分钟内做护卫禅。当你做的恰当,它是可以约束心。认真地说,散乱的心只不过是某种层次的活动。如果你可以守住心,让它平静下来,让它忙的够久,那所有的念头、散乱及障碍,就会被搁置一旁。

  散乱只发生在刚开始的阶段,开始的一、两天,或者是第一次参加禅修营。当你不懂的如何对治它,它永远会是狂野的-无可药救的境遇。事实上,它并不是那麽严重。

  然而,只要我们还没修成阿罗汉,我们不时都要面对五盖。当它们生起,就是我们学习如何对治的机会。如果你是初学,你在离开前没学会如何对治它们,那你老是会面临这个问题。学会如何对治它们,并不是手到擒来。它要慢慢地学会。除非这些烦恼障全都被放下,否则你将无法经验到心的清淨状态。

  譬如说睡眠。睡眠在心中出现,你观「睡眠、睡眠、睡眠」。它是消失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所有的趋势还在。你还没达到我们所谓的近行定,因此它盘旋不去。它会断断续续回来。就像天空,虽然豔阳高挂,但是仍有层薄云在,所以你见不到蓝天。只有当你把它完全观灭,当所有的睡意消去,你才会知道什麽是碧空如洗。然后,太阳披露,光色巍巍,你就能见到週遭的一切。

  五盖是昏沉、睡眠,念头等等。观它就好像在清理心裡的垃圾。当你扫地,起先你丢掉大块垃圾,但是那些小片碎屑还在那裡。你的工作还没完成,当你清理了小片碎屑,那些灰尘还在。甚至第一次扫完,还会有细细的尘土在。所以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直到所有的烦恼障都烟消云散。

  只有在那时候,正念才会清明、明亮、光耀。必须意志坚强,来达成这个克制烦恼障的目的。这是学习正念禅禅修者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个,那基本目标就显得清楚些。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