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7 毗婆舍那禅修进步的要点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7 毗婆舍那禅修进步的要点
在此提出进步的要点,以提升毗婆舍那禅修到较高的层次。
▓ 戒律
我禅修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律仪。这不意味我以前戒行不好。我出家受具并不是出于信仰,倒是好奇心使然。然而,出了家后,许多事情发生了。也不知是怎麽了,在那种环境下,心境就自然而然改变。戒律对一个比丘并不只是遵守戒条之类事情。很明显的,当我们持戒,我们就避免许多不善业。但是,它远超于这个,戒律对出家人,象徵着他的生活型态,前景整个改变了。譬如,我出家前在唸书,个性非常目标导向。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一次又一次的发表。然而,当你脱离那种无意义的紧张竞争,来过宗教生活,生活宗旨倾向于精神解脱,而不是物质的利益。戒条就本身隐含着,这样的生活要丢开世俗的一切,一心一意来寻求清淨解脱,证无为法。
以前老在心裡头打转的事物,出家后开始淘汰,我得到许多体验,后来我才发现那是毗婆舍那的禅修境界。在学毗婆舍那前,我较投入汉传禅法的学习,不是日本禅(Zen),是汉传「禅」(Ch’an)。所以,如果你从一个出家人的观点来看戒律,你就不会把它当成单纯的持守戒条,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迎向修行目的,以及它所隐含的客观目标,和当下的因缘条件。较通常的桉例是:如果一个人来到禅修中心或者寺院,住一段时间,禅修并过着宗教的生活,那他的心会较平稳、趋向精神目的。相反的,如果他的律仪颓废,就不会那麽自律,所有的事情开始耗尽、往下掉。好的准则是,从修行中去寻求戒律本身。
▓ 《阿毗达摩》- 佛教的形而上学
第二个重点,当我开始学《阿毗达摩》,我发现很有用。《阿毗达摩》是佛教的形而上学。它关係着对胜义真实法的探讨,不同的身心过程、特徵,不同的心意识状态。
我刚到槟城,很热衷于《阿毗达摩》的课程,因为我从来没听过这个。儘管我翻遍各种关于《阿毗达摩》的书,它们都很深奥、专业,用很多我想不通的夸张辞彙,特别是那时候我的英文不太好。譬如,心所 (Cetasika) 英文翻译成mental Concomitant,什麽是 mental concomitant 呢?他们用感受(perception)这个字,那我又在想,什麽是 perception 呢?字典说「知觉」“to perceive”就是perception (知觉、理解)。那什麽又是“to perceive”(知觉)呢?Perceive(知觉)的意思是知道,那麽意识觉知跟知道又有什麽不同呢?它并不是那麽的精准的。可是,当你读书要抓到窍门,你就要理解它,不是一味地背诵,这个学习是要跟自己的经验、修行有关。
很幸运的,那时候有个老师教《阿毗达摩》,他把教学跟日常生活结合。当你修行,把它跟修行结合,那是很有启发性的。当我有一大堆问题,当时我并不在密集禅修,所以我可以花时间去分析它,儘可能的阅读,有问题了,那我就可以请教老师。这个帮我深入觉知不同状态、不同因缘下的心。在清楚定义禅修目标方面也有助益。譬如,当你谈到贪心及贪爱,你查阅《阿毗达摩》,它就有很清楚的定义,哪个是跟运作中的不同意念相关。那当我出门,看着其他僧人,嗯,是有贪心。这个呢,贪心正在生起,你看他吃成那个样,他贪心正在生起。然后我开始会欣赏《阿毗达摩》。并没那麽多出家众学《阿毗达摩》,所以我很幸运,能够侦察发生在身心的种种现象。这个对我的禅修很有帮助,它截断了许多烦恼,提升正念。当然,在教学的范围内,会讲到很多跟禅修有关的事。
▓ 改善我们禅修的方法
第三个很有帮助的要点,那就是我们所谓常识及想要理解自己的禅修,寻求更多的方法,可以改善禅修。当我学《阿毗达摩》的时候,我会想,这个章节对我的禅修会有怎样的法益呢?我会这裡看看,那裡查查,然后想出怎麽使用它的方式。事实上,如果你探讨佛法,深入三藏、经集,不只是《阿毗达摩》,你会大发法财,智慧如海。我常感歎,儘管我已经看过相当多的佛经,我还是经常会忽略调它的特殊意涵。然后有那麽一天,我回过头来再读一次,我会发现它的启示。我以前没看懂,再读一次,我见到它们跟修行有那麽多关连。我以前会想,这个在其它经中说过,这只是一个重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突然有全新的领会。因此,如果你真的深入经藏,你会发现修行的智慧宝库。
出家人必须背课诵经,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经文,跟我们很相应,那我们就能够背起来。传统上,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背诵。当你把它付诸记忆,它就进入背诵,接着背诵跟记忆一起到来,过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集中起来。当注意力集中,背诵就深入内心,并在那裡迴转。当它在心中迴转一阵子,它会深化,我们会理解,佛经这麽丰富,它可以在修行上运用。因此我发现经看起来非常浅,但你若深入,有用的智慧宝藏,就会出现。
刚开始那几年,我反覆批阅三藏。甚至到现在,我仍然从经文中,发现更多修行要点。因此,修行就像是做研究。在你掌握住基础部份之后,你会进入较深层的部份。每一经,都有个较深的实用层次。
▓ 定力
跟修行进步有关的第四个要点是定力。只有在相当程度的定力下,才能深化内观,生起智慧。也只有在那时候,心力才会够强,来执行洞察的任务。
我第一次在槟城禅修中心,参加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禅修。我从没去过禅修营,也没学过毗婆舍那禅法。我就那麽地走进寺院,禅修三个月。在那一次禅修,我发觉当心达到相当程度的专注,所有的现象都会生起。在第一个月,虽然是有了点定力,经验还不是很清楚。一个月后,所有的念头和散乱都不见了,经验就很敏锐了。我注意到了,我的念头真的多的吓死人。好多念头在那裡。我从不知道自己会有那麽多妄念!当你开始禅修,你就必须掌握好散乱的心,你会了解心有多麽容易跑掉。
在那次的禅修,我得了个论点,我非常有决心,要找出为什麽念头会冒出来?我注意到我的经行,譬如,在开始我提起脚跟,把脚踏在地板之前,心就跑掉了。因为有某些程度的正念,努力的摸索究竟发生什麽事,我发现它熘掉的那一刻,我能追溯思考的过程。在那一秒或两秒间,至少有二、三十个念头在,那麽地多,但是因为正念的缘因,我知道是什麽念头,或者至少它们为数甚多,一个接一个。我说:「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难怪心不会进入深定。」过些时候,当念头终于结束,所有的经验一个又一个清楚的出现。这一课学会的是:你要下坚定的决心,要真的去持续观照,如果心跑掉了,你要清楚的观照它究竟跑到哪裡去。把心带到一个较深层的定力。
为了这个,过后,我努力使自己更进步,我去修止禅。当我第二次返回缅甸时,这个又发生。我发现它非常有用,但是它的重点并不是在止禅。当我第一次去缅甸时,我想学止禅和毗婆舍那。我想儘可能的多学一些。不过,他们不愿意教我。他们说:「现在毗婆舍那是重要的,它有优先权。」因此,我必须练习直到他们满意。我能理解这个,因为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即使你脱离社会成为一个僧侣,你真的不知道,你能维持多久?这个世间本然不定,加上因缘条件,你必须做个抉择,我选择继续学毗婆舍那。虽然一些人说,在你能在毗婆舍那有好的进步之前,你需要止禅禅定功夫等等,从我找到的个人经验,基础内观智慧的层次,不需要那些的。进行纯观完成内观智慧是够的。那当然,如果你有止禅基础,那将会是一个优势。问题是考量时间的限制。达到基本和必要水准的定力,作为毗婆舍那的基础,可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的时间不多。另外,当你从止禅转到毗婆舍那,它不意味着,你能够很容易地移转目标。你的优势将只有一颗较平静的心。
我确实同意有某些人,在他们学毗婆舍那之前,真的需要寂止禅。这对烦恼心非常强的人们来说确实如此,真的需要抑制。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认为这不是绝对必需要的。虽然如此,当禅修的层次愈高,它就非常有帮助了。例如,如果一个人观照上、下到它破碎了,碎片粉碎成微细颗粒,粒子刹那间快速生灭,那麽如果你进入较深的止禅,细小的颗粒可能扩展成到一个大的气球,每个大的气球内部,像是有很多更细的颗粒。变化速度好像被放大了许多。佛经中提及,例如:可以利用内观智慧为工具,证达最高境界的阿罗汉。
▓ 其他重要的因素
有禅师出面教导,是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要素是信心和信任的问题。刚开始学习的禅修者,信心是变动、不稳定的,飘忽不定。当禅修顺利,信心满满,但是痛和问题开始时,那信心就逐渐下降。当再次顺利时,信心又增加,当问题再次出现时,信心又减退。如果有禅师在身边,多多少少信心还会在,你会继续禅修。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传承上很多东西都是师弟间口耳相传。是有些书面文献,但是很多禅师并没有写下他们的智慧经验。他们没有时间写下他们的深心智慧。就算有也是用缅文写的,你念不懂的。此外,很多事情不能描述出来。僧侣身着袈裟,不能暗示他们已经证达任何圣果位,因此有很多敏感的问题,并不允许写下。这是保护禅修者和禅师自己的。因此,在某些程度上,许多这类的经验技巧,保留在口头教导。这样的话,你需要向禅师亲自求教。我们经常会从学于不同的禅师,每一位都帮你砥砺禅修技巧。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修行本身。通常修行要延续几年,如果你打算达到最高境界,譬如开悟证果之类,密集禅修是需要的。因此,(两期)禅修间不要离得很太远,在空档期你必须小心积存烦恼,特别当压力增加时。
在你去禅修之前,我建议你,至少一星期间,每天定课做禅修,否则当你到达禅修中心,你必须一点一滴的开始学。每天有做定课的人大约只需两、三天来追上他上次的进度。对什麽也没准备的人来说,它可能要花上四到五天,如果他临行前很忙,紧张压力大,那时间可能要花更长。然而,两次禅修间的空档,若是你有心理创伤、非常坏的经验,你可能必须花上整个禅修期间努力清理它,才能追上进度。不过那比在裡面腐烂掉好多了。当它开始在你裡面腐烂、发恶臭,你的心就毁了。
放心,从许多我见过的禅修者中,很明显的,如果你有长远心,定期参加禅修营,并且在家规律的禅修,日积月累,即使没有道智果智、证悟涅槃,你将达到某种程度。至少你会很接近它。禅修它本身就很有利益。引领到路口的实际因素很少被谈论到,因此那裡就悬挂着大问号。我个人认为与波罗蜜(菩提资粮)、过去业力累积很有关。如果你有耐心,那过一段时间,进步将会来到,你将明确地达到某种程度,你将会快乐得多了。实际上,你将会是世界上是最幸福快乐的那种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