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佛学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二课 普贤十大愿王(一)
基本佛学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十二课 普贤十大愿王(一)
【前言】
古德云:「愿如海,行如山」,行者发广大愿心,以愿导行,于因地上广修六度万行,方能成就无上庄严佛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赞叹如来功德,甚深广大,并普告大众,欲成就如来殊妙功德,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若能「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乃至听闻、读诵、受持、书写,皆能速灭一切身心病恼,远离诸障,具足无量功德。
一者礼敬诸佛
佛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圣者,「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成就世出世间最殊胜功德,所谓「念佛一句,罪灭恒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是故应以至诚之心礼敬诸佛,若有一分恭敬,就能消一分业障,增长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能消十分业障,增长十分福慧。
事上礼佛的方式有二:一、问讯礼,二、最敬礼。问讯礼为弯腰向前九十度礼敬问讯;最敬礼则是五体投地,以头部、双膝、双掌等五处着地,以最尊贵的头贴伏于地,两手承接如来双足,故又称接足礼。众生无明,多生憍慢,故须礼敬诸佛,以除灭我慢,进而学习佛之慈悲心、柔软心。
广义的礼敬诸佛,即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贤圣僧、父母师长,乃至一切有情。如《法华经》载,常不轻菩萨礼敬一切众生,皆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因为蠢动含灵同一真性,一旦舍妄归真,毕竟成佛。
又,《优婆塞戒经》言:「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面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故知恭敬礼诸佛,亦为修「无见顶相」之因地工夫。
礼佛时,须身心恭敬,至诚专注,观想「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如此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礼至无有能礼所礼,最后能所一如,进而契入空性,本具的清净心现前,即是礼敬自性佛,亦是礼佛的最高境界──实相平等礼。
二者称赞如来
称赞如来,即是赞叹如来因地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菩萨行持,更称扬圆满无上福慧,成就法、报、化三身的果地如来。如《金光明最胜王经》载,大辩才天女赞叹如来:「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身真金色,咽如螺贝,面如满月,目类青莲……身光普照,如百千日,光彩映彻,如赡部金,其所言说,无有错谬。示三解脱门,开三菩提路。心常清净,意乐亦然。佛所住处,及所行境,亦常清净,离非威仪,进止无谬。六年苦行,三转*轮,度苦众生,令归彼岸。身相圆满,如拘陀树。六度熏修,三业无失,具一切智,自他利满。所有宣说,常为众生,言不虚设。于释种中,为大师子,坚固勇猛,具八解脱。我今随力称赞如来少分功德,犹如蚊子饮大海水。愿以此福,广及有情,永离生死,成无上道。」
经云:「护口四过故,得广长舌相。」如是赞叹如来的功德,能令口业清净,不造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过失,不但能消业转业,增长福慧,亦能成就广长舌相。若更以此赞叹功德,回向菩提,则如世尊为大辩才天女之祝愿:「速证无上法门,相好圆明,普利一切。」
除口赞如来功德,身亦当仿效如来,广行六度万行,进而达到心无所着。如《四十二章经》云:「言无言言,行无行行,修无修修。」这念心始终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知,与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之理相应,即是深契称赞如来之真义。
三者广修供养
供养,即以饮食、资财等,恭敬奉养三宝、父母、师长等长辈;若施予一般人或平辈,称为布施。不论何者,若皆能以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为之,即为广修供养。
《法华经》言:以饮食、衣服、医药、卧具四事供养三宝,为事供养;若能如法修行者,名为法供养。若人以恭敬心、平等心上供十方诸佛,中奉诸圣贤,下施六道众生,必获殊妙之福报。
《华严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若进一步体解「三轮体空」之理,无能供养者、受供养者及所供养之物,当下即能契入如来法身,是为无上法供养,亦为真供养如来,必能成就无上圆妙果德。
广修供养,不仅可广集福德资粮,亦可去除内心的贪、瞋、癡,增长清净心、慈悲心及智慧心,藉此福慧双修,圆满世出世之功德。《优婆塞戒经》云:「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故知此法,亦是成就修「手足轮相」之因地行持。
四者忏悔业障
「忏」,即忏其前愆;「悔」,即悔其后过。众生之心常为贪、瞋、癡三毒所覆,由身口意三业起恶造业,因业成障,使得清净自性被妄想、执着、烦恼、习气所覆蔽,故须深生惭愧、诚心忏悔,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后不复造,方能蠲除罪障,令心回复清净。
忏悔分「事忏」及「理忏」。「事忏」,即在佛前至诚礼拜、忏悔,如实披露所犯罪愆。「理忏」,即观实相之理,所谓「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当观罪性空寂,了不可得;造罪之身为四大假合,无有实性;妄心念念变异迁流,虚妄不实。当下这念心安住实相,一念不生,则一切罪愆,顿时消除。故经云:「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这念心契入不可思、不可议的实相境界,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则无始劫的罪障,刹那灭却,如此即为真忏悔。
经云:「于我法中,有二种人,各无所犯:一者,本性专精,本来不犯。二者,犯已惭愧,发露忏悔。此二种人,于我法中,名为勇健得清净者。」如阿闍世王于佛前诚心发露忏悔,身上毒疮即得痊愈,故知忏悔功德不可思议。吾人应以清净三业,于一切诸佛菩萨前,诚心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随」为顺从之义;「喜」为欣悦。随喜者,即为见他人行善,身心顺从,随之心生欣悦;亦即随他修善,喜他得成。
《四十二章经》云:「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经云:「以见他为福,随喜佐助故,手得罗网相。」故知,见人行善,若能尽己之力随喜助之,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华严经》载,菩萨不仅随喜于如来难行能行之因地善行,乃至于成佛之一切果德,亦深心赞叹;不仅随喜于十方世界六趣四生之所有功德,乃至小如微尘之善,悉皆随喜。
日用之间,举凡身、口、意三业,皆可修随喜功德,如见闻他人行一切善法,则以身效法,或布施掌声鼓励;口说爱语予以赞叹;心生欢喜,无有嫉妒。
时时以身、口、意三业广修随喜功德,不仅去除悭贪、吝啬、嫉妒之心,获得胜善功德,更能使心量广大,无我相、无人相,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习 题】
一、 修行学佛后,在修行的路上或生命旅途上,有何期许、愿行?
二、 为何要「礼敬诸佛」及「称赞如来」?
三、 对一般人来说,赞美之言,似乎是很难启齿,了解普贤菩萨的大愿之后,应如何随喜赞叹他人的善行?
四、 如何发自内心,广修供养与布施?
五、 应如何面对自己身口意三业所造作的恶业,进而改过迁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