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六)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六)
思维死苦
分三:一、思维死时之苦 二、思维死后之苦 三、思维死后生死态度
一、思维死时之苦
《瑜伽师地论》说:死亡时舍离圆满可爱的财位、亲友、身体,会感受猛利忧苦。
在生时有一种执著,临死时就有一种放不下。有些人临死前身体疼痛难忍,心里还惦念孩子没有职业,怕他成不了家,快要死了还不放心。有些人舍不得妻子、儿女,妻子直哭:“你走了,丢下我在世间,靠什么人?”被情爱牵缠,也跟着一起流泪。有些要死了,脸色像白蜡一样惨白,紧闭着双眼,胸口只剩一口悠悠的气,心里又记挂家里没人掌管家务,又记挂还有一笔存款,又记挂什么亲人还没有来,魂魄硬是不肯去。有些人断了气,亲人在耳朵边上哭,眼里还流出泪水。有些人贪著财产,心执著在保险柜上,变成了守财鬼。这些都是生死中的常态,是生死相、生死性。怎么讲?就因为缘起不虚,生时是那么一种贪著,那么一种心理、业行,死时舍离世间圆满时,就会哀愁忧苦,难舍难离。
下面再看临终风刀解体、神识离体等的死苦。
临命终时,身体里面风大动摇,支解身体,像利刀割身一样疼痛,叫做风刀。《正法念处经》上讲:人临终时,刀风转动,皮肤、身肉、筋、骨骼、脂肪、骨髓、精血,一切都被解截,使这一切干燥,气息闭合,不得流通。身体干燥,苦恼而死。一千把尖刀刺满全身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又讲到:临命终时,风不调顺,全身一切支节、一切脉、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都有针风刺身的大苦。炽热尖针刺在身体一切部位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
有一位张锡仁居士讲到他的濒死经验时说:
1993年,有个张代表找我帮忙推车。原本我已感冒,体力不佳,在使劲推车之后,我的心脏绞痛而倒了下去。那时我外表虽然死了,但心识的感觉仍然存在,心绞痛再加上四大分离,感觉就如同佛说的“生龟脱壳”浑身痛苦。
张代表把我载到他家等待救护车,张太太和他母亲都来帮我念佛。奇妙的事在此刻发生了,他们所念的一句句佛号,竟然在虚空中出现一波波的光明,我也立刻觉得轻松起来不再痛苦。在他们引导下使我忆起念佛,我才发现自己念佛的光明特别亮,也最久。《地藏经》说别人帮我们做的功德七分只得一分,真是一点也没错。
后来,送到医院时医师见我已回天乏术,告诉张代表:需要有直系亲属签字,院方才愿意施救。张代表听了之后很气愤的和医师理论。
此刻我听他们的对话,心急之下忘了专心念佛,……失去了佛力加被,这下可惨了,我立刻感觉到自己一直往深处堕落下去,速度之快就像坐云霄飞车,一直堕落,好像万刀割身,佛经上曾说“风刀解体”应该形容我那时的感受吧!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说:“无一毛而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死的时候,身体没有一个毛孔不被针钻,有一窍都被刀割截。神识离体比生龟脱壳还难,活活的乌龟放在开水锅里煮,直到把乌龟煮熟,龟壳才脱得下。神识脱开身体比这还难。
省庵大师八苦诗里说:“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煮螃蟹时,先用冷水下锅,螃蟹不知道大祸临头,在冷水里欢喜嬉戏。水渐渐烧热,螃蟹逃窜无地,在惊慌、恐惧中死去。一般人临终四大分离时,内心是这样恐怖。
《无常经》说:“命根气欲断,支节悉分离。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临终气快断时,全身的一切支节都在迅速分离。死的时候有很多苦伴随,到这时徒然伤叹、悔恨。死是必然要在五取蕴上发生的,不是大修行人谁能超出?大限一到,就只有无奈地领受。)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死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向上翻,死刀随业砍下,这时候心识惊恐、慌乱,没有人能救自己。即使妻儿怜惜自己,也没办法留住,即使儿孙围绕床边,也没有人能分担死苦的一分。)”
《五王经》上讲:死时身体404种病同时发作。四大快要分离的时候,魂魄非常恐惧不安。快死时,风刀支解着一切肢体,全身内外没有一处不痛。白汗交流,两手往虚空里乱抓。一家人守护在身边,哀伤哭泣。临死的人痛彻骨髓,无法忍受。
大家知道,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的体性又是彼此相违的,一大不调,会生101种病;四大不调,会生404种病。存活的时候四大不调,只是生某几种病。而死亡时四大彻底分离,404种病同时发作,痛苦无量。看到五取蕴身的结局是这样子的苦,怎么能不畏惧、不厌离呢?怎么能不修解脱道呢?!
身体本来只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种界的假合,没有什么主宰的常恒、一体的我。凡夫都在无明中,把它执为是我,念念爱执。到了临终四大分离快瓦解时,魂魄是极度的恐慌。这是凡夫执著身体自己招来的苦果,是生死相、生死性。
每一次投胎时,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里,从此心就被裹在这个身体中,以身体为“我”,一生好几万天念念执著身体,养成了非常坚固浓厚的习气,这使得临终时的神识离体非常艰难,内心极度恐惧。
一次次的生,神识钻入了身体;一次次的死,神识又从身体脱离,这样生来死去,有什么意义?只是来这世间受苦而已。想一想,无始以来到今生,已经历过无数次的投胎和死亡,所以,一定要对生死发厌离心,一定要发一个誓愿,在今生舍弃生死之法。
二、思维死后之苦
《劝修行文》云:“生者枉自悲啼痛切,死者但觉神识奔驰。前途不见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奈何岸,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者自然凄惨。(活着的人枉自悲伤啼哭,死了的人只觉得神识到处奔驰飘荡。前途见不到任何光明,举目没有一个伴侣。过奈何岸,见到的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了的人自然凄惨。)弃世方经七日,投冥渐历诸司。曹官抱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平生为善者,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途、火途、刀途。(去世才经过七天,就要在阴间逐一地过堂受审,阴府官员判案是不讲人情的,狱卒手拿着刀叉没有笑脸。平生行善的被送到天道、仙道、人道,在世造恶的被押到地狱里煎煮、火烧、刀剐。)……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戴角披毛,填不了多生业债。任汝心雄胆泼,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过对阎君而屈膝。(刀山剑树,有吃不尽的万般煎熬。披毛戴角,有还不了的多生业债。任凭你雄心壮胆,此时免不了向鬼卒低头;任凭他谤道毁僧,此时免不了对阎王屈膝下跪。)”
有一位心乐法师出家之前经历过三天的死亡,她这样叙述说:
“那一刹那,我像一只蜕不了的蝉,在蝉壳中哀哀的叫,懦弱的蠕动,在窒息的空气里挣扎;海水的冲击、侵蚀,压迫形成翻腾的波涛。我呼啸着,嘶吼着耶稣、耶稣来救我,无论我如何的喊叫,却得不到四周一丝丝的回响……。”
“无形中,我被一个老婆子带进一个周围像铝的颜色一样,昏暗浊重的地方,有数不清的隔间,传来很多苦楚的啼哭声……断断续续,凄凉万分。首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大隔间里,受刑的人被绑在中央,被尖尖的刑具从四个角落交替着撞击鞭打;身上的肉一条条裂开,鲜血斑斑,只听到无力地呻吟。再次看到身体两边绑着铁绳子的人,被左右的獠牙鬼差像拔河一样拉着,惨声连连……。”
还有一则案例,有一位姜居士讲她小时候死去的经历:
“她八、九岁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有一次附近唱大戏,她背着弟弟到戏台跟前去玩,不小心让弟弟在戏台上拉了屎。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得罪了神灵,唱戏的名角大怒,把小姑娘训了一顿,还不依不饶。有人把这事说给了姜居士的家里人。
小姑娘回家后,她母亲对她说:‘妮,过来帮娘搓根线。’小姑娘刚走到跟前,她母亲就用一根布条勒住了她的脖子。用姜居士的话说,她当时是一挣就往外跑。
跑着跑着,没有路了。只见一条大河,黄泥浆水翻翻滚滚,水很黄很混,有很多男的女的光着身子披头散发在里面‘洗澡’,一边洗一边还乱嗷嗷叫。小姑娘害怕,一扭头,看见一位老婆婆顶着枣花手巾在卖糊辣汤,这才感到又饥又渴,偎到跟前问:‘叫我喝点不?’老婆婆说:‘去!没有你的事。’‘叫我喝一点。’‘一点也不叫你喝,赶紧走赶紧走!’姜居士再往其他地方一看,只见一些人,正把有的人往油锅里面扔;把有的人挂在铁架子上,像杀猪一样用刀砍;还有两人把一个人的头往磨眼里塞;还有把人大卸八块的;还有把人往石臼里塞……,小姑娘吓得直往后退。”
从这些案例看出,人死不是永灭,死后还要随业继续流转。生前哪种业串习得重、业种子强,就跟着它变现境界。恶业强的,中阴会出现很多恐怖境界。鬼卒把人押到地府阎王殿里审判,恶业造得多,就被扔进三恶趣,长劫受苦,无有了期。生到地狱,要感受寒、热的苦;生到饿鬼,要感受饥渴的苦;生到旁生,要感受愚痴、劳役的苦。不论生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有生死流转的总苦和种种各别的苦,总的有种类繁多、猛利漫长、不可思议、无法言说那么多的苦需要领受。
《劝修行文》又云:“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者,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诸万里荒山。(魂魄虽然归入了阴界,尸体还躺在棺材里。隔个三天、五天,或者正当六月、七月,尸体腐烂了就生虫、出血,臭气熏天。没钱的,到野外一堆火烧掉;体面的,埋在万里荒山。)昔时俏丽红颜,翻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埃。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自昔英雄,而今何在?青草边漫留碑石,绿杨内空挂纸钱。想到梢头结局,谁人能免如斯?(往日的俏丽红颜,变成了一堆灰烬;今日的荒凉白骨,往后还要变作地上的尘土。从前的恩爱,到此成空!往日的英雄,如今又在哪里!青草丛中,只留下几块墓碑;绿杨树内,空挂着几张纸钱。想到这最后的结局,谁人能免得了!)”
《涅槃经》所说死苦
《涅槃经》云:“夫死者,于险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无所破坏,见者愁毒。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敷在身边,不可觉知。”
这段经文逐句地解释:
“险难处”:就是指三界。三界里充满险难,就像罗刹洲一样,毫无安稳、安乐。
“无有资粮”:没有善法资助,轮回之旅非常难行,备受艰辛。
“去处悬远”:死后的路极为漫长,转生之处极为遥远,死后还要无边际地漂泊,一世又一世地流转。
“而无伴侣”:孤单地走在生死路上,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业在变现,只有自己的心在轮回,谁能替代?独自背着满载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随业不断迁流,所以轮回的行程是孤独的,独生独死,独往独来。
“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昼夜随业迁流,不知何时是尽头。生死路不是用脚走,而是用心走。自心不断地妄想、执著,就是昼夜常行生死路。就像一只小船长久漂在苦海中,见不到苦海边涯。不修解脱道,生死路哪天能走到尽头呢?永无尽头!今生的死只是一段的结束,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回的生死。
“深邃幽暗,无有灯明”:死的境界幽暗,毫无光明。死是生走到末端显现的相。到了死前细想位,自己不能忆念,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忆念,这时入大昏厥,叫做“幽暗”。就像灯燃到最后熄灭,一片漆黑。进入死亡昏厥,就难以走出生死长夜,叫做“深邃”。死后堕入恶趣大黑暗处,叫做“无有灯明”。这里要观察到,死时一切明相、一切觉知全部隐没,死后堕入黑暗处、堕入长夜无明的苦。
“入无门户而有处所”:死魔进来没有门户,却有处所。如果死和五取蕴是两个法,可以说死从某个入口进入五蕴,但死和五取蕴不是他体关系,一期五取蕴的坏灭就是死,所以说“入无门户”。五取蕴只是业感现象,当一期相续走到尽头时,死就显现在蕴身上,所以说“死有处所”,死的处所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这里要观察到,以有为法的法性,死是必定会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因此体会到自己的这个蕴身是苦的自性。)
“虽无痛处,不可疗治”:死时虽有五根,却没有任何知觉,“不可疗治”,就是报终必死,医药无效。
“往无遮止,到不得脱”:当业力之轮转到死亡线上时,谁也无法遮退;死一到来,就完全被它控制,无法摆脱。
生死流转,唯一是自己的业在运转,再没有别的主宰。引业势力穷尽时,业报身就随着坏灭,身体四大迅速瓦解,神识随即迁出身体。整个过程,没有人能进入死者的五蕴中遮止这一切进行。此时群医拱手,金钱、美色、权势、武力,统统无济于事。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无法挡回。
自身的色受想行识这一套有漏法,死的时候势力穷尽就会分崩离析。死的过程是非常迅速地进行,一幕幕地飞速显现,全是法性的力量,没有人能回转。
人的一生就是放一部长长的电影,随业刹那刹那显现,等放映完最后一格,就到此谢幕。有为法的法性就是如此,生必有灭,无可摆脱。因此说凡夫都是生死不得自在,完全是苦的。
“无所破坏,见者愁毒”:死后最初几天,身体并没有腐烂,见到的人却悲酸、哀愁。
“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死者没有可怕的相貌,却让人心生畏怖。
“敷在身边,不可觉知”:死亡处在这一期五蕴相续的末端,却不能觉知它到来的日期。
总之,生和死是一期五取蕴的两端,有生就必定以死为结局。所以现在的这个身完全是虚假的、苦的终归坏灭。
三、对待生死的态度
以两个佛经故事来阐述。第一个是:
(一)功德天与黑暗女
《涅槃经》中,佛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众生的心识备受蒙蔽,贪著生相,厌患老死。菩萨不然,菩萨观最初的生就已经见到过患。迦叶!我讲一个比喻:从前有个女人,走入人家屋里。她美丽端正,身上以种种上等璎珞作严饰。
主人见到她,随即就问:“你叫什么名字?系属于谁(意思是说,你是谁家的女子)?”
女人回答:“我叫功德天。”
主人问:“你所到之处做些什么?”
她说:“我所到之处,施舍人金银、珠宝、象马、车乘等等。”
主人听后,心生欢喜,连忙说:“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说完,烧香、散花、供养,恭敬礼拜。
这时候门外又来了一个女人,相貌丑陋、衣衫褴褛、非常污秽,而且她的皮肤开裂、布满皱纹、脸色苍白。
主人见了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系属谁家?”
她说:“我叫黑暗。”
主人问:“为什么叫黑暗?”
她说:“我所到之处,总让人家耗尽财富。”
主人立即持刀威胁她说:“你赶紧离开,不然就要你的命。”
女人说:“你好愚痴!”
主人问:“为什么说我愚痴?”
女人说:“你屋里的那一位是我姐姐,我们姐妹俩恒时同住同行。你若赶走我,也要赶走她。”
主人回到屋里,问功德天:“门外的女人说是你妹妹,真的吗?”
功德天说:“真的是我妹妹,我们姐妹同住同行,从不分离。无论在哪里,我常做好事,她常做恶事;我常做利益,她常做损耗。你若爱我的话,也要爱她;恭敬我的话,也要恭敬她。”
主人说:“假如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你们走吧!”
这时两姐妹就一同返回住所。主人见她们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
故事中的寓义很深,功德天表示生,黑暗女表示死。生死这两个法是一切苦患的根源,一切圣贤都诃责生死。但是人们的慧眼都被蒙蔽了,看不明生死的真相。
“主人见了她,随即就问”,是指见到生后随即以智慧去探求生的真相。探求真理叫做“问”。
“女人答:功德天”,“功德天”是指生是出相(出生的相,就好像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有情受生获得五蕴身,具有(眼、耳等)六种根识的光明,照了(色、声等)六尘境界,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生”叫做“功德天”。
“系属于谁”,答案是,属于烦恼和业。(意思是,五取蕴属于烦恼和业的果报。)
“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表示由前世修积善因,今生感得了善趣的身。
“门外又来一个女人”:死是舍离这期五取蕴的“家”,所以说“在家门外”。
“系属谁家”,应答:业缘尽了就死,没有系属。生有显现,可以说属于谁。死是一期五蕴相续的灭,不是有什么东西,所以是“无所系属”。
“我叫黑暗”表示死是没相(就是隐没相,就像黑夜没有丝毫光明,万相隐没。)死时有五根但毫无觉知(没有任何见、闻、觉、知),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死”叫做“黑暗”。
“两姐妹恒时同住同行”是说生和死恒时相连。从相续上解释,就是一段相续的生注定和它的灭相连。从刹那上解释,是指有为法每一刹那都是当生即灭。刹那灭是有为法的法性,所以说“生和灭恒时同行”。
“主人便说,如果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主人”是指自己的心,“主人便说”表示自己的心了达生死相连之后,就对生无所喜,对死无所忧。从刹那上讲,就是指见了有为法生也不执著,见它灭也不执著。
“主人见姐妹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表示证得初地欢喜地,永断分段生死,欢喜无量。
上面的比喻要仔细观察,看清主人前后的态度、行为,看到他具体的表现。再对应在自己身上来检察,找出自己的错误。要问自己:生给我带来妙衣、美食、亲情、种种快乐,我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喜上眉梢,殷勤迎接?对她“散花、烧香、供养,恭敬礼拜”,一心欣慕祈求?而黑暗女到来时,把我的身体、寿命、受用全部摧坏,对她的降临,是不是深恶痛绝,马上赶她出去?这样观察,就很清楚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欢迎生、拒绝死,耽著生、厌恶死。
接着要思维:为什么说这样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愚痴呢?
上面经中佛开示说,众生的心都受到蒙蔽,看不清生死真相,所以对生贪著,对死厌恶,都把生和死看成毫无关系的两个。认为生是好的、死是坏的,所以见生就笑脸相迎;见死就黑脸相拒。其实生和死同行,生是死的前因,欢迎生就是欢乐死,贪著生就是执取死,所以贪著生是很愚痴的做法。
要反观自己是不是那个无智慧的主人?心态和行为是不是颠倒?这样观察,就能生和死都厌舍,原先贪著生、厌患死,现在统统放下,这就是转变。
面对由生带来的名利财色种种快乐,很多人充满喜悦,深情地说:“生活多美好!”对于生,人都殷勤地迎接她,烧香散花、礼拜。后面有种种老、病、死苦接踵而来时,就恐惧、忧愁,困苦不堪。有远见的智者就不一样。古代有一个故事讲,有一次,考试榜文公布后,一队人庆贺新科中举,敲锣打鼓从寺院门口经过。两个和尚出来看,一个说:“好欢乐!”另一个说:“好可悲!”前面的和尚觉得莫名其妙,就问他。他说:“你只知今日的鼓乐,不知来日的鼓乐。”这个和尚听不懂,仍然羡慕不已。今日的鼓乐是指庆贺做官的鼓乐,来日的鼓乐是指死亡出丧的鼓乐。有智慧的人高瞻远瞩,知道今天的快乐必定有明天的忧苦相随,今天的快乐是坏苦,因此不生羡慕,反而生悲愍,这是智者的不同。
这个譬喻的内涵涵盖了三界。像天人出生时,相貌庄严,光明赫奕,衣食自然,身心快乐,这可以叫做“功德天降临”。但尾随功德天而来的是临终五衰相现,天人的花冠枯萎,身体的光明退去,汗液流出,坐不安稳,最后一切天人境界消失,在极大的恐惧中堕入恶趣深渊。这是“黑暗女降临”。
一般人希求生天,他不知道功德天后面有黑暗女跟随,才误以为生天是安乐。见了苦谛就会视生天为苦,一心求解脱。以修持净土来说,看到三界无一处可取,不生净土,更生何土?就会一心求生净土。
《宗镜录》上说:“生苦,则众苦积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粪中之果,犹餐毒树之根,取甘露而堕坑,买上食而致死。功德黑暗,二女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有生就有老、病、死等无边众苦,所以生是众多苦患的根源。有生就受取六道的五取蕴身,所以说生是六趣受身之本。我们在生之时享受这样、享受那样,就像吃粪便里的美果,享受美味的同时,吃到的是粪便;又像在吃毒树的根,终究中毒而死。所以,说是求乐,实际是在求苦,都是“取甘露而堕入深坑、买美食而导致死亡”。功德天和黑暗女从来都形影相随,有智慧的主人二者都不接受。
(二)五王说乐
《五王经》里有一段对话,意味深长。这是讲有一次,有四个小王和一位菩萨大王聚会,菩萨大王对四个小王说:你们谈谈自己的所乐。
一位小王说:“阳春三月,树木荣华,在原野里尽情游乐,这是我的所乐。”
又一位小王说:“我愿常作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围绕在左右,显赫光耀。击鼓鸣钟,出入往来,人民在道路两边翘首注目,这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拥有贤美的王妃、王子,容貌端正、举世无双,共相娱乐,尽情快乐,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父母常在,有很多兄弟、妻儿,罗列妙衣美食,尽情享受,素琴清衣,共相娱乐,这是我的所乐。”
他们讲述完毕,一起问大王:“您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答:“我先谈谈你们的所乐,再说我的所乐。你们有人说阳春三月,草木荣华,在原野上游戏,但秋天一来,草木都凋零败落,所以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做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簇拥围绕,出入往返,路人侧目。历代国王备极尊荣,转眼间福德穷尽,他国讨伐,忽然就驾崩死去,所以也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得好妻好儿,容貌端正,一起娱乐,但有一天忽然得了重病,立即陷在无量忧苦中,所以也非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儿,欢聚一堂,共享生活,但一朝出事,被官家抓去,关进牢狱,无人救护,也非长久之乐。”
这时四王一齐问道:“大王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说:“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生死自在。”
听了上面这段“五王说乐”,我们要反省自身属于哪一种安乐观。是以游山玩水为安乐?还是以权势荣耀为安乐?或者以相伴妻儿为安乐?或者以合家团聚为安乐?更或以来世得到这些五欲享受为安乐。总之,要找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安乐观。
现世这些暂时的五欲享乐,很快就会变坏、灭尽,又变成苦了,所以这不是真实的安乐。来世得到这些乐受,性质是一样的,还是以衰败为结局,还是与苦相连,只不过时间推远了一些。所以,世间在生时的乐,决定是变坏、是苦的结局。只有得到不生不死、不苦不恼,才是真实的安乐。认清了这一点,就要放下世间追求,把人生的重点转移到修出世间法上来,转修到证取无生上来,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