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
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
思维五取蕴苦
依《瑜伽师地论》所说思维分五:一、是生苦器故 二、是依生苦器故 三、是苦苦器故 四、是坏苦器故 五、是行苦性故
“故”是指理由。你说五取蕴是苦,要拿出真实的理由来。也就是你要按照缘起的规律,去认识它的真相。真正能按这五相审细地思维,确实会对“五取蕴是苦的自性”引发殊胜的定解。
一、是生苦器故
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
就是受了这个五取蕴之后,依靠它起烦恼造业,能引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
这个五取蕴是果,由以往的惑业而受这么一个报,所以说“受”。受了这个五取蕴,它就有色、受、想、行、识种种内容,就从这个色、受、想、行、识的组合体上发起种种烦恼和业的造作,所以说“依”。意思是说,这个身心上有种种了别,种种苦、乐、舍的领受,取种种相而分别,起贪、嗔等种种烦恼心所,驱使着心发起种种身、口、意的造作,像这样起惑造业,在八识田中熏入苦种子,就引出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因为能引出未来三界六道的种种苦苦、坏苦、行苦,所以说“能引众苦”。
我们把受取的这个五取蕴想成是一个造苦的机器。这个机器不断地起惑、造业,就是造出一个个苦的种子。比如遇到可意境就生贪,遇到不可意境就生嗔,遇到中庸境就生痴,再由贪嗔痴驱使,发出身口意种种造作,这些业种子种在八识田里,就会引出来世六道里的地狱寒热苦、饿鬼饥渴苦、旁生役使苦、人道生、老、病、死等苦、阿修罗斗争苦、诸天堕落苦等等。
总之,要认识眼下的五取蕴是烦恼和业的造作者,依靠它不断地造下烦恼和业,就能引出未来的众苦,所以这个五取蕴是生苦的机器。从“五取蕴是生苦器”这一点,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二、是依生苦器故
谓依已成之蕴,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已成之蕴”就是已经作成了的五取蕴体。比如陶师用泥、水、火等作成一个陶器,这个作成的陶器就成为水、饭等物质的依处,同样,前世中阴身投胎时,业力驱使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中,成为名色,这就是最初作成了今生一世的五取蕴,从此这一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苦,就依着这个已成的蕴体而渐次生起。
中国的圣人老子有一句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假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上面这一苦相的反面表达。他说,我之所以有大的苦患,只因为我有了这个五取蕴身,假使我没有这个身,我有什么忧患?所以一经形成了五取蕴,人人就只有无奈地受生、老、病、死等无量苦的缠缚。
大家想想,要不投胎作成这个人的五取蕴,我会受这个身上的老、病、死苦以及种种饥渴、冷热、疲劳等苦吗?会有为谋生而日夜劳作辛苦吗?会有做人时种种攀比、竞争、嫉妒、傲慢等苦吗?会有种种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苦吗?所以,依着这个已成的五取蕴,从生到死之间的一切苦就一个个地发起。所以,这个五取蕴是发起今生一切苦的所依,称为“依生苦器”。因为它是依生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三、是苦苦器故
谓苦苦粗重随逐,能生苦苦。
苦苦是指凡夫五取蕴上出现的一切有漏苦。“粗重”是种子的意思。“随逐”拆开来,“随”是跟随,“逐”是追着你来,甩都甩不开。所以,随逐就是紧随不舍。这个五取蕴实际有无数的苦苦种子紧随不舍,所以它在遇缘时就生起种种苦苦。这样就看出五取蕴是能生种种苦苦的苦器。
有人说:怎么知道这个五取蕴有苦苦的种子随逐呢?想一想,一生几十年有没有造过恶业,身体作杀、盗、淫,口里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内心起贪、嗔、邪见,造下一种,就是种下一个苦苦的种子,有些是地狱苦的种子,有些是饿鬼苦的种子,有些是旁生苦的种子,有些是人、天、阿修罗苦的种子。总之,种下了无数六道苦的种子。再说无量劫以来造下的恶业,还没有感果的部分,也全是苦苦的种子。这些种子没有修对治法破除,就刹那刹那地跟着五取蕴,一旦遇缘成熟,会发起一个又一个苦苦。
所以,这个有苦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五取蕴,就是能遇缘发起一个个苦苦的器具。以它是苦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四、是坏苦器故
谓坏苦粗重随逐,能生坏苦。
坏苦是指凡夫蕴上所出现的一切有漏乐。为什么把乐受叫做苦?因为有漏乐是变坏的体性,而且它和忧苦相连,所以叫坏苦。一般容易把坏苦解释成乐受坏灭时的忧苦,这样就和苦苦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坏苦实际是指有漏的乐,坏苦种子就是能发起有漏乐的种子。
关键要看到“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遇缘会发起坏苦”,从这一点会认识五取蕴是出生坏苦的苦器。那么,怎么知道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呢?比如我们今生作布施、持戒等的善业,作这些时,心里是求世间的名誉、财富、受用等等,念念是执著“我”和“我所”,这些善业不是为出离生死而作,又没有安住在无我中,那造的就是有漏善业。这些有漏善业就都是坏苦的种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造下的有漏善业不会虚弃,在它成熟时,就发起世间五欲等的乐受,这些乐受不能常存,它是一定会变坏的,也就是它只是由有漏善业作成的法,有漏善业的势力一尽,就归于坏灭。坏灭时,贪著的心得不到了,就不胜忧苦。总之,造下一个个有漏善业,就是种下一个个坏苦的种子,将来就收获一个个坏苦。
我们看到八识田里有今生造下的种种有漏善业,有无量劫来造下的还没有感果的有漏善业,这么多的坏苦种子跟随着五取蕴,一定会在遇缘时发起种种坏苦,从这一点就认识五取蕴是能生坏苦的器具。以它是坏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五、是行苦性故
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
“一切行”的“行”是有为法的意思。“一切行”就是一切有为法,配在五取蕴上说,是指五取蕴上一切由惑业因缘作成的法。由于它是惑业作成的,所以毫无自主,唯一是随以往造下的惑业的势力而转,这叫做“为宿惑业他自在转”。宿是往日或过去的意思。“他自在转”的“他”是指以往的惑业。“他”和“自”是一对,说“他自在转”,就是毫无自在地随他而转。这是说,当下的五取蕴没有任何自主性,唯一是受以往的惑业支配而运转。就像油灯的灯光并不是自主地运转,而是随灯油和灯芯的因缘力运转。
这里讲到,五取蕴从最初造成时起,就成了行苦的自性。为什么?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出现的所有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法,都是毫无自在地随以往的惑业而转,所以都是行苦的自性。以“五取蕴每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都是行苦性”作为理由,就能认定五取蕴是苦的自性。
3、行苦
【行苦者,一经成为有漏五取蕴之后,无论暂时是苦、是乐、是舍,这期间的一切刹那都成为后蕴的近取因,以此成为未来诸苦之源,因此这如同含毒之食、痈将会成熟以及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这一段要把握三点: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二、认识行苦的体相;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
答案是:自从最初形成了五取蕴,直到它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行苦的体性,无论暂时是苦受、乐受还是舍受。
二、认识行苦的体相
问:为什么说五取蕴从形成到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苦?
理由:乃至五取蕴存在之间,每一个刹那都结生后蕴,而且所生起的是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蕴,由此成为未来诸苦的根源。因为是未来诸苦之源的缘故,每一刹那都是苦。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体性的蕴?
答:乃至内心还没有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蕴当下的体性并不是烦恼和有漏业的对治,反而成为发起种种烦恼和有漏业的主因。所以,五取蕴相续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在随我执而转,由此起惑造业所引生的蕴,就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
以这个原因,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个刹那,都是迎来未来诸苦的因。未来从地狱乃至无色界的种种苦,都是从有漏蕴的相续中出现的,因此说它是未来诸苦之源。换句话说,只要结蕴相续还没有停止,后面就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苦、坏苦、行苦,或者说生出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无数的六道诸苦。所以,行苦是以苦因为体相,从“有漏蕴每一刹那是苦因”这一点,就叫做行苦。
总之,要从“五取蕴每一个刹那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这一点,来认定它是苦性。而且从这一点就能预断,五取蕴未来必定随种种因缘,生起苦苦和坏苦。逆境现前,嗔等种子现行,生苦受,长嗔心;顺境现前,又触动贪种子等,生乐受,长贪心,而且还导致后面得不到时,又陷入苦苦中,引生嗔心。这样始终都在无自主地随着烦恼和业的力量运转,不得解脱。
问: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答:直到解脱烦恼和业的系缚时,才能从苦的轮转中超出。也就是在证悟无我、断除我执之后,从此不论遇到什么境缘,都不起烦恼;而不起烦恼,就不再造作感召生死的业;这样消尽了往世积业之后,就彻底超出生死苦海。而不能断我执,就只有相续不断地以我执起惑造业,随惑业感召诸苦。
一个凡夫,相续中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管目前处在什么高高低低的状况,往后都只有一再陷入苦中。尽管眼前出现了辉煌的事业、显赫的名声、幸福的家庭、健壮的体魄,都只是暂时一刻的假相,都只是在走向苦的途中,并不是真实的安乐。
苦受就不用说它,被人们看好的乐受或舍受也只是苦而已。乐受是坏苦,虽然在因缘的势力能维持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些享受,但因缘毕竟是有为法,终归灭尽,在乐受破灭而得不到时,内心就会无自主地陷入忧苦中。舍受也不能永保无虞,虽然没有遇到境缘时,是处在不苦不乐的状态中。但终有一时,烦恼种子和业种子遇缘现行,就又落在苦苦和坏苦中。
以这个原因,凡夫只要不通达空性,就始终走在不断感受苦的轮回路上。论中讲的三个比喻就是表达这样的苦相。
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第一个比喻:含毒素的食物。
这是说,在最初吃毒食时,没有现起任何苦受,但毒食中含有大量的毒素。由于毒素已经进入体内,所以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
“众多毒素”,比喻五取蕴中携带的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毒素进入体内”,比喻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种在了自己八识田中(“八识田”指的是五取蕴识蕴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毒素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比喻五取蕴或早或迟一定会在遇到境缘时,现起苦苦和坏苦。
有人问:认识行苦,会像了知苦苦一样,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吗?
我们借世间的例子来认识。不管是谁,只要意识到自己吞服了剧毒,都会非常惊恐畏惧。虽然这时并没有出现任何中毒反应,比如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心脏停跳等等,但他心里很清楚,剧毒已经进入自己体内,时辰一到,就会发生非常痛苦的中毒反应,所以就吓得惊恐不安。同样,凡夫的心也是严重中毒,中了各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毒。也就是有无数个如毒素般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入了八识田,只要因缘会遇,就会一个个地成熟,爆发出一个个难忍的苦,这就像是发起一阵阵中毒之苦一样。这里,“中毒”的状况是比喻五取蕴粗重随逐的状况。
真正认识了这一点,就会对自己大患在身的状况心怀恐惧,就会迫切地寻求拔除苦因,寻求从苦中解脱的途径。
第二个比喻:痈将会成熟。
这个比喻要注意看到:在痈的表皮内充满了毒素。这些毒素随着因缘,使得痈逐渐增大、肿胀、溃烂。就像这样,凡夫的五取蕴并不是像外表看上去那样清净、安乐、平安,它的内部满含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痈的内部满含微小的毒素一样。这些种子终究要在遇缘成熟时现起苦来。比如说,一个人堕入地狱时的景象,就是五取蕴这个毒痈成熟时严重溃烂流脓的表现。在苦种子成熟的那一刻,遍布的刀山、火海以及种种焚烧、砍截之苦,一刹那间就全都爆发出来了。
痈最初出现时只是一小点,没有任何溃烂、疼痛的表现,但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了解它迟早会变大、溃烂,生出很大的苦来,所以会立即去找医生治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五取蕴是一个满含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大毒痈,会辗转不断地成熟感苦,也会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一心寻求寂灭五取蕴的途径。
第三个比喻: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在死刑犯走向刑场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在趋向钢刀断头的大苦,迎来头颅滚地的结局,所以每一步都是苦因。尽管到达断头台之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没有感受过任何断头的剧苦,甚至能坐在舒适的车座上享受美味,观赏窗外的风光,但只要他意识到自己正被疾速地拉往刑场砍头,就会吓得魂飞魄散,再好的美味也无法下咽,再美的风景也无心观赏。
问:他当前没有苦受,为什么还这样恐惧不安?
他不是恐惧当前的感受,而是恐惧即将到来的断头之苦。(他是意识到自己马上要被砍头,而害怕得全身发抖。)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现状是在刹那不停地奔向无量苦患,对这一点真正信解了,就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安住。这时看到自己原本是一个被烦恼和业的绳索紧紧捆住的死囚,自己的人生原本是刹那刹那地奔向无量苦患,这时心里就会恐惧不安。
对于行苦要作远距离的观察,才能见到它的苦相。下面分三段把时间逐渐拉长来看清它的苦相:
一、假定死囚从监狱中提出,只经过一小时就到达刑场,他会极度恐惧,他知道一小时很快过去,明晃晃的钢刀马上就劈在自己的脖子上,所以这一路的行进都是极苦的。
二、如果死囚从监狱中提出,要走一个月才到达刑场,他内心的恐惧感会降低。但想到也只有三十天苟延残喘,三十天后就要掉脑袋时,也还是浑身颤抖。不但他自己,连路上的人见他五花大绑押在囚车上,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也都会觉得他很可怜。
细细想一想这个比喻,就会懂得行苦。这个死囚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他这一步步就是往苦里走,就是行苦。(比如,命令你做一件艰苦的工作,一路上班途中的行走都是苦的。但人的见识短浅,不能统贯在整个有漏蕴的相续上认识这一点,所以看不到有漏蕴的念念迁流都是同样的行苦。)
三、像无色界天人从它升天的第一刻出发,要经过八万劫才走到刑场,因为受刑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导致一般人看不到这也一样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刑场,期间每个刹那的迁流都是行苦性。其实,不管是走一千步到达刑场,还是走一万步到达刑场,或者走一亿步到达刑场,“一步步地往苦里走”却是完全一样的。
八万劫住在天界,也是一念一念地在走向苦。等到八万劫一晃而过,定的势力丧尽时,识田中沉睡的烦恼种子、业种子就一下子现行,又把人推入苦中。实际上,无色界天人凭着定力长久地保持舍受,只是暂时伏住了烦恼种子,就像八万劫中压住了一颗颗炸弹,不让它引爆,但并没有摧坏它一样。
这样看来,三界是同一苦味。轮回之旅,无非是迈向一个又一个的苦。凡夫生存的本质,就是每个刹那都走在受刑的途中,只不过走到刑场的步数有多有少而已。这样就观察到一切有漏法的共相——每个刹那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从地狱到天界,一切六道有情,无不具有五取蕴这个极大隐患、极大苦源。这样认识了五取蕴的苦性,反过来就知道安乐是什么。安乐并不等于乐受,而是寂灭五取蕴苦,以“寂灭为乐”。
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寂灭之乐。暂时是寻求寂灭五取蕴的无漏乐;究竟是寻求寂灭五蕴的成佛乐。这是所有学佛人的目标。佛道的重点是在出世间道上,不是以得人天快乐为究竟。虽然对于智慧还没有成熟的人,也暂时说人天受用是安乐,但在认识了苦乐真相之后,心里会明白:只有“寂灭为乐”。
一般人没有观察到五取蕴内在的造苦机制,没有看清它是苦因的体性。正因为对此没有断定的认识,甚至是一无所知,才发不起誓求出离五取蕴这个万苦之源的心。虽然口头上说求解脱,心里并不明了要从哪里解脱。连系缚是什么体性都不知道,怎么会发心寻求从这样的系缚中解脱呢?所以,要经过观察三苦,生起见苦的智慧,才认识系缚是什么,以及发起寻求从这种系缚中解脱的心(只知道苦苦是系缚,只发起解脱苦苦的心,并不是真正的求解脱心)。
只有认识到五取蕴的结蕴相续是系缚,或者说,只有认识到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每个刹那都成为引生后面无量诸苦的因,才会发猛利心寻求从苦性的五取蕴中出离,这才触及到了求解脱的内涵。以这个原因,宗大师说:只要还没有对生死取蕴的自性发起真实厌离,真实的求解脱心就没有发生之处。所以,只认识粗分的苦苦,并不能形成贯穿有漏蕴每个刹那的苦的认识,因此就引生不了从三界轮回中出离的真实愿心。
【如是,佛住于苦因的意趣后说:“行苦者,生、住、灭时苦相不明显,然成诸苦之因。”正如此语,于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以此无不周遍。因此,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有漏所作法”,就是由烦恼作成的法,属于有为法的一部分,也叫有漏有为法。“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就是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
这里首先要认识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行苦在生、住、灭时的苦相不明显?
苦苦在最初生起时,就有逼恼自心的明显感受,相状非常明显。坏苦也很明显,在现前可意境(就是现前适合自己心意的境界)时,内心出现乐受,但这样的乐受是变坏的体性,后面会变成苦,这也有外在的表现。行苦没有这样显著的外在显相,它是以“结生后蕴,因此成为苦因”作为苦相,所以在它出生、安住和息灭时,苦相很不明显。
具体地说,行苦是在有漏蕴的一个刹那上安立的,有漏蕴这个刹那生起,就是这个刹那的行苦生起;有漏蕴刹那刹那地相续,就是行苦在安住;有漏蕴一刹那灭了,就是这刹那的行苦灭了。这样的苦相很细,一般人认识不到,所以说“不明显”。
第二、为什么经论中以舍受表示行苦?
答:这样表示是为了引导众生认识行苦,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舍受上观察,就能看到行苦的相状。所谓舍受,就是没有苦也没有乐的平庸状态。如果往舍受的后面一直往下看,会发现在一段看似平静的阶段过后,忽然又遇缘生起了苦苦和坏苦。以这一点为线索,往蕴的深层去观察,就会意识到,在此之前处在不苦不乐的舍受时,就已经潜藏了苦因,潜藏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然绝不可能在后面发起烦恼和苦。这样就能认定前面的这一段是苦因、是行苦性。
舍受这一段上见到行苦之后,再往苦受和乐受的刹那上观察,也一样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体性,由此就知道行苦周遍在苦、乐、舍三种受中。
总之,在领受苦和乐这两种受时的刹那,虽然同样是行苦性,但因为有苦受和乐受现起,它的相会把深层的“苦因”这一体性遮住,所以就选择舍受来观察行苦。好比一个毒疮,在冷和热都没有触到时,没有苦受和乐受,这时注意力没有被苦、乐两种相牵移走,就容易直下看到毒疮里面满含毒素的真相。而这个“内含毒素”正是毒疮遇热就生苦、遇冷就生乐的根本因(也就是说,后面发生的遇热疼痛、遇冷舒服,都是从它“内含毒素”来的,因为正常的皮肤并不会发生这些反应)。这就知道在没有遇到冷热、正平静时的内在的毒素,正是后面生起苦苦和坏苦的根本因,从这一点上安立它是苦性。
总之,不但舍受是行苦性,有漏的苦、乐、舍一切受,都会取后有的蕴,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比如,生起逼恼心的苦受时,一方面是苦苦性,另一方面也是取后蕴的因,是不断展开未来苦的前因,所以也是行苦性。生乐受时,从“乐是变坏性”这一点,是坏苦性,从“当下的刹那是取后蕴的因”这一点,也是后有众苦的因,因此也是行苦性。
像这样,佛是以“有漏蕴每个刹那是苦因”作为密意,而说它是行苦性。这个“是苦因”的体相,确实遍行在有漏所作法相续中的每一分上(也就是在五取蕴的相续中,每一个刹那都是苦因),因此叫做“遍行苦”,就是遍行在五取蕴每个刹那上的苦。
再讲一下“苦因”的涵义,就是:在五取蕴未来不断相续的过程中,无量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始终不断地跟随它往下走,就像黄河奔流时,浑浊的泥沙跟着河水往下流一样。正因为五取蕴一直带着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抛不开它,才有后面一遇缘就发起种种烦恼和苦恼。
所以,暂时看似平静的有漏蕴,其实就是酣睡中随时会发作的“毒蛇”。一旦遇到缘,触动了种子,就立即恼乱起来。遇到不合心意的境界,马上就起嗔恚,出现苦受,这时内心非常不自在,处在苦苦的逼恼中。反过来,遇到符合心意的境界,贪种子、乐种子又立即现行,出现贪欲、出现乐受。实际上,这些内在的种子才是发起苦的主因,境只是助缘。只要还存在这个五取蕴,就是苦因具备,它一遇到境缘,就立即现起坏苦和苦苦,陷人于恼乱中。
总之,这样的五取蕴不是安乐的自性,反而是大苦因,所有的苦苦和坏苦都是依着它生起的,除它之外,再观察不到别的依处或生源。
解释:“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思维透了遍行苦,认识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苦因,才知道轮回中连针尖小的安乐都不存在。每个刹那,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紧随不舍,注定要在遇缘时引出苦来。引出苦受,固然是苦;引出乐受,也在变坏时让人忧苦不堪;即使没引出任何苦受、乐受,也只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必将现行的苦恼,就像冬眠中沉睡不动的毒蛇、存放着无数核弹头的武器库、暂时平静无事的毒疮一样。
能这样思维认定它的体性,就再不会怀疑轮回是苦的自性,再不会幻想在轮回中能得到一丁点的安乐。这时再看整个轮回,就像一个大火坑,或者一座罗刹洲。
大火坑和罗刹洲比喻什么?“大火坑”,是讲它内在上下等的一切点上,纯是热恼、无有清凉。这是比喻贯穿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都是苦恼不安的相。“罗刹洲”,是讲只要还呆在它里面,无论暂时生活得快乐或不快乐,最终都只有被罗刹女吞吃。轮回就是这样恐怖的罗刹洲。这不是说,轮回中周遍是刀山、火海,而是说,只要还落在轮转的模式中没有超出,一步步地走下去,就只有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苦,最终都落在刀山、火海中。
总之,只要还没有寂灭内在的苦因——五取蕴,还没有现前真正的乐因,就始终是苦因的体性,就始终有大患在身。只有从自心中生起通达空性的智慧,才会出现安乐之因,才会出现安乐的曙光,才会迎来真正的安乐。在没有出现智慧光明的所有时间里,凡夫的内心始终处在我执黑暗中,不管他受用苦、乐、舍哪种受,都只会在未来引生苦恼。
所以,所谓的轮回,就是随着惑业的力量,不断地取有漏蕴的轮转状况,而在这轮转的一切时处,是得不到任何安乐的。像这样见到真相之后,就会厌舍轮回中的一切。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