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
子五、处非处善巧
于非爱爱净,俱生及胜主,
得行不自在,是处非处义。
分三段:1、处与非处之义;2、七种不得自在之义;3、以处非处善巧断除执自在转性我见。
1、处与非处之义。
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面说:“问,何等为处?答:于彼彼事,理无相违。问:何等非处?答:于彼彼事,理有相违。是名处非处体。”(什么是处呢?对于彼彼事,理论上没有相违的,就是处。什么是非处呢?对于彼彼事,理论上有相违的,就是非处。)所以,如理成立的就是处,不能成立的就是非处。比如,由某个因产生某个果,由某个因不生某个果,某个果观待某个因,某个果不观待某个因,在这样四个方面,如理成立的就是处,不成立的就是非处。比如,以稻种产生稻芽,以稻种不产生青稞,稻芽观待稻种,稻芽不观待青稞种,像这些都是处。行善不能产生安乐,行善会产生痛苦;或者堕落地狱观待上帝,不观待自己的恶心,像这些都属于非处。我们明白,合理的成立就是处,不合理的成立就是非处,这个不是观待人,不是观待其它的,就观待一个道理,如理成立的才是处,如理不成立的一切一切是非处。所以,一切一切所知的万法要么是处,要么是非处,也就是说如理成立的法叫做处,如理不成立的法都叫非处。
2、七种不得自在之义。
①于非爱不得自在:就是造了恶业,虽然不喜欢,也不得不堕落三恶趣。
②于可爱不得自在:就是修了妙行功德,虽然没有想要去,也不得不上升善趣。
③于清净不得自在:就是没有修道断除障碍,决定不可能获得清净。
④于俱生不得自在:就是在一个世界当中,决定不会有两个如来或者两个转轮王同时出世。因为这是无与伦比的一种善业,无与伦比的一种功德而需要成就,所以有两个不可能成为无与伦比的身份。
⑤于胜种不得自在:就是以女身不能作转轮王等,窥基大师在《述记》当中说,“等”字当中还包括帝释、大梵天王等。
⑥于证得不得自在:就是以女身不证独觉果和无上佛果。
这个原因《述记》当中解释:“女人志弱根性非胜,依处下劣不得佛等。”(女人的心志怯弱,根性不够殊胜,由于女身依处下劣的缘故,不得佛果等。)
以上是按照很多经典和论典的观点来讲的,就一般情况而言,确实如此,八相成道的圆满事业唯一男身方能成办,但是从证悟实相的侧面来说,以女生今生也可以成就佛果的。我们打个比方来讲,比如妙庄严王的女儿妙善——观世音以大悲心和菩提心不惜生命行持六度万行,救度一切众生,最终今生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从金刚密宗的角度来说,比如普贤佛母、益西措嘉、玛吉拉准空行母等等都利益了很多很多众生,今生中断除了一切障垢而成就了无上的佛果。再从显宗密宗最究竟、最了义的角度来讲,一切男女皆有法界如来藏,本来已经成佛,圆满具足的一切一切的功德。所以,对显密经续论典中诸多了义和不了义的观点必须善加辨别。
⑦于现行不得自在:就是见谛的圣者决定不会现行杀生、偷盗等事,因为得到见谛的同时已经得到了法性戒,不可能再现行罪业。
3、以处非处善巧断除执著自在转性我见。
举例:
①于非爱不得自在
由于造恶业堕三恶趣这是如理的处,造恶业不堕三恶趣是不如理的非处,所以恶人对于不可爱的恶趣不得自在,虽然心里不想堕落三恶趣当中,但是仅仅以自己的愿望无法遮止果报的成熟。假如存在一个自在转性的我,能够随欲转变,那造恶业的作者谁都不想堕落,应该都能避免,但这是无法成立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一种自在转性的我。
②于可爱不得自在
就是由于造善业转生善趣是处,以善业不转生善趣是非处,这样就决定以善业唯一趣向可爱善趣,谁也无法遮止,即使你不想去,在临终的时候,以无欺的缘起力仍然会现前天堂的境界,一刹那之间,就转生到天界。这就是对于善趣不得自在。在这个当中,根本不是以“我”能自在转变的。
③对于清净不得自在
比如,我们凡夫人都想获得清净,但是没有断除烦恼之前,我们一点也没有自主,一点办法也没有。在身心上,照样是有漏法日夜不断的流注,身心内外周遍杂染。从有漏身的现象上来看,我们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加工厂一样,以有漏业的支配,体内的所有器官日日夜夜都在运转,都在不自在的迁流,制造出种种不净物。即使进入睡眠,这个制造杂染的运动也没有一秒钟停止过。大家想一想,即使在睡眠当中,我们的心脏照样是在不断跳动,我们的血液照样是在全身大小血管当中不断流动,我们的肠胃照样是在蠕动,全身的细胞都在极快速的新陈代谢,一切体内分解和组合的运动一刹那也没有停止过。像这样复杂、精密、有次序的生理运动,难道凭你的主观想法就能让它中间停止或转变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并不是以“我”让它停止杂染,就会那样自在而转的。同样在内心方面,凡夫人的分别念就像潮水一样,一刹那也停不下来,这就是日夜流注的杂染相。单单凭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转变这种迁流呢?绝对不可能。所以根本不会有一种主宰的我,假如有的话,我们应当以这一念想法,就能够让杂染不现前,但是谁能这样做到呢?所以我们知道,的确没有一种主宰的我完全都是随业惑而打转转的。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应当展开来观察在一切万法上的处与非处,这样就会认识到,一切诸法的法性自性是法尔如是的,对此绝对不可能以补特伽罗的自欲而转移。一切万法唯一是以自己的处和非处的法性规律,来决定是以何种方式现前,除此之外,并没有一个能够任意改变法性规律的主宰者。所谓自在转性的我,唯一只是遍计所执的戏论而已。所以,通达这样处非处善巧还是帮助很大的。因为世间的众生没有通达佛法,没有佛法的智慧,一切所作所行都是颠倒的,也就是说没有如理地取舍而且非处执著为处,处执著为非处等等,产生很多颠倒的心识。处和非处善巧相续当中一定有真实的理解,通达了处和非处而且如理如法的该取的,该舍的,该破的,该安立的或者种种法,它是哪一种规律而安立的,哪一种不符合自性的规律,一切一切就判断为邪慧,判断为邪见,判断为颠倒的心识。如果处和非处的内容完全通达的话,那么依靠这样善巧引起的一切的境界,一切能境的法都属于如理的,都属于清净的,都属于正见,都属于智慧辨别的一种法。这样的话,各自的体性或者万法总的一种本性或者轮涅之间的差别,或者说合理和不合理的一切一切差别自然符合万法的本性,这样来无误了知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真正的善巧者。而且在这个时候知道一切法都是依靠处和非处而转的,没有一种自在转性我的本性,以处非处善巧彻底断除执著自在转性的我见。
这样我们明白以后,就知道,讲了处非处善巧就有很大的利益。
子六、根善巧
根于取住续,用二净增上。
“取”就是取色声等境界,“住”就是寿命不断而安住,“续”就是家族的延续,“用”就是受用各种果报,“二净”就是世间清净和出世间清净。
什么是根呢?二十二根分别对于取境、寿命安住、家族延续、受用果报、二种清净具有增上之义。根总共有二十二种,就是眼等六根、命根、男女根、苦乐忧喜舍五受用根、信等五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俱知根的三无漏根。这二十二根所具有的增上义分别是:①六根对于取境具有增上义;②命根对寿命安住具有增上义;③男女二根对于家族延续具有增上义;④五受用根对于受用善恶果报具有增上义;⑤信等五根对于世间清净具有增上义;⑥三无漏根对于出世间清净具有增上义。是这样来需要了知二十二种根都叫做根,都具有增上义,所以叫做根,而且分别都有不同的增上义,所以分了二十二种差别。
下面分两段来解释:1、根的含义;2、以根善巧断除执增上义性我见。
1、根的含义
根具有能生的意义,具有增上的意义。比如草木的根,有增上的力,以根就能生出茎干枝叶花果,如果根坏了,生机就会断绝,茎干枝叶花果都会败坏,所以草木的根具有能生义和增上义。和这个比喻相应,眼根有强力能够出生眼识,所以叫做眼根。信心有能生长善法的力,所以叫信根。二十二根都具有能生或增上的意义。
《俱舍论》当中说:“根者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根是什么意思呢?最胜、自在、光显,就叫做根。由此总的成立根的增上义。在藏文当中,说根的意义,是自在而转的意思。)《大乘义章》当中说:“能生名根。”《俱舍光记》当中说:“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我们就知道,所谓的根呢要么就是增上义,要么就是能生义,要么就是说自在而转。
2、以根善巧断除执增上义性我见。
以眼等六根来说,《俱舍论》当中讲,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对能了别各别境的前五识有增上的功用,第六意根是对能了别一切境的意识有增上的功用。所以说,在取六境上,唯一是这六根在起增上的作用,除了这六根之外,再也找不到一种做根本的我。眼根不是我,耳根不是我,乃至意根也不是我,所以不存在对于取六境起增上作用的我。不存在对于取六境起增上作用的我,不存在对于取六境自在而转的自性我的本体。
再看住持寿命方面,按照大乘唯识的观点,第八识的种子有住持识的功能,所以在一期之间,使得色心相续,以此假名为命根,除此以外再没有其它命的实有自体。《唯识述记》上说:“命谓色心不断,是命之根也。”(所谓的命,就是色蕴和心蕴不断的一种相续,叫做命根。)所以,对于住持一期生命相续起到增上作用的,唯一是命根,也就是第八识的种子,此外并没有一个实有自体的我在住持生命。
再看家族延续方面,对于传宗接代起到增上作用的,唯一只是男女二根,这里也不是以一个实有自体我作为根本。
再看世间清净方面,唯一是以信等五根,对于世间清净自在而转。信根就是信三宝、四谛等等,精进根就是勇悍修习善法,念根就是忆念正法,定根就是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慧根就是思维抉择真理。《俱舍论》当中说:“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由于信心有势力伏住疑惑,精进有势力伏住懈怠,正念有势力伏住妄念,定有势力伏住散乱,慧有势力伏住愚痴,这样以五根就能引发出世间的圣道,就能引生一切善法。所以,唯一是以信心等五根,对于世间清净起到增上的作用,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根本。信等五根,每一个都是善心所,心所不是实有自体的“我”。所以“我”绝对不是世间清净的根本。
通过上面的举例分析,大家可以明白:对于一切法起到增上作用的,唯一就是二十二根。对于我们来说,一切法是不是只有取六境、生命住持、家族延续和受用果报呢?往修道的方面看,是不是只有两种清净——世间清净和出世间清净呢?所以以这六个方面确实无余含摄了染净一切法。再看,对这样六个方面能起增上作用的,实际是二十二根,不可能还有其它根本,也不需要其它根本。再看,二十二根是不是我呢?二十二根根本不是“我”,眼等六根不是我,信等五根也不是我,命根、男女根、五种受用根上也决定不是我,三种无漏根也不是我,单个的根不是我,多个根合起来也不是独一的我。所以,所谓的“我”是一切法的根本,完全是颠倒的恶见,所谓增上义性的我,唯一就是遍计所执。
子七、世善巧
因果已未用,是世义应知。
分五段讲:1、世的含义;2、如何安立三世;3、以世善巧断除执常性我见;4、假立世间的名言;5、通达三世的必要。
1、世的含义。
《楞严经》上这样说:“世为迁流,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所以,世是时间的异名,以迁流为义,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迁流。
2、如何安立三世。
这个地方的重点是,以有事的生灭来安立时间,离开有事的生灭之外,并没有时间的实体,所以,所谓的时间必须观待有事。任何一个有事,都是生灭相,而且因果不能同时,因存在的时候,果必定没有生起;因灭的时候,果需要无间生起;果现前的时候,因决定已灭。
下面看如何安立三世,论中说到:“因和果已经受用,是过去义;因已受用,果未受用,是现在义;因和果都未受用,是未来义。”
为什么因果已经受用称之为过去呢?因为果已经受用的时候,因决定已经受用了,所以因果已经受用称之为过去。
为什么因已经受用、但是果还没有受用的时候,称之为现在呢?因为果正现前尚未受用的时候,因决定已经受用过的,所以果未受用、因已经受用,称之为现在。
为什么因没有受用、果没有受用称之为未来呢?因为假如因已经受用,应当无间现前果,那就不是未来了;假如因没有受用决定果没有受用,因为已受用果以后无间就会现前果的,那么因未受用决定果未受用,所以因未受用和果未受用称之为未来。
这样决定三世的意义之后,再来观察三世的分位不同。从三世的意义上,就可以明显的显示出来,因为过去是果已受用、因已受用,现在是果未受用、因已受用,未来是果未受用、因未受用,以因果生灭相的差异,可以决定三世分位不同。
从分别心上怎么安立三世呢?前一念已灭,叫做过去。这一念正现,叫做现在。后一念未生,叫做未来。所以是从一个念头的生灭上安立的。
总的来说,任何有为法都是一刹那也不安住,生了就灭。所以,来生是未来世,生了是现在世,灭了是过去世。唯一是在事物的迁流上假立三世的名称,离开事物之外,根本没有一个时间的实有自体。《宝积经》说:“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3、以世善巧断除执常性我见。
什么是常我呢?就是三世不变的我,以这个我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直不变化。
如何破常我呢?根据就是三世的法相和常我不同,以三世迁变的相破常,以三世分位不同的相破一。①三世是迁变的相,常我是不变的相,所谓三世不变的常我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②三世是分位不同的相,常我是无二一体的相。具体来说,就是三世没有其它的体性,唯一是在有事法的生灭上安立的,这样观待生灭所安立的三世,在分位上各不相同,所以无法安立一体的常我。
从反面来推,如果常我成立,那现在我就等于过去我,这样应成我们还是需要吃奶、不会走路的婴儿;或者现在我等于未来我,应成以今天吃饱了就永远不需要吃饭。而且如果存在常我,那应成当下这个我永恒不变,这样我就应当像塑像一样,永远保持一种形相,不能有任何变化;或者我说一句话,就应当永远重复这一句话;甚至我一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话语是变化相续的相,不变化怎么能说话呢?这样我们就知道,所谓“常”只是假立的概念,唯一是遍计所执。
4、假立时间的名言。
以分别心的现相来说,时间唯一只是刹那的相续,在刹那相续之外,并没有所谓时间的实体,但是在名言中,也不妨假立各种长短不同的时间,也就是以一刹那做为基本单位,按照刹那的多少,可以安立秒、分、小时、日、月、年、世纪、小劫、中劫、大劫等等。
而且以三世来说,可以假立前一秒、现在一秒、后一秒,昨天、今天、明天,前年、今年、明年,前生、今生、来生,过去劫、现在劫、未来劫,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了知,上面就说不存在三世时间的自性,就是没有实有的体性角度安立的,这里讲假立世间的名言,所以,上下讲的根本没有矛盾之处。
5、通达三世的必要。
①可以了知过去已出世的佛,现在正出世的佛,未来将出世的佛。
②可以了知大小乘的修道需要经历多长时间而证果。因为你通达三世,这样就可以了知,大乘和小乘修道需要经历多长时间而证果的内容。
③可以了知六道众生寿命的长短。因为你理解三世,那么一次就可以了知六道众生寿命的长短。
④可以了知诸法是刹那刹那相续不断。
⑤可以了知有情众生从出生,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以及最后死亡的分位;植物有根、茎、枝、叶、花、果诸位;一切有为法都有生住异灭四位;事业有最初发心、中间积资、最后成佛的分位。总之,可以了知种种法的分位。大多数所知相都是需要依靠时间来通达。
⑥由现在如何显现的诸法安立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也是这样安立的。观待现在世,它的前面是过去世,它的后面是未来世,都仅仅是以自己显现的相来安立不同的名称。实际上,时间没有实有的法,就像梦中显现长短不同的种种时间一样,都是由自心假立的。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的确名言的现相来讲也是需要安立世间的名称,而且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差别,这样通达三世不同的分位,三世不同的差别有很多利益,也就是说不会错乱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法的差别相,也不会颠倒执著过去是未来,未来是现在,或者现在是过去法等等,不会产生颠倒的心识。在名言当中,无论是对有情,还是对无情法,通过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分位,通过不同的时间来分析,而且通过时间的差别通达某一个阶段等的含义,但是这些都是按世俗现相来讲的。
以实相来看,任何法过去未灭,现在没有现前,未来也不可得,这样证悟三世平等,就是真实通达时间的意义。《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佛陀宣说三世以及三世不可思议平等时,有这样的殊胜密义。
子八、谛善巧
受及受资粮,彼所因诸行,
二寂灭对治,是谛义应知。
分四段讲:1、圣谛的含义;2、四谛的含义;3、以谛善巧断除执染净所依性我见;4、假立染净之我。
1、圣谛的含义:
圣是圣者的意思,谛是谛实无欺之义。苦集灭道四谛,是圣者所见的谛理,所以叫做圣谛。《大乘义章》说:“就圣辨谛,故云圣谛,何故就圣辨谛乎?良以谛实唯圣所知,非凡能觉。圣所知者,方名谛故,就圣辨之。”(从圣的角度说明谛,所以叫做圣谛。为什么从圣的角度说明谛呢?因为谛实唯一是圣者所知,不是凡愚所能觉悟,以圣者所了知才叫谛的缘故,以圣辨明之。)
2、四谛的含义:(回到颂词)
“受及受资粮”是苦谛,“受”是指具有种种苦苦、坏苦、行苦的有漏受,“受资粮”是指顺受法,也就是能够顺生三种受的受根、受境、受相应法,也就是能够顺生受的五蕴所摄的诸法。这个受和受资粮,都是苦谛所摄。
“彼所因诸行”是集谛,意思是,彼苦所因的业和烦恼属于集谛。以业和烦恼能产生或者能成立轮回后有的痛苦,所以叫做“彼所因”。
“二寂灭”就是苦和集二者究竟寂灭,称为灭谛。
“对治”就是苦和集的能对治道,称为道谛。也就是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和它的眷属。
3、以谛善巧断除执染净所依性我见。
以杂染为例,清净方面可以依此类推。杂染除了因果之外,没有其它内容。杂染的因就是业和烦恼,杂染的果就是苦,实际也就是因位和果位的五蕴。
现在分析“我”和“杂染”的关系,只有两种,或者我是杂染,或者我不是杂染。如果我是杂染,杂染就是五蕴,但是“我是五蕴”不能成立,前面已经破过。如果我不是杂染,那说明实有的“我”和杂染是别别体,这样应成在惑业苦之外有一个实体的我。但是轮回时,除了因的烦恼和业以及果的苦之外,哪里还有一个“我”呢?在眼面,在耳根面前根本见不到,听不到的,或者在其它的根识面前,根本没有现前过的。所以,需要了知不说胜义谛,甚至在世俗真实名言当中根本没有一个实有我的自性。所以,通达苦集灭道四谛断除执著染净所依性的我见。
既然我和杂染不是别别他体,也就不能安立所依和能依的关系,因为如果实有的我是杂染的所依,我是所依、杂染是能依,那必须我和杂染是他体才能安立。以他体不成立的缘故,不能承许“我”是杂染的所依。
以上破除了我是杂染所依的恶见,我是清净所依的恶见同理可破。所以我们需要了知,一般的世间人特别特别颠倒,他没有学过佛法,没有修过佛法,没有明白过般若无我的空性法门,这样的话,一切想的,一切一切的行为,行住坐卧一切一切的概念都不离开有人我的想法,不离开人我的执著,而且以这样执著有我推动下做一般的善法。所以没有内道内明的空性法门,也就是说没有般若法门的话,世间的众生没有办法断除愚痴的执著、无明的烦恼,没有办法远离执著我的烦恼。所以真正通达苦集灭道,明白杂染和轮回的因果法,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一种杂染所依的我,也没有一种清净法所依的我。这样的话就明白,无论是你起烦恼或者是造业或者是感受痛苦,或者是修出世间的正道,以及现前解脱的灭谛面目,无论如何根本没有一种染净所依心我的存在。这样的话你通达苦集灭道,相续当中就产生对轮回的法,只有想到要么是苦谛所摄的,要么是集谛所摄的,再没有一个其它的我作为作者的,你再痛苦,再烦恼,再造众多的罪业,或者你再修任何功德法,根本没有我作为作者,或者以我实有法作为根本,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行持一种善法,这是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不可能真实成立的,没有这样一种事实的情况。所以说一般的凡夫,过去未来现在当中没有遇到佛法的话,根本没有办法摆脱生死轮回,为什么这样讲呢?毕竟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或者执著实有的我,实际意义上,三世当中都没有找到一种我的自性,或者说从轮涅的杂染和清净的万法上面,根本没有一个所依我自性的存在。所以说以谛善巧完全可以断除执染净所依性的恶见。但是需要了知在名言当中,这个凡夫的众生肯定就是他在起烦恼造业而感受痛苦的,是他,不是我,或者说是凡夫不是圣者。但是安住清净的境界获得解脱的,或者修道谛的行人肯定修行人又是得到真正出世间的修行的功德,所以叫做圣人等等,这样的名称完全可以安立的,这样的观点下面我们进一步讲。
4、假立染净之我。
依于五蕴可安立受苦的我、起烦恼的我、造业的我、修道的我、证灭的我等等。所以,内道内明的法它就是抉择万法空性的,但是在名言当中有显现的,或者没有一个实有我可得的自性,但是假立的我完全可以安立的,为了辨别名言的种种法,是自己,是他,是圣者,是众生,或者是众生当中是男的,或者是女的,或者是三恶趣的众生,以及善趣的众生,或者是非人、人以及圣天等等,需要辨别的话,必须要有个假立的我,假立我这个是六道当中哪一种的众生,或者是过去是凡夫,现在成了学道的圣者,最后成了无学道的圣者,这些让人们无误了知,让人们真实辨别。所以佛说虽然无我的一种本性,但是可以假立我的名称,根本不矛盾,而且都是让世间人们无误取舍胜义法和世俗法和随顺世间的种种共称的规律等等,有这样的一种必要而假立了杂染和清净的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