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八划之三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八划之三

 

  法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

  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

  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包括人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包括现识和业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一个念头,都是法。

  二、方法。分析事物的方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法。

  三、一般地,善法、恶法、不善不恶的无记诸法,都是法。佛法,指佛说的法。

  四、法界本住的法。古已有之的法,不是哪个佛说的法,不论佛出世、佛不出世,这个法界常住。

  五、佛经中通常把修行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起心动念的有为法,一类是离心离想的无为法。

  《楞严经》说:“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这是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可说是大乘的最高境界。

  不二法门是法吗?不二法门有相吗?《维摩经·不二法门品》载,三十一位菩萨各各说了不二法门之后,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唐僧宗泐、如[王*巳]注解:由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言非法者,不可以有取;言非非法者,不可以无取。由不可取故不可说。然如来垂应有证有说者,盖得非有非无之体也。

  法眼净

  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第二十五章

  菩萨修得的照见一切众生、诸法无碍的智慧眼,称为法眼净

  法界量灭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五第四十二章

  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说的是四十个修行阶位,毕竟每个阶位都没有到顶的标准,没有人可以说“我具足了某某心、某某住、某某行。”这四十位,也可说是四十心,应当是四十心圆融为一。佛智无顶,佛法无边,不可比,不可量。说到底,离一切心量,才是无上菩提。一切心量,不仅指世俗心量,而且包括佛说的一切法,对佛说的“空”、“如如”、“无生”、“涅槃”等等法,如果心中有具体的相,有具体的量,便是蚕虫作茧自缚了。离一切心量,便说是法界量灭。

  法界通化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世间法、佛法、小乘法、大乘法,所有法都非一非异,非常非无常。行进中的火车轮子上的任一点,与铁轨上某一点接触的瞬间(指在极限等于零的时间段内),既在这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物理世界尚且如是,何况人们认识上的生灭?

  “诸法无常,是生灭法。”佛对凡夫说无常,引凡夫入二乘;二乘人执着无常,食古不化,佛又说有真常法,以破二乘人的法执,引二乘人到离生灭的真常境界。

  《楞伽经》卷四说:“大慧,智及尔焰(智障)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色受想行识)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三藐三佛陀(正遍知)。大慧,三藐三佛陀者,是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关键是“离一切根量”这一句,离一切根量,则法界通化了。

  法幢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二第四章之三

  佛寺中刻有佛号或经文的石柱,称为法幢。借喻为坚不可摧的正法,降邪伏魔,无往不胜。

  法身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决疑品第三之一

  修行人的思想境界叫做法身,法身在各人的自性中。

  法身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是法身。如果自性清净,智如日,慧如月,天常清,日月常明,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现,就是清净法身佛,又称法佛,即是如来佛。

  法身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二第四章之二

  人们有不同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各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构成了自己的法身。如果通过修炼,得清净心,功德完满,正确体认了本住的法界,主客观高度统一,到达真如境界,便可称为法身佛了。

  法身佛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五

  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种种观念构成各人的法身。自除迷妄,见自本性,就成了自性清净法身佛。

  法佛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五章之一

  修得如来常住法身,自心清净,可称如来佛,简称如来;又称清净法身佛,简称法佛。

  波罗密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二)

  波罗密,一般译为到彼岸,即是离开生灭轮转的此岸,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这个彼岸,是修行人追求的最完美的境界,在那里的人,没有丝毫烦恼,万事万物,平等平等,随心任运,自在无碍。修习般若波罗密,用般若智慧观照,化度心中众生归于无所有,从而到达无生佛地,成就庄严佛土,这是明心见性,即心成佛的最上乘修持法门。尘劳 五蕴十八界派生出八万四千对人的心念干扰的因素,这些因素,叫做尘劳。不被尘劳遮蔽的心性,叫做真如性。

  波旬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二第三十五章

  魔王名。

  泥洹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六第十六章之三

  即涅槃异译。

  宗趣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三

  指经典的主要意旨。

  定轮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辩音几种具体修习

  轮者,摧辗义。能摧惑障,令正智转,证得胜定,名为定轮。

  定性声闻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七第十七章之一

  声闻第三果位阿那含,已无退转之心,名为不还,还未得无相,未得无生法忍。在这个层次的声闻人,称为定性声闻。

  宴坐静室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是正方便

  宴,静默之意。坐为摄身,身住则心安,心闲则境寂。维摩诘说:不必是坐为宴坐。虽与众同修在一起,不妨在自房室,初中后夜,除论法转读之外,便须静坐思惟,以求闻思修慧圆明。

  空空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十章

  一切法空,连“一切法空”这句话也要空掉,便是“空空”。

  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文殊师利因地如何发心

  譬如眼有眚翳的人,见空中有花影,捏目看月亮,见月亮有两个。空华幻月,都是妄见。

  空心静坐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般若品第二之一(一)

  说到修行,惠能六祖最反对空心静坐,说这是禅病,是练不出真功夫的,是修不成正果的。

  空如来藏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一第三十三章

  即无我如来藏。

  净诸业障菩萨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净诸业障远离四有为相

  一切业障,尽依四相而生。除诸业障,自然清净。净诸业障菩若知众生心,请问世尊: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因此问引起世尊说四有为相。

  净除自心现流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一第五章

  现流,即现识流注。自心中展转生起的现识与及眼前不思议变的幻境,统称自心现流。净除自心现流的方法,从修行的角度说,从事上说,是渐次修习;从证果的角度说,从理悟上说,是顿悟。渐和顿相辅相成,渐是量的积累,顿是质的飞跃。由渐修产生顿悟,经过一次次的顿悟,螺旋上升,最终求得圆满的大彻大悟,当下成佛

  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五章之二

  唯识学说的第八识,音译阿赖耶识,意译藏识。这藏识无覆无记,善不善业熏习成的种子都贮藏在藏识中。从无覆无记性说它是如来藏,其中所有妄识熏习成的异熟种子名为识藏。修习清净行熏习成的异熟种子多了、变得强盛了的时候,由妄识熏习成的种子形成的思维定势便会减弱。只要努力修习清净行,在菩萨十地中步步胜进,修到第八不动地,识藏种子遇相似缘不再起妄识,便说妄识寂灭了,便可说是净如来藏心了。

  普渡众生。

  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一第三十三章

  大圆镜智空如来藏,空明随顺,是阴柔之性,所以生柔顺女。

  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一第三十三章

  真心不动,金刚不坏,这是阳刚之性,所以生智慧男。

  实无往来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一相无相分第九

  究竟怎样是往,怎样是来,往何处去,从何处来,思想意识范畴的事,哪里说得出处所?这些为了教化修行人而施设的名词,都是抽象概念,并无实义。

  实无不来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一相无相分第九聚而显现,是来;散而隐退,是往。阿那含顶多能断粗烦恼,未能断因如来藏引起的微细烦恼。藏识流注永不息灭,所以说实无不来。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这里说如来度众生,指化度众生。不等于灭度众生。灭度的对象限于心中众生,化度的对象包括心中众生和世间诸人。前边大乘正宗分第三,已明心中众生,各各自性自度。而世间人等,又靠谁度?说到实处,还是各各自度。如果不发心自度,无人能帮你度。如来佛也度你不得。所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一相无相分第九

  杀烦恼贼,不生妄想,应当供奉,都是软指标,没有实法实相。

  实无所行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一相无相分第九

  安处无为,圆明寂照,所以说实无所行。

  实相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实,即是真,即是如。如真实的相,即是实相。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禅宗七经出处: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维摩经·观众生品》有一段舍利弗与天女的精采对话。舍利弗问天女:“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女说:“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说:“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女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说:“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女说:“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

  无寂灭之能,亦无所寂灭之相。心念不生,则能所双泯。

  细作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顿渐品第八之一

  间谍、侦探。

  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圆觉如何安立道场

  说此经佛既是真身,真身无碍尘沙同体。一佛说即是多佛说。华严经说: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

返回目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