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十九、虚明自然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十九、虚明自然

 

  十九、虚明自然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然,不劳心力。

  世间任何事情都如空中鸟迹、镜中影像。小鸟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在空中留下了什么?你站在镜前看到自己的影子,离开后镜中又留下了什么?心也应该如此:不管发生了任何事,都不该在心中留下痕迹。我们不能否认鸟儿确实飞过、镜子确实映照过。然而,正因为鸟儿没有留下痕迹,其他的鸟儿才能自由自在地飞行;正因为你的影像没留在镜子里,其他人才能在镜中照到各自的影像。如果鸟迹留在空中,那么天空看起来还会像现在一样空旷吗?如果人影留在镜中,那么镜子还能映照吗?

  同样的,人在修行时,舍不下既有的知识和经验,那只会增加障碍。比方说,从前在其他老师那里所学到的任何东西都像鸟迹或镜影。打禅七时,如果这些东西都留在心中,就无法吸收我所教的,因为这些影迹成了干扰和障碍。在第一天晚上,我就要你们忘掉过去发生的一切──不要把这次禅七中发生的事情和以往的经验比较。

  「无可记忆」并不意味像木石般,其实心依然清清楚楚知道,只是不引发这些记忆来做比较和判断。仰山慧寂问 山灵佑:「百千万境一时现前,怎么办?」山说:「青不是黄,长不是短,诸法各住自位,非干我事。」鸟儿的确飞过,镜子的确照过人,但与你无关。现象会改变,但心不为所动。这样也就能够「虚明自然,不劳心力」了。虽然我们尚未亲证到这样的境地,但是以经知道理应如此,则心中再有任何事相反应出现,都应放下,让心里不留东西。

  某次禅七有人觉得禅堂太热了,所以衣服一件件脱,但环顾左右,其他人好象都不在乎热。最后他忍不住了,就跑来跟我说太热了,希望准许他到室外透透气。我说:「你之所以觉得那么热,是因为心想天气热,越这样想,就越觉得热。如果把心放在方法上就不会觉得热了。」他听了我的话,果然有效。这是由心所生出的烦恼。环境也许会制造一些烦恼,但如果你的心不跟它合作,就不会构成问题。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心无一物的境界是不可能解释的。前几个晚上我一直在讲无心,有人便问我:「师父说的无心到底是什么?」我说:「无心就是无心。即使我告诉你,你还是不会知道的。不能用推理或知识去思量它,只能凭借个人的经验去体会。」

  我十多岁时,有人告诉我说他耳鸣,他的耳朵里面有声音在叫。我要他描述,他说就像虫唧唧的叫,我还是不了解那像什么。到了我四十多岁时,因为过度劳累,也患了耳鸣,自己体验到了。如果生理上的经验不容易描述,那么禅就更难描述了,因为禅超乎了一切日常的经验。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真如」意谓真正像这个样子。指的是万物如其本来,没有永恒、独立、不变的存在。有些人以为真如是某种永恒的、能够把握的东西,其实并没有这种东西,所谓「真如法界」是空而无我的。许多修行者想要发现自性,把自性和佛性、真如看成是同一样东西。但这暗示了某种存在以为开悟的结果,烦恼不见了,真如、佛性出现了,好象有个我证得了真如佛性,那就大错了。其实,亲证真如时,既无自己,也无他人。

  有人对我说:「我知道我所熟悉的自我是假的。我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我回答说:「你现在拥有的自我是假的,但是将来找到的真正的自我也是假的。然而,你必须试着去找到它;如果不去找,你还是永远不知道它是假的。」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意思是说:真如重要的是在于相应的本质,例如佛与众生相应,众生与众生相应,天地万物皆有相需互动的关系等,既然彼此相通则不是「二」,但能够相通,则又不是「一」,这种情形之下,只有叫他作「不二」了。例如一男一女相恋而结婚,组成一个家,这是由二而一,但是一夫一妻双方的个体人格依然有别,这样的相应关系,我们就叫它「不二」。于是有无不二、自他不二、阴阳不二...。用这意义来说明万法,则万法皆在「不二」之中。「不二」代表了无心之心,亦即悟后的智慧,因为如果这里头有东西,是错;说里头没有东西,也错,所以只要说「不二」就好。

  六祖坛经说:「烦恼即菩提」,但能不能倒过来讲「菩提即烦恼」呢?那要看情形而定。「烦恼即菩提」对正在修行的人而言是对的,这样可以让他勇于面对烦恼,不讨厌烦恼。「菩提即烦恼」对正在修行的人而言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他就不会去修行了。但是对已完成修行的人来说却是对的,因为他已证得根本没有菩提这样东西,有的是众生的烦恼,是因众生的烦恼而显现菩提。诸位都是正在修行的人,几天的用功,一定特别感到自己的业障深重,成天和烦恼兜圈子,被烦恼重重包围着,现在有了这个理解之后,就不要再讨厌烦恼,只要努力修行就好,离开了烦恼,那里去找菩提呢!所以可以见到烦恼,就像见到了菩提,才是修行的正确态度。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